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8章 惡蛟到來

“這可真是……意外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光和七年的六月,新上任的河東太守董卓被大漢天子劉宏拜爲東中郎將,取代盧植執掌北軍,負責在冀州的一概軍務。

當這位被稱之爲“隴西的惡蛟”的男人大刺刺跨坐於北軍帥所的主帥位置,拍著座椅的扶手哈哈大笑時,屋內的北軍五校以及各營的尉司馬、假司馬等參軍議的將領們,有的瞠目結舌,啞然無語;有的則面色陰沉,慍而不敢怒。

而其中最具典型的,恐怕就要屬步兵校尉劉絳、越騎校尉伍孚、射聲校尉馬日磾以及長水校尉馬竇四人了,他們用氣憤、驚怒外加畏懼的眼神望著那個跨坐在帥位上的男人。尤其是步兵校尉劉絳,自打進入帥所起,左手就未曾離開過腰間的劍掛,始終是虛按著寶劍,也不知是出於對董卓的恐懼,還是心中有行刺上官的主意。

唯一似乎置身於外的便只有屯騎校尉鮑鴻了,他瞅瞅董卓以及董卓身旁的謀士李儒,又瞧瞧劉絳、伍孚、馬日磾、馬竇四人,十分識相地沒有干涉,只是低著頭鼻觀口、口問心,彷彿神遊天外。

[這……怎麼回事?!]

原盧植的副將宗員被這一幕給嚇到了,他實在想不明白,爲何這個叫做董卓的男人一來,北軍五營校尉中竟有四人顯露如此明顯的敵意,尤其是步兵校尉劉絳。左手始終不離腰間寶劍的劍柄,彷彿下一瞬間就會拔出利劍,將面前那個取代了盧植成爲北軍主帥的男人斬殺。

“可真是……意外啊。哈哈哈哈……”

董卓又重複了一遍,哈哈大笑不止的同時,瞥了一眼對他敵意最重的步兵校尉劉絳,臉上盡是戲虐的表情,彷彿無聲地在說:你倒是拔劍啊!

整個帥所內,氣氛沉重地彷彿凝稠的油,來自於那個名爲董卓的男人的恐怖壓迫力。使得屋內所有人皆面色慘白,尤其是步兵校尉劉絳。此人臉上紅一陣、青一陣,終究是沒敢拔劍。

[隴西的惡蛟,董仲穎……]

北軍中侯劉表默不作聲地觀察著那個霸氣外露的男人,董卓的那份豪邁。他以往只在大將軍何進身上瞧見過。然而,董卓的豪邁與威霸之氣,似乎感覺還要在大將軍何進之上?

劉表也很識相地沒有做聲,因爲他瞧得出來,這場對峙是源自步兵校尉劉絳、越騎校尉伍孚、射聲校尉馬日磾、長水校尉馬竇與北軍新任主帥董卓五人,與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干係。

至於原因,劉表隱約可以猜到幾分,畢竟此刻跨坐在主帥位置上的男人,曾傳言是天底下最具野心的臣子。那一雙銳利的眼睛,窺視的是大漢的偌大天下。

或許那只是空穴來風,但劉表不能理解的是。對於這等輿論素來極爲重視的朝廷,爲何會對這個名爲董卓的男人網開一面。

但是感受著董卓那強到不可思議的威壓,劉表嚥了嚥唾沫之餘,心中亦明瞭了幾分:朝廷之所以對董卓另眼相看,只是因爲這個男人……足夠強!

難道不是麼?

要知道這個男人光是用眼神、用威壓,就迫使北軍中四位校尉坐立不安。尤其是敵意最重的劉絳,滿頭冷汗暫且不說。整張臉時而漲紅、時而慘白,哪裡還像是一位手握重兵的校尉大人?

就當劉表暗暗擔憂這種對峙將保持多久時,屋門一推,有一名官騎走了進來,正是那名叫做張猛的年輕人,“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第三個兒子。

[呃?]

待瞧見屋內如此緊張的氣氛,張猛顯然愣了一下,呆呆站在帳口附近,不知究竟該進還是退。

在董卓身側微微靠後的位置,李儒有些詫異地望了一眼張猛,旋即擡起右手放在嘴邊,輕輕咳嗽了一聲。

見此,董卓亦側頭瞥了一眼茫然失措的張猛,旋即立馬收了威壓,指著張猛笑道,“那不是張奐的三兒麼?”

