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8章 功在當代卻罪在千秋!

第88章 功在當代卻罪在千秋!

日講結(jié)束。

小皇帝怒氣衝衝地趕走一衆(zhòng)講師。

包括楊廷和、毛紀、靳貴、蔣冕等人在內(nèi)。

這幾人先前都是他的東宮講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是小皇帝的心腹。

可惜他們資歷太淺,沒資格直接上位,少說還要繼續(xù)在翰林院裡面熬個三五七八年的,纔有希望正式進入朝堂,執(zhí)掌大權(quán)。

至少,劉健、謝遷、馬文升、李東陽和劉大夏這些老東西還在,就不會給新人掌權(quán)的機會!

至於小皇帝爲什麼發(fā)怒,那就是楊廷和這些傢伙一點眼力見都沒有。

沒看見野人和老首輔正在等著朕呢,還在那兒叭叭個不停,滿篇“之乎者也”,聽著就讓人頭疼。

朱厚照早就很好奇了,立刻接過一看,隨即臉色逐漸變得蒼白了起來。

“鹽制之立也,本在養(yǎng)竈,用在實邊,要在通商不實邊終不可以利用,不養(yǎng)竈終不可以生財,不屯田終不可以裕邊需,不通商不塞販終不可以足榷。”

不恢復輸糧開中,九邊軍費只會日益增長,最後耗空大明國力,那大明王朝離轟然崩塌也不遠了!

“好!”小皇帝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運一百五十萬的軍需糧草,路費就需要八百多萬兩,足以看出往邊鎮(zhèn)運糧成本之高!

“聊怎麼殺葉淇全家!”

劉健聞言一怔,支支吾吾了半天,到底是沒有敢說出實話。

眼見方纔廷議的時候還爭鋒相對、反脣相譏的二人,此刻卻是有說有笑的,小皇帝頓時就愣住了。

但是問題在於,這是在消耗大明王朝的國運,首先糜爛掉的就是九邊軍鎮(zhèn)!

湯昊舉了一個很是粗淺的例子。 運輸於河套米豆值銀九十四萬兩,草六十萬兩,每人運米豆六鬥,草四束應用四百七萬人,約費行資八百二十五萬兩。

“他娘地!這羣天殺的蛀蟲!”

僅僅只是這兩句話,就成功打動了劉健這位老首輔,尤其是後面列舉出的一系列數(shù)據(jù),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惠商利國、恤竈體民、義利並重”,這是湯昊這篇奏章的核心內(nèi)容。

葉淇爲什麼要這樣做?

因爲弘治皇帝希望他這樣做,兩淮鹽商也需要他這樣做!

弘治皇帝想要撈更多的銀子,去做齋醮法事!

那麼變現(xiàn)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自然是賣鹽引了!

兩淮鹽商則是巴不得納銀開中,這樣一來就不再需要往邊境運糧,只需要繳納銀兩,就可以做食鹽生意了。

好不容易結(jié)束了日講,小皇帝立刻就找到了湯昊和劉健。

“你們聊啥呢?這麼開心?”

“元輔,那個葉淇,爲什麼要變法?”

“先帝爺需要這些銀子做齋醮法事!”

邊疆駐軍越多,糧草購買和運輸花費就越大,這筆銀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省的。

“父皇就是被這葉淇給矇騙了!”

劉健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這一次他不會再護著李東陽等人。

湯昊在一旁冷冷地開了口,道:“因爲九邊軍民的死活,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沒人會在意,而變法之後立刻就可以撈取大量銀子,銀子是馬上就可以拿到手的!”

但輸糧開中制的有利之處遠不止節(jié)約國力民力,還促進了邊境的開發(fā),因爲開中制一出,鹽商爲了節(jié)省運糧成本,就招募大量農(nóng)民青壯在邊境附近開荒種地,充實了國朝邊境軍鎮(zhèn),穩(wěn)定了各大軍鎮(zhèn)的糧食價格,對國朝邊鎮(zhèn)的穩(wěn)定和開發(fā)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隨著納糧開中被取消,鹽商直接就可以用銀子換取到鹽引了,自然沒有人會傻到再去九邊開荒種地,邊關(guān)各大軍鎮(zhèn)也就逐漸人煙稀少,做生意的人自然就少了,於是“諸物騰貴”,軍士糧餉直接變相貶值!

