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回家
‘可是我女兒得罪你了,我要代表我女兒向你道歉。’說完,王成林又看著李易說,‘對不起李易,是我女兒不懂事,你別跟她一樣。’王成林一副內疚的樣子。
李易聽了王成林的話,就大度地說,‘王總,你太客氣了。你女兒跟我之間的誤會與你也沒有什麼關係。你也不用給我道歉。’
‘李易,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女兒對你的不敬,以後還是希望,你能夠跟我一起合作。等你大學畢業後,我一定會重用你的。’王成林看著李易直接說了自己的想法。
李易聽了,就淡然一笑說,‘謝謝王總,我知道王總一向很敬重我。我會盡量幫助你的。’
‘行,那就這樣,以後我們倆一起合作,一定能讓我們這個高科技公司成爲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王成林又自信地笑道。
‘王總,要是沒有什麼事的話,我就回去了。’李易也不想跟王成林囉嗦什麼,想要回到學校去了。
王成林這時就又說道,‘李易,那你先回去吧!要是有什麼事,我再叫你過來。’
李易聽了,心裡有些煩了,可又不想直接得罪王成林。於是,就說道,‘王總,是這樣,我想回家去了。’
‘你要回家?’王成林剛一聽李易的話,還有些不大明白。
‘我們已經放暑假了,我要回到家裡看望一下老媽。’李易看王成林不在明白他的話,就又這樣解釋道。
‘哦,是這樣。那你能不能再等幾天呀!我們的這個‘牡丹城’馬上就要開業了,我想讓你參加一下開業典禮。你要雖‘牡丹城’的設計者。’王成林又看著李易說道。
李易聽了,感覺也有道理。畢竟,這個‘牡丹城’跟自己的關係也是挺大的。自己要是不參加這個‘牡丹城’的開業典禮也有些說不過去。
於是,李易就又說道,‘行,那我就再等幾天吧!’
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李易和王成林一起參加了這個‘牡丹城’的開業典禮。在這個典禮上,王成林邀請了京城的許多名流來捧場。在典禮的時候,王成林還隆重向許多京城名流介紹了李易。畢竟,李易對於‘牡丹城’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
這樣,京城的許多名流們,也就認識了李易這樣一個天才。他們也對李易刮目相看。畢竟,沒有那一個人可以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能夠做出這麼重大的成績。
李易參加完了這個典禮後,就想要回家去了。畢竟,他在這個時候,突然就有些想念自己的老媽了。他從小就和老媽相依爲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老爸是誰。現在李易上了一年大學了。當然想要回到家裡去看看。
於是,李易就再一次向王成林說他要回家去了。這一下,王成林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他只能讓人家李易回家去了。可王成林在答應李易回家去的時候,還說了一句暗含深意的話。
‘李易,要不你和我女兒一起到你們家看看吧!她從小在大城市長大,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你能帶她到你們家看看嗎!’
