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六章:庸王復起

坤寧宮裡,白太醫(yī)正在給皇后診脈。許是初秋天氣燥熱、許是一時擔此重任太過緊張,白太醫(yī)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來。

琉璃見他如此,心內(nèi)有些不滿,擔心他本事不到家,沒法兒給皇后看出個所以然來。提醒道:“大人可要給娘娘瞧仔細了,若是有什麼差錯,恐連累了大人的仕途。”

白太醫(yī)連連點頭,心裡的害怕更深了些。

皇后道:“太醫(yī)莫要驚慌,只管細心給本宮瞧著就是了。以大人的本事,小小病癥應是無礙。本宮也不是那挑剔之人。”

白太醫(yī)靜了半晌,收了手,起身施禮問道:“娘娘可是夜間盜汗,終日無力?且自打午後開始,身子便有微熱之癥?”s

皇后點點頭,道:“正是如此。前一陣子,本宮還以爲是暑熱之癥,但這幾日入了秋,夜裡涼了,一到夜裡,本宮卻還是汗溼難眠。夜裡睡不好,白天自是渾身乏力。且一到午後,身子便微熱了起來,有時還伴有頭暈之癥。就好像著風寒似的。”

“娘娘是得了肺癆,頭暈、風寒等癥,則是因爲娘娘身子肺氣弱,真的著了風寒。娘娘本應早些叫了太醫(yī)來診治,儘早用藥治療。可娘娘拖延了這些日子,風寒反反覆覆、引得肺氣愈發(fā)虛虧,這病,便加重得快了些。”

白太醫(yī)說得委婉:“娘娘若不及早盡心醫(yī)治,只怕會使得鳳體更有大礙。”

即便白太醫(yī)不細說,皇后一聽“肺癆”二字,便也知道自己病得嚴重。但相較於一屋子奴僕的各個滿面愁容,皇后反而是眉心舒展,好像沒覺得這病有什麼事兒似的。

只是有些疲憊地淡淡吩咐道:“好,勞煩白太醫(yī)給本宮開個方子出來吧。”

不用多吩咐什麼,皇后得了肺癆,白太醫(yī)豈能藏著掖著?從坤寧宮出去,就會立馬去稟報皇上。要知道,這“肺癆”二字,若是放在尋常人家裡,那可就是必死無疑的病癥。且即便是死,也不得好死。因爲這病是能傳染人的。那些個沒有僕從的人家,一旦有人得了這病,便是隻有孤零零等死的份兒,一家人都要離她遠遠兒的。

但是放在皇家,總算還有一線生機。她好歹是皇后,皇上總不好直接將她扔出宮去吧?不過是封宮醫(yī)治而已,宮裡,還會給她留下幾個服侍之人。

得了這病,不用見皇上,皇上光是聽了,就不能再忽視她的存在。她自然不會奢望皇上能過來看她。但若皇上還能有一點兒顧及著夫妻之情,多少還是會因不能來瞧她,而心有愧疚。這番愧疚,應該能讓麟兒得到去蒙山狩獵的機會。

皇后也知道奴才們都怕死,自己得了這病,即便他們肯在身邊兒服侍著,心裡也多有不滿。她一世身處高位,豈能讓自己被這些奴才們給嫌棄著?因而只留下了自孃家?guī)淼闹倚难绢^琉璃,吩咐了其他人都退下。

這些奴才們都裝腔作勢地說了些“要留下服侍娘娘”的話,皇后沒心思和他們客套,只是疲憊地一擺手,這些奴才便不說話了,趁勢紛紛退下。

皇后留了琉璃下來,仔細吩咐了一番……

御書房裡,白太醫(yī)向皇上稟報了皇后得了肺癆的事。皇上卻是不大相信,細細打量了他半晌,道:“這可是大事兒……這樣吧,回頭兒朕叫了太醫(yī)院的幾個老太醫(yī)去,好好兒給皇后瞧瞧。你且退下,和令丞說了朕的意思,讓他好好兒安排一番,有了結果,再來回朕。”

如此這般折騰,當皇上確信了皇后的確得了肺癆,讓李忠貴安排好了坤寧宮的封宮事宜,已是到了晚膳時分。

“陛下,今兒傳了去漪瀾宮用晚膳。”李忠貴提醒道,意思是,陛下可有更改?

