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3.22

布料圖案越簡單,織布速度就越快。普通百姓家擁有的織布機,只能織出最簡單樣式的布料,即毫無花紋的原始布匹,所謂的熟練工,也是基於此而言。

同等條件下,新式織布機效率有所提高,換成式樣繁複的花紋,織布速度明顯下降。一分錢一分貨,花費的勞力越多,織出來的布料也就越值錢。

一口吃不成胖子,雲記織坊織工技藝還不夠精湛,能織出兩色條格狀花紋的布料就已經非常不錯。古代沒有知識產權,對技藝格外看重,輕易不會傳給他人。會一門手藝就有了生存的資本,同樣是織工,一人只會織白板布料,一人卻掌握了不少花樣,更甚者還會一些獨門花色,不用多說,招人的東家二話不說肯定會選擇後者。

也是因爲這樣,季家買到的織工大多數都是極其尋常的普通熟練工,只個別幾個會織那麼一些花色。這批人在雲記工坊待上一段時間後,等他們每人學會幾種花樣,就算不在季家工作,他們也會有個好去處。到哪裡都是這樣的道理,技術工總能混一口飯吃。

財帛動人心,現在也就罷了,雲記織坊只是織一些簡單的花紋,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只要將布匹放在雲記布莊銷售,必然會被同行看到,技藝精湛的師傅鑽研一段時間,就能破解,繼而模仿,並不用擔心不正當競爭,以後可就不好說了。

下人看似忠誠,真到了關鍵時候,還不是優先考慮自己?真正的忠僕非常難得。人性如此,這麼做也無可厚非。換成是季宣和,他也未必比他們好上多少。對他有恩,他還能照顧一二,無恩無怨,自然得先顧自己。

況且,季宣和要是真那麼不走運成了哪家的奴僕,但凡有一絲一毫的可能,他必然會考慮爲自己贖身,想要現代人毫無芥蒂的爲奴爲僕,無私爲主家奉獻,這個難度也實在太高了點。

雲記織坊織工不算少,第一批布料已經出爐,圖樣只有三種,都是最簡單的兩色花紋,配以不同顏色的搭配方案,堆在一起頗爲可觀,乍眼一看,很是讓人眼花繚亂。

由於是試水之作,每一種花色的布料都只織了幾匹。若市場反響好,就加量,否則就淘汰,生產量完全由市場決定。

雲記布莊之前出售的布料很是尋常,和其他沒有自己織坊的布店幾無區別。自從雲記織坊新出品的布匹在雲記布莊上架之後,生意從最開始的不慍不火,到漸漸聚攏人氣,雲記布莊總算是有了自己的招牌。

有招牌和沒招牌,那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況,有了獨一無二的布料,雲記布莊的競爭力明顯高了不止一籌,吸引了不少中小戶人家前來選購。

西林縣就那麼大,客戶總量是一定的,你家生意好了,其他家的生意就會差上一些,利潤被分薄,他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沒有織坊做後盾,只單純開鋪子的東家就開始尋求合作,想從雲記織坊進貨。而那些有自己織坊的東家,待他們找到事情的源頭,見是知縣主君開的鋪子,同行倒是不敢採取卑劣的手段,直接上前買上一些新穎的布料用來研究,雲記布莊掌櫃明知他們的目的,也不能不賣不是?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多長時間,西林縣城就陸陸續續開始出現相似的布料。他們也不蠢,完全相同可就直接得罪季家,只是非常相似,有一層遮羞布蓋著,季家也不能爲此就打上門去,他們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

對於此,季宣和同邵雲辰早有所料,並未憤懣不平,因爲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平常了,爲此悶悶不樂,這日子就沒法過了。這裡沒有所謂的專利,只要你有能力,技術誰學到就是誰的,若不是當場抓住,旁人最多不恥,卻沒有立場追究。

古人尊師重道,對於偷師的行爲很是鄙視,前提條件是偷師被發現,不然,只有敬重的份。讀書上如此,其他方面也是一樣。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敝帚自珍說起來不那麼好聽,卻很實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真的會發生,現代社會知識開放程度很高,就算這樣,都無法避免這種情況,古代就更不可能了。這也是他們生存的智慧,爲了保障自家能過上優越的生活,將技藝捂得死緊不失爲一個很好的選擇。

現代老有人抱怨古人食古不化,導致很多技藝都失傳。其實他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代又能好得了多少?所謂的專利還不就是同一個性質,真要那麼大公無私,現代社會科技早就不知道進步多少了。

真是人善被人欺,季宣和有著自己做人的底線,三年多下來,西林縣城但凡有點能耐的都知道,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季季知縣並不會對他們出手,這些人也就肆無忌憚地在這個安全範圍內行事。

就像此次布料的競爭,同行是光明正大地從雲記布莊採買新式布料,一點都不遮著掩著,之後研究成功直接在西林縣城出售極其類似的布匹,他們知道季知縣辦事的原則,只要不越界,他們就能安生開辦作坊鋪子。如果使用卑劣的手段獲取他們想要的東西,反而會受到季知縣嚴厲地打擊。有安全的法子,誰都不願意冒險行事。

