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坤讓出租車把他載到了市區(qū)東邊靠山的區(qū)域,然後就提著鳥籠下了車,找了個方向爬上了山。
這周邊並不是荒郊野外,依然還在市區(qū)範圍內(nèi),山上山下都有很多建築,也修了好幾條路,供汽車上山的公路、供遊人遊玩的棧道和石梯都有。
不過現(xiàn)在明顯要天氣大變,暴雨來臨的樣子,山上自然也沒什麼人了。而且向坤走的也不是大路,專門往小路里鑽,要不是怕衣服鞋子弄得太破等下出來後不方便打車,他都要像在秦嶺無人區(qū)的時候一樣直接用身體“開路”了。
向坤自己找了個比較崎嶇的路線到了山頂,這邊沒有路通過來,雜草叢生,也沒什麼景緻。
他隨便找了棵樹爬了上去,把鳥籠掛著,準備等要走的時候再來拿。
不過從樹上下來後,他想了下,又重新爬上去把鳥籠取下,換個地方藏——雖然機率很小,但萬一要是這樹給雷劈了,那“金閃閃”可就太倒黴了。
向坤走到山邊,眺望頭頂烏壓壓的雲(yún)層,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腦飛速計算著。
現(xiàn)在他將周圍各種環(huán)境元素都細分,同時建立了多個認知模型,然後又彙集到大氣電場這個大的認知模型中,通過自己的認知模式,來感受著磁場、電場的變化。
大氣電場的強度是一直在變化的,晴天電場和這種“擾動天氣電場”差距很大,在後者的狀態(tài)下,向坤要更容易收集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幫助他完善大氣電場的認知模型。
這種計算量,便是向坤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開始覺得腦袋發(fā)脹,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較瞭解自己的極限,所以並沒有立刻停下,而是竭力控制著思維強度,維持著現(xiàn)在的狀態(tài)。
對大氣電場的認知模型建立得越完善,他就越能夠反推出自己要模仿那變異蜘蛛飛行,需要什麼條件,從而建立和完善“御電飛行”的認知模型。
隨著時間退役,向坤已經(jīng)能夠越來越清楚地判斷大氣電場的變化情況,他現(xiàn)在的注意力在其中幾片低空雷雲(yún)上,他知道當雷雲(yún)與大地局部電場強度達到大氣遊離所需的電場強度時,就會使空氣遊離,形成先導放電通道——也就是雷電產(chǎn)生的第一步。
向坤當然沒有想過去“接雷”,他又不是修仙者,要渡劫正道。
九成的閃電只會在地、雲(yún)之間炸開,只有不到一成能夠直擊地面,這些閃電的平均電流是三萬安培,最大甚至可以達到三十萬安培。
擊中地面瞬間產(chǎn)生的溫度可以高達三萬攝氏度,向坤可沒有那麼強的耐熱能力,甚至恰恰相反,根據(jù)之前的實驗,相比起物理傷害,這種高溫傷害對他更致命。
那些被閃電劈中後還生還的人類,基本都不是被閃電直擊,而是旁側(cè)閃擊。
向坤聚精會神關(guān)注著雷電的發(fā)生過程,不斷完善他的認知模型。
根據(jù)向坤之前見證那“變異蜘蛛”飛行的過程,以及後來所得到的“變異蜘蛛”部分飛行的記憶片段來看,它有辦法利用閃電發(fā)生時強烈的電場變化來給自己“充電”,獲得更強的飛行能力。
不過這個“充電”的方式,並不是直接跑去被雷劈。
如果把“變異蜘蛛”比作是一條船,“飛行”是在水上航行的話,那雷電天氣的電場,就是更深的水深,能夠承載住這條船的吃水深度,而晴天的時候,水量不足,很容易擱淺。
雷電現(xiàn)象後的“充電”,則相當於給船加上了動力系統(tǒng),可以在航道中更好地暢行。但水深足夠,依然還是能否起航的前提。
當一道閃電在雲(yún)層中亮起,轟隆隆雷聲傳來後,向坤的瞳孔漸漸變得幽深起來。
他的視線內(nèi)一片深黑,彷彿眼睛被蒙起來一般,但這黑暗中卻又有無數(shù)似有若無的小點在變化和排列,這並不是夜視模式,也不是紅外熱成像模式,這是向坤自己都從來沒有看到的畫面,但他卻沒有一點“失明”的感覺,他依然能夠通過那無數(shù)的小點準確地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周圍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他現(xiàn)在可以相對清晰地感覺到周圍大量電荷的運動趨勢,感覺到遠處雲(yún)層中電場的具體變化。
一秒多鍾之後,向坤的視線恢復,他快速地四下觀察了一番,在看到的斜對面山壁下方是一座湖後,他開始後退,給自己留出了一個大概六、七米的衝刺距離,然後將口袋裡的手機拿出來,隨手丟在旁邊草叢裡——這是他之前新?lián)Q的紅米note8pro,可不想等下再摔壞或是進水。
然後他微微降低重心,開始做準備。
幾分鐘後,向坤通過他的認知模型,把握到了時機,開始盡全力奔跑,前衝。
雲(yún)層中電龍涌動,隆隆雷聲中,閃電按照既定的路線將空氣劈開,在半空中消失。
在它消失的幾乎同時,向坤躍出了山壁。
“嗙!”地一聲巨響,他整個人變成了一團光球,彷彿逆重力一般向上拋起了一米多,然後又繼續(xù)向下墜去。
不過因爲這下改變,他沒再按照既定方向往那座湖落去。
……
“看什麼呢?快點走啦,馬上就要下雨了,咱們可沒帶傘!”
