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東京(下)

車輪滾滾,馬蹄聲聲。

高明光和幾個護衛騎著馬簇擁在太尉府派來的虞侯身邊,一輛太平車滿載著東海來的禮物緊隨其後,一行車馬在東京城中的小巷中狂奔疾行。雖然已近三更,但城內的大街上依然行人如織,京城人的夜生活不到四更不會結束,而州橋、潘樓街等處的夜市、鬼市子常常要開到五更天明,爲了不被其所阻,一行人不得不繞道偏僻的小巷前往童府。雖然不知童貫這時是否已經歇下,但既然他派人來請,無論如何,今天都得走一趟。

十幾頭騾子拉著太平大車行在石板路上,車後牽著兩匹健騾,兩隻四尺高的車輪碾在路面上,不停的咣咣作響。坐在前頭、手持繮繩的車伕也不住回頭看視,心疼的要命,這是他吃飯的傢伙,要是損了點,修理起來又要被敲竹槓了。前面領路的盡挑小巷走,這些路都鋪著石板,車行其上,車輪、車軸都易損傷,哪像大街上的車馬道,都是夯築的黃土【注1,跑在上面又穩又快。車伕暗罵著,也後悔著,早知就不接這筆生意了。

丁濤、高明輝坐在太平車上,腸胃被顛得直翻騰,晚上吃得那點東西都快要吐出來。就算兩人晃得七葷八素,但仍要緊緊扶著一堆禮品盒子,他們走得太急,連繩子都忘了捆,只能靠人力固定。

一把抓住一盒快要散脫的禮物,高明輝罵罵咧咧:“還是京城呢!這破車,比家裡的四輪車差太多了!兩匹馬拉得都比這車走得快、走得穩!”

丁濤頂了他一下,示意他閉嘴。四輪馬車是東海獨有,並沒有在內陸流傳。丁濤這兩年識字後,提前讀了些東海軍內編纂的兵書,明白四輪馬車的戰略意義所在。這四輪馬車只需兩匹或四匹馬牽拉,就能比十幾匹馬的太平車裝更多貨物,行進速度也絕不遜色。要是流傳到大宋軍中,對於苦於後勤的大宋軍隊來說,比十萬精兵還有用。陝西征戰,常爲轉運之苦,一石糧食,還沒送上前線就被運糧的人馬吃去大半,要是有四輪馬車,於路損耗至少能減去六七成。若早有此相助,大宋說不定早把西夏攻下來了。

由於繞路的關係,從外城東南角,到內城西角樓大街附近的童府,十幾裡的,一行車馬足足走了大半個時辰。避過此時仍有百十輛車轎守在外面的正門,東海衆人跟著童府虞侯在東的側門外停了下來。

虞侯上前叫門,只喊了兩聲,一丈寬的朱漆側門邊的小門便打開一條縫,一個三十多歲的門子探出頭來。見是自家的虞侯,他一邊抱怨道:“怎麼現在纔到!”,一邊忙縮回頭去,把側門打開。

衆人帶著車馬從側門進入府中,沿著比外面的巷子還要寬上幾尺的青磚路,繞過兩道彎,過了二門,在一間院子裡停了下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領著幾個小子正候在那裡。

高明光一看,沒等那虞侯動作,便自行上前,躬身問好:“老都管,許久不見,向來可好?”

“原本很好,但等了一個晚上可就不好了!”老都管抱怨了一句,卻沒有什麼怒意,反而顯得親熱。

高明光腰彎得更深:“小的們一時貪玩,卻害得老都管久候,有罪!有罪!”

“這罪你小子向太尉請罷!”老都管嘆了口氣,“太尉可是從你名帖遞進來就在等了!”

“怎麼會!?”高明光驚道:“往年哪次不都是要等個三五天!?”

“今年不同啊!”老都管搖頭,他擡眼看看跟著高明光來的東海衆人,見丁、高二人穿著打扮與普通護衛僕役不同,奇道:“這兩個小子是哪兒的?”

