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2章 老朱要遷都!

那土著愣了一下,似乎沒料到王大虎會問他的名字,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梗著脖子大聲說道:

“阿魯!”

王大虎點了點頭,示意身邊的通譯用土著的語言詢問。

“阿魯,我們是來自遠方的客人,並無惡意。”

通譯將王大虎的話翻譯成土著語言。

阿魯聽了通譯的話,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看著王大虎,似乎想從這個“遠方客人”的臉上看出些什麼。

王大虎繼續說道:

“我們來到這裡,是爲了尋找一種珍貴的礦石。我們願意與你們和平共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通譯再次將王大虎的話翻譯成土著語言。

阿魯和身邊的兩個土著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似乎對王大虎的話有些意外,也有些將信將疑。

在土著部落裡,他們很少遇到這麼“講道理”的入侵者。

通常,那些外來者都是直接搶奪他們的財物,殺害他們的族人。

“你們……真的只是來找礦石的?”

阿魯用生硬的語氣問道。

王大虎點了點頭,說道:

“是的,我們對此地並無領土要求,只希望能夠和平開採礦石,同時,我們也可以向你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阿魯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權衡利弊。

他身邊的兩個土著也低聲交談著,似乎在討論著什麼。

最終,阿魯擡起頭,看著王大虎,說道:

“好,我們相信你們一次。但是,如果你們做出任何傷害我們部落的事情,我們一定會讓你們付出代價!”

王大虎微微一笑,伸出手掌,說道:

“一言爲定。”

阿魯也伸出手掌,與王大虎擊掌爲盟。

這一刻,兩個來自不同文明、不同種族的人,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達成了暫時的和解與合作。

應天府。

Wшw★ тt kдn★ ℃o 紫禁城。

朱元璋眉頭緊鎖。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手中把玩著一串玉質念珠,眉頭緊鎖,顯得心事重重。案頭堆放著一摞厚厚的奏章,其中一份尤爲引人注目,封面用硃筆批著“緊急”二字。

那是一份關於紫禁城修繕的奏章。奏章中提到,紫禁城的東北角出現了下沉的現象,宮牆甚至出現了細微的裂痕。工匠們擔憂,若不及時修繕,恐怕會有更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奏請朝廷撥款,以便儘快進行修繕工程。

朱元璋看著這份奏章,心中不禁有些惱怒。當初選定應天府作爲國都時,他就曾對這片靠近湖邊的地界心存顧慮。這裡地勢低窪,土壤鬆軟,本就容易發生下沉。然而,那時朝中大臣們紛紛勸說,稱應天府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是難得的建都之地。朱元璋這才勉強同意在此建都。

如今,果然如他所料,紫禁城出現了下沉的問題。這讓他不禁開始擔憂起未來的水患。若是湖水氾濫,整個紫禁城豈不是都要被淹沒?一想到這裡,朱元璋便覺得心煩意亂,這破地方,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煩躁。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他決定先找來太子朱標商議此事。

朱元璋按下心中的不快,召來內侍傳旨:“傳太子朱標覲見。”

不一會兒,太子朱標便匆匆趕來。他身穿明黃色蟒袍,頭戴金冠,顯得氣宇軒昂。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自小便被立爲太子,一直深受父皇的器重。他性格沉穩、爲人寬厚,在朝中也有著很好的聲望。

“兒臣參見父皇,不知父皇召見有何要事?”朱標恭敬地行禮道。

朱元璋示意他免禮平身,然後將手中的奏章遞給朱標:“你看看這個。”

朱標接過奏章,仔細翻閱起來。他的眉頭也漸漸皺起,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父皇,這紫禁城下沉之事,確實不容小覷。兒臣認爲,應當儘快撥款修繕,以確保皇宮的安全。”

朱元璋點了點頭,卻又嘆了口氣:“修繕固然重要,但朕更擔心的是未來的水患。這片地方本就容易下沉,若是遇上大雨滂沱、湖水氾濫之日,這紫禁城豈不是危在旦夕?”

朱標聞言,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父皇所言極是。那依父皇之見,我們該如何是好?”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緩緩吐出幾個字:“遷都。”

“遷都?”朱標吃了一驚,顯然沒料到父皇會提出這樣的想法。他知道,遷都乃是國家大事,牽一髮而動全身,絕非輕易可以做出的決定。

“是的,遷都。”朱元璋肯定地說道,“朕已經想過了,這應天府雖然繁華,但地勢低窪、水患頻仍,實在不是長久之計。我們應當另選一處地勢高亢、水土豐茂之地作爲新的國都。”

朱標聽後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父皇的決定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遷都之事確實太大,需要慎重考慮。他想了想,說道:“父皇的想法固然有道理,但遷都之事非同小可,還需從長計議。兒臣認爲,我們可以先派人四處勘察地形、瞭解風土人情,再作定奪。”

朱元璋聽了朱標的建議,覺得很有道理。他點了點頭:“你說得對,遷都之事確實不能操之過急。那就依你所言,先派人去勘察地形吧。”說著,他又補充道,“此事關係重大,你需親自挑選合適的人選前往。”

朱元璋接著說道:“關於遷都的地點,朕心中已有幾個選項,北平、西安、開封、洛陽、鳳陽,你覺得哪個地方更爲合適?”

