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50章 空有其名的阿房宮

長安,取意長治久安,會有這樣的名字自然是要搏個好彩頭。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秦國政權崩潰之後,劉邦率先進軍關中佔領咸陽,後面項羽也率軍進入關中,包括阿房宮、驪山墓羣、咸陽在內的很多地方被“放火狂人”項羽焚燒不是燒個乾乾淨淨,就是變得破敗不堪,迫使後面的政權想要在關中立足需要新建一城,長安也就那麼自然而然的被建立起來了。

咸陽位於多條水道的交匯處,嚴格定義是在渭水北岸、處於涇水西岸、霸水源頭。古人建城講求傍水而建,那是因爲人們生活少不得水源,也是爲了城郊農耕方便。

離開藍田,再次途經霸上,呂哲先前沒有走灞橋,看看天色尚早也就帶著少部分去看了看。

霸橋是連接霸水東西兩岸,因爲是石橋,且是拱形橋而聞名。

有一些記載認爲霸橋可能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座石拱橋,其實春秋時期的衛國、魯國、晉國邊界就有石拱橋的存在,最爲出名的秦國流亡公子監督建造的那一座,連接的正是智氏與趙氏之間的封地。

後面到了吳越交戰時期,元塘河、巡塘河、樑塘河也各自建立了石拱橋,歷史記載范蠡帶著西施途經這三條河到了蠡湖。

呂哲站在霸橋邊上看著霸水兩岸,現在當然是不會有人沿著河流兩岸搞什麼綠化,因此基本是原生態的景色。

原生態的景色在現代是很稀奇的環境,可是在現如今處處可見,呂哲看的是兩岸邊上的柳樹,想到了漢唐時期因爲帝都都是處在長安,人們遠行時總會在霸橋折柳離別。

其實呂哲也知道現在看到的霸橋不會是日後漢唐時期的那一座,先不談歷史長河中的各種戰亂和破壞,如果歷史沒有被他改變,眼前看到的這座霸橋其實也會在隨後被項羽破壞掉。

出巡隊伍從函谷關進入秦地,看到的關中比較蕭條。可是沒人知道這不是最慘的,要是沒有呂哲,一旦項羽進入秦地那才叫真正的慘。

正是因爲項羽對關中各地的摧殘,導致秦人別無選擇地站到了劉邦那一邊。可是獲得秦人民心的劉邦受到屈辱之後並沒有選擇馬上與項羽決一死戰。

反秦大業隨著咸陽陷落和子嬰被處死告一段落,是時候到了論功行賞和分贓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原本的戰國王室體系早就崩潰,不再看血統來稱王,看的是手中持有的實力。時值項羽最強,那麼當然就是項羽說了算。至於“天下義主”……也就是那個共同被推舉爲盟主的義帝熊心,也只有一些不如意的傢伙還想著燒冷竈。

熊心是天下盟主,冊封諸侯本該由熊心來支持,不過這個時候的項羽剛剛在鉅鹿之戰中覺得大勝,又因爲一封責問書信將劉邦嚇得屁滾尿流,正是項羽最爲意氣風發的時刻,想都沒想,甚至沒有知會熊心,項羽召集了天下反秦的首領。放話說要在咸陽分封諸侯。

項羽大封諸侯,先進入關中的劉邦沒當成關中王,被支遣到傳說中“鳥不拉屎”的漢中。其餘十七路諸侯也各自割地成領,其中只有哥哥死了繼承魏王的魏豹,劉邦冊封的韓王韓成,與劉邦交情深厚的趙歇,三人是原來的“王”,另外十四人不是原戰國的大臣戰將,就是項羽私人有好感的人。

章邯獲封雍王,司馬欣獲封塞王。董翳獲封翟王,這三人原本是秦國體系,封地也就是秦國原來的土地。可是這三人身爲秦國文武臣子,先投降後又助項羽在關中爲虐。秦人對他們的感官可謂是壞到了骨子裡。

歷史已經被改變,很多原本會發生的事情已經不可能再發生,許許多多的人有了新的經歷,司馬欣可以在帝國成爲武官第一人,比之歷史上封王不如,可是名聲卻是天差地別。這就是其中之一的轉變。

關中是一片故事很多的土地,充滿了各種傳奇人物與名勝古蹟,呂哲出巡關中未嘗沒有他人不懂的情懷。

《高祖本紀》中有一些記載,說是項羽擔憂劉邦出漢中,然後才特意安排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在秦地進行圍堵,認爲秦地出身的三人對秦地山川地貌熟悉,又是秦人,必定會死死地將劉邦困死在漢中。