高明光笑道:“家裡的孩子,帶來見見世面。”他一招手,“愣著作甚,還不上來磕頭?!”

丁濤和高明輝連忙上前,齊齊跪倒,口道:“小的拜見都管爺爺!”他倆都聽說過這老都管。他是童貫的心腹管家,也是東海收買的對象。每年童貫能從東海收到兩三萬貫的財物,而這都管收到的少說也有他主子的兩成。幾千貫財貨流水般的撒下去,他待東海來客就像自家人一般親熱。

“好!好!”都管點點頭,回身從找了一個小子,帶著兩人去廂房耍子去,便領著高明光直趨內院。

繞過迴廊,經了數道門,走了又有半刻鐘,兩人在一座院落的院門前停下。老都管對著守門的兩個護兵道:“太尉等的人來了,你去通報一下!”

一個護兵進去了,很快又出來,讓過門:“太尉讓你們進去!”

老都管當先走進去,高明光跟在後面,進過護兵身邊時,不忘從袖中掏出兩個小包,分別塞給護兵們,都是老相識了,他遞門包的手法也是熟極而流。兩個護兵眉開眼笑的收起,那個進院通報的護兵把頭點了兩下,高明光放下心來,看來童貫心情不算差。

進了院子,兩人走到正房外,兩個使女守在門外。隔著雕花木門,老都管喚了一聲:“太尉!”

聲音從房內傳出:“進來!”

使女把門推開,兩人走了進去。七根手臂粗細的龍涎香燭高燃,把房中照得亮如白晝。一人常服打扮,披著背子,坐在主位上。那人身形魁梧,眼利如劍,肌膚如鐵,頤下生須十數,正是河北陝西宣撫使、領樞密院事、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涇國公童貫。

見到童貫,高明光上前一步,屈膝跪倒,磕頭連連,“小人貪玩,累得太尉久候,死罪,死罪!”

童貫也不說話,只冷眼看著高明光咚咚磕著響頭。直到高明光磕得腦門見血,方纔一擡手:“起來罷!”

高明光起身,依然彎腰低頭,不敢直視。他從懷裡取出一封書信,雙手過頭,遞了上去,“這是小人家主的書信,請太尉查收!”

站在一旁的老都管,接過書信轉呈給童貫。童貫只看了看蠟封,也不打開,就丟在了身側的桌案上。趙瑜的書信向來都是請安問好的話,沒有什麼重要內容。重要情報,不能留文字,卻都在高明光的腦子裡。

童貫道:“禮單本相也看過,倒是越來越豐厚,的確是用心了。你回去後,替本相謝過你家主子。”

高明光再次跪下,磕了一個頭:“太尉的話,小人一定轉達。不過小人臨出門時,家主早有過囑咐,這些禮物只是聊表寸心,不值得什麼,當不得太尉的謝!”

童貫笑了一笑,便把禮物之事放在一邊,直奔主題:“東北之事,可有什麼新的消息?”

高明光道:“還是與以前一樣,都是些遼人敗,女真勝的戰報,沒有半點新鮮。唯一算得上是要事的,就是遼國叛將高永昌兵敗身亡,東京遼陽已被女真攻下,契丹東京道盡淪入金人之手。”

“這是五月裡的事,本相早已知曉。五月之後的情報呢?”

高明光道:“六月中,遼主下旨,於各路徵兵員,凡有牲口十頭以上皆要從軍,現在算來,至少還能徵募三十萬人。”

童貫搖頭,他掌兵多年,一點兵家常識還是有的。他道:“兵貴精不貴多。當初遼主親征,七十萬大軍卻被兩萬女真殺得大敗,遼國精兵都在金人攻勢下折損個乾淨,憑這些新兵,不過烏合之衆,當不起女真一擊。強行徵兵,反惹民怨,遼主這是自尋死路!”

