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蘭心頭惶惶的,她很想回頭看一看,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附近跟著自己,可是她剋制著自己,一直沒有回頭,一直到城門口都沒有回頭。
從城門口進(jìn)了城,她立即翻身下馬,牽著馬往人多的地方擠。那種被人窺伺的感覺隨著人多,好似感覺不到了。
她回頭去看,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麼。
待心底平靜下來,她又覺得在城外,被人跟蹤窺伺的直覺,會不會是她自己的錯覺?她不過是個小娘子而已,什麼人會這麼費力的跟著她?
暗笑自己大驚小怪,公孫蘭牽著馬向公孫府上而去。
可來到公孫府上所在坊間之時,那種被人跟著窺伺的感覺,又回來了!
隱隱讓她覺得心底發(fā)毛。公孫府上所在的坊間,基本都是高門大戶,一個坊內(nèi)不過五六戶人家。這會兒十分清淨(jìng),坊間道上半天也見不著一個行人。
她翻身上馬,打馬快行。一直都並未回頭,一直到能瞧見公孫府上的門匾之時,才又狠抽了一下馬背,馬兒揚(yáng)蹄快跑,要衝到自家門口之時,她才猛的回頭看去。
空空蕩蕩的坊間道上,半個人影也沒有。
難道,真的只是錯覺?在城外,以及適才的都是錯覺?並沒有人跟著她?
“娘子,您回來了,將軍交代了,您一會來就趕緊通稟他,將軍和夫人都十分擔(dān)心娘子呢!”門上的家僕笑嘻嘻的上前說道,小廝也忙不迭的牽過馬匹。
公孫蘭點了點頭,又向後看了一眼,輕嘆一聲,莫非自己是因爲(wèi)思慮過多,才產(chǎn)生了錯覺?
她邁步進(jìn)門,又轉(zhuǎn)過頭來問道:“剛纔我回來,我後頭跟了人沒有?”
門房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往後看去,連連搖頭,“沒有呀,只有娘子一個人騎著馬而來!”
真是錯覺?
“娘子,是覺得有什麼不妥?要不要稟告將軍知道?”門房緊張問道。
公孫蘭搖了搖頭,“哦,無事,既然沒人跟著,不必叫哥哥知道了!剛知道嫂嫂懷有身孕,哥哥正高興著呢,不必叫他爲(wèi)這沒有的事兒操心。”
門房又向後看了一眼,這才點了點頭。
公孫蘭微微蹙眉,歪著腦袋,仔細(xì)回憶,究竟是錯覺,還是卻是有人跟著她?若是錯覺,在城外出現(xiàn)一次也就罷了,那荒郊野外的,人確實容易心裡打鼓。可爲(wèi)什麼會在她都快要到家,人又稀少之時,再次感覺到?
難道錯覺還會一而再的出現(xiàn)?
可若是真的有人跟著她,又會是什麼人?爲(wèi)了什麼?
公孫蘭搖了搖頭,這種沒有邊際的事情,不用讓正在興頭上的哥哥知道了。大不了,她日後出門都小心些,不往城外人少的地方去就是了。或許真的是錯覺,也不一定呢。
沈昕娘滿月宴之後。朝中的局勢越發(fā)緊張起來。
大梁兩次斬殺使臣,徹底惹惱了突厥人,突厥人在西北非但沒有撤軍,對西北大軍的攻打反倒越發(fā)猛烈起來。
他們最厲害的就是騎兵,攻擊力強(qiáng),速度快,兵馬強(qiáng)壯。且騎兵聲勢浩大。而大梁的軟
肋就是騎兵。
突厥行動飛快,組織騎兵,藉機(jī)成功搶了虞淼軍隊的糧草,搶不走的,就地放了一把火,燒掉大半。
雖然虞淼及時組織軍隊回援,可能夠挽回的不過寥寥,突厥人之損失了不足五十兵馬,便對大梁造成了莫大的損失。這般打下去,情況是在不容樂觀。
虞淼心裡頭很著急,可是皇帝既然沒有說議和,朝中沒有撤兵的軍令,他自然無論如何,不會先妥協(xié),便是耗死,也要耗死在沙場之上。
只是他心裡明白,如此耗下去,對大梁沒有一點好處。他帶兵在外,比遠(yuǎn)在京城的人更加明白,這一日下來,軍費消耗,更加明白這般和突厥人硬戰(zhàn),沒有好處。倘若是爲(wèi)了軍功,爲(wèi)了他自己的利益考慮,當(dāng)然有仗打纔是好的。他的四十萬大軍不必被拆散,不必被調(diào)回。他仍然是坐擁軍隊最多的將領(lǐng)。
且一直打著仗,糧草便會供應(yīng)的足足的,不管大梁百姓生活如何,他的糧草斷然不能短缺。國庫充不充盈,不用他來考慮。只要打著仗,這些問題,自然朝中之人會考慮。
可越和突厥人打,他越是從心底裡明白,突厥人如今只能趕走,不可能殲滅。大梁的騎兵不夠強(qiáng)盛,突厥人就總能回來。唯有休養(yǎng)生息,同突厥有利益往來,將兩國的利益牽扯在一起,才能避免邊境的相互滋擾,休養(yǎng)生息之時,加強(qiáng)大梁的騎兵建設(shè),纔能有效的防患和杜絕突厥的野心。
而不是像如今這般,不思慮後果的一味逞強(qiáng)。
只是這話,他能想,能明白,卻不能說。他將自己的想法表達(dá)給齊王可以,卻需要由齊王轉(zhuǎn)達(dá)向聖上,向朝臣。否則朝臣定會藉口是他貪生怕死,不敢對持突厥,不會客觀的來看待這些問題。
