天天看小說

第725節 大唐水力

好多資料,崔君肅這是打算講多久呀。

許多官員都不由的拿起了杯子,作好長時間聽崔君肅講解的思想準備。

“貞觀元年,長安城消耗的糧食爲,一千三百萬石。”

崔君肅講到一千三百萬,可是把許多人嚇了一跳。這一下就增加了一千萬石的糧食,這些糧食憑空就那麼消耗掉了。

崔君肅一邊慢慢的擺著資料,一邊繼續講道:“貞觀二年,元月至六月。長安城消耗糧食,六千九百萬石。”

聽到這個數字,李二都嚇了一跳,他知道貞觀元年的數字,但卻不知道貞觀二年的數字。

許多官員的眼神之中是驚愣。

貞觀二年是貞觀元年糧食消耗的十倍,是武德九年的三十倍

崔君肅話峰一轉:“這還不算秦王殿下與長安各工坊,消耗到工業上的。這些僅僅是被吃掉的。如果算上長安所有的糧食消耗,加上路上的損耗,以及出意外浪費掉的糧食,長安城上半年,過一億石了糧食了。”

好巨大的數字呀,許多不怎麼關心糧食消耗的官員臉上的都是驚訝的神情。

“本官來給大家細細算。”崔君肅說完,又請示讓戶部上來幾個人幫忙,在得到李二允許之後,戶部一下就上來了十幾個人,開始分別著條桌前,對崔君肅分好的資料站定,每個人還都帶著一個算盤。

“這個消耗增加第一個因素,秦王殿下讓長安的百姓習慣吃乾飯了。也起得起乾飯了。”

這個因素合理,僅僅是乾飯與煮的湯食消耗糧食就至少差三倍。

當然,長安的百姓乾的活也更多,出的力氣也足夠大。

“修長安八水,八惠。秦王殿下消耗了糧食一共爲一千一百萬石,這其中包括工人們吃掉的,還有當工錢發下去的。十二衛常備兵制度後,消耗的糧食爲八百萬石。當然,這些支出全是正常支出,本官只是說明消耗的用處。”

崔君肅自然不是來找事的。

“再有一個消耗就是肉食。長安城周邊養豬、雞、馬、牛。雖然說有兵部工坊製糖的餘料。但沒有些硬料至少馬、牛是不行的。這個豬要長的肥,還是要喂一些好吃食的,比如榨油之後的豆餅,製作粉條的餘料。僅這一項。長安城的消耗就不低於一千萬石。半年!”崔君肅專門提醒了一句半年。

有些來自寒門的官員開始有些輕微的騷動。

僅是豬、馬、牛、雞之類。消耗的糧食就超過了武德九年的三倍。

“長安城現在的人口,不算秦王府名下的,爲六十五萬人。商人還有二十多萬人。耀州、長安縣、華州,這三地加起來,超過一百萬人了。人口多了,吃的糧食也多了,乾飯自然是粥飯消耗的多。”

崔君肅又翻開一頁,當下就有兩個戶部的幹吏快速的從其他的細賬之中翻到一些明細來,擺在崔君肅面前。

“錦綢商會,消耗糧食約爲三百萬石。雲錦沒有澱粉是製造不出來了,而澱粉是從玉米、土豆、紅薯之中提取的,所以消耗的是糧食。造紙工坊消耗也差不多有一百萬石,加上麻棉行業的消耗,以及其他各商業消耗的,差不多六百萬石了。”

種桑樹也是爲了絲綢。

消耗一些糧食爲絲綢,紙張,這些不算什麼,官員們還算明理。

“各位,有什麼要問的細節,某在這裡回答。需要什麼細賬,我們戶部會立即開始計算!”

李元興擺了擺手:“這個,戶部關於糧食的工作報告,先退後一下。本王只是要讓各位知道,長安的糧食消耗是巨大的。現在長安的糧食產量,庫存,還有消耗比例是多少?”

“長安的糧倉是滿的,足夠整個長安消耗半年

。但這個存糧是官倉,是大唐應急用的。長安有秦王殿下仙糧,可全部的產出只有上半年消耗的七成。有請司農寺來講一講,半月前司農寺上過一份公文,就是預告糧食危險的!”

