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章 幾管齊下

但是於孝天在大力治貪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大明官吏的難處,大明立國之後,給予官吏們的俸祿較低,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官吏如果不貪,就入不敷出,就算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採取嚴厲的措施,也止不住當官的貪墨。

所以於孝天大副提高官吏們的收入,並且把一部分以前遊離於體制邊緣的一些爲官府辦事的人員納入到體制內,由國家給予俸祿的同時,他也下了死令,在全國各地取消各種以前地方官府私自設立或者形成的弊政,比如淋尖踢斛以及火耗銀這樣的撈錢的手段,在漲工資的同時,嚴令各地立即取消。

以後一旦再發現有人還使用這些辦法,來勒逼百姓的話,那麼對不起,自有都察院的御使以及錦衣衛找他們算賬。

對此官場的官吏們反應不一,有些貪官認爲這麼做表面上是提高了他們的收入,但是實際上卻斷掉了他們暗中摟錢的財路,也使得他們失去了對手下一部分人的控制權,以前他們手下豢養的一些差役,要靠著他們給予的權力,替他們摟錢並且養活他們。

但是現在這些人員被納入到了體制之內,由朝廷統一給予薪俸,並且明確了他們的身份還有權力職責,這些人只需要以後照章辦事,至於他們以前的老爺們,對於他們的控制就減弱了許多。

最關鍵的是,雖然朝廷頒旨說給他們漲了薪俸,可是漲出來的這一部分薪俸,比起他們暗地裡摟的那些錢還是要少很多,這無疑還是斷了他們的財路,真正的貪官是根本不靠著薪俸過活的,所以這樣的新政,無疑又一次觸動了這些貪官們的既得利益。

可是於孝天的強硬手段在哪兒放著,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現在已經領教過了,正面與之相抗,那是擺明了給閻王爺拜年,嫌活的命長。

但是要他們就範,這幫貪官卻肯定不幹,欺上瞞下的手段他們會的多了,雖然上面有令,但是他們在下面卻自有他們的辦法,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他們還當著官,那麼就能繼續一手遮天。

當然於孝天在下決心頒佈新政的時候,也很清楚會有相當一部分當官的會這麼想,但是他暫時先不管這些事情,只管先把政策頒佈下去,接下來就是嚴查嚴辦的事情了,亂世用重典,現在正逢亂世,不殺一些人是不行的。

你們以前貪可以說是大明皇帝太摳門,你們沒法養家,不得不貪,現在老子給你們漲工資了,你們還貪那就別怪老子不客氣了。

所以於孝天早早的就給都察院打好了招呼,在全國選人,專挑那些受過貪官禍害的有功名的讀書人抑或是一些識文斷字但是卻沒有功名,卻又精明強幹的年輕人,有功名的暫時安排進入都察院任監察御史,沒有功名但是精明可用之人便安排進入錦衣衛之中任事。

都察院原來的人數由以前的一百一十人擴招到五百餘人,差不多確保每個州府縣都可以分配到一個監察御史,每個監察御史另配五到十名新的錦衣衛,作爲他們的輔助力量幫他們查案或者緝捕犯事的貪官污吏。

其實都察院和錦衣衛經過改造之後,職能更接近於後世的紀檢部門,雖然他們品級不高,但是權力很大,而且直接對朝廷負責,不受任何地方官員轄制,辦案完全屬於獨立性質。

另外這些監察御史不在本地任職,全部異-地用人,抽籤決定他們所監察的區域,並且每兩年調換一次任職區域,省的他們和地方官勾結起來結黨營私沆瀣一氣。

再有這些監察御史在前往任事地區行使監察權的時候,全部都便衣輕車簡從暗中前往,不許在無事情況下和當地官員照面,讓當地官員無法知道監察御史和錦衣衛什麼時候到他們的地頭上,方便他們暗中監察當地官吏。

另外對於監察御史也又設立了一道監管,在監察御史之上,設了三十餘個經過於孝天親自嚴挑細選的分巡使,這三十餘個分巡使則暗中到各地進行督察,同樣他們也不認識下面的監察御史,只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一旦分巡使所查之事和當地監察御史所查之事有嚴重的分歧,分巡使查知當地官員貪鄙,但是負責當地的監察御史卻未查知,那麼接下來當地的監察御史便會被以嚴重失察的罪名逮捕治與重罪。

