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章 鐵腕治國

於孝天對此心知肚明,當他剛剛掌握大權,就立即以崇禎的名義下旨,嚴查關內任何人朝關外輸送糧食,並且派出一個旅的精銳兵馬出居庸關,直入宣大等地,卡住了所有通往關外的通道,對於過往人員車輛嚴查,但凡發現有人試圖偷運糧食或者鐵器等物出關,就以通敵之名,將其拿問。

在他掌權之後,直接以崇禎的名義下旨,派出監察御史以及一批剛剛換上了錦衣衛腰牌的於家軍,直接開入山西境內,著令山西巡撫吳甡配合,對山西的晉商進行了一次清洗。

根據當地細作以及民衆的檢舉,一共查出三十餘家晉商大賈,曾經或者正在進行這樣的貿易,而且其中有十幾家晉商,都富得流油,堪稱富可敵國,結果被於孝天下旨,將這三十餘家晉商,成年人以上滿門抄斬,所有家財以及土地宅院莊寨盡數抄沒。

同時根據這些奸商的口供,還抓住了一些宣府、大同官府以及軍方之中參與勾結奸商暗中和建奴以及蒙古人交易的官吏軍將,這一次也盡數被連根拔起,將他們逮捕處斬,家財同樣被抄沒一空。

這一次大清洗,對於孝天來說,收穫頗豐,單是查抄出來的現銀就高達數百萬兩,加上抄沒出來的房產土地,折算下來,價值又翻了一番,另外還從這些通賊巨賈家中,抄出了大量的糧食,其中有不少糧食甚至已經黴爛,總數也高達三十幾萬石,僅僅是這些糧食,就大大緩解了山西以及周邊相當大面積地域的糧荒問題。

這些禍國殃民之輩,被逮住之後,速審速判也不拖到秋後處斬,全部都直接拖出去剁了,殺的是人頭滾滾,好不大快人心,聞訊的百姓聽說消息,不少人大老遠趕到刑場觀斬,無不拍手稱快,令於孝天再一次大獲人心。

雖然辦這些事情的人其中許多人同樣還是以前的官吏,但是換了個當家的之後,一個個一掃往日的那種拖沓之風,辦事溜利,絕少有人再敢欺上瞞下。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看出了於孝天和崇禎的不同,崇禎雖然登基之後,也著實殺了不少大臣,但是他卻有所顧忌,很多時候會受到大臣們勸諫的左右,並不能完全照著他的想法辦事,所以別看他也殺了一些大臣,可是卻並不能真正有效震懾這些官吏們。

而且官吏們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相互之間官官相護,很多時候做的事情,讓崇禎並不清楚,所以他們纔敢說一套做一套,只因爲他們實在是太熟悉以前官場的那些套路了,做事纔有恃無恐,實在是沒辦法了,便使拖字訣,把事情拖下去,一直拖黃拉倒,導致整個大明官場辦事效率非常低。

但是於孝天入京控制了朝廷之後,當官的起初還想用老辦法,能拖則拖,拖不了也要想辦法來應付於孝天,但是他們很快發現,現在他們使的這一招不靈光了,因爲他們發現於孝天性格和以前的皇上大相徑庭。

於孝天做事從來不給任何人留面子,吩咐下來很多事情要求立即辦的,就必須立即辦,誰若是想要抵制或者拖著不辦的話,那麼很快就會被拿下,輕則直接投入大牢,重則被立即人間蒸發,連找屍體都找不到。

要麼被弄到某處工地上,皮鞭伺候著什麼累幹什麼,什麼苦吃什麼,好好收拾一通之後,帶回來換個地方讓他們接著幹,一般人被這麼一通折騰下來之後,便會吃一塹長一智,辦事再也不敢拖沓。

另外他們以前用的那些個欺上瞞下的做法,現在也不靈光了,他們自以爲有些事情做的天衣無縫,卻很快便被上面查知,於是有人這才發現,於孝天似乎有另一套監控他們的辦法,他們幹什麼似乎都瞞不住上面的眼睛,所以便只能老老實實的辦事。

再有他們發現於孝天手段比起崇禎要毒辣十倍百倍,崇禎殺人還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和過程,可是於孝天只要逮住一些人的馬腳,從來都不留情面,事實查清之後,二話不說嘁哩喀喳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一點機會都不給人留。

還有就是於孝天對於地方官常用的一些貪鄙以及結黨營私慣用的手段非常瞭解,往往下旨的時候,就已經把他們的後路堵死,使他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辦法說不辦或者辦不成。

