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章

《道德經(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爲(wèi)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xué)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爲(wèi)《上至經(jīng)》,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爲(wèi)《道德經(jīng)》,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jīng)》翻譯爲(wèi)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jīng)》爲(wèi)《上經(jīng)》,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jīng)爲(wèi)《道德真經(jīng)》。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xiàn)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爲(wèi)《德篇》。《道德經(jīng)》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爲(wèi)萬經(jīng)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道德經(jīng)》是除了《聖經(jīng)》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品名稱《道德經(jīng)》外文名稱Tao Te Ching作品別名《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創(chuàng)作年代春秋時期文學(xué)體裁散文作 者老子(李耳)章 節(jié)81章目錄1作品原文

? 道篇

? 德篇

2註釋作品

3創(chuàng)作背景

4鑑賞評價

? 中心思想

? 道與德淺析

? 名人評價

5後世影響

? 學(xué)術(shù)思想 ? 政治

? 文學(xué)

6版本變化

7作者簡介

《道德經(jīng)》是哲學(xué)著作,

一、音韻之美

《道德經(jīng)》句式整齊,大致押韻,爲(wèi)詩歌體之經(jīng)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這些詞句,不僅押韻,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韻美,也有旋律美。朗誦經(jīng)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

二、講究修辭

《道德經(jīng)》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shù)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準(zhǔn)確、鮮明、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

一、對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貴以賤爲(wèi)本,高以下爲(wèi)基”(三十九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六十三章)。對偶句子看起來整齊醒目,聽起來鏗鏘悅耳,便於記憶、便於傳誦。

二、排比。排比可以增強(qiáng)語言的氣勢、鼓動力。《道德經(jīng)》中排比句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二十二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二十四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四十一章)。

三、比喻。《道德經(jīng)》中比喻亦多。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養(yǎng)萬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dāng)M人化,讚頌得道者的高貴品質(zhì)。再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十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二十章)、“復(fù)歸於嬰兒”(二十八章),皆以嬰兒喻道者的純潔、天真、樸實無華。又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塔,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六十四章),連用三個比喻,講明從小做起的道理。這些比喻,增強(qiáng)了語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四、設(shè)問和反問。如:“何謂寵辱若驚?寵爲(wèi)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wèi)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七十四章),這些設(shè)問與反問,增加了語言波瀾,扣人心絃,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五、聯(lián)珠。聯(lián)珠又叫頂真,是把前一句後邊的詞語作爲(wèi)後一句開頭的詞語,把語言連續(xù)說下去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聯(lián)珠使語氣連貫,結(jié)構(gòu)嚴(yán)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機(jī)聯(lián)繫。

三、語言精闢

《道德經(jīng)》有些語言極爲(wèi)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爲(wèi)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xiàn)爲(wèi)“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xiàn)爲(wèi)“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xiàn)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xiàn)爲(wèi)“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xiàn)爲(wèi)“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xiàn)爲(wèi)“寵辱不驚”。[1]

1作品原文編輯道篇

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jiào)。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zhòng)妙之門。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爲(wèi)美,斯惡(wù)已;皆知善之爲(wèi)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爲(wèi)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wèi)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wèi)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爲(wèi)也。

爲(wèi)無爲(wèi),則無不治。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wèi)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wèi)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龠(yuè)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pìn)。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zhòng)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cī)乎?

愛民治國,能無爲(wèi)乎?

天門開闔(hé),能爲(wèi)雌乎?

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wèi)而不恃(shì),長而不宰,是謂

第三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九章第三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三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九章第二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六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九章
第三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四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九章第三章第八章第四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三章第九章第三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九章第二章第七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六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四章第九章第九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井陉县| 高雄县| 昌图县| 永安市| 普兰店市| 开平市| 长治市| 河南省| 泗阳县| 桂东县| 铜陵市| 岐山县| 修文县| 腾冲县| 四平市| 民丰县| 惠州市| 九龙城区| 新余市| 新竹县| 扶沟县| 德令哈市| 台山市| 独山县| 从化市| 高唐县| 芷江| 濮阳市| 类乌齐县| 朔州市| 云梦县| 江都市| 江口县| 武宁县| 崇义县| 安丘市| 慈利县| 太谷县| 资中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