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2章 通政司

第282章 通政司

湯昊走了。

吃完了飯就讓牟斌把皇帝陛下送回皇宮。

朱厚照獲悉了這個隱秘,也沒心思再閒逛下去了。

他現(xiàn)在滿腦子裡面都是湯昊方纔所說的那些話。

“輿論的力量?”

“信息壁壘?”

“通政司?”

朱厚照其實很想反駁,然而當他真正沉下心來思考之後,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野人說的這些,竟然沒有任何錯誤的地方。

皇帝真正瞭解百姓嗎?

他常年久居深宮之中,一切外界消息,何嘗不是靠著地方奏報得知?

就算是錦衣衛(wèi)也不過只是監(jiān)視在京官員罷了,還有就是九邊軍鎮(zhèn)以及地方藩王,錦衣衛(wèi)的力量沒有那麼大,他們也做不到監(jiān)察天下官員。

而這些地方奏報又是來自於何處呢?

官員!

士紳縉紳!

說得更難聽一點,士紳縉紳從地方官員這一層開始,就已經(jīng)構築了信息壁壘!

這些地方官員除卻少數(shù)真正的剛正不阿之人外,絕大部分全都是些官場老油條,選擇和地方士紳合作,大家一起共贏,損害的不過是朝廷和百姓的利益罷了!

而再下一層,則是地方士紳鑄就的信息壁壘。

鄉(xiāng)野百姓連朝廷律令都不知道,連朝廷皇帝都不知道,他們拿什麼去保護自身權益?

沒辦法保護,也根本就保護不了!

所以有的地方官府巧立名目,大肆收取各種各樣的各捐雜稅,而老百姓只會將地方官府與中央朝廷視爲一體,將一切怨恨都歸咎於朝廷歸咎於皇帝身上!

然而,不管是洪武還是現(xiàn)在,除了江南等賦稅重地外,朝廷明面上的稅制都是三十稅一,至於地方州府限定的稅額那也是根據(jù)其富庶程度和人口情況制定的!

偏偏時至今日,朝廷能夠收上來的賦稅越來越燒,百姓肩上的擔子卻越來越重!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

士紳縉紳!

信息壁壘!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厚照眼中閃過了一道寒光。

緊接著他就召見了通政使叢蘭,這位內閣首輔楊廷和一手舉薦的賢才。

叢蘭是弘治三年的進士,授戶科給事中,進兵科右給事中,遷通政司參議、左通政。

觀其履歷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朱厚照當初同意讓她晉升位通政使,不過是看在楊廷和的面子上罷了。

叢蘭自己同樣也沒有想到,他這般年輕就坐上了通政使的高位。

哪怕通政司權柄比之先前遠遠不如,但著畢竟也是朝堂大九卿,所以叢蘭也是充滿了幹勁,正準備努力做出一番政績,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

“叢愛卿,朕喚你來,是有項差事交給你去辦!”

“從即日起,通政司有一項長期且持久的任務,不是整理內外奏疏,而是編輯一份報紙,就叫大明新報!”

叢蘭聞言愣住了。

大明新報?

這是什麼……東西?

朝廷現(xiàn)在不是有邸報嗎?

想著,叢蘭開口問道:“陛下,我大明承前宋之制,設通政司和提塘官,後者專門負責官文報的收遞工作?!?

“既已有了邸報,爲何還要創(chuàng)設新報?”

聽到這話,朱厚照擺了擺手,自嘲道:“朕說的報紙,不是你口中的邸報?!?

所謂“邸報”,是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提塘官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地行省州府之間做聯(lián)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紙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通過大明建立起來的驛道網(wǎng)絡體系,傳送到各行省長官。

說白了,這邸報就是官方報紙,而且是專門給官員看的,不是給平民百姓看的,他們也沒有這個資格。

“這新報不是像以前邸報那樣給官員看的,而是給百姓看的,向天下百姓公開發(fā)售,所有人都可以買來觀看翻閱,瞭解朝廷近期的大政方針!”

此話一出,叢蘭頓時臉色大變。

這大明新報,專門賣給百姓,讓百姓瞭解朝廷的大政方針?

這……這怎麼可以?

皇帝陛下這是想做什麼?

叢蘭急了,立馬低喝道:“陛下,此舉絕不可爲!”