比如,納糧開中時在邊關(guān)大約一兩銀子一石祿米,而納銀開中後賣到五兩一石祿米!

爲什麼?

因爲邊關(guān)糧食短缺,所以價格昂貴!

清晰明確的數(shù)據(jù)對比擺在眼前,就很難不讓人動容了。

這野人殺心越來越重了嗷!

“葉淇於弘治九年致仕,於弘治十四年病逝,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親爲其撰墓誌銘!”

“葉淇變法,鹽政敗壞,功在當代卻罪在千秋,陛下是時候撥亂反正了!”

湯昊這封奏章裡面,其實內(nèi)容很少,但每一個字都是仔細斟酌過的,分量極重!

“鹽法之設,其重在於足邊,其要在於寬商,其本在於恤竈,其用在於惠民!”

“東西二廠,包括錦衣衛(wèi),全力配合你行事!”

“納銀開中後,文臣縉紳從中謀利也變得更加方便了,尤其是與兩淮鹽商有利益往來之人,比如說他葉淇本人,每年收取的孝敬就抵得上十年俸祿了……”

朱厚照冷聲喝令道。

“元輔大人,這一次,您怎麼看?”

湯昊笑呵呵地看向老首輔劉健,意味深長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湯昊聞言一怔,不過還是跪倒接旨。

“做個屁的齋醮法事!”

惠商利國,就是商賈可以通過開中法從中謀利,而國朝則可以免去輸送糧食到九邊軍鎮(zhèn)的損耗;恤竈體民,就是體恤作爲鹽業(yè)生產(chǎn)者、鹽場竈民的生存處境,關(guān)注並努力解決竈民問題;義利並重,就是在不違悖道德的基礎上,重視鹽利的價值,肯定官員的理財才能與百姓的逐利之心。

湯昊殺氣騰騰地開了口,嚇得小皇帝脖子一縮。

“爲國家計,當恢復輸糧開中!”

而葉淇變法,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本末倒置,直接捨棄了開中法最主要的目的,通過讓利吸引商賈百姓支持邊關(guān)軍鎮(zhèn),而是國朝戶部親自帶頭直接將食鹽專賣權(quán)賣給商人謀利!

“務必將葉淇一系一網(wǎng)打盡,不要放跑了任何一人!”

第二句話,再次強調(diào),開中法不是爲了撈銀子謀利,而是爲了通商實邊養(yǎng)竈!

文臣縉紳的權(quán)柄固然重要,但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更加重要。

這開篇第一句話,就述明瞭開中法的重要性。

這是第一次,老首輔劉健旗幟鮮明地支持他行事!

“中山侯聽令,著你親自負責此案!”

朱厚照咬牙切齒地怒喝道,隨即豁然轉(zhuǎn)頭看向老首輔劉健。

劉健神情凝重地開口道,然後取出湯昊那封奏章,遞給了小皇帝。

倘若九邊爛透了,那誰去抵禦韃靼瓦剌?

劉健哪裡聽不懂他的話外之音,葉淇和那李東陽糾葛極深,或者說葉淇變法得利之人,少不了包括了現(xiàn)如今的李東陽團體。

小皇帝勃然大怒,一腳踹翻了案桌!

看似區(qū)別不大,實則卻是將鹽政給徹底敗壞!

輸糧開中,在於調(diào)動了百姓運送軍糧的積極性,不足之處就是讓利給鹽商,減少了政府的收入。

尋常大儒名士,輕易不會爲他人撰寫墓誌銘,因爲這存在政治立場的問題,可能會因爲這件小事受到牽連。

“朕一定要追查此事,將這些蛀蟲米蟲全都給揪出來!”

小皇帝看著這封奏章,氣得面紅耳赤。

而葉淇變法,折色開中,將開中法從“輸糧開中”變成“納銀開中”,以往商人需要運輸糧食到九邊纔可以換取到鹽引,現(xiàn)在卻是直接向戶部繳納銀子就可以換取到鹽引。

怎麼個事兒這是?

朕的野人湯昊難道“叛變”了不成?

於是乎,葉淇變法之後,立刻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年之內(nèi),國庫增收白銀百萬兩。

其實他有一個更好的人選,可惜小皇帝卻已經(jīng)開了金口。

讓本侯去追查這破案子,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啊?