這種狀況,季宣和也是心知肚明。他沒什麼不滿的,誰有本事誰就上位,只要不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強取豪奪,他不會管,即使爭的是他自家的利益,季宣和也不會藉機打擊報復。若鋪子工坊在沒人打壓的情況下都難以維持,甚或倒閉,那是他自己沒本事,怪不了別人。

西林縣只是中縣,經濟並不繁榮,該有的店鋪卻一樣沒少,布莊少說也有好幾家,雲記布莊只排在中等位置。新布上架之後,雲記布莊生意一度很是紅火,沒過多久,仿布陸續出現,布莊生意明顯開始回落,比起之前卻要好上不少。

誰都不傻,顧客的心敞亮得很,店鋪掌櫃夥計說的再天花亂墜,也掩蓋不了其他幾家模仿雲記布莊的事實。這些都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於實際的利益。雖說是模仿的,仔細看來,花紋還是有所區別,再加上配色不同,改頭換面之下,也就成了新式布料。類似的質量,相似的價格,可以買到不同的布料,雲記布莊的顧客迴流到其他布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鍾情於雲記布莊的顧客,不是藉著地利之便,就是不屑於購買對他們來說相當於仿品的翻版布料。雲記布莊總算有了自己忠實的顧客,只要雲記布莊一直維持這個勢頭,這部分顧客就不會輕易流失。

西林縣其他幾家織坊也有著自己的織匠師傅,大多數織匠並沒有多高的學識,匠人出身,能識文習字就已經非常不錯。讀書人心氣高,士農工商,士的地位最高,農工商地位漸次降低,後三者地位相差不大,與士之間卻相當於隔著一條溝壑,想要跨過去並不那麼容易。沒有人不向往成爲士,所以願意放下身段,從事工匠職業的學子少之又少。

對設計者來說,沒有足夠的學識和見解,想要創造新的圖樣談何容易?由於種種限制,大多數織坊布匹花樣的更新比較緩慢,很可能一年半載纔會出現一兩種新式布料,技術差一些的甚至一年沒設計出新料子也屬正常。

仿製總比創新簡單,織匠設計也許並不在行,辨識簡單的花紋圖案卻不在話下。雲記織坊的興起,帶動了整個西林縣棉麻布料的多樣化,布料的整體消費也上了一層樓。

在仿品還沒出來前,西林縣城有幾家布店看中雲記布莊的新式布料,同明掌櫃商談進貨事宜,並最終簽訂了契約。仿品出來之後,西林縣城的訂單就開始減少,被其他幾家織坊分流了一部分。這樣的情況季宣和同邵雲辰早有預料,兩人很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現狀。

會來雲記布莊採買的都是一般的鋪子,那種鋪子開到府城的大商家有著自己獨特的貨源,棉麻只是附帶,經營的多是綾羅綢緞,自是看不上這點利潤,定位不同,雲記布莊對他們的衝擊有限。

雲記織坊剛起步,生產能力不足,西林縣城同行消化能力同樣也不大,下的都是小額訂單。收了定金之後,若不能按時完成,就要照契約賠付,不然織坊很可能毀於一旦。不講信譽的事在錦朝商人之間很少發生,這邊的人很看重誠信,越是年代久遠的店鋪越守信。

正因爲信譽對店鋪來說很重要,就有人專門設圈套對付競爭對手。不能按時完成大額訂單,作坊就得賠付大量銀錢,不陪,作坊也就不用開了。賠款之後,作坊元氣大傷,競爭力度自然下降好幾個檔次,也就沒有資格同出陰招的商戶唱對臺戲。這樣的事情防不勝防,就看接招的人能不能禁得住高額收益的誘惑,銀子不是那麼好賺的。

有了幾筆小額訂單,雲記作坊算是正式開張。作坊剛成立,還沒什麼名氣,想要坐等客戶上門顯然不現實,西林縣城同行的訂單不足以支撐雲記織坊的運轉,往外銷售成了必然。

原本海鮮乾貨作坊的銷售人員就有了用武之地,讓他們去採買棉麻原料也許不行,拓展銷路卻是沒問題的。雖說隔行如隔山,對銷售人員來說,這點體現的卻不甚明顯。他們只要重新掌握所售布料的優缺點,就足以勝任這個職務。想要培養能說會道、善於推銷的人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能用則用。

商人都很精明,季宣和作爲西林縣知縣,在西林縣早就站穩腳跟,他們敢明著上,暗地動手腳卻是不敢的,他們又不是活得不耐煩,吃飽了撐的纔會和知縣老爺對著幹。

有著這麼好的外部條件,雲記織坊除非自己作死,不然很難虧本倒閉。事實上也是這樣,雲記作坊一步一腳印,很快在西林縣城佔據一席之地。隨著作坊布匹生產量的提高,銷路開始逐漸向周邊縣鎮輻射。