高明光附和道:“遼主的確是在自尋死路。遼國連戰連敗,但遼主仍遊獵不止,五月裡至散水原,八月中往秋山。自其登基以來,沒有一年停止過遊獵,契丹士民之心他早已丟盡了。”

“遼國敗局已定,怕是撐不了幾年了!”童貫嘆道。他目光閃爍,拈著頜下鬍鬚,沉思不語。思慮良久,他問道:“女真戰力如何?”

“女真人悍不畏死,勇猛難當,遼人甚至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語。不過,其擅於野戰,而不擅攻城,所佔州縣多是兵至自降。遼南保州,不過數裡小城,城垣低薄。但女真連攻數月亦不得下,其主將甚至聯絡高麗人,以期同攻,但高麗人想獨佔保州,纔沒能結盟。最後,直等到金主兵來援,方纔攻克。”

童貫聽得微微點頭,輕舒了一口氣,像是被高明光的話解開了一個心中糾結許久的問題。他端起幾上的茶湯,啜了一口。看著高明光,把話題一轉,不再提北面之事,卻轉到趙瑜身上:“說起來,這些年沒再聽到東海有海寇生事的消息,若說功勞,你家主子應是頭一份。”

“小人替家主謝太尉誇讚。不過家主常言,沒有太尉信重,就沒有我家今日的風光,若有微末之功,也都是太尉所賜!”

“你家主子倒也知趣。”童貫笑了一笑,又道:“這幾年,你家主子也了不少橫財,光靠花露香精一項,每年入手便有十萬貫,若論豪闊,就算京中也沒幾人比得上。不過……他可曾想過日後?”

高明光恭敬道:“家主曾對小人們說過,等助太尉收了幽燕,贖了先翁之罪,就安安心心的做個富家翁。別的不敢奢求。”

“幽燕嗎?”童貫沉吟一陣,搖頭嘆道:“攘外必先安內。這兩年,四海無事,西南卜漏也已平定,現在就只剩瓊州之亂了。”他目光灼灼,盯著高明光。

高明光低頭盯著地面:“小人聽聞,瓊州、昌化不過是黎母山黎民做反,天軍到處,隨即便能平復。”

童貫道:“南方瘴氣重,大軍不易輕動……而你家就在南方,不知可爲本相分憂?”

高明光瞠目結舌:“妄動刀兵,那不是造反嗎?”

童貫嘿嘿冷笑:“三年前,你家殺了鄭九,又是什麼?”

“……只是名不正則言不順,師出無名……”

“本相自有辦法讓你家名正言順。你且給趙二帶句話,他若想安安穩穩做個富家翁,就看他這次能不能讓本相滿意了。”

注1:中國古代,天子出行,地方官府第一件準備工作就是黃土墊道,要把車駕所經的道路都用黃土夯實,以利行進。所以東京汴梁的御道都是土路,而行人所走的道路,反倒是石板路。