“先賢有言:‘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朝廷大政方針若不慎密,統(tǒng)統(tǒng)兜售於市井之中,不但會丟了朝廷的威嚴,還有可能釀成大禍?。 ?

“敢問陛下若真如此行事,朝廷威嚴何在?陛下威嚴何在?”

如果朱厚照沒有將湯昊的話語給聽進去,他此刻還真有可能被叢蘭給唬住了。

但是,朱厚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朱厚照了,經(jīng)過湯昊摻雜私貨的話本改造,朱厚照對這腐朽儒學也越發(fā)厭惡,對這些文臣縉紳常用的套路更是心中清楚。

所以朱厚照倒也沒急著反駁,而是悠哉悠哉地抿了一口茶水,靜靜地等叢蘭說完。

其實這真不能怪他們,要怪只能怪這個時代。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喜歡玩“君權神授”這套把戲,利用平民老百姓對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自己的意志假託爲上天的命令,稱之爲“天命”!

漢朝的董仲舒也十分識趣地提出“天人感應”,認爲君主是上天選擇的,如果君主有過失上天會降罪,從而將儒家與皇權捆綁在一起,確立儒教獨尊的地位。

說白了,歷代帝王就是藉助這種莫須有的神秘感,來贏得天下子民認可與敬畏,以便他們更好地統(tǒng)御萬民,主宰江山!

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威嚴!

至於平民老百姓,他們只需要聽從天子的命令就行了,愚昧且麻木的活著!

民智未開之前,歷代帝王都是採取愚民政策用來統(tǒng)治百姓,越發(fā)腐朽的儒學在這方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就連那位至聖先師都說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等儒家聖言,可想而知他的徒子徒孫們,又會如何曲解這位至聖先師的聖言,又會採取什麼措施愚弄百姓。

湯昊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開啓民智,打消這勞什子神秘感,讓天子走入民間!

而這件事情,他不能親自做,做了會留下隱患,所以湯昊交給了朱厚照自己去做,至於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成功,那就要看朱厚照中興大明的決心了!

想要真正中興大明,那朱厚照勢必會與士紳縉紳站到對立面,現(xiàn)在不過說破除他們鑄就的信息壁壘罷了,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勇氣去做,那就別談什麼中興大明瞭。

叢蘭一頓慷慨激昂地勸諫之後,眼見皇帝陛下壓根沒有反應,他這才識趣地安靜了下來。

“說完了?該朕說了吧?”

“叢愛卿,你也是名教子弟,你讀了一輩子聖賢書,想來應該沒少學些愚弄百姓的辦法吧?”

聽到這話,叢蘭心頭劇震,臉色逐漸難看了起來。

果真如同傳聞所說的那般,這位皇帝殿下,對讀書人,意見當真大得很啊!

說到底,我們這些讀書人愚弄百姓,還不是爲了你老朱家能夠坐穩(wěn)江山?

難不成你還想用這什麼大明新報開啓民智,淡化你們老朱家的君權?

真到了那個時候,誰還願意聽伱老朱家的號令?

那不是打著燈籠進茅房——找死嗎?

叢蘭一向頭鐵,梗著脖子問道:“陛下此話何意?”

“很簡單啊,字面意思,你們這些程朱讀書人,那有恃無恐的底氣,還不是來源於你們能幫助朝廷愚弄百姓,穩(wěn)固朝廷的統(tǒng)治?這話朕沒說錯吧?”

朱厚照嗤笑了一聲,惡劣本性暴露無遺。

“你們成天張口閉口的仁義道德,一肚子都是如何愚弄百姓的壞水,真不知道你們哪裡來的臉!”

叢蘭愣住了。

你這位皇帝陛下是怎麼好意思開這個口的?

就算我們這些士紳縉紳是在愚弄百姓,但我們爲什麼要愚弄百姓?

還不是爲了朝堂穩(wěn)固,爲了讓你們老朱家坐穩(wěn)大明嗎?

你現(xiàn)在反倒是指責起我們來了!

不過話說到這兒,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這位陛下創(chuàng)辦那大明新報,竟然是想要開啓民智!

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的大明王朝掘墓嗎?

無論如何,都不能開啓民智,否則只會天下大亂!

“陛下,此言大繆!” “百姓淳樸耕田種地自給自足,這是王朝穩(wěn)定的前提,更是王朝長治久安的基礎!”

“而讀書人讀書習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曉大義明辨是非,所以可爲天子牧民!”