“報,大人,上面下了徵兵令。”

季宣和拿過文書仔細閱看,表面平靜無波,內心卻如洶涌的波濤,翻滾不休。錦朝傳信不暢,外面在打仗,若沒有官府傳信,很可能腹地區域還被矇在鼓裡,絲毫沒有緊張感的進行著日常生活。

現下就是如此,徵兵令已經出現,估計外面就算沒打起來,也已經不遠,不然消息泄露,被文昌帝搶先,那安王就失了先機。季宣和相信安王不會連這點都想不到,據他猜測,很可能是多個王爺聯手行動。王爺們自己也清楚,論單對單,誰也不會是文昌帝的對手,先聯手將他拉下馬,至於成功後如何應對其他兄弟,那是以後的事,先度過眼下的危機才最重要。

文昌帝手腳不慢,該清算的差不多已經清算完,剩下的就是如季宣和那樣低品級的官員。能從兄弟間脫穎而出,文昌帝手段可謂是高明。大部分脫離他掌控的官員,等文昌帝空出手來應對時,就已經將家眷全部轉移,家業卻不是一時半會能脫手的,對於這些官員的財產,文昌帝自是全部收繳。而少部分來不及轉移的家眷,文昌帝都將他們扣押,也算是對他們的威懾。以後起了戰事,有人質在手,他們也得顧忌一二,弄不好,能讓這些官員武將反水,不戰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不過。

第84章 3.22第111章 3.22第77章 3.22第37章 3.22第7章第75章 3.22第79章 3.22第88章 3.22第111章 3.22第22章第47章 3.22第31章 3.17第113章 3.22第34章 3.17第114章 3.22第85章 3.22第110章 3.22第9章第41章 3.22第76章 3.22第101章 3.22第77章 3.22第9章第5章第21章第112章 3.22第109章 3.22第17章第51章 3.22第92章 3.22第16章第114章 3.22第5章第64章 3.22第66章 3.22第118章 3.22第114章 3.22第97章 3.22第117章 3.22第79章 3.22第67章 3.22第28章第76章 3.22第14章第71章 3.22第4章第55章 3.22第57章 3.22第51章 3.22第84章 3.22第22章第41章 3.22第37章 3.22第59章 3.22第17章第117章 3.22第89章 3.22第119章 3.22第24章第72章 3.22第79章 3.22第92章 3.22第103章 3.22第119章 3.22第69章 3.22第110章 3.22第50章 3.22第21章第82章 3.22第119章 3.22第74章 3.22第122章 3.22第98章 3.22第117章 3.22第72章 3.22第105章 3.22第27章第71章 3.22第101章 3.22第4章第4章第8章第11章第122章 3.22第34章 3.17第16章第21章第85章 3.22第69章 3.22第91章 3.22第18章第74章 3.22第20章第126章 3.22第101章 3.22第111章 3.22第77章 3.22第103章 3.22
第84章 3.22第111章 3.22第77章 3.22第37章 3.22第7章第75章 3.22第79章 3.22第88章 3.22第111章 3.22第22章第47章 3.22第31章 3.17第113章 3.22第34章 3.17第114章 3.22第85章 3.22第110章 3.22第9章第41章 3.22第76章 3.22第101章 3.22第77章 3.22第9章第5章第21章第112章 3.22第109章 3.22第17章第51章 3.22第92章 3.22第16章第114章 3.22第5章第64章 3.22第66章 3.22第118章 3.22第114章 3.22第97章 3.22第117章 3.22第79章 3.22第67章 3.22第28章第76章 3.22第14章第71章 3.22第4章第55章 3.22第57章 3.22第51章 3.22第84章 3.22第22章第41章 3.22第37章 3.22第59章 3.22第17章第117章 3.22第89章 3.22第119章 3.22第24章第72章 3.22第79章 3.22第92章 3.22第103章 3.22第119章 3.22第69章 3.22第110章 3.22第50章 3.22第21章第82章 3.22第119章 3.22第74章 3.22第122章 3.22第98章 3.22第117章 3.22第72章 3.22第105章 3.22第27章第71章 3.22第101章 3.22第4章第4章第8章第11章第122章 3.22第34章 3.17第16章第21章第85章 3.22第69章 3.22第91章 3.22第18章第74章 3.22第20章第126章 3.22第101章 3.22第111章 3.22第77章 3.22第103章 3.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洛隆县| 福贡县| 涿州市| 海门市| 奉节县| 清镇市| 拉孜县| 蒲江县| 嘉荫县| 璧山县| 和静县| 隆德县| 民县| 新乐市| 揭阳市| 城口县| 达尔| 恭城| 靖边县| 杨浦区| 洱源县| 柳州市| 宁乡县| 光山县| 贵州省| 芷江| 杨浦区| 浪卡子县| 沁水县| 南投市| 望谟县| 偃师市| 托里县| 台北市| 慈溪市| 仙游县| 文化| 兴义市| 天台县|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