皇上揉了揉額頭,起身道:“去漪瀾宮。”

漪瀾宮裡,嫋嫋檀香薰得一世溫雅。皇上一踏進房門,便覺一股安恬的氣息襲來。再看到面前這盈盈施禮的溫婉愛妃,心裡更是舒緩了些。

“下午宮裡的事兒,你可聽說了?” 飯桌上已經(jīng)擺好了飯菜,皇上隨意坐下,問道。

“聽奴才們說了些……臣妾本想去瞧瞧皇后,可聽說坤寧宮封宮了,便沒有去叨擾。”皇貴妃並未裝傻。

皇后得了肺癆,坤寧宮封宮的事兒,就恍若一個平地驚雷,在後宮裡炸得人心浮動。有暗喜的、有自危的,所有人都覺得,她應該是暗喜的那個。可實際上,她卻是自危的。皇后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得了重病,對她和宸兒而言,反而不是好事。

一見皇上這副愁眉不展的樣子,更覺得所料不虛。

“聽太醫(yī)說,她這病起了有些日子,只是一直拖延著,以至於到了咳血的地步。怕是兇多吉少。”皇上道。

“皇后娘娘福澤深厚,定能度過難關。”皇貴妃說了句不痛不癢的客套話。

皇上也沒再說什麼,示意皇貴妃坐下。皇貴妃服侍著皇上用膳,只是安靜地給他夾菜,並不出言打擾。半晌,皇上開口問道:“你覺得麟兒和宸兒,誰更適合君臨天下?”

皇貴妃的手停頓了下,隨即,慌忙跪地。垂著頭,不言不語。

“無妨,你且如實說來。朕想要聽實話。”皇上的聲音,有些沉痛。

越是上了年紀,他越能覺出孤家寡人的苦來……漸漸,他渴望有個溫暖之所,能讓他疲憊之時,有所停歇。

皇貴妃靜了片刻,便道:“若以能力品性,宸兒更勝一籌。若以名正言順,麟兒更勝一籌。但這只是在麟兒被廢之前、在周家尚未遭禍之前。若是以現(xiàn)在的局勢而言,即便在名正言順上,庸王也不佔什麼優(yōu)勢了。畢竟君無戲言,廢而復立,未免遭天下人恥笑。”

皇上看著皇貴妃,漸漸,眸光緊斂……

可心中一個念頭兒閃過,這原本已經(jīng)有些寒意的眸光,卻又漸漸溫和起來。是他讓她說實話的。她只不過是聽他的話,如實說了而已。

皇貴妃好像並未察覺到皇上神情變化似的,繼續(xù)道:“如今陛下剷除周家之意如此明顯,庸王那邊卻並未有什麼和周家劃清界限的表露,哪怕此時庸王還是太子,這‘名正言順’四個字,卻也顯得不那麼理直氣壯。”

皇上靜默半晌,忽地,開懷大笑起來。

伸手扶了皇貴妃起身,笑道:“愛妃啊……朕果然沒有看錯你。這宮裡,唯一一個肯對朕說實話的,也就只有你了。”

皇貴妃並未扭捏著,順勢起身,平緩笑道:“陛下不責怪臣妾就好。”

皇上按著她坐在身旁,輕拍著她的手,深深看著她這因著歲月的侵蝕,反而更有幾番風韻的面龐,良久,嘆道:“朕怎麼忍心怪你呢……若朕連你都信不過,這後宮裡,豈不是無人可信了……”

皇貴妃感念地垂首,不說什麼,只是反握住了皇上的手。

面兒上是這般溫柔順從,可心底裡,卻沒有半點兒鬆懈。今兒皇上忽然這麼明著問她,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不是說皇上這麼明著問不好,而是這時機不好。

“愛妃,朕再問你……宸兒和麟兒,誰更適合治治世,誰更適合治亂世?”皇上又問道。

皇貴妃度量了一下現(xiàn)在的局勢,再想起昨日宸兒託進宮請安的靳嬤嬤捎來的字條兒,便道:“治世仁者爲王,亂世梟雄當?shù)馈e穬弘m然愛胡鬧、好美色,但其品性卻醇厚,很心軟。若遇亂世,怕是有些仁義,反而不合時宜,會惹禍上身。但是庸王……恕臣妾直言,從容卿的事兒上就可看出,庸王不太看重人命,爲達目的,不擇手段。若是亂世,恐怕天下梟雄,莫敢與之敵。”

皇上笑道:“那麼愛妃以爲,如今,是亂世,還是治世?”