朱標沒想到父皇會突然問及此事,他事先並未做過多考慮,一時間竟有些愣住。他心中快速權衡,北平地處邊疆,雖有利於防禦,但太過偏遠;西安歷史悠久,但地處西北,交通不便;開封、洛陽雖然地處中原,但歷史上多次戰亂,早已不復往日的繁華。而鳳陽,那是他們的故土,且之前已有過修建中都的基礎。

猶豫了許久,朱標終於開口:“父皇,兒臣覺得,鳳陽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鳳陽本就是中都,之前也已經修建了不少都城的宮殿,只是後來因爲財政緊張而停工。現在,我們只需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和擴建,應該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和財力。”

朱元璋聽後,眉頭並未舒展。他原本期望朱標能給出更有遠見的建議,而不是僅僅基於節省財力的考慮。他心中對朱標的回答略感失望,但並未直接表露出來。

“嗯,你的想法也有道理。”朱元璋淡淡地說道,“但遷都之事,還需考慮更多因素,如地理位置、戰略意義、經濟發展等。鳳陽固然有其優勢,但也許並非最佳選擇。”

朱標聽後,心中一緊,知道自己並未完全回答到父皇的心意。他低下頭,恭敬地說道:“父皇教訓得是,兒臣考慮不周,還請父皇恕罪。”

朱元璋擺了擺手:“罷了,此事需從長計議。你先退下吧,朕再好好想想。”

朱標恭敬地行了一禮,退出了大殿。他知道,自己在這次討論中並未給父皇留下深刻印象,心中不禁有些懊悔。

朱元璋看著朱標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他原本對朱標寄與厚望,希望他能承擔起更多國家大事,但這次討論讓他意識到,朱標還需更多歷練。

這時,內侍上前稟報:“皇上,魯王朱檀求見。”

“哦?老十來了?快讓他進來。”朱元璋說道。

不一會兒,魯王朱檀走了進來,行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老十啊.你來得正好!”朱元璋說道,“朕正有事要與你商議。關於遷都之事,你有何看法?”

朱檀聞言不禁一愣,遷都?

看著老爹這副滿臉渴求的模樣,他突然想起來朱元璋在歷史上就對應天府作爲都城不太滿意。

後來更是在洪武25年派太子朱標考察過開封和西安作爲都城的可行性。

朱標也是在那個時候在路上不小心染了風寒,最終竟然身體素質不行,沒有扛過去,英年早逝。

這才讓後來的朱允炆撿了便宜,做了皇帝。

然後被老四朱棣給輕鬆推翻,徹底改寫了大明歷史!

朱檀看向朱元璋,忍不住問道:“父皇,你突然問這個問題,孩兒有點不知所措。”

朱元璋擺擺手道:“咱就是覺得應天不適合當都城,想要換個地方,你覺得怎麼樣?”

朱檀沉思了許久,方纔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著沉穩與智慧:“父皇,您提及遷都之事,兒臣深感此事重大,需從多方面仔細考量。您想要遷都的原因,是否主要因爲應天府地勢低窪、水患頻發,以及紫禁城的安全隱患?”

朱元璋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正是如此。老十,你能看出這些,說明你對國家大事頗有見地。應天府雖繁華,但地勢之弊、水患之憂,讓朕日夜難安。而紫禁城的安全,更是關乎皇室與國家的根本。”

朱檀點了點頭,神色凝重:“父皇的憂慮,兒臣深感同情。遷都之事,確實刻不容緩。對於遷都的地點,兒臣經過一番思考,認爲西安、開封、鳳陽和洛陽雖各有優勢,但弊端亦不少。”

他頓了一頓,繼續詳細闡述:“西安,古稱長安,歷史悠久,易守難攻。然而,自唐以後,經濟重心逐漸東移南遷,西安的繁華已不復當年。如今,西安地處西北邊陲,經濟相對落後,糧食產量不足,且遠離江南等經濟中心。若遷都於此,恐國家經濟難以支撐。”

朱元璋聽後,微微皺眉,示意朱檀繼續。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曾爲多朝古都。然而,開封緊鄰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河水氾濫之災,歷史上屢見不鮮。且開封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軍事上亦存在極大隱患。”朱檀說著,臉上露出擔憂之色。