就在於孝天上位一年光景,整個大明上下被於孝天捕殺的官吏便高達上萬人之多,幾乎所有地方的官吏,都被梳理了一遍,改換人的換人,該挪地方的挪地方,搞得官場上的那些官吏們人人自危,知道以後想要繼續混日子肯定是玩兒不轉了,要麼老老實實的幹活,要麼就等著洗乾淨脖子讓於孝天派人來砍了。

官場上的官吏們對此是叫苦不迭,怨聲載道,可是於孝天對他們的這些訴苦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於是有些自以爲是,認爲他們自己本事很大,離開他們很多事情辦不成,擺出一副捨我其誰的架勢,乾脆上疏請辭,想要用辭官的辦法來逼迫於孝天重視他們的意見,對於這些自以爲是的傢伙,於孝天從來不加挽留。

你請辭不是?不準!想辭官歸鄉,門都沒有,直接扣過去一個恃才自傲、抗旨不尊的大帽子,一擼到底貶爲平民,發配邊疆做苦力去吧!想回鄉養老,就別指望了,熬也把你熬死在邊鎮那邊。

著實有一部分人因爲這件事吃了大虧,原本想要用辭官來要挾一把,結果要挾不成,卻把自己坑到了邊鎮養豬的養豬,放羊的放羊,而且有些人被罷官之後,還會被深挖一番,當官的沒幾個屁股乾淨的,被輕輕一挖,就能挖出不少他們貪腐的罪證,結果連去邊鎮放羊的機會都沒有了,半路被追回去,拖出去剁了的大有人在。

按照於孝天在朝中的說法就是,這天底下想當官的人多了去了,有本事的人也多了去了,只要有空位,就有人願意幹,而且可以肯定,新選拔的人肯定比以前的人乾的更好,這大明離開誰都能照轉,誰想要再用這種手段,儘管一試!

於孝天的這番話很快就如同插了翅膀一般,飛到了大明各地,官吏們聽罷之後一個個心中發寒,心知碰上於孝天這等不講理的傢伙,以前他們用的那些套路都失靈了,現在於孝天擺明車馬,讓他們知道,想要繼續當官可以,絕對沒有問題,只要你聽話好好幹,按照他於孝天的吩咐辦,那麼就算是以前他們身上有一點劣跡,也可以既往不咎,只當沒發生過,但是千萬別說一套做一套,否則的話這官你就可以繼續當下去。

但是要是你們這幫傢伙想當官還不想好好幹,還想跟以前那樣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靠著當官來給自己摟錢,那麼對不起,老子手裡面有刀,殺一個不成,就殺兩個,直到找到有合適的人幹這活爲止。

在於孝天如此雷霆手段之下,官場的辦事風氣在不到一年時間裡,便爲止大變,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於家軍手能伸得到的地方,當地的官吏都變得勤勉自律了許多,上面的要求一經下達,一個個跑的飛快,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欺上瞞下說一套做一套了。

當然這也暫時只限於於孝天武力可以觸及的一些區域,畢竟於孝天上位掌權時間尚短,於家軍的武力還無法很快滲透到大明各地,像一些深入內地或者偏遠的地方,暫時還沒有感受到於孝天的厲害,繼續還保持著他們的老作風,敷衍著於孝天。

但是於孝天並不著急,他把重心先放在了沿海幾省以及中原和北方幾省,沿海東南的幾省,乃是大明最爲富庶之地,經濟最爲發達,每年收取的錢糧賦稅佔據著大明歲入的大頭。

所以他上位之後,便接二連三的把浙江、福建、廣東三省的巡撫給找了個由頭罷官,換上了他認爲聽話的人去掌權,接著便開始收拾州府一級的知府知州,接二連三的捕殺了一批,撤職了一批,換上了一批以前在官場上備受排擠或者鬱郁不得志之人走馬上任。

於孝天對於這樣一手操著大棒一手拿著紅蘿蔔的辦法玩兒的也是溜熟,先幹掉以前那些不聽招呼的傢伙,然後拔擢一批想要上位,但是以前卻因爲和東林黨政見不合受到排擠,或者是得不到機會的官員。

這些人能力不見得很強,但是他們卻很明白爲何他們會被拔擢起來,被於孝天重用,於孝天給他們說的很明白,你去走馬上任,別的不要求,只要求你聽話照章辦事就行,能力不足不是你的錯,但是不好好幹那麼就是你的不對了,老子能殺了你們的前任,那麼就能隨時也做掉你們,該何去何從,你們自己看著辦。

至於你們去了地方走馬上任,推行新政遇上了地方豪強或者權貴的阻礙,那麼不要緊,有老子替你們撐腰,明著不方便做掉他們,便暗地裡行事,總之爲了推行他的新政,不管遇上什麼阻力,好言相勸不聽的話,那麼就用屠刀開路。

所以東南數省在於孝天上位之後,最先被他控制在了手中,本來他就是在福建起家,福建早已就是他囊中之物,推行新政也最爲輕鬆,至於兩廣和浙江,這麼多年下來,他的觸角也早已深入到了這些地方很深之處,現在他終於鋌而走險一舉奪權成功,那麼拿下這些地方,自然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再謝大漠笑春風兄弟的重賞?。?