“倘若天下百姓如讀書人這般開啓民智,他們將會不滿於當前現(xiàn)狀,慾望如雜草般蔓延生長,屆時何人還願意辛苦勞作?”

“陛下,心如欲壑,后土難填,一旦開了這道口子,只怕我大明江山不穩(wěn)啊!”

這番言辭懇切的話語,如果落到他人耳中,只怕會覺得是金玉良言。

然而朱厚照經(jīng)過湯昊的思想改造,此刻無疑是位後世進步青年,聽到這話只是覺得可笑無比。

“開啓民智,讓百姓瞭解朝廷大政方針,讓百姓敢於反抗剝削壓迫,這就是在動搖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那你的意思是,繼續(xù)保持現(xiàn)狀,任由士紳讀書人魚肉百姓,奴役子民,這纔是正確的做法?”

朱厚照冷笑到:“叢蘭啊叢蘭,如果你就這點見識的話,那這通政使你就別做了!”

“朕會將你發(fā)配去鄉(xiāng)野縣衙,讓你睜開眼睛好好看看,那些士紳是如何盤剝地方百姓的!”

叢蘭一怔,但他還是朗聲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陛下讓臣去哪兒,臣就去哪兒!”

喲呵,還是個頭鐵的傢伙!

朱厚照強忍著心中的火氣,決定好好教訓這廝一番。

“叢蘭,你瞭解過民間疾苦嗎?現(xiàn)在大明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

“臣……臣……”叢蘭一驚,不知該如何回答。

朱厚照見狀嘆了口氣,“讓朕告訴你吧。”

“天下百姓,十中有八九,淪爲士紳佃戶,剩下那一二耕戶,還要替士紳繳納沉重賦稅!”

“這方面問題,你可以多去問問都察院的張總憲,他在外居官一生,比誰都要了解。”

眼見叢蘭還是不吭聲,朱厚照有些不耐煩了,索性他直接命人去將總憲張敷華給請了過來。

老大人眼瞅著沒什麼時間可活了,所以近期一直在交接工作,準備致仕歸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

朱厚照對此選擇了默許態(tài)度,只是還沒確定新任總憲人選。

畢竟這都察院的總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要是將焦芳這種貨色放到總憲的位置上面,那好不容易重新振作的都察院可就完了。

這就是難題所在。

既要選個對自己聽話的,又要保證此人剛正不阿,同時具備這兩個要求,縱觀滿朝文武天下官員,好像還真找不到這樣合適的人選。

聽完朱厚照的敘述,張敷華眉頭緊鎖,久久都說不出話來。

他沒想到自己馬上退休了,皇帝陛下還給自己挖個坑,這讓人上哪兒說理去?

鄉(xiāng)野土地兼併之風,他一直有所察覺,卻始終不敢面對。

因爲,土地意味著一切,牽一髮而動全身!

地方士紳憑什麼敢跟地方官府叫板?

因爲他們掌控著地方田地,而百姓想要耕種想要餬口就不得不仰人鼻息,這纔是真正問題所在。

你想要耕種,就必須佃租我家的田地,而一旦成爲這些士紳鄉(xiāng)紳的佃戶,那百姓還敢對士紳鄉(xiāng)紳不敬嗎?

生死託付他人手中,養(yǎng)家餬口全要仰人鼻息,你能讓百姓怎麼辦?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田地的問題。

見此情形,叢蘭心頭劇震,滿臉駭然之色。

難不成……皇帝陛下說的竟然都是真的?!

天下百姓,大多都成了士紳的佃戶奴僕?

那些少得可憐的自耕戶,還要繳納本該不屬於他們的賦稅?

那這個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

是皇室朱家的天下?

是百姓的天下?

還是說……

這是士紳讀書人的天下?!

他自認爲爲官至今恪守本心,稟公執(zhí)法,吏不容奸,爲百姓做了不少實事。

然而今日從漢王口中聽到的這些,卻是令他整個人都陷入了恐慌!

泱泱大明,億兆子民,竟然十之八九都淪爲了士紳的佃戶!

剩下那一兩成的耕戶,還要承擔本該屬於士紳的沉重賦稅!

誰都無法想象,這些平民老百姓,日子過得會是多麼艱難!

爲什麼?

這不是太平盛世嗎?

是誰給了那些士紳的權力?

又是誰明明心知肚明,卻還在粉飾太平,侈人視聽?