西北戰(zhàn)事告急之時,朝中也不輕鬆,眼看國庫入不敷出,赤字連連,爲(wèi)了增加收入,籌集軍餉,朝中已經(jīng)默許捐官。各地也開始增加賦稅,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稅收,讓百姓們怨聲載道。
沒有打仗不增加稅收的,就連英明如漢武時期也有明碼標(biāo)價的捐官,及讓衆(zhòng)多商賈破產(chǎn)的告緡令,可見連年作戰(zhàn),累極的總是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不虛。
方琰深受此事所擾,如今連回到府上,面對著自己的嬌妻幼子,眉宇之間都不能盡舒展。
他同沈昕娘朝夕相處,沈昕娘自然十分了解他,也看的出,他眉間的擔(dān)憂愁緒。
“與其啃百姓身上的皮肉,不若從換個方向下手。財富永遠(yuǎn)都是聚集在少數(shù)人手裡的。”沈昕娘緩緩在他身邊說道。
方琰點頭,“如今捐官雖未明碼標(biāo)價,卻也差不多了。已經(jīng)設(shè)立了許多空有頭銜的閒職,那些商賈握有錢財,卻屬下九流,能用錢買官,提高身份,自然願意出錢。可如此總歸有限。若不能同突厥的戰(zhàn)事早日結(jié)束,如此也只能拖延一時,最終會將大梁打的只剩一副空殼。倘若國中不穩(wěn),外有憂患,大梁危矣。”
沈昕娘輕嘆一聲,“猛然增加的苛捐雜稅,已經(jīng)引起民怨,連我這足不出戶的婦人,都聽聞一二,可見其影響之廣,難道不能遏制麼?”
方
琰嘆了一聲,沒有說話。
沈昕娘側(cè)身看了看在小牀上熟睡的兒子,起身拉著方琰的手向妝臺走去。
妝臺之上似乎放著許多物件兒,上頭蓋著一層細(xì)膩的薄紗,看不清薄紗下頭究竟藏了什麼。沈昕娘走上前去,伸手將薄紗拽掉。
方琰便只覺眼前一亮,下頭是琳瑯滿目的玉器,有碧玉雕琢的玉皇天尊,有把玩的玉屏風(fēng),玉石花瓶,還有紅的彷彿要滴出血來的紅翡擺件。
綠便綠的純粹,滿翠不染雜色,油亮油亮的祖母綠,讓人望之就砰然心動,不由想要捧在手中,卻又生怕碰壞碰髒了,不忍伸手。紅便紅的徹底,血一般的顏色,紅潤潤的彷彿隨時都要流動起來,不染世間塵埃。白玉更油潤如脂,晶瑩潔白,細(xì)膩滋潤,白璧無瑕。
“這是……”方琰眉頭緊蹙,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他從小生長在宮中,雖早早離宮,卻也是見過世面的。離開靈山回到京中之後,自然過的也是王公貴族的生活,所見過的好東西更是不勝枚舉,可一下子這麼多的美玉擺在眼前,還是讓他不由震驚。這隨便一個拿出來都是價值連城,難以估量的極品,而自己家中竟然藏了這麼多?
“雖然幫不上大忙,小忙總是能幫上一些的。你一次且拿一兩個出來,到秦家義莊去脫手,秦家路子很廣,除在大梁境內(nèi),更連海外都有貿(mào)易往來,總能找到合適的買家。也算救急了。”沈昕娘輕笑說道。
“我怎麼能用你的東西?”方琰連連搖頭,據(jù)不肯受。
“我的東西?你不能用?”沈昕娘挑著眉梢看他,“方琰,如今我們之間,彼此還要分的那麼清楚麼?這些東西雖在世人看來皆是價值連城,可放在你我之間,難道不是不值一提的死物麼?”
方琰定定看著沈昕娘。
“若是我能幫你,卻不幫,眼睜睜看著你整日愁所眉間,難道我心裡會輕鬆好受麼?”沈昕娘輕笑了笑,“不過你若都拿走,我卻也是不能同意的。一次拿個一兩樣,反倒容易擡高價錢。這是所有的藏貨了,能幫多少忙就幫多少吧。”
沈昕娘話音剛落,便聽到兒子在小牀上咕噥的聲音,她連忙快步往小牀走去。
獨留下方琰,愣愣的看著妝臺上的物件,心頭千百般滋味一時涌現(xiàn)。
他說過要照顧她的,如今卻要她拿出她的私產(chǎn)來幫助他。方琰無奈笑了笑,他堂堂王爺,竟也有要吃軟飯的時候,這個軟飯還真是非吃不可,一時又感動又無奈。
他上前挑了那個栩栩如生,白璧無瑕,油潤如羊脂一般的玉皇大天尊的雕像,這玉像有他手臂那麼高,眼目異常傳神,好似真有靈性一般。玉質(zhì)更是上乘,沒有一絲雜質(zhì),油油潤潤,連玉皇大天尊背後的仙帶都好似在迎風(fēng)飄揚(yáng)一般。
方琰嘆了一聲,“便就請了這玉皇大天尊的神像吧,玉皇天尊執(zhí)掌三界興衰,主萬物生長凋蔽。此次只盼玉皇大天尊,能救大梁百姓,同突厥無辜百姓,脫離戰(zhàn)亂苦海,使得四海昇平,國泰民安。”
沈昕娘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中的玉皇大天尊玉像,點了點頭,一語未發(fā)。
ωwш★тт kán★c○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