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10章 兵伐青州

剛剛休息了不到一刻鐘的親兵們又重新上馬,曹仁沿著官道向東北方向奔行,但奔出不到一里,左面山坳內忽然火光大作,殺出一支漢軍騎兵,攔截住了曹仁隊伍的去路。\\

爲首一員大將,面如重棗,手提大刀,胯下一匹雄駿的千里駒,正是偏將軍魏延,魏延和呂蒙負責攔截曹仁逃回徐州,他們早已料到曹仁可能會走樑郡,魏延率三千軍在碭縣埋伏,果然截住了曹仁。

魏延得意大笑,用大刀一指,“曹都督還不下馬投降,更待何時?”

曹仁一顆心彷彿沉下了深淵,他只帶著百名親兵,這一戰讓他怎麼打?他又回頭看了看,發現身後也被漢軍攔截住,除了突圍外,他已別無他策。

曹仁大喝一聲,揮刀向魏延殺來,魏延也厲聲大喝:“來得好!”他催馬奔上前,揮刀相迎。

兩人皆是武藝高強的大將,旗鼓相當,刀光閃爍,兩人激戰在一起,戰了三十餘合,魏延越戰越勇,曹仁卻不想再戰,思索脫身之計。

兩馬交錯,曹仁反手一記回刀斬,魏延早有預料,揮刀格開,曹仁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雙腳猛地一夾馬肚,戰馬疾奔而出,向東奔逃,前方漢軍士兵一擁而上,用長矛亂刺。

曹仁知道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若再逃不走,他就將命喪此地,曹仁大吼一聲,揮刀連劈數人,企圖衝出重圍,就在這時,魏延掛了大刀,他冷笑一聲,摘下長弓,從後背抽出一支狼牙箭,拉弓如滿月,瞄準了曹仁後背。

弦一鬆,狼牙箭如閃電般射出,這一箭正中曹仁後背,曹仁大叫一聲,身體晃了晃,從馬上栽落,魏延大喊一聲,“活捉他!”

十幾名士兵一擁而上,將曹仁死死摁住,用繩子捆綁起來,曹仁長嘆一聲,無奈閉上了雙眼。

建安二十年六月,漢曹兩軍爲爭奪譙郡,爆發中原大戰,漢軍在戰場上先後投入十八萬大軍,兩倍於曹軍,最終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在譙縣一戰擊敗了八萬曹軍主力,徐州大都督曹仁和謀士滿寵被漢軍俘獲,副將李通在突圍中身負重傷,最終不治而亡。

而譙縣守將牛金在得知曹仁大敗後,無法承受漢軍二十萬大軍的圍困,最終率軍投降。

這場發生在譙郡的中原大戰,漢軍以二十五萬大軍對陣十三萬曹軍,曹軍最後全軍覆沒,戰死者兩萬餘人,而投降的曹軍士兵卻超過十萬人,只有數千人從戰場逃脫,這也是自赤壁大戰以來曹軍遭遇到的最慘重損失。

中原大戰的勝利,使漢曹兩軍的兵力失去了平衡,漢軍兵力增至五十萬,而曹軍總兵力卻銳減至十五萬,漢軍在譙縣整頓軍隊,十天後,劉璟親率二十萬大軍準備向徐州進發。

而就在這時,曹丕從鄴都發來了緊急軍令,命令曹休放棄徐州,撤軍回青州,至此,除了徐晃死守洛陽之外,漢軍已攻佔了整個中原。

就在漢軍取得中原大戰的輝煌戰績,震動天下之時,曹軍也力圖在青州挽回一點面子,曹丕將希望寄託在了張遼身上。

張遼率三萬幽州軍渡過黃河向青州方向快速挺進,三天後,張遼大軍抵達泰山郡一帶,三萬曹軍駐紮在緊靠齊郡的萊蕪縣。

大帳內,張遼獨自一人站在沙盤前久久沉思,目前漢軍主要分佈在濟南郡、齊郡和樂安郡,但他卻不知道漢軍具體的軍隊部署,情報不足困擾著張遼的決策。

但張遼還有另一個困擾,那就是他率領的這支軍隊並不太得心應手,也不是說他指揮不動這支軍隊,只是他的命令傳下去後,到執行時,總是會晚那麼一點半點,沒有軍令如山般的迅猛。

