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緘口不語了,而母親卻打起了幫腔:“平時都是你姐姐做的,你可沒做多少啊!”天,這就是母親,我替她打圓場,她倒替姐姐說起好話,看來母親寧肯自己受委屈,不想轉嫁到孩子身上一丁點。
母親知道我愛吃魚,於是那次非讓我把她已經收拾好的魚帶上,在自己家裡隨時煎著吃。我拒絕,因爲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會做魚。但母親堅持,說學學就會了,不學什麼時候也不會。於是在某一天的中午,我把母親硬塞給我的魚拿出來化好,開始煎炸。說實話,我是很用心的,但是用心不等於勝任,我看鍋裡的油已經翻滾了,於是毫不猶豫的把魚倒了進去,其實還是早了。等我想把魚翻過來的時候,卻顧了魚頭顧不了魚尾,顧了魚尾顧不了魚頭。整個鍋裡,最後沒有一條完整的魚,而且鍋底也是糊得一塌糊塗。我看著整鍋的魚,欲哭無淚。而兒子則更沒有食慾,雖然我一再慫恿他,直說魚好吃好吃,但兒子也一直在拒絕,絲毫沒有動筷。
我怕煎魚這是其一,怕包餃子則是其二,記得有一次,我調了雞蛋素三鮮的餡子,準備包三個人的飯,結果由於面和得太硬,以至於怎麼也捏不上餃子口。任憑我使勁渾身解數,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費時兩個多小時,才包了一次勉強湊合的餃子。
有了這兩次經歷後,我就更不想沾廚房的邊了。好在愛人在家,每每都把廚房當做主陣地,做出的飯菜也是色香味俱全。但愛人不在家的日子,飯還是要做的,不過是能湊合就湊合:能做一個菜絕不做兩個菜,能買絕不做,能蹭飯當然就去蹭飯。以致入住圍城十幾年來,我的廚藝還是一般般。
真正受刺激的是有時候聽同事說起自己在家又做了什麼美食,愛人和孩子吃得滿嘴流油,而自己還打算跟著電視等媒體多學幾道菜,大顯身手一番。同事撩撥的我食慾大增,只恨自己那低的可憐的水平,還有那不上進的心。聽的次數多了,我也蠢蠢欲動起來,於是也開始用心做起了飯:原來炒菜我不放蔥姜的,但現在我放了;原來炒菜很單一的,但現在我注意搭配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對包餃子包餛飩也來了興致。
這幾天愛人出發,我看韭菜很搶手,於是打算買韭菜犒勞一下自己和兒子。是韭菜炒雞蛋,還是烙韭菜合子,還是包餃子,我在盤算著,最後決定包餃子了。回到家,一通忙活之後,餃子出鍋了,一嘗,味道還真不錯!兒子也連連說好吃,而我也感覺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東東,或許是自己勞動的結果吧!
現在的我,自我感覺也是做飯的行家裡手了,菜做得有味了,包子餃子也會包了,就是做魚還有點那個,呵呵。知足常樂!愛上廚房大陣地,還真的不錯,不但善待了自己和家人的胃,而由此帶來的快樂也會長久溢滿心間,久久不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