崔君肅說完退到一旁。

司農寺主官上臺。

先是對李二、李元興施禮,然後向百官施禮之後,從懷裡拿出一個小本。

“長安城秋收之後,全部的糧食約爲四千五百萬石。夏收是高於秋收的,但本官預計明年夏天就算是豐收也不會超過四千萬石。理由是,長安城建的工坊更多,佔了些田地。因爲修路,佔了田地。因爲長安百姓需要吃菜,所以菜田明年預計會增加三十萬畝。本官以爲,華州的糧食全部交上來,可以緩解一下長安糧食明年的緊張,長安糧食不夠吃了。”

很直白,很簡單的報告。

司農寺主官退下之後,崔君肅也站到了一旁。

“運糧,沒有洛陽的糧食,長安支撐不住。總不能讓皇兄帶著百官去洛陽吃飯吧,所以……”李元興一轉身:“工部閆侍郎,你三十歲作四品侍郎,證明你有足夠的才華。你上次關於洛陽河道的上書,上來講!”

閆立德,大唐畫聖閆立本的親哥哥,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才。

“殿下,下臣不善於言辭,這有表章一份!”

“講,身爲重臣,不會講也要講!”李二開口了,在李二看來奏對是官員必須要會的事情,你會研究,會寫,會畫,而且工程學一流,你卻不會說,你怎麼給下面的官員講解工作,你怎麼安排任務,必須要講。

李二逼的閆立德滿頭大汗。

一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工部下屬水部郎中,出例,請求代講。

“不行,必須他來講!”李二臉色很不好,大唐的官員還能是啞巴不成。

李元興開口勸道:“皇兄,今天議事不要爲他耽誤時間了,能講清就好。”李二的臉色這才緩和了一些:“回去必須苦練,下次議事如果還是口不能言,朕將重責。”

“謝,謝聖上!”閆立德退後了。

上臺的是他的弟弟,就是閆立本。

“揚州至洛口,秦王殿下的大船需要九日,但過洛口卻需要三天,洛口後到長安,只需要一天,最多兩天。逆流而上的船隻,特別是糧船重,普通的船隻靠人力拉縴,最多的需要九個月,這其中有三處問題。”

講的很好,李二滿意的點了點頭。

“第一處,淮南、江南兩道的富戶負責租調,但逃避者極多,所以沿路沒有必要的保護。貞觀元年運糧船損失達到二成半,所沉船隻,十船有六船是沉在洛口的。所以第二處問題就出在洛口,洛口水流急,落差大,原本河底就亂石多,加上後來沉船越來越多,水情變的極差。”

閆立本說完,將工部調查的報告雙手捧上:“這是洛口水情的排查

!”

有侍官接過表章,閆立本繼續說道:“第三處爲難就是河務沒有專管,工部只管河道,可運糧之事戶部只管裝船,護送之事進入河,各地卻相互推脫,有難無人救。”

“大,大膽!”閆立德嚇壞了,在後面大喝一聲。

李二擺了擺手:“罷了,這一次朕不怪他。但此風不可長,妄議朝政不可取。朕不擋言路,卻不希望任何一件事情,就有人給各級官衙找些罪名來。特別是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念你年輕,頭兩天也奏的好,下不爲例!”

閆立本還想說,卻被閆立德捂著嘴扯下去了。

李二又向李元興點了點頭,李元興明白李二的意思,這小子年輕,滿嘴亂說。他幾句話就能把刑部、兵部、戶部全部得罪了,還有各州縣官員。真是年輕不懂事呀。

“本王來說幾句,原本一條河上每天走幾條船,現在是幾十條,上百條。突然增加了這麼多船隻,自然是讓各級官員有些措手不及。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這纔是爲官,爲政之道。”

“秦王殿下英明!”許多官員齊聲高呼。

閆立本一百個不服氣,在他看來,就是有官員不盡責。

“這個運力要解決的,否則長安城不是沒糧,就是沒鹽。當然不是今年,可難保不是明年,後年。正如本王說的,發現問題早解決!”

“殿下英明!”又是一陣高呼。

李元興伸手壓了壓。

“說農先說水,這盧承慶接任鐵道部尚書,雖然年輕,但還是有些才幹的。本王就給他施加一點壓力,年底,長安到洛陽要能通車,基本的設施可以慢慢的再建齊全,但鐵路必須通了,火車必須跑起來。”

高儉這時舉手要求發言,得到允許之後說道:“殿下,下臣請問,這火車每天的運力是多少?”