直到此刻,叢蘭才終於明白,爲何皇帝陛下會對士紳讀書人抱有如此之深的敵意了!

回想起自己方纔還在爲這些士紳開脫,出言維護他們,一時間叢蘭不由羞愧萬分,他扭頭看向了張敷華,滿臉希冀地追問道。

“老大人,這一切都是真的嗎?”

張敷華聞言一怔,整個人彷彿丟了魂一樣,顯得落寞無比。

“廷秀(叢蘭字),自古歷代帝王首重農(nóng)桑,土地農(nóng)桑也是我華夏延續(xù)至今的根基。”

“不止是帝王,我華夏子民安土重遷,讀書人如此,老百姓更是如此?!?

“陛下說的對,自建文年間起,鄉(xiāng)野間就出現(xiàn)了士紳豪強兼併土地之風,準確來說的話,是自從我大明立國之日起,這種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比如那李善長、胡惟庸這些淮西功勳集團中人,憑藉手中權勢大肆兼併田地,動輒就是成百上千畝,太祖高皇帝因此屢興大獄瘋狂打壓這些功勳舊臣,這才強行剎住了這股風氣,不然你以爲那洪武大獄是沒有原因的嗎?”

“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情況已經(jīng)極其嚴重了,皇親國戚、宗室藩王、武將勳貴、士紳縉紳……甚至就連宮裡面的太監(jiān)宦官,都喜歡兼併田地置辦宅子,天下百姓九成淪爲佃戶,並不是誇大其詞,甚至可能……更多!”

觸目驚心!

駭人聽聞!

此刻就連朱厚照都有些坐不住了。

因爲這句話是從張敷華口中說出來的!

而張敷華爲官一生走過了大明大部分州府,也就是說他此刻說的話無疑就代表著大明王朝現(xiàn)在最真實的現(xiàn)狀!

叢蘭聽到這話,當即怒喝道:“老大人明明心知肚明,爲何不上奏朝廷上奏陛下,讓朝廷出面制止這種兼併之風?”

“呵,制止?”

話到此處,這位一生勞碌的老大人,也忍不住長嘆了口氣。

“怎麼制止?萬一那些百姓是自願成爲佃戶的呢?”

“什麼?自願成爲佃戶?這怎麼可能?”

叢蘭傻眼,他雖然剛正敢言爲官清廉,但終究還是年紀太輕,爲官經(jīng)驗太少,最關鍵的是沒有地方爲官的經(jīng)歷,哪能與張敷華這等奔波一生的地方官員相比。

“廷秀啊,讀書人考取功名之後,是可以減免一定賦稅和廢除徭役的,也就是說他名下的田地大部分都不用向朝廷官府繳稅!”

“這樣一來,就給了他們獲利的機會,當?shù)匕傩諣懥颂颖芄俑找娉林氐馁x稅,會將土地主動送給這些有功名的讀書人,也就是地方士紳。”

“他們私底下籤一個協(xié)議,此土地只是名義上送給地方士紳,藉助其讀書人的功名,就可以不向朝廷繳納沉重賦稅罷了?!?

“可那些地方士紳也不可能白給你幫忙,你得給他們足夠多的好處,這些士紳才能給你抗下風險,至於他們要的好處也自然不多,只是比官府收的少一點而已?!?

“廷秀,你仔細想想,如此一來地方士紳什麼不用幹,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田地收成,成爲佃戶的地方百姓也因爲不用繳稅日子比以前稍微好過那麼一點,最後虧的會是誰?”

地方士紳得了田地收成。

百姓免於上繳沉重賦稅。

最後,誰虧了?

朝廷!

只有朝廷!

“你再想想,爲什麼朝廷每年的稅收雖然略有減少,但大體都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少也沒少到哪兒去?”

張敷華冷冷一笑,看著臉色蒼白的叢蘭,直接給出了答案。

“因爲……攤派!”

“地方官府稅額是定好了的,但是越來越多的百姓主動投獻田地給士紳,那地方官員爲了完成收稅任務該怎麼辦?”

“攤派到自己耕作的百姓頭上!”