今日五更結(jié)束,以後三更保底,希望讀者朋友們多多訂閱投票支持,萬分感謝!

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341章 朝鮮出兵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323章 利慾薰心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413章 天下震動第229章 李東陽第358章 合作愉快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409章 生擒小王子者封侯第254章 壓力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120章 海圖到手!許尚書做何選擇?第225章 帝師第242章 涌動!第151章 天津衛(wèi)!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376章 武勳的前路!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guān)!第217章 湯家異動第141章 颳起了一陣風!吹動了士紳的心!第83章 上架感言!第296章 收尾與京師第288章 赤松氏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51章 五年計劃!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345章 血腥鏖戰(zhàn)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233章 霸道兇狂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竈戶罷了!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342章 全面進剿女真蠻夷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第421章 重塑邊防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17章 各方反應第260章 恐懼第252章 宗藩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40章 講規(guī)矩那就講三楊!第430章 準備出海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wèi)璋戰(zhàn)死!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mào)易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mào)易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282章 通政司第52章 專職提督!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145章 謝遷!給中山侯套上一層枷鎖!第287章 元日戰(zhàn)爭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246章 霸業(yè)第432章 臨別囑託第351章 流放倭國第394章 江南士紳絕不低頭!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260章 恐懼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353章 紛亂複雜的草原局勢第334章 來自草原的消息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豬皮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332章 進剿建州經(jīng)略遼東第173章 鈔關(guān)改制!錢正貴的命中貴人!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372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168章 籌碼!學習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21章 大戲開幕!第366章 壓力巨大的大明朝第329章 中山侯失勢了第277章 老好人生氣了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251章 魯王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
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341章 朝鮮出兵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323章 利慾薰心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413章 天下震動第229章 李東陽第358章 合作愉快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409章 生擒小王子者封侯第254章 壓力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120章 海圖到手!許尚書做何選擇?第225章 帝師第242章 涌動!第151章 天津衛(wèi)!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376章 武勳的前路!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guān)!第217章 湯家異動第141章 颳起了一陣風!吹動了士紳的心!第83章 上架感言!第296章 收尾與京師第288章 赤松氏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51章 五年計劃!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345章 血腥鏖戰(zhàn)第78章 天下大弊!所謂的弘治三君子!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233章 霸道兇狂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竈戶罷了!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342章 全面進剿女真蠻夷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第421章 重塑邊防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17章 各方反應第260章 恐懼第252章 宗藩第6章 劉瑾的狠辣!小皇帝的智慧!第40章 講規(guī)矩那就講三楊!第430章 準備出海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417章 晉升國公!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wèi)璋戰(zhàn)死!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mào)易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314章 倭國罪民與東海貿(mào)易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282章 通政司第52章 專職提督!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145章 謝遷!給中山侯套上一層枷鎖!第287章 元日戰(zhàn)爭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246章 霸業(yè)第432章 臨別囑託第351章 流放倭國第394章 江南士紳絕不低頭!第204章 弱小即原罪第260章 恐懼第181章 你們委屈什麼?一羣廢物垃圾!第353章 紛亂複雜的草原局勢第334章 來自草原的消息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豬皮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81章 斬配營!新軍終成!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155章 中山侯的禮物!帝師楊廷和!第332章 進剿建州經(jīng)略遼東第173章 鈔關(guān)改制!錢正貴的命中貴人!第383章 江南士紳在作死!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372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168章 籌碼!學習做一名成熟的帝王!第21章 大戲開幕!第366章 壓力巨大的大明朝第329章 中山侯失勢了第277章 老好人生氣了第160章 落子佈局!掀翻整個運司!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251章 魯王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苏州市| 和平区| 丰都县| 汪清县| 莒南县| 新宾| 常德市| 黑山县| 迁安市| 昌江| 云浮市| 屯留县| 方城县| 宣威市| 香河县| 淮南市| 从化市| 兴业县| 房产| 长春市| 子洲县| 江阴市| 东莞市| 裕民县| 阳原县| 栖霞市| 钟祥市| 济源市| 思茅市| 南涧| 宜黄县| 新建县| 新营市| 错那县| 哈巴河县| 涞源县| 萨嘎县| 个旧市| 农安县| 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