朱元璋嘆了口氣,顯然對開封的弊端也心知肚明。

“洛陽,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古都,文化底蘊深厚。但洛陽與開封相似,地勢一般,不利於軍事防禦。且洛陽亦位於黃河附近,水患之威脅不容忽視。”朱檀繼續分析道。

說到此處,他略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權衡接下來的話語。然後,他緩緩開口談及鳳陽:“鳳陽,作爲父皇的故鄉,情感價值自然非同一般。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鳳陽在經濟、地理、軍事等方面均不具備作爲都城的條件。鳳陽地處內陸,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且軍事上無天然屏障可守,難以抵禦外敵入侵。”

朱元璋聽著朱檀的分析,心中不禁暗自讚歎他的遠見卓識。儘管朱檀連續否定了四個遷都的候選地點,但他的每一點分析都切中要害,讓人不得不信服。

“那麼,老十,你心中可有合適的遷都之地?”朱元璋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朱檀深吸了一口氣,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父皇,兒臣認爲北平或許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北平?”朱元璋眉頭微挑,顯然對這個提議頗感興趣,“你且說說看,爲何認爲北平適合作爲都城?”

朱檀神色肅然地解釋道:“北平地處北方邊疆要衝,北依燕山山脈之險要地勢,南臨華北平原之廣闊腹地。這樣的地理位置既有利於軍事防禦外敵入侵,又便於控制和管理北方邊疆地區。此外,北平距離江南等經濟中心相對較近,便於物資運輸和經濟交流。江南的富庶可以爲北平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而且北平的氣候條件也相對較好,四季分明且適宜居住。這對於皇室成員和百官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另外北平作爲元朝的大都,已經有著一定的城市建設基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修繕和擴建,節省時間和財力。”