歷史記載靠不靠譜相當不好說,特別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不是“事實”也真的沒譜。《高祖本紀》說項羽擔憂劉邦東出,項羽幾乎是除了吃飯睡覺之外拿出所有的精力在針對劉邦,可是在當時那個歷史階段,天下諸侯中劉邦只能算是弱小,其餘諸侯中比劉邦實力強大的多得是,項羽要滅劉邦在鴻門宴上就能辦到,實在沒必要鴻門宴上不殺再搞那麼多的文章。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劉邦與項羽約好一同趕赴鉅鹿參戰,後面卻是劉邦背信,不但沒有前去支援苦戰中的項羽,劉邦反而趁著秦軍被項羽牽制的時候殺入關中,項羽對劉邦不爽是極爲肯定的事實。

事實上在隨後的一些歷史記載中,劉邦進入漢中之後項羽就沒有過多理會,各地諸侯王沒安生多久就開始互相攻殺。

張耳和陳餘這對哥倆好最先開始相愛相殺;然後殷王司馬邛似乎是看謫居代地爲王的趙歇好欺負也起兵去攻;原齊國王室的田氏衆人就更奇葩了,先是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聯合起來攻打齊王田都,後面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又演變成三方混戰,打得不可開交;倒是長江以南的諸侯還算是安生一些,誰讓他們距離項羽的地盤最近,沒人敢於輕動,是不是?

“往事雲煙啊!”呂哲走近一顆柳樹,折下一條柳,問道:“阿房宮離這裡有多遠?”

“走軹道,五十里。”回答的人是徐巖,他剛纔一直在觀察呂哲的神色,能看出呂哲是在感懷和回憶。

“軹道?”呂哲聽到這個名字愣了一下,他沒記錯的話,子嬰不就是在軹道旁投降的嗎?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古時候取名比較講究,講的是不是有特別含義就是需要“因地而名”。

軹道。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因爲道路兩旁有桑樹,桑可不就是養蠶用的嗎?另外軹道旁也有茂密的森林,之中大部分是松木等易於成爲各種傢俱使用的樹木,因此而得名。

內史郡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郡,說人口稠密那是曾經的事情了。可是這裡縣多、山村多絕對是一件實事。

越是接近,呂哲對阿房宮那邊的情況瞭解越多,一些人像是閒著沒事幹也樂得與皇帝聊天,說的自然而然也是阿房宮那邊的情況。

唐代詩人杜牧作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其實是比較誇張的修飾手法,六國被滅四海歸一,始皇帝爲了建造阿房宮將蜀地的森林砍伐得光禿禿。這樣的修飾其實是爲了後面講述阿房宮的龐大。

阿房宮很大嗎?呂哲走軹道,距離阿房宮還有二十里,遠遠看去其實是看不到什麼“隔離天日”的宮殿羣,只是能夠看到滿山的綠色。

現實情況是,這個歷史版本的阿房宮只是啓動先期工程就已經停下,構思中的阿房宮還真的就是打算依山而建,主要宮殿羣是佈置在山腳,可是將周邊完全涵括了進去,佔地多大呂哲一問,比較瞭解的李斯給出的答案著實驚人。

李斯說道:“東起軹道。西至武功,北臨渭水,南到打秦嶺。”

對秦地不熟悉的人很難有一個概念,呂哲也就命人拿來山川輿圖。一看個個都有點傻眼。

軹道那是他們剛纔走過的地方,其實也就是在驪山邊上;武功是渭水邊上的一個縣,距離軹道足有百里;渭水自然就是邊上的渭水,可是河道長得很,真正算起來可是西至隴西郡東至三川郡;秦嶺就更不用說了,自古就有十萬大山的名稱。可見範圍到底是多大。

蘇烈看傻了眼,想都沒想就說了一句:“始皇帝真的是大手筆啊!”