在如此層層監督之下,於孝天認爲,就算是有人想要渾水摸魚,恐怕也不會太容易了,他的想法就是貪官有一個抓一個,有一個殺一個,不怕殺的多,更不怕因爲抓的貪官太多,造成各地官員缺編。

這個世上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想要當官的人,只要有空位,那麼肯定會有更多的人來爭奪這個空位。

其實治貪這件事上,治官容易治吏難,大明的官曆來基本上都是異-地任事,算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是那些吏員們,卻基本上都是本地任事,有些地方小吏甚至可以說是已經世襲上百年以上,歷代都在當地任事,早已形成盤根錯節的地方關係網,有時候甚至於可以把官員架空,自行其是。

所以有官員怒斥曰:天下胥吏皆可殺,這句話包含了多少官員的血淚和無奈,所以管住當官的不貪容易,但是想要管住那些地方胥吏不使壞卻很難。

現如今他推出的都察院和錦衣衛的改革,就是要治貪,不但要治理貪官,而且重點是治理地方的胥吏,殺一大批爲禍一方的胥吏,換上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的治理好地方。

都察院加錦衣衛這樣的方式,無疑是目前他於孝天眼下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至於民間監督機制,那都是虛的,現在就算是給普通百姓監察官吏的權力,給他們民主權力,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早已根深蒂固的讓百姓們形成了對官吏們的恐懼,如果現在給他們談什麼民主,可以說如同對牛彈琴,還會被人當成瘋子看待。

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準備之後,數百名全新出爐的監察御史,加上數千名新鮮出爐的錦衣衛,各個意氣風發從京師之中蜂擁而出,像是一羣張牙舞爪的惡犬一般,按照他們抽籤的結果奔赴各地,開始去行使他們的權力。

雖然於孝天知道,這些人可能做不到他想要完全達到的目的,但是他卻可以預料到,這幫人肯定能在大明這片土地上,掀起一場巨大的腥風血雨,估計在兩年之內,全國不知道要有多少官吏人頭落地,被抄家問斬。

但是這樣的結果,可以預料得到,在不遠的將來,將會大大的遏制地方官吏的貪-腐之風,當然想要真正達到這樣的目的,肯定還少不了足夠強的武力來給這些監察御史以及新錦衣衛們充當後盾。

故此於孝天在這一年中,不遺餘力的繼續擴充於家軍的兵馬數量,並且逐步暗中開始對大明的軍方動起手來。

一批世襲軍將,被他派往一些地方率部進剿亂兵或者亂賊,像這些靠著祖上功勞世襲廕庇獲取兵權的丘八們,當真有本事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他們更多的更像是一些有著軍職的地主罷了,當真要他們用兵去打仗的時候,一個個都立即現出了原形。

就算是讓他們去進討一些很小股的山賊流寇,這幫傢伙也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完不成任務倒是其次,不少人乾脆就被他們的敵人給直接幹掉或者是被打的大敗虧輸,落荒逃回家中。

шшш▲ ttka n▲ ¢O

而通過這樣的辦法,於孝天也抓住了這幫傢伙的痛腳,以無能的罪名將其罷官,好一點的回去當他們的富家翁,把兵權交出來拉倒,要是不肯就範,那麼就以謀反的罪名將其滿門抄斬,直接連根拔起不留後患。

拔掉這些站著茅坑不拉屎的傢伙之後,於孝天便用於家軍的兵將去填充他們的空缺,漸漸的來把他於孝天的武力滲透到全國各地。

僅僅是一年不到的時間,於孝天就在各省之中拔掉了十餘個總兵官,三十幾個副將,參將遊擊一大幫,至於千總把總就不用說了,數量幾乎無法統計。

而通過這樣的手段,他從麾下的於家軍之中,提拔了一大批軍官,接替這些被拔掉的蘿蔔,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另外也把數萬於家軍的兵卒,填充到了各地之中。

而且於孝天重新以募兵制,來徹底取代原來大明推行的兵戶制度,當兵今後不再是世襲職業,取締軍戶制度和世襲罔替的制度,軍官不再依靠蔭萌世襲傳承,而是由軍方選拔派駐,省的形成地方軍閥集團。

當然這些動作暫時沒有去觸及目前大明各地掌握較多兵力兵權的那些軍閥世家集團,像關外的關寧軍,暫時他就沒有動,因爲他還需要祖大壽這幫關寧軍兵將們暫時在關外替他盯著建奴那邊,現在暫時他還騰不出手去剿滅建奴光復遼東。