皇貴妃靜默片刻,便有些不得不承認似的說道:“亂世將至。”

皇上很滿意地點點頭,道:“愛妃你雖久居深宮,但對天下局勢卻能掌握得不差。的確,已經(jīng)與我們開戰(zhàn)的雷國,自是不必說,另一邊的火國、雲(yún)國,哪一個不都對我風國沃土虎視眈眈?只要再有一國加入到戰(zhàn)局中來,這亂世,便起了。”

亂世一起,老三和老大之間,到底該選擇誰,便又有了一個變化。

老三雖說也很有些狠辣決斷的性子,但卻只是在對待仇人惡事上,在太多事情上,還是少不了要以理論事、心慈手軟。這般重情義、難絕情的性子,在秦穎月的事情上就可見一斑。但老大呢?瑤敏說得沒錯兒,那是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同樣依舊是從秦穎月的事兒上便可看出來……

今兒坤寧宮出事之前,自打從朝上回來,他就一直在想這事兒,卻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皇后的事兒一出,攪亂了思緒,便暫且不想想得這麼長遠了。只是再給麟兒一個機會,看看他的表現(xiàn)吧。

“哎……”皇上嘆了一聲兒,道,“皇后得了這樣的病癥,朕不好去看她,她未免覺得心寒。爲了讓她安心養(yǎng)病,還是讓麟兒也一併卻蒙山秋獵。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皇貴妃笑道:“陛下心中自有打算。陛下的安排,總是對的。”

心,卻是一瞬涼到了底兒。

他只想著誰做皇帝能對江山有利,可是他可曾想過,他們的兒子若是做不到皇帝之位上,歸宿,該當爲何?