張遼心裡也明白,這支軍隊是曹彰的經營多年的幽州軍,只服從於曹彰的命令,只是曹彰迫於父親的壓力纔不得已交出軍權,而自己接管三萬幽州軍卻是曹丕的命令,如此,曹彰怎麼可能讓自己隨心指揮這支軍隊?在軍隊中依然有曹彰的影子,也不足爲奇了。

一方面是對漢軍情報不足,另一方面是對軍隊指揮不力,兩大困擾著實使張遼對青州作戰感到力不從心。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在帳門口稟報道:“啓稟將軍,營外來了一人,自稱是將軍同鄉,現任北海郡丞,特求見將軍。”

張遼眉頭一皺,自己同鄉,北海郡丞,他想了想,忽然醒悟,連忙問道:“來人可是姓李?”

“好像是姓李。”

張遼頓時大喜,他知道來人是誰了,急道:“速速請他進來!”

張遼是雁門郡馬邑縣人,出身縣中豪門,馬邑縣有兩大豪門,一戶就是張遼的家族,另一戶則是李氏家族,素有張武李文的說法,兩家世代交好,甚至還有聯姻關係。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這個益都李縣令就是李氏家族的次子,叫做李堪,他們從小就在一起讀書,後來失去了聯繫,張遼只知道李堪在青州爲官,應該就是他。

片刻,一名中年文士被領進大帳,拱手笑道:“文遠兄,別來無恙!”

果然是李堪,儘管他們二十年不見,但張遼還是一眼認出了他,他上前拉住對方的手笑道:“李賢弟還是和從前一樣,模樣沒有太大的變化。”

“是嗎?我居然還那麼年輕?”李堪摸了摸自己臉笑道。

兩人大笑起來,張遼連忙把李堪請進大帳坐下,又命親兵上了茶,張遼道:“文重,我們大概有二十幾年沒見了嗎?”

“二十一年未見,最後一次相見是建安三年回鄉祭祖,我們喝酒暢飲,那時我還只是益都縣小小主簿,文遠卻已名震天下了。”

“別提這個名震天下了,慚愧!”

張遼擺擺手,又笑問道:“我一直不理解,文重怎麼會在青州做官?”

李堪笑了笑道:“我是北海君的門生,文遠不知道麼?”

北海君就是孔融,曾領青州刺史,門生遍佈天下,張遼這才恍然,原來他的同鄉是孔融的弟子,難道他在青州爲官。

李堪又笑道:“我經恩師舉薦,出任益州主薄,一步步升爲北海郡丞,聽聞文遠率軍來青州,所以我特來相見。”

張遼心中一動,自己來青州才幾天時間,李堪居然就知道了,他的消息好快,難道是.......

這時,親兵送了兩杯茶進來,張遼喝了一口茶,這才用一種漫不經心的語氣問道:“文重怎麼知道我率軍過來?”

“實不相瞞,我也是接到了漢軍的文書,才知道文遠率軍過來,便趕來相見。”

張遼沒想到李堪竟如此坦率,他沉吟一下問道:“文重已經歸降漢國了嗎?”

李堪微微笑了起來,“文遠此言不妥,據我所知,魏國只包括中原和河北兩地,幷州和青州都不屬於魏國,依然是朝廷直轄,所以我本來就是漢臣,效忠於大漢天子,漢國也是漢朝屬國,何言歸降漢國?”

