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

正在朱由檢翻閱奏摺的時候。

一旁的王承恩卻發現門外有人來了。

王承恩看了一眼還伏在龍案前翻閱奏摺的朱由檢,隨即便從門中走了出來,發現門外是一個手提燈籠的小太監正候在這裡。

“這麼晚了,什麼事情..”

“公公..農業部的徐尚書有一奏摺,要加急送給皇爺批閱,剛送了進來,這一刻也不敢耽誤就送了過來了..”

看了看小太監手中的確緊緊拿著一封奏摺。

王承恩便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便說道:“給咱家吧!這麼晚了..也不知道是什麼事情,皇爺都有段日子沒有好好休息過了..”

...

接過奏摺的王承恩隨後又將奏摺遞給了朱由檢。

“王伴伴,這麼晚了..是哪裡送來的奏摺啊?”

“回皇爺的話,聽說是農業部的徐大人送來的加急摺子。”

聽到是徐光啓送來的。

朱由檢點了點頭就也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翻開奏摺看了起來..過了一會。

龍案前的朱由檢興奮的說道。

“果然!徐光啓沒有讓朕失望..大旱...大旱!何嘗不是一場機遇呢!只要能夠化解,南洋移民之事就有希望了!”

大明的官員,對於移民其實並不算陌生,就連百姓們對此事情也多少略有耳聞,畢竟大明朝在開國之年就進行過大範圍的移民。

當時的人數可是要遠遠超過朱由檢現在所期望的向安南移民百萬的目標,那時候朱元璋大手一揮千百萬人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大移民。

只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

隨著大明朝的穩定,這種大範圍的移民就很難再看到。

現在朱由檢要做的,就是要讓大明百姓知道..想要過上更好,更舒適,更優越的生活就要前往海外,在那裡有數不盡的良田,甚至..

大明的軍隊還能夠給願意前往安南的大明百姓,尋找源源不斷的勞動力。

畢竟不管怎麼說。

耕作,都是一個極爲消耗勞動力的產業。

當地的土著,就是最好的勞動力來源。

按照大明國舊制度,凡是願意移民者,都可以獲得官府提供的耕牛、良田、種子、必要的糧食。

朱由檢依舊準備延續此法。

並且將會按照不同的戶中人口,進行不同比例的分配。

根據徐光啓的奏摺和未來的氣象資料,朱由檢可以判斷的是明年大明將會陷入到一輪極爲危機的旱情之中,但這樣的旱情在此刻的朱由檢眼中卻是一場天大的機遇。

向外移民所涵蓋的內容極爲複雜。

一塊土地並不是說插上旗幟,或者覆滅現有的統治者就會屬於大明,而是要源源不斷的向其移民,通過不斷對當地進行同化,才能夠讓其真正歸屬於大明疆域之中。

此刻的蒙古,安南乃至於倭國都是同理。

朱由檢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每一個地方駐紮大量的軍隊和士兵,這明顯是不現實的操作,畢竟士兵和百姓不一樣。

他們可以因爲朱由檢大手一揮。

因爲大明的利益驅使。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但如果長時間的離開本土,那麼就很容易滋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腐敗和欺壓當地的百姓幾乎是註定的,這會讓天虎軍的士氣受到很大的挫傷。

這是朱由檢所不能夠忍受的。

天虎軍自建軍以來,並不是沒有出現過貪腐的情況,主要都是一些後勤軍官在軍隊的採購和物資供給上面動手腳。

只不過,由於朱由檢在軍隊之中設立的兩重監督機構,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士兵監督體系,完全是自上而下到每一個士兵的。

所以一旦有人覺得自己發現了問題,或者覺得自己受到了“特殊對待”都可以隨時向上反映,任何人不得阻攔。

移民,關乎大明未來走向海洋的大計。

只不過朱由檢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想要出海,那就必須有足夠的發達的造船業。

現如今大明的海船主要來自一南一北兩個大型官辦造船廠和沿海一帶的私人造船工坊,總體來說建造海船的能力比起以前可以說是降低了不少。

於是朱由檢在深思熟慮之後,便取來一張白紙。

揮毫提筆在紙上寫下關於發展大明海軍及造船業的發展規劃,朱由檢喜歡用規劃來表達自己所想要做到的事情。

畢竟進入到工業化以來,大明很多的生產力水平儘管有了不錯的發展,甚至在武器製造、羊毛紡織、棉花紡紗、鐵路運輸等方面幾乎達到了顛覆性的發展。

可這一切都離不開朱由檢所提供的技術,除外就是大明工匠們的努力,所以規劃是要實現的..

但時間問題朱由檢相對來說還是沒有那麼緊迫的。

任何事物的發展演變,都需要足夠的物質和時間作爲保障,這一點朱由檢很清楚。

次日。

朱由檢下旨召見現在福建造船廠、蓬萊造船廠官員,並要求各地發展比較有規模的民間造船廠同樣可以來京面聖。

泉州府。

雙林造船廠。

這裡和大明絕大多數的手工造船廠都有相同的一點,那就是規模並不算大..基本上就維持在十數個匠人的模樣。

平日裡,也都是打造些漁船,或者出去修繕一番在海浪中受到損壞的漁船而已。

但由於雙林造船廠在泉州府歷史悠久,祖孫三代傳承了下來,附近的漁民都喜歡來這裡打造自己的新船。

手工作業不容易,打造漁船也同樣如此。

儘管秋天已經到來,但造船工坊內部卻還是無比潮溼、悶熱,時不時飛出的木屑說明這裡的生意還算是不錯。

門口處的大黃突然叫了起來。

以爲是顧客上門的黃炳生沒有多想,就悠悠走了出去。

卻看見泉州府衙,大大小小數個官員圍在了自己家的船廠門口。

正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有些緊張的黃炳生走上前去,試探性的開口說道。

“小民不知道諸位大人今日來此..所爲何事..如有小人能做到的,絕不推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十章 宴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
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四十章 宴第三百三十章 調兵遣將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五十五章 貨幣戰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街頭賣貨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九十一章 面見後金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五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三十章 不斷襲擾的蒙古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一百七十七章 徹查此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全都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夠不夠喝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忽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二百一十六章 謝子華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一百一十七章 漲俸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不要這麼快?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新生活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四百一十五章 視察直隸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三十二章 打!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的普利特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九十三章 喜出望外的皇太極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三百零二章 開放錄取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四百四十七章 應對第二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二百五十二章 河南白蓮教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口低三分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零七章 喚魏忠賢來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二十七章 東安計劃第七十一章 放心不下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四章 彙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二十章 皇帝回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临海市| 淮滨县| 三台县| 青田县| 宝兴县| 乡宁县| 垦利县| 南召县| 文山县| 密山市| 岑溪市| 台东县| 依兰县| 玉环县| 十堰市| 县级市| 通江县| 宜宾县| 晴隆县| 凤翔县| 唐海县| 巍山| 古蔺县| 宁阳县| 于都县| 北票市| 永和县| 乌什县| 荔波县| 博罗县| 那坡县| 崇左市| 高淳县| 崇左市| 定州市| 上饶县| 都安| 南涧| 横峰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