“涼州三明”之一張奐的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張芝,乃是著名的書法家,非但有“草聖”的美譽,更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次子張昶(chang)亦擅長“草書”,不遜其兄,因此博得美譽“亞聖”;唯獨三子張猛重武輕文,後來官至威武太守,只可惜最終被韓遂所殺。

在張奐逝世已三年的如今,張猛的兩個兄長皆已出名,並且在朝中擔任要職,唯獨張猛因爲年輕以及缺少經驗的關係,以“侍帥官騎”這條路徑慢慢積攢軍功與經驗。不過說是年輕,其實他好歹也已近三十歲。當然了,在這個“三十而立”的年代,不滿三十歲的男子,都可以稱作是年輕人,絕不僅限於張煌那些還不到二十弱冠年輕的人。

董卓的話剛說出口,屋內的氣氛便頓時爲之一緩,壓力頓笑的步兵校尉劉絳這才大口地呼吸,同時不由驚訝地望了一眼張猛。

但張猛的臉上卻突然露出了怒容,因爲這個時代的規矩,只要是有表字的人,就必須稱呼其表字,否則就是有侮辱、輕怠的意思,而似董卓這般大笑直呼張猛爲“張奐的三兒”的言辭,簡直不亞於唾面之辱。

一時間,張猛氣地滿臉通紅,怒視著董卓,只是礙於董卓乃北軍新任的主帥,敢怒而不敢言。

見到這一幕,李儒不留痕跡地皺了皺眉,再次咳嗽了一聲。

董卓這才收起了臉上的戲虐之色,略有些失神地注視著滿臉氣憤的張猛,忽然淡淡問道,“你父……過世已至三載了吧?”

張猛有些納悶董卓態度的改變。不亢不卑地沉聲回覆道,“回稟主帥,家父的確於三年前過世。”

“哦……”董卓敷衍般應了一聲。旋即彷彿神遊天外般,喃喃自語道,“皇甫規那老兒死了,王章老頭死了,段熲那老傢伙死了,你父張奐也死了……”

見董卓再次直呼父親張奐的名字,張猛第一反應心中愈加氣憤。可是細細一琢磨之後。他心中猛然泛起幾絲驚駭。

皇甫規、段熲再加上他張猛的父親張奐,那便是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北軍的脊樑,上一個時代朝廷的擅戰宿將,可是眼下的董卓,卻輕描淡寫地直呼著那三位名將的名字。不可思議的是,語氣中似乎帶著幾分懷念與惋惜。

不過,那個夾在涼州三明之間,那個被董卓稱作王章老頭的又是何人?

屋內衆人都不由的有些糊塗,暗自納悶董卓爲何將一個幾乎毫無名氣的人列在皇甫規之後,段熲之前。

[等等,董卓、董仲穎?]

忽然張猛心中一動,他猛然想起,在他父親張奐被朝廷革除官職。隱居於弘農的期間,似乎就有個叫做董卓、董仲穎的人帶著厚禮去拜訪他張家,但是據他兄長張芝所言。他們的父親張奐似乎厭惡董卓的爲人,命人將董卓連人帶厚禮都趕了出去。

想到這裡,張猛望向董卓的眼神中亦出現了幾絲厭惡,畢竟張奐家門的家教極嚴,尤其是不與污穢同流合污的父訓,張芝、張昶、張猛三人皆牢記心中。當然。這也致使後來張猛不願與韓遂爲伍,被韓遂誣陷反叛。被明明是自表爲刺史、叛軍出身的韓遂攻死在武威郡。【ps:那時朝廷掌權的雖然是曹操,但曹操當時的精力幾乎都放在中原與北方,對西涼鞭長莫及,因此暫時姑息了韓遂。】

董卓當然清楚瞧見張猛眼中的厭惡,然而卻絲毫不以爲杵,只是望著張猛淡淡說道,“董某一十七載之前,便在你父軍中擔任司馬之職,董某與你父的淵源,又豈是你等小輩知曉的?”

[十七年前便已是父親麾下的司馬?]

張猛目瞪口呆地瞅著董卓,真想忍不住問一句“您貴庚”,畢竟在他面前的董卓看起來絕對不到四十,這意味是什麼?這意味人家當時還未及弱冠就已經擔任司馬的要職了!