張遼半晌苦笑了一聲,李堪所言雖然是實情,但漢朝名存實亡,天下人也皆知,所以造成現在的一個混亂局面,魏國取代了漢朝,而漢國又被視爲漢朝正統,偏偏鄴都還有一個大漢天子,有時候連張遼都感到困惑。

李堪明白張遼的心思,又笑道:“這次漢軍突襲青州,青州兵力空虛,各郡都沒有抵抗,漢軍也沒有爲難我們,以漢臣相待,就在兩天前,我接到了陸司馬發給各郡的文書,說文遠已率曹軍北上,陸司馬希望各郡以民生爲重,不要做無謂的抵抗,所以我依舊是漢臣。”

李堪雖然這樣說,但張遼並不是很相信,既然陸遜依舊發文書給各郡,說明他們其實都已經效忠漢國,不過張遼也不想說破,他心裡明白,若沒有這些地方官維持青州秩序,青州非要大亂不可,就算他們已經投降了漢國,也不敢輕易動他們,況且這也不是他能決定,需由曹丕來決定任免。

張遼更關心的是軍事,他想了想又問道:“漢軍在北海郡有駐軍嗎?”

“原本駐紮有一萬漢軍,不過在我出發之前,漢軍也撤軍走了,聽說不光是北海郡,就連齊郡的漢軍也撤走了。”

說到這,李堪取出一封信,遞給了張遼,“這是陸司馬在撤離北海郡時留下的一封信,他請我轉給文遠,請文遠一覽。”

張遼心中暗暗嘆息一聲,李堪果然是有目的而來,並非來看看自己那麼簡單,儘管心中嘆息,他依然不露聲色地接過信,迅速看了一遍,陸遜在信中寫得很清楚,漢軍將駐紮在樂安郡,不希望和曹軍作戰,如果曹軍一意孤行,漢軍也絕不會退讓。

從這封信中,張遼看到出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漢軍已經撤軍到樂安郡,集中兵力,不讓自己各個擊破,另外漢軍將保持在青州的存在,願意和曹軍保持對峙狀態。

張遼起身,快步來到沙盤前,仔細看了看樂安郡的位置,樂安郡背靠黃河出海口,境內有濟水和淄水乾流,還有大片海域,難怪漢軍要佔據樂安郡,退可乘船離去,進可席捲青州。

這次張遼的任務是收復臨淄,看來任務可以完成了,但要不要和漢軍決戰,收復整個青州,他必須要請示曹丕,由曹丕來決定。

想到這,張遼便對李堪笑道:“還要煩請文重再辛苦一趟,替我送一封回信給陸遜,曹軍自然秋毫無犯,絕不會擾民,不過戰與不戰,並不是我張遼能決定,在接到鄴都命令之前,我也不希望在青州燃起戰火。”

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63章 深夜急令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99章 黃忠授藝第9章 初見劉備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421章 暗度陳倉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461章 爾虞我詐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61章 緊急補救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78章 璟公子也可出征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31章 黑裙少女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859章 久攻不克
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183章 江東主力殺至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63章 深夜急令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1017章 戰雲籠罩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605章 龐統心事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99章 黃忠授藝第9章 初見劉備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421章 暗度陳倉第247章 耀武揚威第381章 兩江分裂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090章 驚天劇變第443章 馬騰的心思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213章 青衣小帽雨中人第461章 爾虞我詐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721章 河曲設郡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61章 緊急補救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78章 璟公子也可出征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570章 兵過祁山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660章 兵至西城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31章 黑裙少女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563章 氐胡使者第658章 金蟬脫殼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547章 巡視漢中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394章 最後的心結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589章 明月寶珠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76章 曹操的失落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357章 蘄春風雲(五)第804章 曹丕反擊(下)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500章 漢中出兵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859章 久攻不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台东县| 若尔盖县| 定日县| 许昌县| 金堂县| 邵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涿鹿县| 松溪县| 西昌市| 万年县| 剑川县| 镇雄县| 潞城市| 阳泉市| 连南| 锦州市| 兴安县| 普兰县| 临武县| 望城县| 镇平县| 澄江县| 富宁县| 旬阳县| 黄平县| 河西区| 博乐市| 新疆| 三明市| 关岭| 巴塘县| 民乐县| 从化市| 延吉市| 平安县| 湖南省| 天津市| 会东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