第43章 交涉(上)第4章 東京(上)第18章 豐收(下)第32章 跳牆(中)第3章 夜話(下)第18章 軍器(上)第44章 蔡攸(上)第6章 天津(下)第42章 改制(上)第22章 武功(上)第11章 宣傳(下)第48章 江山(下)第23章 萬馬(下)第36章 島南(上)第15章 翻牌(下)第38章 股票(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2章 跳牆(中)第42章 餘波(上)第41章 大石(上)第8章 先鋒(下)第39章 故人第13章 琉球(下)第33章 南行(上)第41章 大石(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2章 孤舟(下)第27章 野心(下)第24章 突遇(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5章 出戰(下)第19章 軍器(下)第20章 陣線(中)第16章 商戰(上)第31章 戰備(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章 使團(上)第50章 道阻(四)第10章 靖安(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7章 傳承(三)第8章 交趾(上)第4章 奪城(下)第6章 未來(下)第39章 土著(下)第33章 經濟(上)第21章 傳承(四)第37章 湄嶼(上)第2章 平安(下)第51章 道阻(五)第34章 移民(上)第62章 門戶(下)第38章 股票(下)第52章 道阻(六)第11章 夜談(上)第23章 清化(上)第39章 帝位(上)第24章 喪事(下)第42章 大石(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62章 九五第26章 傳承(完)第18章 神機(下)第9章 守城(上)第24章 喪事(下)第8章 先鋒(下)第23章 清化(上)第27章 俘王(下)第11章 靖安(中)第43章 決勝(上)第26章 失算(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9章 土著(下)第19章 戰象(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2章 戰船(下)第19章 海嘯第15章 意外(下)第31章 局勢(上)第38章 戰線(中)第38章 土著(上)第6章 未來(下)第11章 靖安(中)第32章 局勢(中)第64章 九五(完)第8章 先鋒(下)第42章 餘波(上)第52章 道阻(六)第4章 新港(下)第39章 故人第26章 俘王(中)第13章 琉球(下)第47章 道阻(一)第24章 烈風(下)第30章 傳言(下)第21章 勇氣(中)第37章 島南(下)第29章 星火(下)
第43章 交涉(上)第4章 東京(上)第18章 豐收(下)第32章 跳牆(中)第3章 夜話(下)第18章 軍器(上)第44章 蔡攸(上)第6章 天津(下)第42章 改制(上)第22章 武功(上)第11章 宣傳(下)第48章 江山(下)第23章 萬馬(下)第36章 島南(上)第15章 翻牌(下)第38章 股票(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2章 跳牆(中)第42章 餘波(上)第41章 大石(上)第8章 先鋒(下)第39章 故人第13章 琉球(下)第33章 南行(上)第41章 大石(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2章 孤舟(下)第27章 野心(下)第24章 突遇(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5章 出戰(下)第19章 軍器(下)第20章 陣線(中)第16章 商戰(上)第31章 戰備(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章 使團(上)第50章 道阻(四)第10章 靖安(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17章 傳承(三)第8章 交趾(上)第4章 奪城(下)第6章 未來(下)第39章 土著(下)第33章 經濟(上)第21章 傳承(四)第37章 湄嶼(上)第2章 平安(下)第51章 道阻(五)第34章 移民(上)第62章 門戶(下)第38章 股票(下)第52章 道阻(六)第11章 夜談(上)第23章 清化(上)第39章 帝位(上)第24章 喪事(下)第42章 大石(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62章 九五第26章 傳承(完)第18章 神機(下)第9章 守城(上)第24章 喪事(下)第8章 先鋒(下)第23章 清化(上)第27章 俘王(下)第11章 靖安(中)第43章 決勝(上)第26章 失算(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9章 土著(下)第19章 戰象(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2章 戰船(下)第19章 海嘯第15章 意外(下)第31章 局勢(上)第38章 戰線(中)第38章 土著(上)第6章 未來(下)第11章 靖安(中)第32章 局勢(中)第64章 九五(完)第8章 先鋒(下)第42章 餘波(上)第52章 道阻(六)第4章 新港(下)第39章 故人第26章 俘王(中)第13章 琉球(下)第47章 道阻(一)第24章 烈風(下)第30章 傳言(下)第21章 勇氣(中)第37章 島南(下)第29章 星火(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巨鹿县| 肥东县| 台山市| 平远县| 阳东县| 大余县| 桂林市| 安阳市| 海盐县| 读书| 文昌市| 芜湖市| 谢通门县| 西贡区| 邵东县| 仪征市| 黄平县| 金坛市| 油尖旺区| 永修县| 武邑县| 济阳县| 施秉县| 日喀则市| 福安市| 萨迦县| 江油市| 庆城县| 清徐县| 扬中市| 南充市| 芒康县| 阳谷县| 明星| 阿拉善盟| 定安县| 固原市| 伊金霍洛旗| 琼中|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