就在張猛感覺思緒有些錯亂時,忽聽董卓淡淡問道,“好了,言歸正傳吧,盧老兒可是披枷囚身押解回雒陽了?”

張猛實在想不通他父親張奐跟董卓究竟有什麼淵源,也不好貿然再做計較,低著頭如實說道,“回……回董帥話,盧帥……唔,盧子幹已被衛士押解回雒陽,方纔上路不久,卑職特來稟告。”說此番的時候,張猛亦不由有些黯然,畢竟他作爲“侍帥官騎”之一,跟在盧植身邊已有一段日子,終歸已產生了感情,而眼下盧植獲罪被押解回雒陽,他心中難免有些悲傷。

似乎是看穿了王猛的心思,董卓揮揮手淡淡說道,“放心,盧老兒就算押解回京也死不了,頂多被天子怒罵,囚禁一陣罷了。……你暫且退下吧。”

“……諾!”王猛猜不透董卓究竟什麼心思,乖乖抱拳拱手,退出屋外。

他這一走,董卓望向屋內衆人的眼神立馬就再次變得銳利起來,強大的威壓亦恢復如初,讓方纔得以喘口氣的衆將們頓時又心中惴惴不安起來。

“便是這般……董某,取代盧植老兒成爲北軍主帥,爾等……可有異議?”說話間,一股比起方纔更爲強勁的壓迫力席捲整個屋子。

屋內衆將心中一震,連忙口稱不敢,就連步兵校尉劉絳,亦不敢忤逆董卓,低著頭儘管一臉屈辱表情,但卻敢怒不敢言。

“很好!退下!”董卓嘴裡淡淡吐出兩句話,那冰冷的口吻,與方纔對張猛說話時簡直判若兩人。

“諾!”屋內衆將們懷揣著各種各樣的心思,默默地退出了帥所,包括北軍中侯劉表,副將宗員以及屯騎校尉鮑鴻。

見所有人都退離了帥所,董卓身側的李儒這才長長嘆了口氣,搖頭說道,“阿卓,這又是何苦?”

這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董卓彷彿聽懂了,重哼一聲冷冷說道,“彼冷眼待我。還指望我待他們客氣?……那劉絳究竟是個慫包,我那般逼他,他竟也不敢拔劍。”

“呵呵……”李儒苦笑連連,他自然是最清楚董卓爲人的。別看董卓這會兒一個勁地罵劉絳慫包,可要是那時劉絳膽敢拔劍,相信董卓立馬就會將他殺掉。

什麼?劉絳是炎劉皇室貴胄?

那又如何?天底下沒有董卓、董仲穎不敢殺的人!

只有想殺與不想殺,已殺與還未殺的區別而已!

“話說回來……”忽然想到一事的董卓摸了摸下巴。饒有興致地換了話題:“我還真沒想到盧子幹會被一波賊軍擋在廣宗,據說還敗了兩陣。真是貽笑大方!”

“呵呵。”李儒亦陰冷地笑了笑,戲虐說道,“相信不止你我,世人皆會因此目瞪口呆:堂堂盧子幹盧中郎。率赫赫北軍討伐黃巾,竟被一賊將玩弄於鼓掌之上……那個叫‘張白騎’的賊將了不得啊!”

“有興趣麼?”董卓微微笑道。

“自然!”李儒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淡淡說道,“若真是胸有奇策之俊傑,儒自當好生討教討教。”

“嘿!”董卓嘿嘿笑了一聲,他對李儒的信任絕不亞於他對自身的信任,在他看來,天下策士絕沒有幾人能超過李儒。

而就在這時,屋外又傳來了王猛的聲音。

“騎侍王猛有要事求見董帥!”

“進來吧。”董卓隨意說道。儘管他方纔直呼張猛的父親張奐的名字,但是看他對待張猛與其他人的態度,那顯然就是判若兩人。

“有何事?”董卓問道。

話音剛落。只見王猛雙手捧著一封書信呈上前來,口中說道,“啓稟董帥,這是方纔守城士卒收到的,說是董帥的故交。”

“故交?”董卓感覺有些好笑,心想自己在這冀州哪來的故交?