第10章 要錢不要命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40章 從長計議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98章 各有算計第55章 衛生整頓第45章 茂盛源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00章 一打一拉第29章 螳螂捕蟬3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34章 攀交第4章 碰壁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46章 收買人心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86章 下馬威第64章 崇禎的反思第16章 淡水民政第23章 偷襲第18章 入甕第134章 內閣第111章 狙擊手第34章 招降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100章 接觸第261章 點天燈第145章 選擇目標第127章 善後第241章 彼得眼中的淡水城第61章 關廂第35章 馬源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68章 人頭買賣第75章 豁然開朗第182章 再見南日島第46章 巡視新船寮第199章 堅壁清野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169章 驗收成果第2章 橫行鄉里第1章 坐地分贓第153章 回家第15章 殺雞儆猴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42章 登萊第132章 褚彩老第37章 起帆返航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191章 錢鬆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1章 坐地分贓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292章 臺灣局勢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61章 關廂第23章 龍顏大悅第64章 崇禎的反思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206章 槍炮齊發第72章 新炮未就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142章 中興之世第264章 赴約第201章 入甕第94章 落井下石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174章 穩紮穩打第85章 十年第72章 另一種表演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231章 夜襲2第187章 南望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242章 一籌莫展第163章 錯誤第187章 強攻第143章 鬱悶的鄭一官第11章 應戰第124章 孔有德的震驚第18章 京觀第97章 高歌猛進第29章 立威第122章 牛壓驛之戰第115章 再次出獵第8章 屢試不爽的火攻戰術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74章 穩紮穩打第7章 醉仙欲死第53章 打賭第305章 投名狀第68章 破釜沉舟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04章 敲打第64章 金銀島第155章 盆滿鉢滿第98章 悍賊授首第170章 工業化第6章 唯一的溫暖
第10章 要錢不要命第146章 奮力突圍第40章 從長計議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98章 各有算計第55章 衛生整頓第45章 茂盛源第87章 洪承疇來了第100章 一打一拉第29章 螳螂捕蟬3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34章 攀交第4章 碰壁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46章 收買人心第244章 不平等條約第186章 下馬威第64章 崇禎的反思第16章 淡水民政第23章 偷襲第18章 入甕第134章 內閣第111章 狙擊手第34章 招降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100章 接觸第261章 點天燈第145章 選擇目標第127章 善後第241章 彼得眼中的淡水城第61章 關廂第35章 馬源第217章 惱羞成怒第68章 人頭買賣第75章 豁然開朗第182章 再見南日島第46章 巡視新船寮第199章 堅壁清野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169章 驗收成果第2章 橫行鄉里第1章 坐地分贓第153章 回家第15章 殺雞儆猴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42章 登萊第132章 褚彩老第37章 起帆返航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191章 錢鬆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1章 坐地分贓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292章 臺灣局勢第3章 莆禧千戶所第61章 關廂第23章 龍顏大悅第64章 崇禎的反思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206章 槍炮齊發第72章 新炮未就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142章 中興之世第264章 赴約第201章 入甕第94章 落井下石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174章 穩紮穩打第85章 十年第72章 另一種表演第275章 最後通牒第231章 夜襲2第187章 南望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242章 一籌莫展第163章 錯誤第187章 強攻第143章 鬱悶的鄭一官第11章 應戰第124章 孔有德的震驚第18章 京觀第97章 高歌猛進第29章 立威第122章 牛壓驛之戰第115章 再次出獵第8章 屢試不爽的火攻戰術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70章 再犯西山村第174章 穩紮穩打第7章 醉仙欲死第53章 打賭第305章 投名狀第68章 破釜沉舟第148章 各方抉擇第104章 敲打第64章 金銀島第155章 盆滿鉢滿第98章 悍賊授首第170章 工業化第6章 唯一的溫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时尚| 三台县| 靖西县| 昌邑市| 吴川市| 南昌市| 衡水市| 沙坪坝区| 阿克| 和硕县| 桦甸市| 方山县| 平南县| 沂南县| 兖州市| 巫溪县| 巢湖市| 大石桥市| 神农架林区| 临泉县| 泽州县| 澄江县| 楚雄市| 镇沅| 沁阳市| 宝鸡市| 松原市| 武威市| 九龙坡区| 成安县| 和林格尔县| 湟源县| 嘉鱼县| 金湖县| 天镇县| 桂林市| 永康市| 南郑县| 英德市|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