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41章 打仗靠的是勇氣!

武器裝備理論上屬國家的事,官兵出征國家給之,天經地義。

根本不勞賈六這個大將軍王頭疼發愁。

奈何,大清的國情比較複雜。

體制上,八旗軍出征的武器分爲官造、自造、餉造三部分。

官造主要指兵部和工部給發的武器裝備。

自造和餉造則都屬於自制兵器。

《大清會典》對此有明文規定,爲“本身器械,或本人舊有軍器。”

一般都是祖上留傳下來的軍械。

賈六家裡就有賈老太爺留下的大弓。

也就是說旗兵出征,朝廷制度除特種武器,如火槍、火炮、藥子外,其餘馬匹、盔甲、弓弩等軍器,實際上是要自備的。

如果不夠,需要旗兵本人自行花費購買。

這個制度擱在國初那會一點問題也沒有,因爲本質上八旗就是個搶劫團伙。

旗主就是搶劫集團的頭腦。

針對明朝、蒙古、朝鮮的搶劫回報率極高,因此八旗官兵人人踴躍自帶乾糧出征。

大清入關後,在整個華北圈地,以滿足八旗的基本土地需求。

順治朝定製八旗兵可以世代傳承的土地爲30畝。

此外國家每年都要給八旗軍人軍餉,軍餉高低根據滿洲、蒙古、漢軍來分。

一名底層滿洲八旗前鋒、護軍、領催、馬甲每人月餉銀4兩,外加一年46斛米,相當於七品知縣一年工資。

而滿洲八旗家庭的所有男丁都能享受“皇糧”,剛出生的嬰兒也有,相對少一些。

高工資,加上基本土地,還有軍功斬獲獎勵,以及過去搶劫所得,使得國初那會滿洲軍人哪怕是最底層的馬甲收入都相當於中產階級。

這樣一來旗兵自備武器就沒什麼經濟壓力,得了戰功還有前程和賞賜,爲國出征的積極性不是一般的高。

問題是百年下來,八旗子弟從上到下全部腐朽,一個個就知道吃喝玩樂,馬騎不得,弓拉不了的。

長期坐吃山空肯定會導致家道中落,因此不少八旗子弟的田產大多典當,成爲無地戶。

與之相反,八旗人口急速增長,這就使得八旗生計出現困難。

試問連一家老小都養活不了,還能指望八旗子弟能夠養好戰馬,跟祖先一樣精心養護軍械,國家一旦需要就能立即披掛出征麼。

顯然不能!

朝廷這邊情況也差不多。

當今皇上乾隆爺有名的敗家子,爲了削減國庫開支,乾隆二十一年特意頒旨說“今後出征官兵的盔甲和其它軍器理宜自備,使用到一定年限也當由持有人自行補造,這樣較官制更爲堅固。”

也就是打那年起,工部那邊除了火槍火炮還在造之外,其餘八旗官兵需用的盔甲、弓箭、撒袋、腰刀、枷棍、海螺等,都概行停造。

等到出征時,就連過去的官造裝備,也得旗兵自行購買,無疑增加他們的負擔。

當初賈六那幫拜唐阿出征能夠得到發給的武器裝備,主要是因爲他們是八旗預備軍官,且都是世爵子弟,並且人數不多。

真要去個上萬人,怕是賈六得拉著家裡那頭老得走不動道的大黑馬,揹著他老太爺留下的大弓上戰場。

現在連同宗室子弟八旗一次要出征四萬人,吃的喝的還能湊湊解決,如此規模的鎧甲武器擱哪弄?

難不成真要那幫八旗兵自個準備?

真是巧媳婦也難爲無米之炊。

要知道大清家底子都爛成這樣,賈六說什麼也不當這個大將軍王。

沒辦法,只好讓工部侍郎恩明去軍機處問老富,老富回答很乾脆:“照過去定製辦。”

過去定製就是官造的火槍火炮發下來,其他的自行解決。

賈六理解的意思只要能弄來武器裝備,老富纔不理他是殺人還是放火。

盔甲、刀矛這一塊,實際八旗兵基本都有,差就差些,但其它耗材真就不多。

如安親王色大爺的新編正白旗護軍三千人,按制度要配備的弓弩至少千付,可實際這支部隊裝備的大弓連同弩箭不到三百架。

主要武器就是制式長刀和長矛,另外還有一些看上去比較嚇人的儀仗武器。

火槍這一塊,基本裝備爲零點零幾。

火槍哪去了?