仔細一瞅。董卓瞧見信封外皮上寫著一行字。

【北軍帥,董。啓】

[怎麼看都不像是故交啊……]

董卓心中好感,隨口問道,“何人送來的?”

王猛抱拳回道,“是城內一縣民,此人推脫有人假他之手將這封信送於董帥,衛士不信,因此將其暫時收監,董帥可要見他?”

“一個小卒子見他作甚?無足輕重,放了吧。”

董卓心不在焉地隨口說道。從封皮上寥寥幾字,他便已經猜到這封信必定來自於廣宗的黃巾軍,並且極有可能就是那個作爲主帥的“張白騎”。

王猛抱拳退出屋外,見此,李儒也好奇地湊過頭來,他也很納悶,作爲敵軍的廣宗黃巾,他送來的信中究竟會寫些什麼。

“有意思……”粗略一瞧信中文字,董卓臉上露出幾許難以捉摸的笑意,手指著書信對李儒笑道,“這個傢伙有點意思,竟敢邀我城外相見,他就不怕我到時候一刀劈了他麼?”

“可能是河北之人不知阿卓的威名吧。……亦或是詭計?”李儒捻著下巴上一簇鬍鬚猜測道,他也有些想不通在隴西甚至是西涼之地兇名在外的董卓,廣宗賊何以敢邀請他外出相見。

“就算是詭計又有何妨?”董卓哈哈大笑著將信收入懷中,戲虐說道,“他若以酒水迎我,我便與其大醉一番;若是以兵戈相見,哼!”

李儒笑而不語,畢竟董卓在隴西時對待羌族的態度就是如此:你若是盛情招待,那我也殺牛殺羊外加美酒來招待你,;你若是拔劍相向,那我就先砍了你!

正是因爲董卓的這份豪爽,隴西有不少羌族的首領們都樂意跟他交朋友,甚至是爲他所用。也正是因爲這樣,朝廷這纔對董卓格外“重視”,暗使北軍步兵營、長水營兩個營監視隴西,時刻監視這個本來就傳聞有不臣野心的梟傑。

相約吃酒的地點,在平鄉縣與廣宗縣之間一個叫做“馮馬”的村落。

因爲這個村落的坐落地形並不緊要,並且盧植與張煌都不是會擾民的主帥,因此,儘管這些日子平鄉縣的北軍與廣宗縣的黃巾軍打得不可開交,但是馮馬村卻相對安穩地多。甚至於,就連以往隨處可見的地痞等人也暫時瞧不見了,雖然人心惶惶但治安不降反升。

在馮馬村內,酒館子就唯獨一家,因此,董卓與李儒二人隨意一打聽,便找到這唯一的酒家。

“店夥計,上酒!”

進得酒家隨口使喚了一句,董卓與李儒二人隨意在酒家內選了個座位坐下了。他們此行並沒有帶侍從、侍衛,笑話,當初在雒陽城內,就連孫堅亦不敢過分逼迫的董卓與李儒二人,需要什麼護衛?

“一路走來似乎並無伏兵,也不知那賊軍主將見你我究竟所謂何事。”

李儒遞給董卓一個酒盞,同時口中淡然說道。雖然並不畏懼這是黃巾賊的詭計,但是由於他這一路上並未瞧見任何埋伏,因此,李儒也是好奇那廣宗黃巾的主帥“張白騎”究竟找他們做什麼,難道真的只是吃吃酒?

身爲朝廷下詔征討的黃巾賊主帥,邀請朝廷派來討伐他們的新任北軍主帥吃酒,天底下還真有這等奇事?

“酒來了!”

伴隨著一句吆喝,酒家內有一人捧著一罈子酒來到董卓與李儒的桌旁。

“唔。”董卓頷首應了一聲,本意是叫這人可以退下了,沒想到這傢伙卻乘勢在他與李儒的另外一側坐下了。

[呃?]