可不是大手筆嗎?要是按照李斯指的範圍,阿房宮何止是佔地三百里,起碼有六七百里往上。不過吧,並不是處處建造宮殿,是將一些地皮圈了進去,作爲狩獵場和林園等等的用處。漢帝國初期有上林苑,其實上林苑就是阿房宮的一部分,是漢室統治者將阿房宮的遺址進行改建而成。漢室的上林苑佔地三百餘里,而它只是曾經阿房宮的一部分。

“曾經這裡的勞役、民伕、工匠超過百萬,從全國各地運往這裡的材料也是不曾斷絕。”李斯只是在講述一件實事:“開挖地基,平山填土,始皇帝三十五年的時候地基差不多已經挖好,後面始皇帝下令停建。”

呂哲不知道阿房宮是什麼時候修建,也不知道最終修成了沒有,他所看到的只是一片慌亂。

真的就只是荒涼和混亂而已,到處的地皮都被開挖,有些山被砍得光禿禿和被挖得缺個個角,木頭、石料、等等的東西也是到處堆得都是,根本就看不到什麼華麗的宮殿。

按照李斯的說法,始皇帝有意建造阿房宮,材料也進行了收集,獨獨是開啓了前面的工程後面中斷,那當然是因爲始皇帝病重將勞力傾斜到驪山那邊,畢竟始皇帝能感覺自己快不行了,驪山墓就成了最緊要的事情。

李斯遲疑了一下,說道:“驪山墓……其實也沒有修建完畢。”

這件事情呂哲知道。

扶蘇成爲秦王之後,他作爲人子其實很希望能夠修好驪山墓,可是一是時勢不允許,二是秦國也沒有那麼多的財帛。他最後只能啓用那些建造的部分,封存了沒有建好的區域。

對於始皇帝,呂哲其實是一種敬仰的態度,有心支持扶蘇建好驪山墓,可是身份並不允許那麼做。

說到底呂哲的崛起就是建立在秦國的“屍體”之上,他又是從低微身份崛起,不是受到始皇帝冊封爲大將再叛亂,於情於理並沒有任何愧疚。另外還有一條,若是天下民心感念始皇帝,他或許可以考慮民心學“康麻子”給“洪武大帝”修建一下皇陵,用尊敬的態度來獲取遺老遺少的愛戴,然而問題是始皇帝並沒有受到多少年的感念,恨始皇帝的人遠比愛戴的多得多。

帝國要在關中新建一個陪都,地址還在甄選之中,阿房宮這一塊地皮就是選擇之一,要麼就是在選在霸水邊上的芷陽,或是或是鄧國渠邊上的高陵,反正絕不會是目前的咸陽。

呂哲其實比較鐘意的是漢帝國的長安那塊位置,畢竟漢帝國會選擇在那裡必然是有其地理優勢,可是經過一再的探勘,討論的結果偏偏就沒有選中那塊地方。

出巡秦地,目的之一就是確認陪都長安要坐落在哪,親身來到沒有來得及建起來的“阿房宮遺址”,看到已經挖好的地基,再看到材料到處堆得都是,呂哲的內心裡其實已經有了選擇。

“這片地方會怎麼處理?”

“這……”

後面過來的內史郡郡守番賢被問得有些懵了,目前內史郡的首府是在芷陽,早些年中樞也有意選擇芷陽作爲陪都所在,可是他現在哪能看不出事情會有反覆。

阿房宮沒能建起來,到處又被開挖,破壞容易修建難,可以想象很長一段時間裡壓根不會有人過來管,只能是這麼荒廢著。

“動用龐大人力物力,這麼荒廢太可惜了。”李斯是一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大著膽子說道:“再則,地皮可以空置,木材等資源放久了卻是……”,頓了頓,見呂哲頷首,直接說道:“或許可以將長安選擇這裡?”,等了一會,補充一句:“等有機會了也能建座行宮,供陛下消暑或者狩獵?”(。)