第246章 分兵第65章 調將第167章 招兵買馬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99章 應戰第246章 分兵第60章 鄭一官的目的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194章 虛張聲勢第46章 痛下殺手第280章 販奴第202章 直搗黃龍第216章 碰面第165章 窮書生2第203章 兩軍對陣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49章 火攻第15章 驚天逆轉第4章 副將第141章 萊州解圍第28章 挑戰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92章 示敵以強方能止戈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240章 僵局第310章 校閱1第180章 荷蘭人的訛詐第194章 暗流2第305章 投名狀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240章 僵局第58章 移民問題2第202章 直搗黃龍第12章 放手一搏第91章 武力震懾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286章 再臨淡水3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185章 白吃白第219章 亂戰2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9章 你追我逃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63章 示之以好第115章 叛軍請降第140章 內訌第60章 開始第17章 血海狂鯊第36章 毒蛇第88章 再赴大練島第1章 凌亂第93章 趁機勒索2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151章 招募第57章 親赴臺灣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66章 逼上門去第237章 打狗港第200章 臨陣第67章 全滅第307章 技術進步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53章 牢騷第295章 土人輔兵第198章 全殲第71章 按勞取酬計件工資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22章 虎口奪食第69章 局勢危急第300章 新巡撫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35章 荒島第95章 啓用孫傳庭第102章 鐵腕治國第26章 失禮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01章 奪舷第128章 決不食言第17章 劉一刀來訪第71章 米涅彈第153章 敗退第97章 嗤之以鼻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196章 混亂第154章 進擊鄭一官第52章 吳襄之死第37章 移民招商第4章 碰壁第159章 各取所需第68章 破釜沉舟第67章 恃強凌弱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274章 分化第185章 計劃更動第8章 血光沖天第126章 是福是禍
第246章 分兵第65章 調將第167章 招兵買馬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99章 應戰第246章 分兵第60章 鄭一官的目的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194章 虛張聲勢第46章 痛下殺手第280章 販奴第202章 直搗黃龍第216章 碰面第165章 窮書生2第203章 兩軍對陣第50章 迎頭一棒第149章 火攻第15章 驚天逆轉第4章 副將第141章 萊州解圍第28章 挑戰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92章 示敵以強方能止戈第267章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240章 僵局第310章 校閱1第180章 荷蘭人的訛詐第194章 暗流2第305章 投名狀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240章 僵局第58章 移民問題2第202章 直搗黃龍第12章 放手一搏第91章 武力震懾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286章 再臨淡水3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185章 白吃白第219章 亂戰2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9章 你追我逃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63章 示之以好第115章 叛軍請降第140章 內訌第60章 開始第17章 血海狂鯊第36章 毒蛇第88章 再赴大練島第1章 凌亂第93章 趁機勒索2第159章 褚彩老的憤怒第151章 招募第57章 親赴臺灣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66章 逼上門去第237章 打狗港第200章 臨陣第67章 全滅第307章 技術進步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53章 牢騷第295章 土人輔兵第198章 全殲第71章 按勞取酬計件工資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22章 虎口奪食第69章 局勢危急第300章 新巡撫第199章 直撲南日島第35章 荒島第95章 啓用孫傳庭第102章 鐵腕治國第26章 失禮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101章 奪舷第128章 決不食言第17章 劉一刀來訪第71章 米涅彈第153章 敗退第97章 嗤之以鼻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192章 直逼淡水第196章 混亂第154章 進擊鄭一官第52章 吳襄之死第37章 移民招商第4章 碰壁第159章 各取所需第68章 破釜沉舟第67章 恃強凌弱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274章 分化第185章 計劃更動第8章 血光沖天第126章 是福是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嘉兴市| 桦川县| 长葛市| 肇庆市| 泰宁县| 尉氏县| 彰化市| 介休市| 苏尼特左旗| 阿拉善右旗| 连州市| 加查县| 郯城县| 田东县| 云霄县| 商城县| 新闻| 瑞昌市| 安阳市| 邹城市| 开封市| 杭锦后旗| 临高县| 铜鼓县| 资兴市| 大新县| 陆良县| 兴安盟| 新密市| 大冶市| 凯里市| 天气| 溆浦县| 寿阳县| 乃东县| 金沙县| 托克托县| 高雄市| 陆川县|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