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1章 宣旨調兵

而福建之所以能如此平靖,照著福建巡撫熊文燦的說法,這於孝天可謂是功不可沒,現如今登萊大亂,朝廷爲了從何處調兵之事感到頭疼不已,於是有人立即當朝提出來,可調福建於孝天率軍北上,到山東入剿叛軍。

這個提議一被提出來,馬上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表示附議,也有不少人當即表示支持。

因爲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關寧軍雖然堪戰,但是關外還有建奴大軍虎視眈眈,而且大淩河城之戰,關寧軍剛剛新敗,祖大壽詐降建奴,後逃至錦州,復領兵和建奴爲敵,這件事在朝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少人對於祖大壽如此做法,頗有不滿,認爲祖大壽這麼做,實在是讓人鄙視。

關寧軍現在如果調入關內,入登萊進剿叛軍的話,萬一要是建奴又趁機南下,關外兵力空虛,一旦要是擋不住建奴,令其再次入關的話,豈不京畿之地又要遭建奴鐵蹄踐踏蹂躪。

這個說法相當有市場,這也是所有人最擔憂的事情,所以當有人提出不易將關外大軍調入關內入剿的時候,也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但是憑著山東兵獨立去進剿叛軍,所有人也都覺得這事兒恐怕不靠譜,山東兵不堪用,現如今已經成了朝野的共識,故此如果不調關寧軍入關進剿的話,那麼就必須要再其它地方找這麼一支人馬到登萊進剿。

而說來說去,最終朝堂上似乎很快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沒有人比福建總兵於孝天更合適了,此人雖然曾經身爲海賊,但是這些年來卻對朝廷是“忠心耿耿”屢次剿滅福建亂兵,治軍有方,御下極嚴,手中掌控著一支實力相當強的兵馬。

當年戚繼光在福建就曾經練就了一支雄兵,後來被調到北方駐守,那些戚家軍屢立戰功,曾經在關外威震一方,令蒙古人和建奴不敢亂動,現如今福建又出了這麼一支雄兵,而眼下正值國難當頭,山東一帶因爲登萊叛軍引發巨震,而登萊又距離京師很近,如果不盡快撲滅叛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恐怕到時候不單單是山東全省糜爛,就連京津等地,也難保不會被叛軍所擾。

崇禎聽罷了這些官員們的提議之後,多少對此有些躊躇,他倒不是不信任這福建總兵於孝天,而是福建距離山東實在是有點太遠了一些,一般情況下如果令福建官軍北上,抵達山東境內,並且兵抵登萊之地,恐怕起碼要走幾個月時間,這幾個月時間裡,什麼事情可能都會發生。

而且大批福建的兵馬北上,沿途要經過相當多的地方,雖然據熊文燦所說,此於孝天治軍甚嚴,素有控兵的能力,但是崇禎自己都對官軍現在的德行不報太大的希望。

更何況於孝天早年乃是賊身,手下精銳之中,也多是由賊兵招撫而來,萬一要是這於孝天沒有熊文燦說的那麼能幹,無力控制手下兵馬,沿途這些悍兵要途徑浙江、南直隸以及山東境內。

官軍長途跋涉,往往糧餉很難籌措,欠餉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兵糧要在沿途各地籌措,這對於途徑的各地官府壓力都很大,稍有不慎,便會釀出大亂。

這不登萊叛軍,就不是因爲奉命出征,沿途買不到糧秣,才最終導致了他們叛亂嗎?曾經山西兵馬,在上一次建奴入關,奉命勤王的途中,也曾經因爲欠餉之事,在途中鬧出了兵變,只不過是後來被比較快的給彈壓了下去,纔沒有導致大亂。

要是萬一這福建官軍,在北上途中,也遇上了同樣的欠餉或者兵糧補給跟不上的話,會不會也鬧出這樣的大亂,這是崇禎目前最擔心的事情。

當崇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表示出了他的擔憂之後,有人立即便出列接話答到,說這件事完全不必擔心。

此於孝天乃是海賊出身,手中控制有大量水師戰船和兵船,調動福建官軍北上入剿,福建官軍完全不需要走陸路北上,只需要用船將其運至山東,便直接可在膠東一帶靠岸登陸,根本無需擔心,福建這些官軍在沿途騷擾地方,或者因爲欠餉以及兵糧不濟,鬧出什麼亂子。

而且使用舟師運兵北上,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也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不會給沿途地方造成多大壓力,只需要令沿途靠海可供船隊靠岸的府縣,及時給船隊補給糧食,便不會有任何問題。

崇禎聽罷之後,眼前不由得一亮,大明長期以來,一直奉行封海政策,水師除了在大明成祖年間,相當昌盛之外,以後因爲再次封海之後,各地沿海水師便日益萎縮,到了這年頭,早已不堪大用,以至於崇禎壓根就沒有想過,居然還能用舟師,將兵馬從南方調運到北方來。

聞聽大臣提出這個解決辦法,崇禎頓時覺得這件事弄不好真能行,但是還是不太放心,提出舟師走水路運兵北上,沿途要走上千里路,萬一要是遇上狂風巨浪的話,豈不會造成巨大損失,萬一要是福建官軍用舟師北運途中,遭遇這樣的事故的話,那麼這次調兵之舉,豈不是可能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了嗎?