第726章 漠南(十二)第997章 互相瞭解很重要第577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三)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862章 一直都有的疑惑第1007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第166章 咸陽來人第172章 趙高尋退路第631章 大勢(四)第1105章 非不行,是不能。第911章 理解不能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789章 豈曰無衣第671章 最後的機會(二)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62章 飢腸轆轆第55章 所見所聞第209章 巧言令色第428章 難題第583章 種族存亡之際第1030章 打造英雄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462章 強者的自覺(上)第154章 各方動向第498章 不該是這樣子第230章 暫時的沉靜第253章 開始也是結束(上)第548章 我的理想第1037章 也算是物盡其用第77章 趙府夜宴(上)第538章 早過時了(下)第1070章 幾無退路的匈奴第771章 醞釀中的……(上)第75章 天下黎民第383章 甜棗(下)第608章 戰匈奴(十二)第990章 可控和不可控第98章 什麼交代第687章 餘音(八)第611章 時光如梭(一)第178章 項氏使團第253章 開始也是結束(上)第730章 漠南(十六)第487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第607章 戰匈奴(十一)第624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下)第288章 陰謀詭計第639章 各國動向(二)第677章 人心(下)第233章 都在等待第455章 玩火(下)第976章 睚眥必報第134章 心態問題第181章 新鮮事物第334章 插曲,夏侯遇彭越第278章 芥蒂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377章 不丟人第274章 不告而戰第399章 滅其族第473章 都難啊(下)第994章 糾結第517章 高度緊張(上)第125章 屋逢漏雨第439章 攪局者(下)第599章 龐然大物的誕生(下)第331章 大事第188章 空口白牙第554章 秘辛(上)第969章 甲不離身第939章 石頭與腳第1029章 非等量第735章 被更改的劇本第1025章 文武第215章 遙遙無期啊第768章 是個什麼樣的人?(上)第445章 兵法什麼的(下)第1006章 沒這麼當官的!第706章 戰匈奴(十)第532章 沒那麼簡單第653章 國祚(一)第309章 興奮第259章 連環局第222章 敵襲!敵襲!第153章 荒唐可笑?第1036章 擴張的必要第527章 要“世界大戰”了?(九)第987章 大麻煩第313章 心有多大第384章 洞悉第489章 爲什麼第910章 撐不住了?第994章 糾結第700章 戰匈奴(四)第411章 該不該重用(下)第991章 功在千秋第920章 難測第445章 兵法什麼的(下)第261章 真是瘋子第409章 使秦
第726章 漠南(十二)第997章 互相瞭解很重要第577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三)第281章 欲哭無淚第862章 一直都有的疑惑第1007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第166章 咸陽來人第172章 趙高尋退路第631章 大勢(四)第1105章 非不行,是不能。第911章 理解不能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789章 豈曰無衣第671章 最後的機會(二)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62章 飢腸轆轆第55章 所見所聞第209章 巧言令色第428章 難題第583章 種族存亡之際第1030章 打造英雄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462章 強者的自覺(上)第154章 各方動向第498章 不該是這樣子第230章 暫時的沉靜第253章 開始也是結束(上)第548章 我的理想第1037章 也算是物盡其用第77章 趙府夜宴(上)第538章 早過時了(下)第1070章 幾無退路的匈奴第771章 醞釀中的……(上)第75章 天下黎民第383章 甜棗(下)第608章 戰匈奴(十二)第990章 可控和不可控第98章 什麼交代第687章 餘音(八)第611章 時光如梭(一)第178章 項氏使團第253章 開始也是結束(上)第730章 漠南(十六)第487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第607章 戰匈奴(十一)第624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下)第288章 陰謀詭計第639章 各國動向(二)第677章 人心(下)第233章 都在等待第455章 玩火(下)第976章 睚眥必報第134章 心態問題第181章 新鮮事物第334章 插曲,夏侯遇彭越第278章 芥蒂第440章 刮目相看(上)第377章 不丟人第274章 不告而戰第399章 滅其族第473章 都難啊(下)第994章 糾結第517章 高度緊張(上)第125章 屋逢漏雨第439章 攪局者(下)第599章 龐然大物的誕生(下)第331章 大事第188章 空口白牙第554章 秘辛(上)第969章 甲不離身第939章 石頭與腳第1029章 非等量第735章 被更改的劇本第1025章 文武第215章 遙遙無期啊第768章 是個什麼樣的人?(上)第445章 兵法什麼的(下)第1006章 沒這麼當官的!第706章 戰匈奴(十)第532章 沒那麼簡單第653章 國祚(一)第309章 興奮第259章 連環局第222章 敵襲!敵襲!第153章 荒唐可笑?第1036章 擴張的必要第527章 要“世界大戰”了?(九)第987章 大麻煩第313章 心有多大第384章 洞悉第489章 爲什麼第910章 撐不住了?第994章 糾結第700章 戰匈奴(四)第411章 該不該重用(下)第991章 功在千秋第920章 難測第445章 兵法什麼的(下)第261章 真是瘋子第409章 使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盖州市| 奉化市| 扶余县| 嵩明县| 洛阳市| 抚宁县| 青神县| 枞阳县| 曲周县| 浮梁县| 北川| 九寨沟县| 虎林市| 凤冈县| 乌兰察布市| 汾西县| 辽宁省| 霍林郭勒市| 镇远县| 搜索| 五河县| 金秀| 神池县| 五常市| 连州市| 马龙县| 拉孜县| 盘锦市| 额济纳旗| 建湖县| 岳阳市| 阳泉市| 淮南市| 阳谷县| 扶绥县| 平果县| 信宜市| 思南县| 驻马店市|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