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第254章 壓力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430章 準備出海第97章 聯(lián)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97章 聯(lián)姻!還是兵書更香??!第193章 倭寇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242章 涌動!第235章 規(guī)矩!第144章 船隊規(guī)模!湯侯要剿倭!第251章 魯王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390章 河套大戰(zhàn)起第336章 基建神器!第240章 商賈第32章 證據(jù)確鑿!閹人之罪當死!第231章 羞辱第47章 組建班底!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368章 達延汗的狠辣第94章 要麼恢復舊制!要麼本侯繼續(xù)查下去!第86章 祖宗成法!給你敢接嗎?第40章 講規(guī)矩那就講三楊!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260章 恐懼第354章 那是一座什麼?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376章 武勳的前路!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1章 大戲開幕!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wèi)璋戰(zhàn)死!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361章 被粉碎的驕傲第392章 蒙古勇士的驕傲!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390章 河套大戰(zhàn)起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298章 走肖爲王第208章 帝危速歸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198章 琉球第229章 李東陽第344章 女真之罪第337章 總憲巡邊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2章 鬥惡虎!哪裡來的小屁孩?第261章 宗藩新制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260章 恐懼第254章 壓力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268章 朱宸濠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爲世界性帝國的機第20章 茍延殘喘?絕地反擊!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352章 梟雄亦不剌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353章 紛亂複雜的草原局勢第75章 感謝元輔大人送來的大禮!第22章 湯昊入殿!第339章 遼東女真發(fā)展史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377章 捷報抵京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6章 緹帥牟斌!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70章 大鬧內閣!有本事就不給錢糧!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48章 悔恨第271章 清理王莊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255章 士紳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225章 帝師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253章 奴顏婢膝第316章 湯侯遇刺身亡?第384章 商稅可是好東西!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
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第254章 壓力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430章 準備出海第97章 聯(lián)姻!還是兵書更香?。?/a>第97章 聯(lián)姻!還是兵書更香?。?/a>第193章 倭寇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242章 涌動!第235章 規(guī)矩!第144章 船隊規(guī)模!湯侯要剿倭!第251章 魯王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48章 巨漢之戰(zhàn)!降服衆(zhòng)將!第390章 河套大戰(zhàn)起第336章 基建神器!第240章 商賈第32章 證據(jù)確鑿!閹人之罪當死!第231章 羞辱第47章 組建班底!第381章 議復河套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368章 達延汗的狠辣第94章 要麼恢復舊制!要麼本侯繼續(xù)查下去!第86章 祖宗成法!給你敢接嗎?第40章 講規(guī)矩那就講三楊!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260章 恐懼第354章 那是一座什麼?第4章 你太看得起自己了!第376章 武勳的前路!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1章 大戲開幕!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wèi)璋戰(zhàn)死!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79章 千古罪人劉大夏!第361章 被粉碎的驕傲第392章 蒙古勇士的驕傲!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390章 河套大戰(zhàn)起第82章 劉瑾起復!不要低估任何一個皇帝!第298章 走肖爲王第208章 帝危速歸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198章 琉球第229章 李東陽第344章 女真之罪第337章 總憲巡邊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2章 鬥惡虎!哪裡來的小屁孩?第261章 宗藩新制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150章 漕運!那就換個平江伯!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260章 恐懼第254章 壓力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91章 卑劣本性第268章 朱宸濠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140章 海權思想!中國成爲世界性帝國的機第20章 茍延殘喘?絕地反擊!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352章 梟雄亦不剌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353章 紛亂複雜的草原局勢第75章 感謝元輔大人送來的大禮!第22章 湯昊入殿!第339章 遼東女真發(fā)展史第80章 選鋒結束!先登先登!第377章 捷報抵京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26章 緹帥牟斌!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第410章 生擒達延汗!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70章 大鬧內閣!有本事就不給錢糧!第126章 革除功名?絕不能開此先河!第248章 悔恨第271章 清理王莊第300章 添丁進口第255章 士紳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225章 帝師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253章 奴顏婢膝第316章 湯侯遇刺身亡?第384章 商稅可是好東西!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衡水市| 澎湖县| 郴州市| 威远县| 桃园县| 中阳县| 福贡县| 东宁县| 玉树县| 增城市| 松溪县| 贵定县| 海南省| 梁平县| 紫阳县| 方正县| 洮南市| 甘孜县| 藁城市| 封丘县| 皋兰县| 上饶县| 措勤县| 新津县| 巫溪县| 敦化市| 黑山县| 渝北区| 衡南县| 顺昌县| 新田县| 泾川县| 双辽市| 剑阁县| 平潭县| 忻州市| 辰溪县| 静乐县| 长沙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