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九章 朕非貪功好名之君,爾等亦非阿諛奉承之臣

回到咸陽城後,秦子戈並沒有回咸陽王宮而是找了一間客舍住下。

就在秦子戈趕到咸陽的當夜,左右丞相馮去疾和李斯驅車進了皇城。

看到二人深夜拜訪,外殿值事的蒙毅很是驚訝,連忙稟報了正在內殿書房伏案批閱公文的皇帝。

嬴政聽聞後以爲兩位丞相有要務,便親自迎了出來邀他們去書房敘談。不料兩位丞相的議題竟只有一個:要給他操持四十歲壽誕慶典。對於二人的提議,嬴政大感意外。驚訝過後嬴政搖頭擺手道:“法度在前,朕不能壞法!”

聽了嬴政的回答,李斯和馮去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對視一眼後,左丞相馮去疾向嬴政稟報了一則出人意料的消息:“今歲恰逢新朝爰歷,改奉正朔;各郡縣已有急書詢問,言山東臣民多畏秦法嚴厲,鄉老紛紛詢問各縣官署,不知可否歡度年節?”

聽了馮去疾的彙報,嬴政皺了皺眉頭轉頭問李斯的建議。

李斯聞言拱手道:“新朝改正朔,易服色,然不能棄天地正朔於不顧。年節風習久遠,輒遇正月,天下臣民莫不歡慶。秦若迴避年節,傷民過甚?!?

李斯所說正是嬴政一直擔心的,天下歸一後百姓的臣服問題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嚴明的法度是秦國的立國之本,法度這種事情就像是一條大壩,一旦開了一個小口,這個小口就會慢慢變大,直到有一天帶垮整座大壩。

對於這一點,李斯再清楚不過。當初嬴政要處置嫪毐的時候,還是廷尉的李斯進言不可除以私刑,當用法度治罪。當時還沒有徹底接掌大權的嬴政從善如流,採納了他的建議。

在六國被不斷吞併的過程中,嬴政手中的權力也在一步步增強。

這些年一路青雲直上的李斯有時候都會在權力中迷失,所幸最後醒悟過來。而權力最大的嬴政至今能像當年一樣遵守法度,這個發現讓李斯有些汗顏。

李斯汗顏之餘拱手說出了自己在路上想出來的折中之策:“陛下只須事先明詔郡縣,當在歲末之夜大宴羣臣以示慶賀。如此即做了天下過年之表率。不違天地正朔,使天下民心舒暢,更可一賀陛下四十整壽?!?

“如此一舉三得!臣等以爲當行!”馮去疾聽後附和道。

“臣民忌憚年節,倒是沒有料到也?!辟u頭道。

“民衆畏法敬治,此非壞事?!比迤しü堑睦钏古d致勃勃道。

“也好,歲末大宴羣臣?!毕肓讼脶豳陌?,“只是,壽誕一事勿要再提!”

見嬴政主意已定,李斯和馮去疾也不再堅持。

歲末之夜,始皇帝在咸陽宮大宴羣臣。這是自商君變法以來秦國第一次年節大宴,因此顯得分外地隆重喜慶。

奉常胡毋敬總司禮儀,事先宣於各官署的宗旨是“新朝開元,皇帝即位首歲,始逢天地正朔,是爲大宴以賀”,一句也沒涉及皇帝壽誕。然則,羣臣心照不宣,都知道今夜年節是皇帝陛下四十歲整壽,雖沒有一宗賀禮,但開宴之時的萬歲聲卻是連綿不絕分外響亮。

胡毋敬原定的大宴程式是:開宴雅樂之後,由博士僕射周青臣率七十名博士進獻頌辭,褒揚嬴政的赫赫功德,之後再由三公九卿及領署大臣各誦賀歲詩章,最後由皇帝頒賜歲賞。事實上,連同李斯在內的所有大臣都備好了賀歲詩章,且主旨都很明確:以賀歲爲名,頌揚皇帝功業。

但是,讓總司禮儀的胡毋敬與羣臣沒有料到的是,雅樂之後,胡毋敬正欲高宣頌辭程式,坐在王座之上的皇帝陛下襬手打斷了他。頭戴冕旒身穿黑色禮服的嬴政舉著大爵離開了王座,走下了鋪著厚厚紅氈的白玉階,過了丹墀,站到了羣臣坐席前的中央地段。

“我等君臣,遙賀邊陲將士功業壯盛!”

“我等君臣,遙賀郡縣值事吏辛勞奉公!”

“我等君臣,遙賀天下黔首生計康寧!”

“我等君臣,共度新朝歲首!”