對此又有大臣出列給崇禎帝解惑,說著於孝天早年乃是海上巨寇,最善水戰,起麾下皆爲大船,抗風能力極強,可遠航到日本乃至是南洋等很遠的地方,南洋多風浪,但是也沒有聽聞說給他們曾經造成多少麻煩。

其麾下舟師,也盡是一些善於控舟之能人,福建水師這幾年來,多次在海上與敵交手,卻從未有過敗績,更未曾聽聞過,福建水師在海上因爲遭遇颶風驟雨,而發生過太大的損失。

而福建舟師北上,沿途有不少地方可供避風,只要於孝天小心一些,沿途一旦遇上大風浪,他肯定會及時發現,率領舟師船隊靠岸入灣避風,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麻煩。

如果他這麼一個曾經呼嘯於海上的巨寇,連運兵北上這件事都辦不到的話,那麼可見此人也不見得多有本事,那麼也沒有什麼可惜的。

崇禎聽罷之後,感覺這件事靠譜,再加上朝中眼下對支持這個提議的朝臣,也著實不少,不少人都力挺可以調福建官軍北上入剿。

如果此次福建官軍能在登萊一帶建功的話,那麼朝廷豈不多了一支可用的雄兵,一旦要是北方又有什麼大亂的話,以後朝廷便多了個後手,隨時可以調動南方精銳兵馬,走海路北上,替朝廷解決這些麻煩。

崇禎聽罷之後,也感覺這次調動福建官軍北上,雖然有些冒險,可是卻不見得不能一試,萬一要是這次福建官軍成功走海路運兵北上成功的話,那麼他手頭上豈不就多了這麼一支可以隨時調用的精銳了嗎?

如果這些福建官軍,還能在抵達膠東之後,成功的助朝廷和山東官府,剿滅這夥叛軍的話,那麼說明這於孝天確實可堪大用,以後大明豈不多了一個棟樑之才?

於是經過幾天商議之後,最終崇禎還是下定了決心,下旨派人前往福建宣旨,調於孝天領八千福建精銳兵馬,火速走海路,用舟師運往膠東,擇地登陸,對登萊叛軍發動進剿。

沿途海路所經府縣,要務必爲其及時補充糧秣,不得出任何差錯!另外也令沿途所經府縣,一些可供避風之地,隨時做好準備,接受福建舟師北上途中避風,任何人如果有所怠慢,導致釀出大亂的話,定斬不饒。

聖旨一下,朝廷立即派八百里加急,命人急送福建,另外近期由於熊文燦在福建表現不錯,崇禎也終於開始正式考慮,該給熊文燦換換地方,提一格了!而目前他感覺,把熊文燦放在兩廣,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京師這邊定下這件事之後,聖旨尚未傳到福建,但是海狼的飛鴿傳書,卻已經先到了福建,並且第一時間交到了於孝天手中。

於孝天得知消息之後,深吸了一口氣,對林易陽說道:“看來咱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件事終於還是按照咱們的計劃走了下去!那麼接下來咱們就該做好準備,隨時動身了!”

幾天之後,聖旨終於抵達了福建,並且先到了福州,告知了福建巡撫熊文燦,熊文燦一聽,對此頗爲緊張,因爲於孝天乃是他在福建的根本,這一次朝廷突然間不知怎麼,居然想起了要調於孝天領兵北上登萊平亂。

這件事可是件大事,而且從聖旨之中,可以看出來,這一次朝廷和皇上對此事非常重視,甚至於在聖旨之中,已經指明瞭,要於孝天走海路用舟師運送兵馬北上。

甚至於對於沿途補給的一些細節,都進行了安排,可見朝廷和皇上這一次對這件事的看重程度,甚至於還給於孝天定下了抵達山東的最後期限,要求自接到聖旨之後,最長兩個月時間之內,必須要抵達登萊,如若有誤,定要嚴懲不貸。

熊文燦一聽,也不敢怠慢,趕緊派人去把聖旨送往了於孝天手中,並且親自乘船趕往圍頭灣,要見一下於孝天,同時也令福建官府方面,立即給於孝天準備這次北上所需的各種錢糧物資以及彈藥器甲之物。

(哇,大漠笑西風兄弟太豪爽了!又給了一次重賞!實在是感激不盡!多謝多謝!另外也要感謝白雲過隙老兄弟的打賞!以及不斷給寒風投各種票票的兄弟們!你們的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謝了兄弟們!)

