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天底下的亂民、髒民實在太多了,讓他感受不到一點的寧靜,就連跟自己心愛的人獨處,都會被亂民、髒民們打擾,失去了之後,他便變得狂躁,喜愛了殺戮,所以便被脫脫看上了。
兩人可謂是情投意合、相見恨晚,所以結(jié)爲聯(lián)盟,與朝廷中各種貪官污吏纏鬥,且多是他們贏,因爲他們代表的是統(tǒng)治者的利益,則他們有理由相信,他們這次出征,也會像往常一樣贏!
因爲他們代表的是當朝最高統(tǒng)治者的利益,他們又都是有才華的人,不是狼狽爲奸,又出師有名,怎可能有不敗的道理。
但是這其中唯一的不足在於元朝廷的內(nèi)部有著太多他們的罪過的權(quán)貴們,他們是一羣綠了眼睛的餓狼,他們吃完了肉後吐了的骨頭居然被其他狼給叼走了!這是他們無法容忍的!
則脫脫帶著項澤宇走了,他們的機會便來了……
脫脫出徵是朝中的權(quán)貴們想要看到的,但想著他要取得勝利,然後回到朝廷後得到?jīng)]用的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重重的賞賜,這是權(quán)貴們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這一次他們的機會不光來了,而且還要出重拳下狠手,想著要往死裡折騰脫脫!
兩天過後,脫脫和項澤宇等人浩浩蕩蕩地殺來了!
蘇擇東站在高郵城城郊的高臺之上,看著脫脫的先鋒軍,這一路上還真可謂是“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
先鋒軍,顧名思義就是來清場的。
張士誠就算再不會打仗或再猥瑣,也不可能讓脫脫大軍直接殺到高郵城城下的!
中央強、四周弱是自然,但怎麼的,也要利用好本土作戰(zhàn)的地形地勢,在高郵城四周的小城池以及郊外等地方,稍微抵抗一下蒙古人的大軍,以求得時間和機遇找到突破口。
同時,也能夠有時間研究蒙古人的進攻方式以及將領的指揮才幹等,即使在一定的程度上,蒙古的戰(zhàn)術(shù)和將領的指揮很多都是有著相通之處的,但是聰穎的將領總是會有別出心裁的地方。
比如脫脫的先鋒隊,就是張士誠、呂珍、吳世成
等人見過的最爲強悍的先鋒軍!
脫脫這次帶的兵力絕對沒有一百萬,但光就衝在最前方的先鋒軍就高達十萬人!
所經(jīng)之處真的是勢如破竹,長驅(qū)直入,郊區(qū)的和小城池的將近一萬名守衛(wèi)的官兵根本不夠看,就算依靠了地勢和地形,有著強有而立的弓箭手和長槍士兵在做著頑強抵抗。
但蒙古大軍的先鋒兵大多是從精英部隊調(diào)來的,憑藉脫脫的宰相職位,調(diào)來高素質(zhì)的部隊來爲其出征助陣,這並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
脫脫也有先見之明,他知道,自己必須要速戰(zhàn)速決,絕對不能給朝廷中的權(quán)貴們太多的時間想到辦法、集中力量來打壓自己,擠兌自己,甚至將自己逼上死路!
所以,擔當脫脫先鋒軍的將領們都被其下了死命令,五日之內(nèi),必須將先鋒軍的五分之一的部隊,打到高郵城下。
拉長戰(zhàn)線本來不是蒙古大軍的拿手好戲,但分點作戰(zhàn)及後世說的圍點打援則是蒙古士兵的慣用招數(shù)。
其實這也不是難理解,蒙古族與女真等各個少數(shù)民族的部落一樣,是個馬背上長大且戰(zhàn)鬥的民族,而他們騎著的馬不求衝刺有多快,生育能力強,能有幾頭備用的馬來確定跑得持久就行!
蒙古先鋒軍可以依靠馬的速度來提高整支隊伍的機動性和協(xié)同作戰(zhàn)的能力,就算馬的速度不快,但再怎麼慢都要比步兵快得多吧!
也不是說步兵碰到蒙古的騎兵必死,或者說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騎兵在與步兵的戰(zhàn)鬥中就佔有決定的優(yōu)勢。
但是在古代的戰(zhàn)爭中,馬作爲一種戰(zhàn)爭的工具,騎在馬背上作戰(zhàn)效果跟後世的騎著摩托車上打羣架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速度的衝擊力,可以讓很多部隊吃不消。
蒙古騎兵又是使用馬刀的,還別看馬刀彎曲且單薄,實際上相當?shù)匿h利、耐用。
這並不就是說他們的工藝有多好,打造馬刀的師傅又多麼的厲害用心,不過至少他們不會偷工減料,且有著相當?shù)臍v史傳統(tǒng)。
反觀漢人們的工匠,長期缺乏動力來創(chuàng)造不說,就連材料也都被層層剝削的,人家蒙古人是騎在馬背上,
拿著鋒利堅韌的馬刀,“呼呼呼”一刀刀地砍過去,幾百斤的重量就這樣迎面而來。
那民兵和普通士兵的衣服、盔甲什麼的,都算個屁,形同虛設,跟不穿沒有區(qū)別地任人宰割。
其手中拿著的刀劍長槍長戟也就是個擺設,還不如什麼都不拿呢!反正蒙古的騎兵一衝過來,就連用鐵綁住的柵都像是豆腐渣似的;
且這一次脫脫帶的所謂先鋒部隊裡邊的精兵悍將,即每個人的身材都是五大三粗,能射出一手的好弓箭的那種士兵,體魄強壯,有力氣,步兵的什麼戰(zhàn)術(shù)、什麼陣法都基本白搭。
至於用鐵鏈或者馬釘這些小玩意限制住騎兵的沖刷與行進,在實際上,就算是在地勢崎嶇的地方,一、兩百個騎兵還能應付。
但要是蒙古騎兵上千了,且各個都是精兵,只要騎術(shù)不算太差,這點小伎倆還是能避開的。
還真的是別妄想著在蒙古長大的士兵都是白癡,他們既然能來這地方搶地盤且成功地打下來了,就證明中原人的那一套他們還是吃透了的,他們在馬背上建立起的王朝,當然也要在馬背上坐下去。
蘇擇東知道,就張士誠找來的這些正規(guī)軍,其規(guī)模跟裝備什麼的都跟民兵差不多,則戰(zhàn)鬥力也就那樣,說得好聽些是死士,有奉獻的精神,爲了守住家園的一畝三分地勇於承擔。
說得難聽些,就是一大羣大傻蛋被一個二傻蛋給忽悠了,拿著竹竿站在戰(zhàn)場上跟一大羣蒙古騎兵玩命。
用後世的遊戲解釋其行爲就是五級青銅與三級的黃金對抗,然後在沒有任何小兵補給的情況下,從上、中、下一直地在被推塔!
但即使是如此,他們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與發(fā)揚的,就是要有著這樣當肉盾的精神,才能在絕對的劣勢情況下,博取勝利的可能性。
只是可惜,在蘇擇東與劉振明這樣開了金手指,魂穿來到高郵城助陣的情況下,在高郵城的郊外和周圍的小的城池中,還有那麼多的士兵和民兵拿著肉長的軀體去抵抗蒙古人的血腥馬刀和衝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