董卓與李儒都感覺有些莫名其妙,擡頭瞧了一眼來人,卻不想這一瞧,他倆眼中滿是匪夷所思之色。

“好久不見了,大叔。”

在董卓錯愕的眼神中,張煌笑吟吟地拎起酒罈給他與李儒斟了一盞。

[還真是故交……]

就算是董卓與李儒,萬萬也想不到出現的竟然會是張煌這個曾經在雒陽城相識的小傢伙,滿臉匪夷所思之色。()

第183章 毒士、毒計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116章 混亂之夜(三)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87章 好戲上演!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23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172章 北軍反制第193章 韓董交鋒第148章 解散!黑羽鴉!第24章 合作第76章 反目成仇第108章 曹操解惑第29章 通緝令第127章 營救第37章 測試第139章 援助第199章 皇甫嵩:機具想象力的名將(二)第80章 以一敵四夏侯惇第142章 失控第97章 相約日後第187章 不攻第69章 夜亂第194章 李儒的兵略第207章 聯墨(二)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07章 意外第18章 三生有幸第2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47章 根源第90章 “射”場第190章 張樑未死、黃巾不滅第58章 一個位子第38章 戰況有變第50章 漸浮於水的戰略意第17章 忠奸難辨(二)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129章 復甦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120章 河東衛仲道第10章 會臧霸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69章 夜亂第199章 皇甫嵩:機具想象力的名將(二)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39章 援助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30章 車禍一般是這樣引發的第69章 夜亂第201章 驚聞第19章 拋餌待魚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177章 再見,盧老頭第55章 赤幘軍(二)第88章 荊襄龍鳳第26章 呆賊失手第88章 荊襄龍鳳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88章 荊襄龍鳳第53章 曲步第122章 逃脫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76章 轉折點第200章 爭功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66章 驚秘!第201章 驚聞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7章 神術?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73章 突圍第37章 測試第82章 恢恢的解惑第47章 氣的理解第205章 風口浪尖第196章 集結!善戰之將!(二)第152章 初交鋒第6章 泰山見聞第113章 唐周之叛第169章 醒悟第159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19章 拋餌待魚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83章 探母之行第129章 復甦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
第183章 毒士、毒計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116章 混亂之夜(三)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87章 好戲上演!第130章 魂靈一家第123章 陰差陽錯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172章 北軍反制第193章 韓董交鋒第148章 解散!黑羽鴉!第24章 合作第76章 反目成仇第108章 曹操解惑第29章 通緝令第127章 營救第37章 測試第139章 援助第199章 皇甫嵩:機具想象力的名將(二)第80章 以一敵四夏侯惇第142章 失控第97章 相約日後第187章 不攻第69章 夜亂第194章 李儒的兵略第207章 聯墨(二)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07章 意外第18章 三生有幸第2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47章 根源第90章 “射”場第190章 張樑未死、黃巾不滅第58章 一個位子第38章 戰況有變第50章 漸浮於水的戰略意第17章 忠奸難辨(二)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129章 復甦第73章 平叛之尾聲第120章 河東衛仲道第10章 會臧霸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69章 夜亂第199章 皇甫嵩:機具想象力的名將(二)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39章 援助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145章 辛秘浮水第30章 車禍一般是這樣引發的第69章 夜亂第201章 驚聞第19章 拋餌待魚第14章 謀誅賊首(三)第16章 忠奸難辨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177章 再見,盧老頭第55章 赤幘軍(二)第88章 荊襄龍鳳第26章 呆賊失手第88章 荊襄龍鳳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88章 荊襄龍鳳第53章 曲步第122章 逃脫第131章 使用方法不對第158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四)第176章 轉折點第200章 爭功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66章 驚秘!第201章 驚聞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7章 神術?第166章 震撼人心的壯舉!(四)第104章 王氏劍館第173章 突圍第37章 測試第82章 恢恢的解惑第47章 氣的理解第205章 風口浪尖第196章 集結!善戰之將!(二)第152章 初交鋒第6章 泰山見聞第113章 唐周之叛第169章 醒悟第159章 向著心中的野望,邁步!(五)第19章 拋餌待魚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83章 探母之行第129章 復甦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孝感市| 鄯善县| 济南市| 科技| 庄河市| 崇文区| 凤阳县| 沛县| 乃东县| 克什克腾旗| 辽源市| 崇仁县| 玛沁县| 安仁县| 建水县| 石屏县| 镇安县| 新宾| 钟祥市| 兴文县| 武义县| 津南区| 克山县| 嘉兴市| 图片| 咸阳市| 巩留县| 柘城县| 察哈| 宾阳县| 乌兰县| 郓城县| 红河县| 汉沽区| 天全县| 大方县| 理塘县| 易门县| 韶山市|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