君王之情,不過如是。情意再深再重到底也大不過江山社稷去。

皇后得了肺癆的事兒,很快就傳到了京都城裡各個王公大臣們的家中。有宮裡的內(nèi)監(jiān)出來傳,命王妃夫人命婦們,不得前去坤寧宮打擾。

“小姐,這事兒能是真的嗎?可別再是庸王那邊又耍什麼花招?奴婢聽說,初八就是三年一度的蒙山秋獵了,庸王那邊能消停了?”初夏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抓蛇七寸第五百二十九章:王爺婢子第三百七十七章:沒有信任第六百一十二章:弒父未成第六百九十二章:命如草芥第二百九十四章:太子相見第四百六十五章:相知不知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七百二十七章:毒不入體第二百二十一章:錦衣歸家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四百八十一章:得到邀請第七百六十六章:深夜奔逃第八百零七章:離開雪國第五百二十六章:奴才捉姦第九十九章:比較便知第五百一十六章:變了招式第三百零七章:計成不知第七百二十二章:眠妖甦醒第七百零四章:夫妻間隙第五百四十三章:姐妹相殺第八十一章:溫情相伴第九十九章:比較便知第四百九十五章:絕佳機會第七百二十四章:扶搖風起第九章:破解之法第七百零四章:夫妻間隙第六百一十三章:誰是兇手第三百九十二章:孕有六月第一百三十六章:一曲江湖第一百八十八章:盡在掌控第四百九十九章:運籌帷幄第五百九十九章:推得乾淨第二百二十三章:肚子惹禍第五百四十五章:自找苦吃第五百八十五章 薑是老辣第九十七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六章:兄弟夜宴第八百一十六章:各人自去第四百一十三章:公堂辯駁第八百一十一章:原是好心第五百五十章:耳聽爲虛第三百六十五章:下策失敗第二十章:晨起驚宅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三百一十三章:婚事定下第四百三十三章:夜深慈寧第七十八章:隨夫出行第七百七十七章:到達雪國第六百八十一章:宮苑深深第七百七十二章:野炊樂趣第八章:妙計一出第三十一章:一對璧人第七百零九章:夜宴伏危第四百五十一章:規(guī)避之計第五百八十七章:主動出擊第三百六十章:試探之後第八百一十三章:好多兒子第五百八十章:正式宣戰(zhàn)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二百六十八章:事後線索第四百二十九章:秀才遇兵第二百五十六章:兄弟夜宴第六百五十七章:死是解脫第二百四十四章:初次相擁第六十六章:感念於心第七十九章:此行歡喜第六百三十二章:撒嬌撒潑第三百零二章:鼓中之人第六百九十四章:情深不壽第二百四十二章:新婚懲治第三百四十二章:只爲能活第七百五十五章:心仍相系第二十四章:宸王信任第五百一十一章:等待機會第六百零八章:愈發(fā)走險第五百一十三章:周而復始第六百七十一章:皇上駕崩第五百八十三章:本心之善第三十七章:良臣之苦第六百八十一章:宮苑深深第三十章:新娘入府第六百九十三章:婆婆訓話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五百一十三章:周而復始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六百八十三章:一世長安第七百零三章:人心如鬼第四百五十七章:犯人齊聚第三百四十八章:縝密準備第七百二十六章:一語心冷第一百九十章:救人性命第六百九十三章:婆婆訓話第一百四十一章:師徒之間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三十七章:良臣之苦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三十三章:初伴晨起第三百二十八章:越陷越深
第二百一十四章:抓蛇七寸第五百二十九章:王爺婢子第三百七十七章:沒有信任第六百一十二章:弒父未成第六百九十二章:命如草芥第二百九十四章:太子相見第四百六十五章:相知不知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七百二十七章:毒不入體第二百二十一章:錦衣歸家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四百八十一章:得到邀請第七百六十六章:深夜奔逃第八百零七章:離開雪國第五百二十六章:奴才捉姦第九十九章:比較便知第五百一十六章:變了招式第三百零七章:計成不知第七百二十二章:眠妖甦醒第七百零四章:夫妻間隙第五百四十三章:姐妹相殺第八十一章:溫情相伴第九十九章:比較便知第四百九十五章:絕佳機會第七百二十四章:扶搖風起第九章:破解之法第七百零四章:夫妻間隙第六百一十三章:誰是兇手第三百九十二章:孕有六月第一百三十六章:一曲江湖第一百八十八章:盡在掌控第四百九十九章:運籌帷幄第五百九十九章:推得乾淨第二百二十三章:肚子惹禍第五百四十五章:自找苦吃第五百八十五章 薑是老辣第九十七章: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六章:兄弟夜宴第八百一十六章:各人自去第四百一十三章:公堂辯駁第八百一十一章:原是好心第五百五十章:耳聽爲虛第三百六十五章:下策失敗第二十章:晨起驚宅第六百三十三章:妙計事成第三百一十三章:婚事定下第四百三十三章:夜深慈寧第七十八章:隨夫出行第七百七十七章:到達雪國第六百八十一章:宮苑深深第七百七十二章:野炊樂趣第八章:妙計一出第三十一章:一對璧人第七百零九章:夜宴伏危第四百五十一章:規(guī)避之計第五百八十七章:主動出擊第三百六十章:試探之後第八百一十三章:好多兒子第五百八十章:正式宣戰(zhàn)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二百六十八章:事後線索第四百二十九章:秀才遇兵第二百五十六章:兄弟夜宴第六百五十七章:死是解脫第二百四十四章:初次相擁第六十六章:感念於心第七十九章:此行歡喜第六百三十二章:撒嬌撒潑第三百零二章:鼓中之人第六百九十四章:情深不壽第二百四十二章:新婚懲治第三百四十二章:只爲能活第七百五十五章:心仍相系第二十四章:宸王信任第五百一十一章:等待機會第六百零八章:愈發(fā)走險第五百一十三章:周而復始第六百七十一章:皇上駕崩第五百八十三章:本心之善第三十七章:良臣之苦第六百八十一章:宮苑深深第三十章:新娘入府第六百九十三章:婆婆訓話第十六章:風卻不止第五百一十三章:周而復始第六百六十五章:善緣將滅第六百八十三章:一世長安第七百零三章:人心如鬼第四百五十七章:犯人齊聚第三百四十八章:縝密準備第七百二十六章:一語心冷第一百九十章:救人性命第六百九十三章:婆婆訓話第一百四十一章:師徒之間第七百四十七章:佳人已老第三十七章:良臣之苦第四百一十章:惡少之苦第三十三章:初伴晨起第三百二十八章:越陷越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固镇县| 广安市| 霍邱县| 富顺县| 长武县| 镇安县| 都匀市| 曲麻莱县| 兴城市| 清新县| 连城县| 巨鹿县| 建昌县| 巫溪县| 敦煌市| 黄石市| 德州市| 彭泽县| 馆陶县| 连山| 广宗县| 增城市| 尼勒克县| 静宁县| 苏州市| 屯门区| 抚远县| 双牌县| 沙坪坝区| 竹溪县| 社会| 红原县| 黄梅县| 凉城县| 收藏| 象州县| 彰化县| 玉溪市| 隆昌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