大半都叫賈六偷了。

當初滿城不祥事件後,爲了充分武裝自己,並在天津建立軍工產業園,大力發展新式火器,從而提高自己武裝奪權的成功率。

賈六揹著老富和色大爺悄悄下令,將原工部管轄西直門內大街火藥庫,虞衡清吏司下屬的軍器科、軍器案房、軍器算房庫存火槍、炮子、鉛子及收儲廢鐵炮子的炮子庫,另外還有養心殿造辦處庫存軍械連同技術人員打包了八成到天津。

工部管的幾處火藥庫和軍器房被清理到什麼程度呢,那真是廢銅爛鐵都沒給工部留一塊。

與此同時,還有大量武器裝備被旗人私搶用於自衛。

結果就是朝廷回過神來時,大清幾十年的軍工庫存就剩個褲衩了。

這兩天工部攏共就往大營運了只夠武裝七千人左右的裝備,內中不少都是當初賈六看不上的垃圾貨。

這是賈六第一次真正統帥大軍出征,上回山東平亂那次指揮權不太明朗,兵員也不算多。

因此,對於自己的出征處女秀,賈六不求最貴,也要求個最好。

起碼,架勢要有。

鮮衣怒馬,明盔尖頂,戰馬奔騰,錦旗招展,刀槍林立纔夠排面。

所以,真心有點著急,把個工部派在行轅的聯絡員恩明罵得狗血淋頭。

“王爺,下官親自去看了若干庫,能用的軍械屈指可數,也就各都統衙門的鐵器房還能勉強張羅一批。”

恩明不是不肯爲王爺分憂,實是真的變不出來。

賈六揉了揉太陽穴,苦惱道:“實在不行的話,我就發個文給途經各省,讓他們將庫中軍械都移交過來。”

恩明卻是搖頭:“王爺,怕是難啊。”

賈六不解:“什麼意思?”

恩明說十多年前老四鬼子下過旨意,就是要求各省“不準另開耗鉛火工”,其餘軍費開支“均照京城製造藥鉛火繩工料辦理”。

也就是說除了京師可以開工打造軍械,各省地方嚴禁打造武器。凡有軍器需要,一律奏請朝廷由兵部覈實,工部撥給。

賈六傻眼:“照這麼說,本王帶著大軍出征,連個像樣的軍械都沒有了?”

“有倒是有一些。”

恩明不敢說沒有。

告訴王爺他在內務府造辦處的鐵器房找到了一批火槍,有1600餘桿,此外鐵炮4門,藥子萬餘斤。

“快槍?”

賈六注意到恩明使用了“快槍”這一說法,頓時大感興趣,問是什麼快槍。

恩明便叫人拿來兩桿給王爺看。

賈六接過一眼就發現這槍竟然沒有火繩,再看結構處,竟是他讓人在天津正在研發生產的燧發槍。

不禁感到無比興奮和稀奇,問恩明:“這槍是咱大清自個產的?”

恩明說不是,稱自大清徵緬戰爭後,不少參戰的將領向朝廷上摺子,說是緬人所用火槍不像大清兵所使鳥繩,於風雨之中依舊能使,且威力巨大,因此請求朝廷出重金購置仿製。

當時分管工部的軍機大臣福隆安,便請朝廷撥款派員前往澳門購置了一批燧發快槍,交由內務府造辦處仿製。

前後共仿製了兩千餘桿,但沒有推廣,除部分用於打獵外,餘皆庫封在內務府。

賈六聽恩明說後,端起燧發快槍朝大帳外瞄來瞄去,想了想讓人裝填火藥,之後接過扣動板機轟的打響。

果然發射速度比火繩槍快了數倍。

“這麼好的槍,爲何不在八旗、綠營推廣?”

賈六心中其實有答案,但還是想從恩明這裡得到確切答覆。

“當初皇上旨意說咱大清軍隊乃以騎兵征服漢人,奪取天下,故而騎射纔是大清根本.下官以爲皇上本意八旗子弟不堪使用,若不能專心學習騎射,一昧依賴簡便的火器,則更加不願學習了.”