一位看起來三十左右的女人提著個小孩的書包快步走在石子鋪成的小路上,發(fā)現(xiàn)後面跟著的兒子停了下來,馬上回頭催促道。
“那邊,那邊好像有人跳崖……”一個看起來大概在上小學三、四年級的男孩看著遠處喃喃說道。
女人順著兒子的視線看過去,看到了那邊的山崖,皺眉道:“那邊怎麼會有人跳崖?傻麼?”
一是那邊山崖離地並不高,二是下面不是湖面就是密林,跳下來要直接摔死老實說不太容易,但摔個半死不活、半身不遂卻是大概率的事,不會有人那麼傻缺要跳崖跑這來跳。而且兒子所看的那個方向,那裡並沒有路可以上去,怎麼會有人到那的?她老公在這邊景區(qū)工作,所以知道這邊幾座都是矮山,從來就沒有想不開過來跳崖的,失足落山的倒是有過幾個。
女人本來猜測是不是有人失足落山,待要詳細再問兩句,確定給下要不要打電話報警以及通知景區(qū)的管理,兒子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她火騰地冒起來。
“那個人好像變成一團火,不對,變成一個光球,也不是,變成太陽飛走了。”男孩皺眉換了幾次詞語才找到了自認爲準確的形容。
不過接下來,他的耳朵就被母親給揪住扯了過去:“你是不是又拿你爸的手機偷看網(wǎng)絡小說了?!又看那些什麼白日飛昇、鬥氣化馬的書了?還光球,還太陽?難怪你這幾次考試越來越差,難怪前一段開家長會你班主任說你經(jīng)常作業(yè)沒做完!!”
……
向坤距離那對母子其實很遠,他此時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身邊有大量被他帶落下來的斷枝和樹葉。
本來他預計跌落的區(qū)域是那個小湖的,但沒想到半空中被“充電”了以後,能多飛出那麼遠,直接掉在了湖外。
好在湖邊上也都是樹林,向坤被那光團裹住後下落的趨勢受到影響,不再是往下,而是前拋,藉著樹枝的緩衝,倒是沒有摔得太重。
向坤在地上趴了幾分鐘,等待身體自愈的同時,也在回想剛剛那周身凝聚成光團的感覺。
在光團出現(xiàn),裹住他往上短暫一託後,就立刻被他的體重拽著落下,顯然是無法承載他的體重,無法支撐他飛行,同時他也暫時感覺不到如何主動凝聚那光團和控制方向的方法。
那光團給他的感覺,就好像是頭皮一麻後,就自己凝聚出來,就像是自己的影子一樣,沒有辦法有具體的感知。
向坤現(xiàn)在相當於駕船出海,結(jié)果船還沒出碼頭就沉了……
但他心裡卻很高興,畢竟是讓他摸到船,看到海了。
雖然知道距離真正飛起來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現(xiàn)在向坤至少知道自己確實有從那“變異蜘蛛”的鮮血裡獲得飛行相關(guān)的能力。只不過要把這能力完全地融合到自己身上,讓自己也飛起來,還需要很多很多地進化和改良,需要繼續(xù)完善“御電飛行”的認知模型。
在身體恢復後,向坤起身循著最近的路線直接爬回了之前的山上。
在秦嶺無人區(qū)浪過後,現(xiàn)在向坤在山林裡是愈加地適應了,爬個矮山比猴子還要利索。
回到他之前跳山的地方,向坤準確地找到自己扔手機的地方,但剛俯身拿起手機,手指便一陣刺痛,然後手機啪地一聲炸出火花,被他下意識甩了出去。
“臥勒個大槽!”
