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碧雲(yún)的這一疑問,夢影卻並沒有給予正面的回答。
“沒什麼啊。哦,對了,明天系裡好像要開軍訓動員會了吧?”
碧雲(yún)只好“嗯”了一聲,也不敢再問什麼了。
對於碧雲(yún)問的那個問題的答案,夢影自己心裡卻最清楚。
看起來,黃旭對自己,好像是有那麼一層意思。他如此急迫地希望自己加入文學社,應(yīng)該不只是想多交幾個文友那麼簡單。
夢影其實並不反對加入文學社,她也希望多認識一些像小海那樣喜歡寫散文、寫詩歌的文友。
但黃旭那急迫的態(tài)度,焦急的眼神,卻讓敏感的夢影心生懷疑。
這已經(jīng)不只是懷疑了。
憑藉女人特有的直覺,夢影分明感受出這個內(nèi)向的男生,在見到自己之後,眼裡那一份難以掩飾出來的熱切與迷戀。
夢影已經(jīng)遇到不少這樣的目光了,但她會用冷冷的眼神,默默的無語,悄然的離去,來回應(yīng)這些灼熱的目光。
夢影,一如她自己的名字一樣,如夢如影地飄過,不留下任何痕跡。
她不屬於任何人,也不屬於任何地方。
一個人,如孤鴻一樣漂泊著。一個人,既沒有朋友,也沒有對手。
她總是有意無意地避免與他人過近的距離,過深的關(guān)係,她總會將自己藏在那冷冰冰的面孔之下。
這就是她,許夢影。
當然,她也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真真正正,無怨無悔地愛著自己的男人。
可是,她或許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一個人的日子,習慣了這種遊離於這個世界之外的這份冷靜與落寞。
只要有一個人離她太近,她總會不自覺地要離他更遠些,再遠些。
與丁子建的那一次,是她的第一次,她付出了自己的童貞,但並沒有付出自己的那份孤獨。
選擇離開這個給了自己第一次的男人,一個原因,是她怕自己會陷入一種對情感的迷戀之中,從而迷失了自己。
過度理性的夢影,欣賞的是同樣理性而睿智的男生。選擇的,也是理性而嚴謹?shù)姆伞?
丁子建是個理性的男人,理性得有點冷酷。而這,也是最吸引夢影的地方。
看見丁子健,夢影就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那麼冷,那麼深沉。
這兩個同樣理性的人,這兩個同樣冷的一對男女,在這種相望,相思,惺惺相惜之中,終於攀上了男女之間的最高峰。
可惜,高峰過後,就是他們分離的時候了。
夢影並不害怕這種分離,也許,那意味著一種新生。
在動物世界裡,有很多動物,是在**之後就死亡的。比如螳螂,在**之後,母螳螂就會吃掉自己的新郎,只爲了讓後代有更好的營養(yǎng)。這種血腥而殘酷的悲劇,卻一代一代,在它們身上重演著,永不停息。
*過後,就是無盡的落寞,但夢影卻喜歡沉浸在這落寞之中。
對於黃旭,夢影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不過覺得:這個學長人還不錯,對她也比較熱情而已。
如果黃旭只是保持這一種淡淡的友情,夢影或許可以接受,但他未免太熱烈了吧,雖然只是在眼神之中流露。
既然自己不大可能與對方有更密切的關(guān)係,那又何必讓他浪費自己的感情與時間呢?最後來,他還不是空歡喜一場嘛?