嬴政高舉起酒爵,朗聲宣讀著賀詞,一賀一飲。四爵酒飲罷,朝臣們已經是心頭酸熱雙眼蒙嚨了。不知是誰高喊了一聲:“我等臣民,恭賀陛下壽過南山”一時之間,壽過南山的聲浪哄哄然淹沒了宏大的殿堂,震盪了整個皇城。

聲浪終於平息,胡毋敬又欲高宣進獻頌辭。

嬴政卻還是擺了擺手,笑吟吟說話了:“壽過南山,朕倒是真想!然則,皆是妄談罷了!江河不捨晝夜,歲月不留白頭,逝者如斯,雖聖賢不能常駐世間!朕非貪功好名之君,爾等亦非阿諛奉承之臣。諸位的心意朕領了,但是此等妄談之言今後還是少說!”

嬴政的一番話,讓剛剛暖起來的場子再次冷了下去。

就在這時,李斯站出來打破了寂靜:“臣等,敢請陛下部署來年大政。”

獨立於衆臣當中的嬴政看著滿朝諸臣朗朗道:“克定六國,一統天下,遠非天下至大功業也!若論一統,夏商周三代也是一統,並非我秦獨能耳。至大功業何在?

在文明立治,在盤整天下!此,秦之特異也。

當年商君變法之時,秦國積貧積弱,幾被六國瓜分。然則,先祖孝公與商君同心變法,深徹盤整秦國二十餘年,老秦人如同再造,由一個備受欺侮的西部窮弱之邦,一舉崛起爲虎狼大國!今我秦國,受命於天,一統華夏,便要效法孝公商君,改制華夏文明,盤整華夏河山,如同再造秦國一般再造華夏!

有人云,華夏王道數千年,文明昌盛,無須折騰。果真如此麼?非也!

今日殿中羣臣,匯聚天下之士,老秦人反倒不多,諸位但平心想去:華夏文明數千年,何以泱泱數千萬之衆,卻飽受四夷侵凌,春秋之世幾乎悉數淪爲左衽?及至戰國,何以匈奴諸胡之患非但不能根除,反倒使其聲勢日重,壓迫秦趙燕邊地日日告急?何以閩粵南海諸族,稱臣於華夏千餘年,又做楚之屬國數百年,非但沒有融入華夏,反成東夷南夷之患,屢屢侵害楚齊蹂躪中原?是秦趙燕三國無力麼?是魏韓楚齊四國無力麼?非也!根由何在?在內爭!在分治!在不能凝聚華夏之力而消弭外患!

有人云華夏王道,垂拱而撫萬邦。這是何等的滑稽笑談!

華夏積弊久矣!諸侯耽於陳腐王道,流於一隅自安,全無天下承擔,全無華夏之念!中國大地畛域阻隔,關卡林立,道各設限,幣各爲制,河渠川防以鄰爲壑,輒於外患竟相移禍……凡此等等,天下何堪?長此以往,華夏安在!

我等君臣須得明白:華夏之積弊,非深徹盤整無以重生!如何深徹盤整?文明再造、河山重整!”

嬴政的話讓燈火通明的咸陽殿再次長長地陷入了幽谷般的寂靜。

下座的大臣們人人羞愧難當。右丞相李斯第一個將之前備好的賀壽詩章揉成了一團,丟進了身邊的燎爐。素來飽學多識議論縱橫的博士們也有樣學樣,紛紛將花費了幾個日夜寫成的頌辭詩章丟進了燎爐。一時之間,大殿廊柱下的二十餘座燎爐紅光四起火焰飛動,依舊是沒有一個人說話。

大臣們所羞愧者,並非是因爲那些頌辭詩章實爲皇帝賀壽,而是那些頌辭詩章所讚頌者,無一不將“四海一統”作爲至高無上的功業。相比起皇帝陛下文明再造、河山重整的雄心壯志,一統天下的功勞確實不過爾爾。自古以來一統天下者不在少數,但實現文明再造、山河重整的又有幾人!