向坤甩了下手,看了下有些焦黑的手指,再看著不遠處明顯已經(jīng)GG的手機,欲哭無淚。
很顯然,自己身體周圍還帶著大量電荷沒有釋放乾淨。
雖然手機廢掉了,不過向坤也不能直接把它丟在這裡,等過了一會確定不會燒起來後,便拿起來揣到了兜裡,然後又去找回了金閃閃。
向坤現(xiàn)在身上衣褲又髒又破,如果直接打車,估計會被拒載,好在這邊並不是什麼偏遠山區(qū),所以他準備先步行找個地方換身衣服。
晚上八點的時候,在淅瀝瀝的小雨中,向坤走進了一個商場。
“咦?我掉線了,臥槽,沒信號了什麼鬼!”
“哈!人品問題……呃,我也掉了……”
“嘿嘿,讓你們用蘋果,我華爲就……哎?我也掉了?”
“好了,網(wǎng)絡又有了。”
從商場大門走進去後,向坤就不斷地聽到類似的聲音,和他直線距離2米以內(nèi)的人,在他經(jīng)過後,手機都都會立刻失去信號,不論是4G信號還是WIFI信號都一樣,他就像是個移動的干擾源一樣。
對此他倒是並不覺得意外,他很清楚自己現(xiàn)在還處在那“光團”留下的“後遺癥”中,之前他在路上走的時候,最開始時兩邊的路燈在他經(jīng)過時甚至會不停閃爍。
應該再過幾個小時,那次光團“充電”的效果就會完全消失了。
暫時來說,他還沒能找到操控這種能力的方法,但就像船已經(jīng)買回來了、擺在那裡了,學會怎麼開也是早晚的事。
從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來的某些特性來看,向坤很確定,在自己的身上,這能力肯定不會像那“變異蜘蛛”一樣,只能在雷雨天“起飛”,或是藉著跳崖的時候滑翔。在人類社會,他能衍生出更多相關(guān)的能力來,這些能力要論實用性、影響力,很可能要比飛行更強大。
也虧得向坤之前手機壞過兩次,所以現(xiàn)在出門都不敢不帶現(xiàn)金,不然這會手機GG,回家的車票和更換的衣服都沒錢買了。
……
“二十點三十七分。”
聽著手機裡傳來機械的女聲,小蘋果眉頭微皺,心裡有點擔心。
下午向坤離開後,剛開始有和她在微信上聊幾句,討論一些關(guān)於“寄託注意力”的訓練方法細節(jié),後來就沒了迴應。
她本來以爲向坤應該是在大巴上睡著了,但算著時間,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到車站,還是沒有回覆。
小蘋果知道向坤的習慣,他如果有事無法回覆的話,肯定會說一聲,讓她知道暫時結(jié)束這次聊天,而不會這麼直接就沒有消息的。如果他之前是在車上睡著,那抵達後看到微信,也肯定會回覆。
於是小蘋果猜測,向坤可能是手機沒電了,估計等他回到家充電後就會回覆。
小蘋果放下手機,將注意力放到她擺在桌上的幾件木雕上,慢慢地用手摸索著,然後一邊想象著下午那種感覺。
向坤下午費了那一通勁,讓小蘋果在潛意識裡覺得那硬幣是有些特殊的,然後引導她在之後的練習裡主要用這枚硬幣,自己建立這枚硬幣有神奇功能、是獨一無二的認知。按他對小蘋果建立的認知模型來判定,這一點應該是沒問題的。
但向坤沒有想到的是,小蘋果確實有覺得那枚硬幣隱約和其他硬幣不同,但她也有自認爲更適合做注意力寄託物的東西——那就是向坤之前送她的四件木雕。
向坤確實對小蘋果很瞭解,但他還是低估了這段時間以來,多次通過幾件木雕引發(fā)小蘋果的夢境,對她的認知造成的影響,畢竟她和向坤討論到這些夢境時,基本都只是提及每次相關(guān)的夢境內(nèi)容,而並沒有牽扯到那些木雕上。
這麼多次做夢,在開心快樂的夢境中,每次都出現(xiàn)小黃人的形象。而在研究、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夢境中,則每次都能看到那三件套木雕之一。所以小蘋果其實一直都對這幾件木雕有很特殊的觀感,她覺得這些木雕和她有某種精神上的聯(lián)繫,彷彿能夠和她溝通一樣。
不過這樣的話,不管是對在高校做副教授的父親,還是對送她這幾件木雕的向叔叔,都有些說不出口,因爲顯得有點幼稚。
——
推薦《諸天萬界神龍系統(tǒng)》,已有11個副本240多萬字,量大管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