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

崇禎對孫傳庭這個名字,倒是有印象,當初決定要修築大淩河堡,就是他在朝堂上不卑不亢的傳達了袁崇煥的意思。

也僅限於印象不錯。

其他關於孫傳庭的履歷,政績,籍貫等等一概不知,就這麼把匡扶大明的重任交給了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未免太過草率了些。

王承恩突然遞了一句:“伯爺,這個孫傳庭過去是個文官,現在只是曹文詔帳下的師爺,怎麼舉薦他擔當這麼沉重的重任。”

“不如換成曹文詔,曹遊擊在遼東素來有遼東第一悍將的名頭,應該比一個孫傳庭更能打仗。”

舉薦個屁,大舅哥曹文詔就是因爲剿匪死在了崇禎八年,朱舜打死也不會舉薦大舅哥出來剿匪。

朱舜沒有說話,因爲他知道王承恩這是明貶暗褒,是爲了給崇禎吃個定心丸。

這句話說完,本來還有些遲疑的崇禎,下到了一道詔令:“承恩,擬一道聖旨,宣孫傳庭入朝覲見。”

孫傳庭終於要登上歷史的舞臺了。

比歷史上早了一年,親手締造了這一切的朱舜,心裡莫名的有些激盪,臉上還有一如既往的平靜:“皇上,臣先行告退了。”

半句話沒提帝師的事情。

回到工業之城。

朱舜第一時間去了軍火公司,找到了正在鑽研火炮的趙鬥米:“鬥米式步槍生產多少了,錐型鉛彈有多少庫存。”

趙鬥米正在繪製一張圖紙,放下硬毫毛筆,開始稟報軍火公司最近的情況:“恩師,大明軍火公司目前已經有兩條兵工線,兩條鉛彈線。”

“兩條兵工線去掉那些殘次品,每個月能製造四千支鬥米式步槍,朝廷、曹遊擊、福王世子分別買走了一部分,現在還剩下一萬支鬥米式步槍。”

“兩條鉛彈線每個月可以衝壓出六十萬顆錐型鉛彈,軍火庫裡大致還有兩百萬顆錐型鉛彈。”

兵工線開始展現工業化強大的量產能力了,居然還剩下這麼多的軍火,朱舜吩咐道:“當此國難,我等明朝臣子不能坐視不管。”

“等到朝廷組建剿匪大軍,你以工業伯的名義捐出去一萬支鬥米式步槍和兩百萬顆錐型鉛彈。”

鬥米式步槍每支十兩銀子,一萬支就是十萬兩白銀,錐型鉛彈每桶六錢銀子,兩百萬顆錐型鉛彈就是一萬二千兩白銀。

十幾萬兩白銀說捐就捐了?

天才學子們全部放下了手裡的硬毫毛筆,直直的看向了朱舜。

官僚鄉紳捐個一百兩銀子都肉疼的幾天睡不著覺,山長出手便是十幾萬兩白銀,還是十幾萬兩有價無市的軍火。

這是何等的氣節和情操,才能做出這麼爲國爲民的舉動。

朱舜沒去在意弟子和學子們的想法,一心在想怎麼改變孫傳庭的命運,孫傳庭戰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士缺少甲冑武器。

送給孫傳庭的這一萬支鬥米式步槍就是爲了改變他的命運,絕對不能讓這位大明的最後一根柱石,就因爲缺少一些甲冑武器戰死沙場。

七日後。

一身戎裝的孫傳庭來不及換上朝服,立即去太廟面見了崇禎。

君臣二人交談了很久,具體談論了什麼無人知曉,就連王承恩也只能守在門外。

第二天,孫傳庭連升九級,擔任從二品的陝西巡撫。

臨行前,崇禎再一次面見了孫傳庭,面見的地點換成了譙樓。

孫傳庭這一次前往陝西剿匪,面對的是闖王高迎祥二十萬大軍,崇禎只拿出來六萬兩白銀,糧草和甲冑武器一點也沒見到。

崇禎對於這位新任的陝西巡撫,心裡多少有些愧疚。

無錢無糧,孫傳庭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操練不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士,分明是讓他去送死。

崇禎握住了孫傳庭的手臂,很用力,神情真摯的說道:“朕愧對愛卿,國庫因爲連年的征戰已經空了,只剩下這六萬兩白銀........”