恩明給舊主子找了很好的理由。

賈六聽後沒說話,除了防漢以及強調騎射外,老四鬼子不將新式火器推廣,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此時的大清國防環境比較安定,沒有大的外部壓力。

將槍丟給邊上人,吩咐恩明:“這些燧發快槍你從賬冊上抹掉,就不發下去了,本王另有用處。”

“嗻!”

恩明也是辦事利索,提筆就將賬薄上的燧發槍全部用墨汁塗黑。

又報了些其它軍械,還說另有一批歷年戰事淘汰下來的火槍,有的作了簡單維護,有的則是準備回爐重造。

賈六隨手遞給恩明一根菸卷:“有多少?”

恩明瞄了眼賬薄:“四千多桿。”

賈六聽後毫不遲疑吩咐道:“把這批優質火槍全部裝備黃帶子營。”

聞言,恩明不禁一怔,小聲提醒王爺這批火槍有嚴重的質量問題。

“質量問題?”

賈六不以爲然擺了擺手,“太祖皇帝當年僅以十三付盔甲就敢聚衆衝擊猛如老虎的明朝,並最終奠定我八旗強大的基礎,也奠定我大清開國的根基!

此事說明什麼,說明唯武器論使不得!

說明打仗靠的就是勇氣!”

說到高興處,賈六將腰間別著的兩把當今世上最先進的手槍拍在桌上:

“倘若武器真的能夠決定戰爭的勝負,那就不會有今日的大清!

本王堅信,只要我愛新覺羅子弟人人奮勇當先,就一定能保清滅賊!”

