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

“董大人,本王距離谷口不過三百步,你爲什麼不讓本王走完這三百步?”李瑁低頭看著董承宴,眉宇間早已沒有了方纔的笑容,只剩下讓人發冷的寒意。

“此處乃是險地,殿下身份尊貴,又身系劍南上下安危,實在...”

董承宴說到一半,慌亂地著李瑁地眼睛,忽然看出了什麼,一下子停住了嘴。

董承宴看著李瑁憤怒但卻鎮定的眼神,想到了一種可能,嘗試著問道:“聽殿下的意思,莫非今日之事殿下早已知曉了?”

“哼!”

李瑁冷哼一聲,瞥了董承宴一眼,問道:“莫非你真當本王是個傻子,隨軍書記房渭是太子的人,本王雖未動他,但不代表本王對他毫無防備。”

“董大人,自打督師大軍離京後,殿下便吩咐我仔細盯住房渭,那日你同他在荒院中的會面殿下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你們派出去的細作根本還沒有出城就已經被攔了下來,現在想來,恐怕人還在鬆州府衙的大牢中吧。”在李瑁的身旁,武彥平補充道。

“原來殿下早有防備。”知道了李瑁地安排,董承宴長長地呼了一聲,整個人一下子脫水的魚一般癱坐在地上。

可笑房渭居然還以爲自己勝券在握,立功在即,其實他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李瑁不過把他當猴兒耍罷了。

想通了這一切,一瞬間,無數種情緒在董承宴心中泛起,畏懼,恐慌,絕望,還有一種莫名的輕鬆和欣喜。事情既敗,他必然難逃一死,不過他總算沒有鑄成禍國殃民的大錯。

“下官內勾奸佞,外通敵國,但求速死!”董承宴低著頭,眼睛滿是死意,就連擡頭再看上李瑁一眼的勇氣都沒有。

時間又過了一會兒。

李瑁低頭看著董承宴一副惟願一死的樣子,臉色反倒比之前緩和了許多。

他也不直接回答董承宴的話,反倒蹲下了身子看著董承宴的眼睛,問道:“時候已經不早了,董大人還要本王等你多久才肯起身?”

李瑁的話一入耳,董承宴頓時整個人顫了一下,原本死灰色的眼睛也漸漸有了光彩:“殿下不殺我?”

李瑁微笑著問道:“董大人未滿四旬,宏圖尚未大展,難道就這麼想死?”

“自然不想。”董承宴連忙搖頭。

李瑁嘴角輕輕往上一揚,露出一絲難掩的自信:“太子陰狠,性情多疑,用人從不以真心。然本王與太子不同,太子不敢用的人本王敢用,太子不敢爲的事本王敢爲。今日之事事關重大,太子信不過你,不敢以實情相告,但本王卻覺得董大人知錯能改,可堪採信。你站起來告訴本王,本王能相信你嗎?”

李瑁說著,一雙如星辰般閃爍的雙眸緊緊地盯著董承宴的眼睛,彷彿要將他看穿。

董承宴迎著李瑁地眼神,心中騰地升起一股感動與興奮。他立刻站起身子,轟然拜道:“謝殿下信任,下官願爲殿下效死!”

“好!”李瑁笑著點頭應了一聲。

李瑁拍著董承宴的肩膀,說道:“太子能給你的,本王也能給你。太子不能給你的,本王還能給你。十年之後,你必不會爲今日的決定後悔。董大人前方帶路,我們同去會一會這吐蕃的翟都局。”

“諾。”董承宴激動的應了一聲。

一刻生,一刻死。一刻落魄,一刻富貴。人生大起大落,莫過於此了。

---------------

與此同時,在距離李瑁不遠處的谷口外,翟都局一邊在心裡罵罵咧咧地抱怨著莽布支公報私仇,一邊無可奈何地接受著眼下的困境,對即將發生的一切渾然不覺。

在翟都局的計劃中,他提出要李瑁親子來見的要求本就是緩兵之計,他想要逼著大唐損兵折將地先行發難,而後自己再順風使舵,看著兩邊的情況伺機而動。

開玩笑,以李瑁親王之尊,大唐皇帝的親子,怎麼可能甘冒大險,來這安戎城和自己見面?可以說,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李瑁會來安戎城這種可能。於是當李瑁的聲音從他身後響起,他還不知來者是爲何人。

“翟都局將軍好興致,堂堂一城鎮守,大清早地不在被窩裡暖牀,倒跑到這荒郊野嶺來觀風,實在是佩服佩服。”

“誰?”

