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41章 長安新相

時間漸漸到了十月下旬,長安已經有了幾分初冬的寒意,長安民衆也慢慢從奪取江東的狂歡中平靜下來,繼續著每天平淡忙碌的日子,另一種期待在他們心中滋生,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再有一個多月就要來臨了。

劉璟也渡過了他這幾年來最爲平靜祥和的一個秋天,掃平江東,終於搬去了他心中的一塊大石,在他統一天下的征程中,又向前邁出一大步。

這一個多月,他一直在忙碌安置江東的文武高官,讓他們得以融入到漢國中來,能接手政務或者能開始訓練士,還要安置他們的生活,有自己府邸,再把他們的家眷接到長安。

這天上午,在未央宮漢王官房內,劉璟和平時一樣正埋頭批閱奏章牒文,這時,秘書從事盧琮在門口稟報道:“啓稟殿下,張尚書求見!”

盧琮是今年科舉考試榜首,儘管他一心想去靈州或者河西曆練,但最後卻進了秘書監,也就是爲漢王處理各種重要的軍機文書。

這也是慣例,上一次科舉第一名崔實也同樣在秘書監任職,一到兩年後轉爲地方官,或是擔任縣令,或是直接出任郡丞,這也是他們的特殊優勢。

盧琮已得到秘書監令伊籍的承諾,一年後推薦他去河西任職,這讓盧琮極爲期盼,現在他任職已有兩個月,已漸漸適應了緊張忙碌的仕途生涯。

劉璟擡頭看了他一眼,笑道:“請張尚書進來!”

盧琮快步出去,不多時,外面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張尚書也就是張昭,劉璟爲了平衡權力,將相國由五相擴爲七相,這樣張昭便作爲江東代表入相,他出任工部尚書,取代原來費觀的職務。

進入權力中樞的江東高官還有步騭,封爲黃門侍郎,是門下侍中法正的副職,主管門下省日常事務,也能參與政事堂的中書門下議事。

張昭走進官房,跪下施拜禮道:“參見漢王殿下!”

“張尚書免禮,請坐!”

張昭坐直了身體,劉璟又笑問道:“聽說張尚書前兩天去了咸陽?”

張昭雖然在從前對荊州並不友好,屢屢爲難劉璟,不過那是過去之事,劉璟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相反,他卻極爲欣賞張昭的能力,無論事情多麼繁雜,他都能化繁爲簡,找到問題實質。

當然張昭也有不足,他在軍事方面確實比較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在江東最後備戰時積極倡導疏通運河,放棄對秣陵縣城的重修改造,反對呂蒙關於放棄建業遷入秣陵城的建議,這些都是張昭在軍事方面的敗筆,最後導致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導致了建業和秣陵的防禦兩難。

劉璟也知道他在軍事方面的不足,所以揚長避短,不讓張昭參與軍事,而是用他處理內政,張昭出任相國一個月,已漸漸適應了他的新仕途。

張昭取出一幅地圖,呈給了劉璟,笑道:“殿下上次在中書門下議事時,提出建長安副城的建議,衆相國商議,便決定由工部來牽頭此事,這兩天我就在忙碌選址之事。”

建長安副城最早是由陶勝提出,爲的是解決長安土地過於昂貴問題,陶勝是商人出身,考慮問題比較實際,僅僅是從土地利益上考慮,至於社會效應和軍事防禦這些方面,他就沒有想到了。

不過設立副城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征服江東後,很多江東士族以及文武高官都需要在長安購地置業,使長安的土地更加緊張,建立副城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劉璟接過地圖,又起身來到關中沙盤前,對照張昭的地圖,在沙盤上找到了三座相應的副城位置,插上了紅旗,這三座副城實際上是三座縣城,一處是秦舊都咸陽縣,在長安以西十五里處,一處是長安東南的杜陵縣,一處是正東的霸陵縣。

這三座縣城都距離長安不遠,在二十里範圍內,這也是相國們的一致意見,利用現成的縣城來作爲長安副城,一方面可以節約開支,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聚攏人氣。

張昭在一旁介紹道:“這三座縣城非常適合作爲副城,從前和長安聯繫較少,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如果都修建寬闊的直道,又有畜力代步,最快一刻鐘便可抵達長安,假如直道兩邊商業發展起來,那麼副城和長安城之間的聯繫就更緊密了。”

劉璟又看了看沙盤上的三座縣城,笑道:“這三座縣城我都去過,感覺很小,也很破舊,如果真做副城,城池至少要擴寬一倍,我建議向長安方向擴寬,這樣和長安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如果縮減到十里之內,那他們就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副城了。”

“殿下說得對,如果縮減爲十里,那麼直道沿途的土地也會變得很有價值,不僅是商鋪,還會有很多府宅出現,長安城也就真正的繁榮起來。”

劉璟點點頭,“這件事政事堂再好好商議一下,最好估算一下需要耗費的錢糧,一旦定下來,就立刻著手實施。”

“微臣遵令!”

張昭轉身剛要走,劉璟卻又叫住了他,“馬上要入冬了,我有點擔心張尚書能否適應長安的嚴寒。”

張昭笑道:“多謝殿下關心,我是徐州人,年輕時去河北遊學數年,其實也早適應了北方的冬天,而且聽說關中並不是很冷,我想應該沒有問題。”

“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要求,不僅是張尚書,也包括其他來自江東的官員。”

“微臣多謝了!”