要是自己曖昧不清,時間久了,對方也許還會胡思亂想,這樣反而連普通朋友都沒得做了。
既然如此,不如現(xiàn)在就冷淡一點,讓他徹底斷了這個念頭。
這一切,夢影也不好與單純而缺乏戀愛經(jīng)驗的劉碧雲(yún)說清楚,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心裡。
到了下午,夢影提出自己想一個人出去逛一逛,碧雲(yún)也沒多想,同意了。
離開宿舍後,夢影體會到了一種難得的自由自在。
她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走路的那種快樂,這也可以算是一種自由吧。
夢影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校圖書館。
校圖書館,在老區(qū)靠近校門的地方。
夢影還沒有辦借書證,她只是過來隨便看一看的。
這麼大的圖書館,還是讓夢影有點吃驚。還有那圖書館裡認真地,安靜地讀書的學生,也讓夢影肅然起敬。
對於書籍,夢影從小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她沒有什麼朋友,是這些書籍陪著她一同長大。
書,就是她最好的朋友。
它們不需要回答她的任何問題,也不會問她任何問題。
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卻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迎接著每個喜歡閱讀它的人。
走出圖書館,斜對面就是一個露天舞場。據(jù)說,學生們每個晚上都會到這裡來跳舞。
夢影不會跳舞,不過她也很希望自己能學會跳舞,她覺得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事情。
對音樂的嚮往,對兒時聽過的鋼琴聲的熱望,讓她對這座城市最著名的一座島嶼——琴浪島,情有獨鍾。於是,她走出了校門,坐上公交車,朝著自己心中的這個聖地——琴浪島進發(fā)。
在上島之前,夢影先來到了鷺島市最著名的一條街——中山路上走了一走。
中山路這個地名,幾乎在每個城市裡,都是一條很重要的街道。
鷺島市的中山路,更是一條非常出名的商業(yè)街和風景街。
這條街早已改造成了步行街,沒有車輛的通行,沒有喧囂的人流。只有一個個休閒安逸的人們,在三三兩兩地散著步,欣賞著這街兩邊的風景。
街的兩邊,是兩排整齊的騎樓。最吸引夢影的,是騎樓上那很有西洋韻味的紅色小窗子,短短但平行的橫格子就是那小窗子的特點,夢影想象著那穿著旗袍的舊時女人,打開著窗子,唱著老式歌曲的養(yǎng)子。支撐著這些騎樓的那一根根圓柱體的石柱子,摸上去還依然光滑,還透著一種舶來的味道。各式各樣的招牌,豎立在二樓的窗外,窗外還放置著花盆,盆裡有各種鮮豔的花朵和爬滿牆的爬山虎。
如果不說的話,這條街會讓你誤以爲是菲律賓或新加坡的街道,其實,這條街的騎樓,很多就是下南洋的華人回國後仿照西洋風格建造起來的,古樸又洋氣。
街道兩邊的店鋪裡,賣著各樣東西。這裡面,有好吃的花生湯、麻薯、餡餅和麪線糊,還有一些好看的貝殼、珍珠和其他工藝品,當然,更多的店鋪賣的是每個城市都會有的現(xiàn)代服裝、鞋帽、首飾和電器了。
這條中山路,真可以算得上是現(xiàn)代與古典並存,藝術(shù)與商業(yè)並重的街道。
離開中山路,坐上一條渡船,夢影又來到了琴浪島。
果不其然,這琴浪島上確實飄揚著悠揚的琴聲,那琴聲與海浪聲居然合成一片,就好像天造地設(shè)一般。
島上有很多的風景點,可一想到那不菲的門票,夢影還是放棄了上去的想法。
反正,以後還有四年時間,到時候再跟同學們一起來這裡玩吧?
夢影更喜歡獨自一個人在這島上漫步,看看這島上的一棟棟西洋式樣的別墅,還有那曲曲折折的小巷。
這裡的巷子可比中山路兩邊的小巷狹窄得多,而且很多巷子都要上下坡。扎堆的西洋樓房,把這些本來就窄的巷子給壓縮成曲折繞彎,很快就讓夢影轉(zhuǎn)暈了。不過,靠著詢問路人和看路邊的地圖和標牌,夢影還是可以在這不大的島嶼上找到前進的方向。
走著走著,她突然停了下來。
在她走過的路的旁邊,有一座不是很高,但也有三層搞的建築物,那是一座很有韻味的老別墅。
這別墅的外面,是一人多高的青色圍牆,圍牆上早已經(jīng)爬滿了青翠的植物。
圍牆每隔一個地方,就會有一個小洞,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
裡面有一個大院子,院子裡盛開著美麗的鮮花,還有一個西洋的噴泉,在流淌著泉水。乾淨的空地邊,長著一棵不大不小榕樹,榕樹下還有一張白色的長椅。
別墅那藍色的尖頂,黃色的瓦片,還有那硃紅色的大門,無不彰顯著這家人的豪華與氣派,同時,又不失其靜雅幽靜的那一面。
不過,讓夢影停住腳步的,並不是這座別墅,而是從這別墅裡傳出的一陣悠揚的琴聲。
那琴聲怎麼這熟悉,這麼親切呢?
好像,自己有聽過啊?怎麼像那位在孤兒院裡彈琴的阿姨所彈奏過的歌曲啊?
不,應(yīng)該不是她。
那一定是一首同樣旋律的歌曲,同樣精妙的彈奏技巧吧,所以,聽上來,竟然會和那阿姨的如此相像?
夢影正呆呆地聽著那歌曲,陶醉在琴聲之中。
突然,那硃紅色的門打開了,走出來了一個人。
夢影有點不好意思了,她趕快低下頭,轉(zhuǎn)過身,向另一個地方走了。
沒想到,那人突然在她身後叫了起來。
“你,你不是許,許夢影同學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