第520章 投機分子兩面派第81章 六子,你別走!第257章 賈圖魯有種第736章 鐵血大清第43章 漫漫征途路第954章 別裝了,收工第342章 還有比我更蠢的!第236章 八旗不打八旗第951章 這個送我家去第610章 西洋考察團第1004章 人人都革命第477章 我,乾隆,打錢第1024章 六子,你下來了?第538章 鬼子六釣魚執法第14章 中堂拉兄弟一把第761章 旗開得勝第193章 先生是知心人啊第751章 我們之間的友誼還純潔嘛第523章 六子,你跟爹來真的!第590章 以後我不收禮了第958章 朕要回老家祭祖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122章 忠心護主賈大林第259章 本官來遲了!第317章 老太爺墳被雷劈了第1019章 形勢大大的好第940章 乾隆的工作安排第542章 總是爲了你心痛第49章 狗蛋大兵加錢哥第133章 大清必勝,必勝!第762章 勤勞樸素賈王爺第177章 你該叫常遇春第307章 大人我是來發財的第471章 六子,別這樣第855章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374章 他們連太后的謠也造啊!第193章 先生是知心人啊第296章 狗官怎麼知道我好這口!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第520章 投機分子兩面派第23章 掃除一切害人蟲第867章 陛下給兄弟封個王吧第819章 老表,你頂不頂我?第919章 老陳不太對勁啊第574章 賈大人的後事安排第268章 下一個辦誰?第388章 完犢子了,白甲兵進京第331章 先滅八旗,再平綠營第717章 做好奪門的準備第604章 曲線救國和稀泥第57章 大人,恭喜發財第143章 宜婚嫁納娶第728章 鬼子六,你個活秦檜!第670章 兵部對我不夠友好第701章 給賈大人守個靈第61章 收錢辦事,童叟無欺第257章 賈圖魯有種第581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106章 溫中堂的茅房在哪?第976章 新舊八旗的對決第902章 富中堂又出山了第486章 如何成爲國寶第530章 辛苦一下先帝第617章 少爺,祥瑞啊!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852章 軍前賈皇帝第432章 富中堂拳打乾老四第908章 老富出馬,一個頂三第917章 破壞龍正在接近京都第647章 額駙這裡加倍第94章 金川大劫案第940章 乾隆的工作安排第86章 我有罪,我對不起朝廷第1008章 皇上怎麼可能是假的呢!第792章 敵在紫禁城第28章 征程,從現在開始第18章 我會當個好貪官第745章 殺我覺羅冒功不成!第77章 上架感言第621章 這生意,有搞頭第934章 六子來了不納糧第805章 協辦大學士第999章 八省聯軍共討鬼子六第483章 哼,叛徒!第661章 讓皇上講幾句第607章 我笑不出來啊第197章 阿瑪也想進步第450章 我與貴人有緣第304章 男克清,女文靜第236章 八旗不打八旗第146章 特務頭子賈大人第12章 收發報紙和中堂第643章 我全都要!第35章 賈六鬼子心慌慌第478章 熱血好似紅日光第813章 史上第一政變第485章 八旗鹿正肥第38章 朋友一生一起走第840章 賢弟起步價一個仁宗第565章 八旗內務整頓委員會
第520章 投機分子兩面派第81章 六子,你別走!第257章 賈圖魯有種第736章 鐵血大清第43章 漫漫征途路第954章 別裝了,收工第342章 還有比我更蠢的!第236章 八旗不打八旗第951章 這個送我家去第610章 西洋考察團第1004章 人人都革命第477章 我,乾隆,打錢第1024章 六子,你下來了?第538章 鬼子六釣魚執法第14章 中堂拉兄弟一把第761章 旗開得勝第193章 先生是知心人啊第751章 我們之間的友誼還純潔嘛第523章 六子,你跟爹來真的!第590章 以後我不收禮了第958章 朕要回老家祭祖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122章 忠心護主賈大林第259章 本官來遲了!第317章 老太爺墳被雷劈了第1019章 形勢大大的好第940章 乾隆的工作安排第542章 總是爲了你心痛第49章 狗蛋大兵加錢哥第133章 大清必勝,必勝!第762章 勤勞樸素賈王爺第177章 你該叫常遇春第307章 大人我是來發財的第471章 六子,別這樣第855章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374章 他們連太后的謠也造啊!第193章 先生是知心人啊第296章 狗官怎麼知道我好這口!第783章 集中財富做大事第520章 投機分子兩面派第23章 掃除一切害人蟲第867章 陛下給兄弟封個王吧第819章 老表,你頂不頂我?第919章 老陳不太對勁啊第574章 賈大人的後事安排第268章 下一個辦誰?第388章 完犢子了,白甲兵進京第331章 先滅八旗,再平綠營第717章 做好奪門的準備第604章 曲線救國和稀泥第57章 大人,恭喜發財第143章 宜婚嫁納娶第728章 鬼子六,你個活秦檜!第670章 兵部對我不夠友好第701章 給賈大人守個靈第61章 收錢辦事,童叟無欺第257章 賈圖魯有種第581章 茍富貴,勿相忘第106章 溫中堂的茅房在哪?第976章 新舊八旗的對決第902章 富中堂又出山了第486章 如何成爲國寶第530章 辛苦一下先帝第617章 少爺,祥瑞啊!第190章 做大事,手要黑第852章 軍前賈皇帝第432章 富中堂拳打乾老四第908章 老富出馬,一個頂三第917章 破壞龍正在接近京都第647章 額駙這裡加倍第94章 金川大劫案第940章 乾隆的工作安排第86章 我有罪,我對不起朝廷第1008章 皇上怎麼可能是假的呢!第792章 敵在紫禁城第28章 征程,從現在開始第18章 我會當個好貪官第745章 殺我覺羅冒功不成!第77章 上架感言第621章 這生意,有搞頭第934章 六子來了不納糧第805章 協辦大學士第999章 八省聯軍共討鬼子六第483章 哼,叛徒!第661章 讓皇上講幾句第607章 我笑不出來啊第197章 阿瑪也想進步第450章 我與貴人有緣第304章 男克清,女文靜第236章 八旗不打八旗第146章 特務頭子賈大人第12章 收發報紙和中堂第643章 我全都要!第35章 賈六鬼子心慌慌第478章 熱血好似紅日光第813章 史上第一政變第485章 八旗鹿正肥第38章 朋友一生一起走第840章 賢弟起步價一個仁宗第565章 八旗內務整頓委員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土县| 蛟河市| 罗城| 建德市| 正定县| 平乡县| 专栏| 陵川县| 华容县| 渑池县| 山东省| 双峰县| 胶州市| 西吉县| 上饶县| 双城市| 密云县| 武平县| 镇平县| 宁晋县| 崇阳县| 河北省| 雷州市| 松江区| 神木县| 娄烦县| 榆林市| 四子王旗| 武陟县| 林周县| 丘北县| 宁城县| 江安县| 长治县| 亳州市| 华宁县| 北流市| 西充县| 正阳县| 会同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