張昭施一禮,緩緩退了下去,劉璟目送他出了門,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有所感,江東最大的問題便是派系鬥爭,他也擔心這種派系鬥爭會延續到長安,不過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他這種擔心暫時沒有必要,江東還沒有出現派系的跡象。

不過自古以來,有官場的地方就有派系之分,也不是說長安就沒有,漢國內部同樣有派系之分,比如巴蜀派系,荊州派系,關隴派系等等,如果再出現一個江東派系也不足爲奇,這是人性的本能,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內都還拉幫結派,關係複雜官場中更是難以避免,因聯姻、因世交、因同窗等等。

劉璟也並不反對這種難以避免的派系之爭,但他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派系之爭不能過分,像從前江東那種派系鬥爭,他就不能接受,如果因派系鬥爭而損害到漢國利益,他會毫不猶豫地對派系鬥爭下手。

正沉思著,他忽然若有所感,一回頭,見盧琮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劉璟忽然想到他是盧植之孫,天下七大名門之一河北盧氏的子弟,劉璟便笑道:“我有話要問你,你隨我來。”

劉璟走回官房坐下,盧琮也走了進來,垂手站在一旁,劉璟便笑問道:“盧氏家族在長安就只有你一人嗎?”

“回稟殿下,微臣的二叔也來長安了,上個月剛到。”

“在長安買土地了嗎?”

“還沒有,但有這個打算,剛纔張尚書告訴我,如果想買土地,最好去杜陵縣買。”

劉璟點點頭,又問道:“你二叔是代表家族來買土地,還是他個人準備在長安置業?”

“應該是代表家族,河北很多大士族都準備來長安購地,除了我們范陽盧氏外,還有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以及鉅鹿白氏等等,都有在長安附近買地購宅,我們盧氏還是比較晚了。”

停一下,盧琮又小心翼翼問道:“近來長安有一種傳聞,說將來要遷都去洛陽,致使長安高漲的土地價格忽然降低下來,不知這傳聞是否屬實?”

“你覺得會嗎?”劉璟淡淡笑問道。

“微臣覺得不太可能。”

“爲什麼不可能?”

盧琮不假思索道:“當初曹操從許昌遷都到鄴都,是因爲擊敗袁紹,奪得河北大片土地,他需要穩定河北,同時匈奴和烏桓對北方威脅較大,所以曹操才遷都鄴城,而對漢國,我認爲它繼承的並非光武帝的後漢,而是高祖開創的前漢,所以從法理繼承上,定都長安會更加激起天下對漢室的嚮往,這是其一。”

“那其二呢?”劉璟又笑問道。

“其二是漢國的歷史任務決定,就算奪取天下,復興大漢,但這只是殿下目標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應該是經略關隴、河西,收復西域,再建西域都護府,微臣認爲這至少需要百年時間,要完成第二個目標,那就應該建都在長安,而不是洛陽。”

劉璟點點頭,“你還是有點眼光,伊籍說你素有大志,一心去河西建功立業,是這樣嗎?”

盧琮按耐不住內心的期待,單膝跪下道:“懇請殿下成全!”

劉璟想了想道:“按照慣例,你應該在秘書監磨練一年才能外放,不過你要去的不是巴蜀荊州等富庶之地,而是要去河西建功立業,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值得提倡,也罷!我就成全你,任命你爲居延縣縣令,你可願去?”

盧琮高聲道:“這是微臣平生所願也!”

“好!你明天就去吏部改簽,正式出任居延縣縣令,另外我再加封你爲居延尉丞,協助張掖都尉戍邊。”

盧琮心中激動,再次深施一禮,“多謝殿下成全!”

劉璟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幹,不要讓我失望!”

.........

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21章 一簡戰書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693章 關中收官(下)第566章 張任首戰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446章 劉曹和談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134章 夜襲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359章 蘄春風雲(七)第544章 離間之計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45章 矛盾激化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3章 可疑之人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54章 兩個方案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244章 兵臨城下314章 劉備歸來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
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512章 引刀待發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272章 後院起火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948章 迫停東線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21章 一簡戰書第587章 夷蠻之兵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1072章 再訪隆中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993章 順水人情第693章 關中收官(下)第566章 張任首戰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446章 劉曹和談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134章 夜襲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955章 攻城夜戰第359章 蘄春風雲(七)第544章 離間之計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554章 新秀入府第958章 匈奴來使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296章 以舞相屬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253章 蔡瑁搶功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45章 矛盾激化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43章 可疑之人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54章 兩個方案第652章 大戰合肥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244章 兵臨城下314章 劉備歸來第524章 激戰成都(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三台县| 九寨沟县| 泰宁县| 莲花县| 庆安县| 教育| 同江市| 壶关县| 正定县| 南涧| 资源县| 夏津县| 花莲县| 静海县| 筠连县| 西平县| 历史| 太保市| 行唐县| 肥乡县| 安宁市| 平昌县| 安国市| 运城市| 武鸣县| 涟水县| 东阳市| 北宁市| 清水县| 合江县| 砀山县| 荥经县| 车致| 永康市| 盐津县| 西城区| 杭锦后旗| 陕西省| 广宗县|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