不過,王成林也知道,自己說這樣的話,只能是廢話。李易根本不會答應的。
李易聽了王成林的話,就笑了一下說,‘王總,這怎麼可能。玉玨這些天正生我的氣呢!她肯定不願意跟我一塊到我們家去。還有,我回家也是想要暫時躲避她一下。這樣,她知道我不在京城這裡了,也就會慢慢不想我和她之間的事情了。這樣,我們倆之間的誤會,也就會慢慢消除了。’
王成林聽了李易的話,就感覺也有道理。他本來也就是那麼一說。他就知道李易是不會答應說帶她女兒回去的。他這樣說,無非就是要讓李易明白,他是有心讓他女兒和李易在一起的。
‘李易,你說的也有道理。那你就先回家去吧!你和我女兒的事,我們以後再說。’王成林又笑著說道。
‘那好,王總,我回家去了。如果有什麼要緊的事,你也可以打電話問我。’李易還客氣地說道。
‘我會的。’王成林面帶笑容說道。
就這樣,李易和王成林商量好後,就回家去了。學校已經放假了,有很多外地的學生都回家去了。
李易簡單收拾了一下,買了一些禮物,就坐車回家去了。
當然,李易回家之前,也跟老媽打了電話。李蕓聽說兒子要回來了,心裡也非常的高興。還去買了很多好吃的食材,等著李易回來,要給兒子做一頓好吃的飯菜。
李易乘坐火車,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了。當李易又一次看到自己家鄉的風景時,心裡有一種溫暖的感覺。一年了,他也一直思念著自己的家鄉,還有家鄉的親人。
李易到了縣城後,李蕓還親自到火車站來接李易。本來李易打電話說不要讓老媽來接他,他自己打車回家就行了。
可李蕓十分想念兒子,她就請假一天,專門到火車站去接自己的兒子。一看沒有見到兒子了,李蕓甚是思念。
當李易拿著行禮出現在李蕓面前時。李蕓也是激動地一下子就抱住了兒子。
‘兒子,你回來了。’李蕓有些激動。
李易看著李蕓說,‘老媽,你看看你,我才一年不在家,你就這麼想我了。那要是我出國留學了,要好幾年不回家,那你該多想我。’
‘我不準你出國留學,你就上完清華大學就行了。’李蕓看著兒子,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
‘哈哈,好,我只上完清華大學,我就回家來陪老媽。’李易看著老媽笑了起來。
說完,李易就帶著老媽一起打車回到了家裡。
到了家裡時,已經是快到晚飯的時候了。李蕓也沒有再問什麼,趕緊到廚房給兒子準備飯菜。
李易還看著李蕓說,‘媽,要不我們到外面吃飯,你就不用這麼辛苦做飯了。’
李蕓聽了李易的話,就瞪了他一眼說,‘外面的飯菜有什麼好的,我看還不如我自己做的好。你這樣說,是不是嫌棄你老媽做的飯。’
李易一聽,只能笑著說,‘行,既然老媽願意做的話,那我就陪老媽一起做吧!’
李易現在也懂事多了,都上大學了。當然不能象之前那樣回家後,只是讓老媽侍候自己。
‘你剛回來,坐了那麼長時間的車,還是休息去吧!我一個人就可以了。’李蕓還心疼兒子,不想讓兒子幫忙。
李易卻直接拿著菜就去水池邊洗了起來。他一邊洗一邊說,‘老媽,你看看你,還當我是小孩子嗎!我都上大學了。以後我來侍候你,而不是你來侍候我。要不,你到一邊休息去,我來做飯。’
李蕓聽了李易的話,心裡有些感動。可她又怎麼會願意讓兒子一個人做飯。於是,就笑著說,‘那好,我們娘倆一塊做。’
就這樣,李易和老媽一起,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飯。做好後,兩人一起到外面的客廳吃飯了。
在吃飯的時候,李蕓就問了很多李易在學校的事情。畢竟,都一年沒有見面了,李蕓也有很多話想要跟兒子說。
李易也對老媽說了很多他在學校的趣聞。只不過,他並沒有說自己和王成林還有王玉玨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說,自己設計什麼‘牡丹城’的事情。
因爲李易暫時不想讓老媽知道這些事情。畢竟,這些事情對於李易來說,也有些過於複雜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和王成林還有王玉玨之間都是什麼關係。將來,他和這兩個人之間,又會是什麼關係。