第一百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三百零四章 勝者纔有說話的權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以身殉國第三百二十章 治標不治本第十七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三十九章 秦國路政(上)第四百五十章 以貌取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下第三百零五章 女人的戰鬥永遠離不開脣槍舌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神帶兩坑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百零二章 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第四百三十四章 回憶來湊第二十五章 請殺第十二章 論道大會第六十三章 秦子戈的好意第三百八十章 小孔成像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姓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毋以己才爲己身,當以己才報國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情劍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以真心換真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昌平君反秦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一十九章 囂張的人說囂張的話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四百六十四章 優秀不是一枝獨秀第四百七十五章 帝國用人,唯纔是舉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一百八十一章 以身殉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二百三十章 鳩佔鵲巢第四百九十五章 一箭雙鵰第八章 入門第三百四十八章 開門紅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虎添翼第九十二章 價高者得第四百零六章 臉厚心黑第四百六十八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百一十二章 謀一世還是謀萬世第二百二十五章 天下三十六郡第四十章 秦子戈的野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喜我喜,君憂我憂第一百四十二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三百四十四章 誰來拯救學渣天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四百七十四章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第三百三十章 既然說來話長那就慢慢說第三百六十八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馬非馬第五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三章 你喜歡簡單的?那我就給你簡單的!第五十八章 想知道?打贏我再說!第一百三十一章 急流勇退第九十章 只因在暗中多看了你一眼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不如狗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分價錢一分貨第二百八十章 百分百閃避技能:驢打滾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四百七十七章 若有事端殺身滅族第三百九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百九十五章 無間道第二十三章 滄海月明珠有淚第四百四十九章 平越容易安越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三百七十章 路見不平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生沒有白受的苦第三百四十三章 我知道你不在乎,但是我在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強到讓你無話可說第三百零一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三百六十九章 語言上的矮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集權求治第六十八章 守株待莊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漠孤煙直第四百六十章 不曾贏但也不曾輸第一百二十章 俠也未必就能保護身邊之人第四章 殺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醫者難自醫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四百六十一章 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託孤重任第四十七章 番吾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似劍非攻,墨梅無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子癡情時,感人最深
第一百三十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四十章 秦國路政(下)第三百零四章 勝者纔有說話的權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以身殉國第三百二十章 治標不治本第十七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百三十九章 秦國路政(上)第四百五十章 以貌取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下第三百零五章 女人的戰鬥永遠離不開脣槍舌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一神帶兩坑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五百零二章 剛出虎穴,又進狼窩第四百三十四章 回憶來湊第二十五章 請殺第十二章 論道大會第六十三章 秦子戈的好意第三百八十章 小孔成像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姓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毋以己才爲己身,當以己才報國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情劍客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以真心換真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昌平君反秦的心路歷程第四百一十九章 囂張的人說囂張的話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四百六十四章 優秀不是一枝獨秀第四百七十五章 帝國用人,唯纔是舉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一百八十一章 以身殉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二百三十章 鳩佔鵲巢第四百九十五章 一箭雙鵰第八章 入門第三百四十八章 開門紅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虎添翼第九十二章 價高者得第四百零六章 臉厚心黑第四百六十八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百一十二章 謀一世還是謀萬世第二百二十五章 天下三十六郡第四十章 秦子戈的野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後院失火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喜我喜,君憂我憂第一百四十二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三百四十四章 誰來拯救學渣天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四百七十四章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人第三百三十章 既然說來話長那就慢慢說第三百六十八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馬非馬第五十四章 暗流第二百五十三章 你喜歡簡單的?那我就給你簡單的!第五十八章 想知道?打贏我再說!第一百三十一章 急流勇退第九十章 只因在暗中多看了你一眼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不如狗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分價錢一分貨第二百八十章 百分百閃避技能:驢打滾第三百八十一章 現學現賣第四百七十七章 若有事端殺身滅族第三百九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百九十五章 無間道第二十三章 滄海月明珠有淚第四百四十九章 平越容易安越難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想用百步飛劍來救人?第三百七十章 路見不平第三百零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生沒有白受的苦第三百四十三章 我知道你不在乎,但是我在乎第二百九十六章 強到讓你無話可說第三百零一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三百六十九章 語言上的矮子第二百二十六章 集權求治第六十八章 守株待莊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漠孤煙直第四百六十章 不曾贏但也不曾輸第一百二十章 俠也未必就能保護身邊之人第四章 殺機第三百七十五章 醫者難自醫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四百六十一章 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託孤重任第四十七章 番吾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六十六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似劍非攻,墨梅無鋒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子癡情時,感人最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买车| 陈巴尔虎旗| 深州市| 宜宾市| 岚皋县| 山阳县| 泸州市| 辰溪县| 岑溪市| 上林县| 大安市| 进贤县| 静安区| 泾阳县| 镇康县| 德江县| 射阳县| 平潭县| 剑阁县| 漾濞| 舞钢市| 云林县| 图们市| 崇仁县| 昭平县| 彩票| 广元市| 晋城| 当阳市| 桑植县| 海伦市| 中山市| 新建县| 枣庄市| 保亭| 商城县| 青海省| 福海县| 罗山县| 凉山|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