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69章 拙劣的表演第103章 膠州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91章 武力震懾第65章 對壘第124章 下一站淡水河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7章 刀下留人第10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44章 潛入第276章 下馬威第24章 斷其四肢第35章 決戰6第82章 正主第196章 混亂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11章 獎勵第74章 招買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248章 送給褚彩老的大禮第214章 排場第198章 下龍灣反擊戰第37章 起帆返航第45章 標準化造船第35章 決戰6第60章 爭議第127章 忠將救主第173章 示弱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139章 兵敗如山倒第233章 晴天霹靂第88章 再赴大練島第63章 棄島第95章 服從意識第59章 勸降第183章 有病亂投醫第23章 死戰第207章 震怒的張虎第35章 馬源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183章 虛驚一場第14章 輿論的力量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28章 強權的好處第16章 淡水民政第13章 絕境第18章 入甕第101章 應戰第222章 交鋒1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215章 火焚月港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20章 這樣都行第121章 試航第25章 服軟第66章 整治第163章 睜開眼吧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44章 潛入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92章 過街老鼠般的鄭一官第32章 黃雀在後第54章 新營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38章 鬼船隊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191章 錢鬆第134章 抱殘守缺第21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2第133章 意外訪客第56章 沙子第12章 排槍擊潰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25章 逼降第5章 獻策倒魏第202章 腹中開花第138章 女兒心第253章 何去何從第122章 懸賞第119章 成交第73章 硝石之困第53章 牢騷第213章 攤牌第206章 鬼臉的獨舞2第83章 陳九的困局第186章 直抵死人洞第12章 軍令狀第96章 炮臺2第178章 釜底抽薪第28章 肅清戰場第144章 手榴彈第185章 諜戰1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222章 交鋒1第118章 新條件第252章 福建局勢的走向第274章 分化
第152章 李九成之死第69章 拙劣的表演第103章 膠州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91章 武力震懾第65章 對壘第124章 下一站淡水河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7章 刀下留人第105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44章 潛入第276章 下馬威第24章 斷其四肢第35章 決戰6第82章 正主第196章 混亂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11章 獎勵第74章 招買第113章 地頭蛇臨門第248章 送給褚彩老的大禮第214章 排場第198章 下龍灣反擊戰第37章 起帆返航第45章 標準化造船第35章 決戰6第60章 爭議第127章 忠將救主第173章 示弱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139章 兵敗如山倒第233章 晴天霹靂第88章 再赴大練島第63章 棄島第95章 服從意識第59章 勸降第183章 有病亂投醫第23章 死戰第207章 震怒的張虎第35章 馬源第146章 錢鬆的策略第183章 虛驚一場第14章 輿論的力量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28章 強權的好處第16章 淡水民政第13章 絕境第18章 入甕第101章 應戰第222章 交鋒1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215章 火焚月港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20章 這樣都行第121章 試航第25章 服軟第66章 整治第163章 睜開眼吧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44章 潛入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92章 過街老鼠般的鄭一官第32章 黃雀在後第54章 新營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38章 鬼船隊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191章 錢鬆第134章 抱殘守缺第21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2第133章 意外訪客第56章 沙子第12章 排槍擊潰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25章 逼降第5章 獻策倒魏第202章 腹中開花第138章 女兒心第253章 何去何從第122章 懸賞第119章 成交第73章 硝石之困第53章 牢騷第213章 攤牌第206章 鬼臉的獨舞2第83章 陳九的困局第186章 直抵死人洞第12章 軍令狀第96章 炮臺2第178章 釜底抽薪第28章 肅清戰場第144章 手榴彈第185章 諜戰1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222章 交鋒1第118章 新條件第252章 福建局勢的走向第274章 分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武县| 北川| 辛集市| 汝城县| 金沙县| 冷水江市| 临武县| 如东县| 高碑店市| 东城区| 新田县| 密云县| 罗山县| 永昌县| 平谷区| 鹿邑县| 肇庆市| 河曲县| 湘潭市| 沙雅县| 盐亭县| 庆阳市| 浪卡子县| 乡宁县| 临清市| 高唐县| 庄河市| 昆山市| 六盘水市| 大关县| 德昌县| 南汇区| 舒兰市| 乌鲁木齐县| 岢岚县| 靖边县| 昌图县| 肃宁县| 平邑县| 九龙城区|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