還有,因爲李易已經和劉曉雲分手了。要是現在讓李蕓知道,李易又喜歡上了王玉玨的話,那李蕓一定會感覺李易是見異思遷把人家劉曉雲給甩了。
所以說,李易這個時候,並沒有說自己和王玉玨還有王成林之間的關係。只是說了一些,他們清華園的事情。這些事情,其實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李易在說這些事情時,也沒有再提劉曉雲。畢竟,他已經和劉曉雲分手了,自然也就不想再提他了。
可是對於李蕓來說,她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劉曉雲分手了。因爲李易一直都隱瞞著這事。他不想因爲這事,讓老媽徒增一些煩惱。還有,李易也不想讓老媽在電話裡罵自己。因爲他知道,不管自己如何給老媽解釋,老媽可能都不會相信他的話。
雖然李易和劉曉雲之間的事,完全就是劉曉雲的錯誤。可是女人在這方面的想法可能和男人不太一樣。女人就會想,這一定是男人的錯誤。因爲在男女分手這一件事情上,一般情況下,都是男人花心造成的。
所以說,李易在和劉曉雲分手後,沒有和老媽說這一件事。而李蕓還一直感覺自己的兒子和劉曉雲在一起的。
李易有時候和李蕓打電話時。李蕓還會提醒李易,要他多和人家劉曉雲聊聊。要和人家劉曉雲相處的好一些。還說,他們倆不在一個學校。男生一定要主動和女生聯繫,不能不搭理人家。只有這樣,才能讓兩個人的關係保持的非常好。
其實,在李易和劉曉雲一起去京城上學之前,李蕓就有一個不好的想法。她在想,自己的兒子和劉曉雲不在一個學校。這樣的話,他們在一起相處就會受到限制。
這大學生們在學校,那是會接觸很多人的。特別是象李易和劉曉雲這樣的年輕人。隨時都有可能喜歡上別人。李蕓當時就有些擔心,害怕自己的兒子和劉曉雲之間的婚事會出問題。
畢竟,李易和劉曉雲從外表上來看是不相配的。因爲李易長相平平。而人家劉曉雲相貌出衆。雖然李易考上了清華大學,比劉曉雲的高考成績多了一百分。
可是當一個漂亮的女孩到了京城這樣繁華的地方,再接觸到一些有錢又帥氣的男生時,她的內心一定會發生變化的。
所以說,當李易和劉曉雲一起到京城上學之後。李蕓在和兒子打電話時,還時不時地關心一下兒子和劉曉雲之間的事。要兒子經常去看望劉曉雲,不要冷落了人家。
李易在和劉曉雲分手之前,還自信地對老媽說,‘老媽,你不用擔心,我和劉曉雲是真心相愛的。還有,我們倆已經訂婚了,你還擔心什麼。我們的戀情是很牢固的。’
李蕓當時聽了兒子的話,心裡多少也就放心一些了。畢竟,她也感覺,李易和劉曉雲已經訂婚了,就不應該再出現什麼波瀾了。
一開始李蕓也是經常提醒兒子要和劉曉雲在一起,多跟人家交流交流。還要多陪陪人家。說了很多關於如何和女孩子相處的事情。
可是慢慢地李蕓就感覺,兒子和劉曉雲之間的事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兩人已經訂婚了。李易又那麼的優秀,已經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了。就讓李蕓也是越來越放心了。以後打電話時,也不怎麼提醒兒子要經常和劉曉雲在一起了。
現在當李易回來後,她才又想到了兒子和李蕓的事情。於是,李蕓就看著兒子問道,‘兒子,你這一次回來怎麼沒有跟劉曉雲一起回來。難道她早回來了。’
李易聽了,就含糊其詞地說,‘是--是呀!她早回來了。’李易一聽老媽這樣問,他心裡就緊張了一下。
‘兒子,那你們倆怎麼不一起回來呀!’李蕓還是有些不解。畢竟,她感覺要是兒子回來的話,應該會和劉曉雲一起回來的。畢竟,他們倆是戀人,怎麼會不一起回來。
‘老媽,我們倆不在一個學校,放假的時間也不一樣。劉曉雲的學校早就放假了。她跟我說,她家裡有點事,想要先回家去了。我還能讓人家一直等著我。’李易看著老媽隨口說道。
‘哦,是這樣。那你明天最好還是去看看人家劉曉雲。你們倆可不是一般的關係。’李蕓又看著兒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