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定南詔

“仁杰率三千背嵬,繞襲敵後,以少勝多,爲本王奪取大和城立下定鼎之功,經此一役,仁杰與背嵬軍定當名揚天下。”南詔王宮的宮門下,李瑁看著輝煌的宮殿,高聲笑道。

大唐國力昌盛,用兵近八十萬,南征北戰多年,其中名氣最甚者不過三者: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麾下的幽州具甲鐵騎,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麾下的西北陌刀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麾下的神策軍。

此戰之中,背嵬軍神勇無雙,以三千精銳夜襲大和城,敗敵人兩萬餘,扭轉整個戰局,其戰果之顯赫足叫天下側目,自當名列其中。

李瑁著唐軍守住城門及宮門各處,親自帶著背嵬軍直入了王宮。

南詔國小,新建不過數十年,自然比不得長安大明宮那般宏偉,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王城氣象還是絲毫不缺的。

次日凌晨,天色初亮,金黃色的陽光自東方照入大和城,喚醒了這座南疆古城。

都城易主,昨日還是一陣腥風血雨,屍山血海,今日卻已經風平浪靜,雲淡風輕,若非街道中還殘留著的刺鼻的血腥味,百姓都想象不到昨日發生的事情。

唐軍軍紀嚴明,李瑁又下了殺令,三千左武衛徹夜輪班巡視,違令者斬,唐軍總算做到了秋毫無犯。

一夜提心吊膽之後,南詔百姓發現,似乎唐軍來了似乎對他們並無太大的影響,唐軍也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兇惡。

“咚咚咚。”

三通鼓響,鳥獸驚飛,王宮中莫名透著幾分肅穆。

王宮的正殿之中,南詔王妃香花夫人正帶著南詔的六位清平官,十二位大軍將,還有兵、戶、法、士、倉、客六曹諸多官員跪在殿內等候李瑁的受降。

此時的李瑁已經褪去明光鎧,身著象徵著自己身份的親王正服,手按承影劍,面容莊肅地步入殿中。

李瑁立於正殿之上,雙眼環視著殿下站著的衆人,雙眸中透出一絲喜悅和得意。

南詔,這個本該屹立南疆數百年的國度,終於因爲自己的原因提前覆滅,終於倒在了自己的劍下,成爲一段往事。

“妾南詔王妃香花,拜見大唐壽王殿下,恭請殿下上座。”

香花夫人扭動著嬈人的身子,走到李瑁的身前,盈盈跪下,將一應印璽雙手奉到了李瑁的面前。

李瑁走到香花夫人的面前,彷彿一頭猛虎看著自己捕獵而得的獵物般毫不掩飾地看了香花夫人一眼,從她的手中接過了玉盤。

無論是權力還是美人,都是隨著戰爭而來的戰利品,他都可以大大方方,毫無顧忌地佔有,李瑁來到大唐近十年,他早已習慣了這裡的生存法則。

李瑁一手託著玉盤,一手輕輕的摩挲著眼前做工精細的王椅,心生一陣悸動。

南詔王,按大唐爵制只在郡王之列,說起來自然比不得李瑁親王之尊,但這僅僅只是表面上。

因爲李瑁的親王爵再顯貴,也脫離不了李隆基的掌控,封地不過萬畝,還在大唐治下,身不由己,哪像南詔王來的實在,統率雲南十六州之地,千里疆土,數百萬軍民,儼然一個小朝廷,除了爵位外,幾與皇帝無異。

早晨金黃色的陽光下,王椅散發出迷人的光澤,李瑁貪婪地望著這張象徵著權力的椅子,緩緩坐了上去。

“臣等參見壽王殿下。”李瑁落座,滿朝文武,不論南詔還是大唐,俱都紛紛拜倒。

李瑁坐在王椅上,洱海湖畔,清晨微涼而又溼潤的清風拂面,李瑁覺得前所未有的暢快,他彷彿找到了往日李隆基俯視衆生的那種感覺,這一刻,他感覺自己就是這天南之地的中心,掌握著生殺大權。

在李瑁的腳下,同樣參拜著的香花夫人看著眼下這個彷彿散發著光芒的男子,心中冒出一絲莫名的想法。

她很聰敏,她很清楚地知道眼前這個男子能給他帶來什麼,他和閣羅鳳同樣野心勃勃,但他的格局卻遠非閣羅鳳能比,他們的區別就像黃雀和雄鷹,同樣是捕獲獵物,但這裡面卻有著千差萬別。

黃雀所視不過百米,所捕不過蟻蟲,閣羅鳳的志向只在南疆之地。但李瑁不同,他是翱翔蒼天的雄鷹,他目視千里,眼觀天下,他能與猛獸搏鬥,他要稱雄九天,他的志向在於征服天下,大唐、吐蕃、南疆、西域、甚至是東海,這些都在他的胸中。

南疆雖好,卻不是他最終的志向,只是他的墊腳石罷了。

南疆,終歸需要他信得過的人來管,而如何要成爲他信得過的人,這其中卻有太多的門路和講究了。

皮邏閣雖然用陰謀手段統一了六詔,但南詔最後還是滅在了李瑁手中。不過李瑁顯然沒有滅亡南詔的計劃,將來南詔的主人是誰,還沒有定數,興許是她呢?

香花夫人站起身子,朝著李瑁嫣然一笑道:“昨日殿下著妾調查閣羅鳳逃竄一事,眼下已經有了消息。”

李瑁問道:“他去何處了?”

閣羅鳳的生死關係到南詔日後的安穩,李瑁自然是除惡務盡,不留絲毫後患。

香花夫人回道:“回稟殿下,閣羅鳳逃去了佔婆。”

“閣羅鳳去了佔婆?”李瑁的臉上露出來了一絲趣色。

所謂佔婆,便是在越南之地上建立的國度,地方不大,乃是大唐的屬國,每年上貢。

殿下的馬璘出列道:“殿下,是否需要末將出兵追剿。”

李瑁搖了搖頭道:“南越之地多山難行,追之不易,本王將以劍南節度使之名昭令佔婆王,要他將閣羅鳳帶回南詔,至於你本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辦。”

馬璘肅然道:“殿下但請吩咐。”

李瑁道:“閣羅鳳已死,本王以大唐之名傳繳南詔,著各城出降,你即刻派兵進駐,本王要全據南詔。”

“諾。”馬璘躬身領命。

正殿下,南詔的衆臣聽著李瑁毫不掩飾的話,心裡滿是無奈,成王敗寇,轉眼間,南詔國變成了大唐的一處國土,而他們卻只能在殿下默默地看著,接受這個現實。

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九章 賑災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九章 劍舞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章 叮囑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八章 議政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九章 密謀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一章 勸進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八章 回府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一章 定議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九章 激將
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九章 賑災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九章 劍舞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八章 議政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章 叮囑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八章 議政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九章 密謀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一章 勸進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八章 回府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一章 定議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九章 激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博客| 和顺县| 乌兰察布市| 阜平县| 周宁县| 鸡东县| 舒兰市| 桃园市| 广平县| 乳山市| 淳安县| 贡山| 长顺县| 鄢陵县| 新竹县| 垣曲县| 宝清县| 呼和浩特市| 汝阳县| 东山县| 宁波市| 临漳县| 垦利县| 海阳市| 宜兰市| 甘泉县| 乌拉特前旗| 乐都县| 文水县| 石棉县| 江源县| 萨嘎县| 会同县| 陇西县| 环江| 前郭尔| 安塞县| 浑源县| 汉川市|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