朱元璋聽著朱檀的闡述心中不禁暗自點頭,他之前雖然也考慮過北平作爲遷都的地點但並沒有像朱檀這樣深入地分析過其優勢,現在看來北平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209.第209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臉皮了!211.第211章 離譜的納哈出,天生聖人的魯王第327章 跟太子聯手,誰敢不服?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第155章 就是要在衆目睽睽之下坑你!第101章 殿下真是個好人啊!181.第181章 震撼全場!魯王衛,演武場!第332章 你們聽說過義肢嗎?第436章 哪怕做不到,也要做到!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75章 老朱看待商賈第81章 今天敢胡鬧,明天就敢謀反!209.第209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第47章 陛下,臣知罪!第483章 你們倆這叫講義氣?第165章 朱元璋:又是一年春節時第455章 我的事,您不必過問第331章 有魯王殿下指引,死也知足了!第446章 想讓他們做苦力第471章 一躍而下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386章 怒火中燒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138.第138章 天下英才!黃子澄 解縉!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第476章 在朕面前裝腔作勢?157.第157章 告御狀!魯王欺人太甚!207.第207章 斥候之戰!第309章 再下一島!屠戮倭寇!第448章 但願一切安好第359章 老朱震撼!這魯王藩已成天下福地!第479章 人體經絡圖第483章 你們倆這叫講義氣?第6章 是兄弟就挨一刀!第156章 孔家坑死我了!第252章 朱檀駕臨高麗!末日!第363章 數學天才第378章 信不信老子揍你?第278章 倭寇可恨,漢奸更可恨!第100章 萬戶老先生,您渴不渴?第1章 我是荒唐王爺?第404章 那侯爺可以走了!第143章 心服口服!朝堂之上,魯王崛起!第337章 韓國公,正經人誰信免死金牌啊?第480章 所有人都嚇了一跳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398章 皇親國戚還是很香的213.第213章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00章 初見聖人第128章 吳清臣落網!錦衣衛兵馬司大亂鬥!第291章 大明太子的氣勢!216.第216章 勝,狂勝!明軍威武!第280章 樸家的貓膩第27章 日照縣!劫後餘生!第329章 驚天劇變,行刺朱元璋!第308章 馬踏櫻花!大明滅倭!第57章 檀兒真孝順啊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306章 鎮南山王的心思第421章 二進宮輕而易舉!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488章 烤肉盛宴第388章 好了,別打了第36章 殿下,紅薯是什麼啊?第67章 殿下,你這是要殺人!第468章 此言當真?第129章 魯王進殿!王對皇!算賬來了!第8章 好兄弟,就要掏銀子!第354章 魯王瘋了吧?還要洗腦老朱!第410章 大家都是混混,誰比誰差?第489章 妙哉,妙哉!第369章 魯王宅心仁厚!第395章 仗勢欺人!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86章 神藥!震驚,魯商鹽行開了!第494章 你以爲你是大明戰神?第53章 痛罵齊王第25章 齊王要彈劾魯王!第521章 果然是個當官的195.第195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第496章 負隅頑抗第336章 洪武一怒,李善長恐慌!第451章 看來是皇帝的人第315章 將東瀛人分作三五九等!第253章 圖窮匕見,我要的是高麗全國!第404章 那侯爺可以走了!第388章 好了,別打了241.第241章 打製鐵甲艦!第361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懂不懂?第45章 他自污個屁!就是貪財!第160章 大獲全勝,老朱狂喜188.第188章 倒黴的秦王,老朱與魯王開誠布第447章 建昌侯果然不是一般人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489章 妙哉,妙哉!
209.第209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231.第231章 朱老四!你太厚臉皮了!211.第211章 離譜的納哈出,天生聖人的魯王第327章 跟太子聯手,誰敢不服?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第155章 就是要在衆目睽睽之下坑你!第101章 殿下真是個好人啊!181.第181章 震撼全場!魯王衛,演武場!第332章 你們聽說過義肢嗎?第436章 哪怕做不到,也要做到!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75章 老朱看待商賈第81章 今天敢胡鬧,明天就敢謀反!209.第209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第47章 陛下,臣知罪!第483章 你們倆這叫講義氣?第165章 朱元璋:又是一年春節時第455章 我的事,您不必過問第331章 有魯王殿下指引,死也知足了!第446章 想讓他們做苦力第471章 一躍而下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139章 貢院門前!恆中書院,震撼人心!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386章 怒火中燒174.第174章 這是什麼銃?給四哥玩玩!138.第138章 天下英才!黃子澄 解縉!196.第196章 朕是大元皇帝!219.第219章 區區一次受降罷了,老朱你激動第476章 在朕面前裝腔作勢?157.第157章 告御狀!魯王欺人太甚!207.第207章 斥候之戰!第309章 再下一島!屠戮倭寇!第448章 但願一切安好第359章 老朱震撼!這魯王藩已成天下福地!第479章 人體經絡圖第483章 你們倆這叫講義氣?第6章 是兄弟就挨一刀!第156章 孔家坑死我了!第252章 朱檀駕臨高麗!末日!第363章 數學天才第378章 信不信老子揍你?第278章 倭寇可恨,漢奸更可恨!第100章 萬戶老先生,您渴不渴?第1章 我是荒唐王爺?第404章 那侯爺可以走了!第143章 心服口服!朝堂之上,魯王崛起!第337章 韓國公,正經人誰信免死金牌啊?第480章 所有人都嚇了一跳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398章 皇親國戚還是很香的213.第213章 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400章 初見聖人第128章 吳清臣落網!錦衣衛兵馬司大亂鬥!第291章 大明太子的氣勢!216.第216章 勝,狂勝!明軍威武!第280章 樸家的貓膩第27章 日照縣!劫後餘生!第329章 驚天劇變,行刺朱元璋!第308章 馬踏櫻花!大明滅倭!第57章 檀兒真孝順啊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306章 鎮南山王的心思第421章 二進宮輕而易舉!189.第189章 老十,咱想讓你做大明的輔政親第488章 烤肉盛宴第388章 好了,別打了第36章 殿下,紅薯是什麼啊?第67章 殿下,你這是要殺人!第468章 此言當真?第129章 魯王進殿!王對皇!算賬來了!第8章 好兄弟,就要掏銀子!第354章 魯王瘋了吧?還要洗腦老朱!第410章 大家都是混混,誰比誰差?第489章 妙哉,妙哉!第369章 魯王宅心仁厚!第395章 仗勢欺人!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第86章 神藥!震驚,魯商鹽行開了!第494章 你以爲你是大明戰神?第53章 痛罵齊王第25章 齊王要彈劾魯王!第521章 果然是個當官的195.第195章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第496章 負隅頑抗第336章 洪武一怒,李善長恐慌!第451章 看來是皇帝的人第315章 將東瀛人分作三五九等!第253章 圖窮匕見,我要的是高麗全國!第404章 那侯爺可以走了!第388章 好了,別打了241.第241章 打製鐵甲艦!第361章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懂不懂?第45章 他自污個屁!就是貪財!第160章 大獲全勝,老朱狂喜188.第188章 倒黴的秦王,老朱與魯王開誠布第447章 建昌侯果然不是一般人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489章 妙哉,妙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塘沽区| 呼图壁县| 屏边| 华安县| 改则县| 肇东市| 南宁市| 泰来县| 虹口区| 元江| 邢台县| 黑河市| 连山| 青河县| 洛浦县| 叶城县| 苗栗市| 高台县| 天全县| 宁阳县| 财经| 习水县| 多伦县| 盐池县| 马鞍山市| 涞源县| 渑池县| 彰武县| 凤庆县| 东乡| 东明县| 深州市| 璧山县| 奈曼旗| 禄丰县| 鄂托克前旗| 临江市| 揭西县| 苗栗县|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