“設計上,每個時辰三百里,當然真正跑起來可能因爲拉貨過多,所以慢些。但一天往返長安與洛陽一次,還是沒有問題的。每車可以拉三千噸的貨物,就是三萬石。採用雙鐵軌,路上同時可以跑四輛車。”

“殿下,這些車不可能全運糧食,臣下測算,一個月運二百萬石糧食,應該是極限了。就算有所改進,一個月也是難超過三百萬石糧食。”

李元興點了點頭,這是實情。

“還是要爲以後打算的。”

“有了鐵路,動力必然大增。總是能解決一些問題的。”高儉也不能說鐵路不好。

李元興擺了擺手:“這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問題。鐵路先解決一部分,本王要解決的另一個最大的難題。”

屏幕上的圖變了,似乎是一個水壩!

ps:第三更

第707節 遺囑(下)第629節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789節 唐人第440節 惡客上門第196節 秦王莊的奇蹟(四)第166節 李氏皇族的區別第637節 起飛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394節 過而能改第876節 不列巔第143節 尋寶去!第169節 危言聳聽第258節 爲你付出第499節 遼東行倒計時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864節 殖民第277節 換防令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153節 大唐百英閣第226節 殘軍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512節 高句麗貴族(一)第150節 手中沙第743節 獻禮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516節 報紙的威力 一第773節 唐之羽林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286節 耀州禁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361節 疾如風!第229節 一步登天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533節 一篇文章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106節 火計(四)第878節 排槍三段擊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97節 心狠手辣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745節 全明星陣容第89節 秦王威武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492節 初現軍民情(三)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287節 大唐初雪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870節 六倍之後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906節 穿越價目表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358節 遼東三黑!一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253節 秦王書房第759節 買下高昌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634節 瘋狂的淵蓋蘇文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323節 約會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428節 好美!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216節 失算呀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663節 天德號!
第707節 遺囑(下)第629節 民心所向的口水仗第789節 唐人第440節 惡客上門第196節 秦王莊的奇蹟(四)第166節 李氏皇族的區別第637節 起飛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394節 過而能改第876節 不列巔第143節 尋寶去!第169節 危言聳聽第258節 爲你付出第499節 遼東行倒計時第599節 長安之富第735節 大唐的準備第864節 殖民第277節 換防令第95節 楊政道出兵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495節 大唐的自我科技發展第153節 大唐百英閣第226節 殘軍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460節 軒轅神功(二)第512節 高句麗貴族(一)第150節 手中沙第743節 獻禮第194節 秦王莊的奇蹟(三)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713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三)第604節 拉桿子佔山頭第516節 報紙的威力 一第773節 唐之羽林第710節 新皇宮夜宴第286節 耀州禁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361節 疾如風!第229節 一步登天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423節 一對珠花第533節 一篇文章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235節 七女留宿第854節 不同的待遇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106節 火計(四)第878節 排槍三段擊第302節 詩、書、禮、樂!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220節 茶商們的野望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223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三)第86節 新秦王還稚嫩第97節 心狠手辣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840節 斬草除根第745節 全明星陣容第89節 秦王威武第412節 盛世之威第51節 我的農莊我的家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705節 皇宮訂計(三)第492節 初現軍民情(三)第172節 李淵還不老第287節 大唐初雪第821節 天英閣監國(下)第870節 六倍之後第45節 葉秋霜的第一次發狠(一)第906節 穿越價目表第862節 李元興的獵物第358節 遼東三黑!一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253節 秦王書房第759節 買下高昌第863節 血紅玫瑰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634節 瘋狂的淵蓋蘇文第386節 好女不嫁兵第355節 新羅金德曼第845節 三種武器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第829節 神兵天降(三)第324節 唐之輝煌不僅僅盛世第323節 約會第744節 大唐皇家第一菜第428節 好美!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171節 秦王興長安第899節 李嵐姍的一天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578節 國母的寬容第216節 失算呀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663節 天德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石门县| 方山县| 合山市| 大连市| 冀州市| 阿坝县| 长岭县| 延安市| 宜昌市| 宁城县| 五华县| 五河县| 塔城市| 永新县| 芷江| 长宁县| 宜兰市| 恩平市| 宝坻区| 永川市| 宁德市| 自治县| 临湘市| 达日县| 栖霞市| 隆昌县| 乌鲁木齐市| 广德县| 广安市| 清原| 怀柔区| 呼伦贝尔市| 确山县| 扶绥县| 佛冈县| 营口市| 磴口县| 方山县| 澄城县|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