提到六萬兩白銀,崇禎都有些說不出口,這一趟是去征剿二十萬流寇,不是去賑災,六萬兩白銀還沒有一千副棉甲有用。

軍情緊急,京城內外的官員早就急的焦頭爛額了,孫傳庭站在城頭,卻有一股山水皆靜的氣息,讓崇禎焦躁不安的情緒安穩了很多。

得知自己手裡只有六萬兩白銀,孫傳庭心裡忍不住嘆息一聲,好歹也給些兵器甲冑,六萬兩白銀還不夠操練一千能征善戰的軍士。

孫傳庭也明白國庫裡沒有銀子了,官紳不納糧,流寇又在各省破壞老百姓的耕種,繳納上來的課稅是越來越少了。

不過,行軍打仗不是別的,沒有兵器甲冑真的不行,孫傳庭知道自己說出一些話沒有用處,但還是要爭一爭:“皇上能否給些火器,臣可是聽說各位重臣手裡有不少鳥銃。”

這次過來送行的還有一些朝臣,平日裡瞧見哪裡有了肥缺,這羣最低不惑年紀的重臣們,一個個比年輕人還要生龍活虎,都能擼開袖子當場打一架。

現在到了大明危急存亡的時刻,一個個成了縮頭王八,能不說話絕對不大聲喘氣,就連視線都收了回去,生怕和皇上來個對視。

就在前一刻,這羣所謂的東林黨忠臣一個個慷慨激昂的高談闊論,唾沫星子飛濺的大談救國之策。

個個都是忠君愛國的忠臣,不知道的還以爲城頭上冒出來一批岳飛文天祥。

一句重臣手裡有不少鳥銃過後。

城頭上,只有呼嘯的寒風。

崇禎知道這幫‘忠臣’靠不住,但是最起碼也能稍微表示一點心意,不奢求多少,每位朝臣拿出來十支鳥銃,足夠孫傳庭組建一支千人火器軍了。

誰曾想,這羣‘忠臣’一粒米也不願意出。

崇禎注視這幫冷漠的臣子,很想厲聲呵斥一句國難當頭你們就是這麼報國的,想到說了也是白說,只是把視線投向了城外。

寒風呼嘯,崇禎的內心卻比寒風還有冰冷,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孫傳庭,胸口悶的發慌。

這時,一名小太監急匆匆的衝上了城頭,驚喜道:“皇上!”

“工業伯說國難當頭,捐獻一萬支鳥銃和兩百萬顆鉛彈給朝廷用來剿匪。”

崇禎立即轉頭看向了小太監,直勾勾的盯著小太監問道:“你說什麼?”

小太監被崇禎臉上的神色嚇了一跳,還以爲自己說錯話了,唯唯諾諾的不敢說了。

從後面走過來的王承恩,鄭重其事的大聲宣揚起來。

“工業伯捐獻一萬支鳥銃和兩百萬顆鉛彈!”

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著被彈劾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
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九十章 範家要發達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漢奸三人組的美夢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十五章西法黨人的狂笑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六百一十章 大明的學位和職稱第三百六十五章 清廉的東林黨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實驗結果第五百五十七章 求著被彈劾第十一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報傳到工人會館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四十四章 打倒反動派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五百五十二章 殺光鄉紳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臺蒸汽機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六百零二章 搶天津府的土地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三百三十章 挖的再深一些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七十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天才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第三百零三章 防化服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四百零九章 火器和冷兵器開始碰撞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子以後……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請軍直插女真腹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體動員!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鹤峰县| 建昌县| 湘西| 花莲市| 潼关县| 孟连| 兰州市| 海原县| 镇坪县| 汶川县| 利津县| 庐江县| 鄂托克前旗| 福鼎市| 文安县| 怀化市| 石河子市| 电白县| 邯郸市| 上高县| 西和县| 辽宁省| 临澧县| 南宫市| 东明县| 阿合奇县| 十堰市| 武山县| 台州市| 平远县| 庐江县| 霍邱县| 长乐市| 清水县| 仪陇县| 镇雄县| 宁陕县| 甘泉县| 成安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