翟都局聽得身後有動靜,忙回過頭去,只見三個漢人模樣的男子站在自己的身後,其中一人是便他曾經交談過的董承宴,而剛剛說話的男子則是董承宴身旁的年輕人。

翟都局久在安戎城,和漢人打了幾年交道,自然聽得懂李瑁的話。

翟都局警惕地望了望四周,不悅地問道:“不知閣下是何人?難道大老遠地從劍南來到這裡就是爲了看我的笑話?”

“哈哈。”

李瑁搖頭笑了笑道:“將軍不是一直要見本王嗎?怎麼本王來了將軍反倒不認識了?”

“你是?”

翟都局見他站在兩人的中間,顯然地位不低,於是皺眉一想,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李瑁輕聲笑了笑,回道:“我乃唐皇十八子,壽王李瑁。”

“何以爲憑?”翟都局接著問道。

李瑁臉上笑容一斂,昂首沉聲道:“本王自己便是憑證,難道將軍信不過本王?”

“這?”

翟都局一聽李瑁這麼說,臉上頓時露出一絲難色,他有求於李瑁,自然不能將他得罪,可他又從未見過李瑁的模樣,分辨不得真僞,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翟都局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原本站在一旁未曾發聲的武彥平忽然峻聲喝道:“大膽番將,見了壽王殿下還不拜見!”

翟都局被驚得一顫,看了看李瑁地樣子又確有幾分天家氣度,連忙拜道:“卑職不知壽王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翟都局本也不是剛直之人,被武彥平這麼一嚇頓時態度恭敬,與方纔的樣子大相徑庭。

李瑁的臉上這才恢復了一絲笑意,緩步上前將他扶起,客氣道:“將軍既有投我大唐之心,那便是我大唐臣子,不必多禮。”

李瑁將翟都局扶起後又接著問道:“本王遠在劍南,日理萬機,不知將軍不遠千里將本王請來所爲何事?”

翟都局哪裡是真的想要將李瑁請來,他不過是爲了堵住大唐官員的嘴,如今他見李瑁真的親自來了,一時間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過翟都局雖然是個反覆小人,但他既然能在安戎城穩坐數年,自然也不是無能之輩。

翟都局心思靈活,眼珠一轉便想出了一套說辭:“卑職早已心向大唐,此番將壽王殿下請來自然是爲了商討投誠之事?”

“原來是爲了投誠之事,將軍對大唐的忠心本王早已知曉。只是將軍勞本王千里趕來,不知又有何進身之資呢?”李瑁心中已有腹稿,但還是不動神色地問道。

“這?”

翟都局頓時面色泛紅,如今他已經淪爲專門打柴的樵夫,不再是那個手握大權的安戎城鎮守,他哪還拿得出什麼進身之資。

李瑁見翟都局這副窘迫的模樣,臉上也不見絲毫憤懣之色,反倒安慰道:“若是將軍沒有進身之資,本王倒是有一個主意,不知將軍肯不肯聽。”

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章 謀算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五章 決戰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八章 議政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六章 名將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六章 封后第十三章 威嚇
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章 謀算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五章 決戰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八章 議政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六章 名將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章 謀算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六章 封后第十三章 威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从化市| 交口县| 靖安县| 玉门市| 登封市| 霍城县| 丰镇市| 石屏县| 宁海县| 叙永县| 白银市| 鄂州市| 桂林市| 南皮县| 南昌县| 衡阳市| 屯门区| 榆中县| 汶川县| 香格里拉县| 明溪县| 连平县| 房山区| 平顶山市| 开平市| 浙江省| 翼城县| 扬中市| 清徐县| 吴桥县| 循化| 通辽市| 搜索| 青河县| 阳东县| 邢台县| 永登县| 信阳市| 葵青区|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