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

“北伐?”

衆人俱是一愣,沒有想到皇甫岑竟然如此瘋狂,關中剛穩,又先後圖謀益州、荊襄、江東三地,雖然三地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戰火波及,但是這樣常年大戰,以朝廷如今的實力確實消耗不起。

“如果拖下去,會更消耗國力?!?

皇甫岑心知衆人擔憂,補充道。

只有賈詡一人贊同皇甫岑的做法,點頭道:“唯今之計,只有儘快平定山東諸侯,我們才能修生養息?!?

“可麴義與徐榮兩路大軍就已經南北合圍山東諸侯了,我們沒有必要……”

皇甫岑瞧了眼一直不曾開口的周瑜,問道:“公瑾,你來說說。”

聽皇甫岑問自己,周瑜跨前一步,沉穩自若的看著沙盤,手指道:“想要短期內平定山東諸侯,我支持大將軍出兵。山東諸侯如今最爲強大的當屬袁紹、公孫瓚、袁術三人,如今袁術已成喪家之犬,其餘衆諸侯才能平庸,青、徐二州,實力不濟,憑徐將軍統軍之能,只要穩紮穩打,必能把山東諸侯逼到青、兗、冀三州,恰如袁紹勢力最爲雄厚,如大將軍出兵,當先破袁紹!”

“怎麼破?”

衆人擡頭瞧著不及弱冠的周瑜。

周瑜見慣這樣的場面,應聲回道:“他與呂布合力攻取壺關、晉陽一帶,可讓麴義將軍放棄黑山,以大兵壓境,袁紹必定傾兵相抗,腹地鄴城必定空虛,我們就圍魏救趙,不救壺關,派奇兵奪下鄴城,然後大將軍領兵出司隸再尋求解救壺關之危。這樣一來山東諸侯就處於三路大軍合圍,他們能逃竄之地也只有兗州、青州,而兗州瀕臨我大軍前沿,山東盟軍必定吞糧與青州,屆時,我們只要再出奇兵突襲青州,斷其糧道,山東諸侯定破!”

周瑜講完,身旁賈詡點頭,低聲嘆了一個字,道:“好!”

“可是,黑山軍怎麼辦?又由誰來兵進青州?”

程昱問道。

聽這話,賈詡開口道:“好辦,鄴城就交由張飛帶著萬餘胡騎來取,黑山軍就由關羽來牽制,至於青州……”說著,賈詡擡頭瞧著皇甫岑。

看賈詡眼神,皇甫岑笑了笑,迴應道:“諸位放心,偷襲青州的那路人馬,我已心中有數。至於黑山軍,它要是不動,就先擱置不理,如果它動,那……我手書一封,去給大兄公孫去封信!”

聽皇甫岑這樣一說,衆人點點頭。

大家都明白公孫瓚與皇甫岑的關係,公孫瓚也是有這個實力的,所以談及山東諸侯的時候故意忽略了公孫瓚,偏偏只有周瑜方纔點出了公孫瓚實力強悍的事實。

“大將軍要是親征,朝廷如何主政?”

衆人凝神觀瞧。

皇甫岑沉思道:“蔡伯喈、馬日磾、鄭泰三人在,我放心,日常事務交由三省,將軍府曹掾隨軍出征。另外,命法正爲益州牧、劉曄爲荊州牧、魯肅爲揚州牧,華歆爲豫州牧?!?

“再令,飛鴿傳書給河北三軍,麴義南下牽制袁紹主力,關羽白馬義從監視黑山,張飛、徐晃、張頜火速南下,務必要拿下鄴城,等我大軍兵進白馬,接濟他張飛與黃忠,再給黃忠、沮授去信,動用幷州全部能量,務必要守住壺關、晉陽一帶!益州、荊州、揚州、豫州四地運糧支持我北伐大軍和徐榮大軍的供給,其他人明日與我發兵‘白馬’!”

“諾!”

……

“什麼!”袁紹大驚,倏然轉回身盯著身旁的郭圖問道:“麴義竟然放棄黑山軍朝我冀州而來?”

郭圖點頭,道:“張飛、關羽兩部正對黑山施壓,麴義大軍從北境,走山路對我冀州施壓!”

“那壺關、晉陽一帶,他皇甫岑就不救了?”

聽此,一旁的審配不適時宜的迴應道:“聽說皇甫岑從司隸發兵白馬,馳援壺關、晉陽!”

“嗯?”袁紹想了想,問道:“上艾有張飛所部、中山有關羽所部,他們不馳援壺關、晉陽,卻牽制黑山軍,他皇甫岑真以爲壺關與晉陽能夠挺到他朝廷大軍所至?笑談!”

一旁郭圖與逄紀齊齊點頭。

審配卻憂慮道:“既已如此,那皇甫岑定胸有成竹,主公不可不防!”

聽審配之勸,袁紹想了想,然後道:“好吧,給韓猛、蔣奇傳令,命他二人與呂布三日內務必拿下晉陽一帶,再令崔鉅業盯防關羽所部動向。麴義部下精銳衆多,看起來只有帶我冀州精銳前去迎擊了!”

“主公要親征?”

聽袁紹此言,審配一驚,上前問道。

“難道正南有什麼好辦法對付麴義所部?”

審配想了想,低聲道:“可我鄴城屆時勢必空虛,莫不如派人聯繫公孫瓚與劉虞,如果他們能夠牽制麴義大軍,我們或許就不用輕動!”

聽此言,一旁的逄紀上前,頂撞道:“我說審正南你糊塗了吧?他公孫瓚乃是皇甫岑的結義大哥,當初皇甫岑縞素誓師,公孫瓚可是舉旗響應的,現在讓他幫我們牽制麴義所部,你動腦沒有?一個劉虞名義上是公孫瓚的上司,但兵權皆在公孫瓚之手。簡直是無稽之談!”

“不見得吧,公孫瓚的心思當真如此簡單?皇甫岑是要一統大漢,他公孫瓚如與其齊心合力,恐怕早就出兵相助了,還等……”

未等審配迴應完,袁紹擡手阻斷他們的絮叨,迴應道:“一方面在皇甫岑馳援之前拿下晉陽一帶,還要阻緩麴義南下的腳步,不論公孫瓚是怎麼想的,我們都要兩手準備,對付麴義勢必要我親去?!?

“可鄴城?”

“長公子如今身在青州督軍效果不錯,主公何不讓二公子與小公子駐守?”

郭圖親近袁紹幼子袁尚,袁尚年紀畢竟尚小,他自知要獨力讓袁尚支撐此事定然不妥,當即提議如此!

聽此言,袁紹點頭,他也有心讓幼子早些知政事,隨即點頭道:“西有韓猛,東有崔鉅業,南爲山東各路諸侯,我獨自往北,鄴城危機不深,可以讓袁熙、袁尚駐守此地!”

“可主公,兩位公子……”

崔鉅業一急。

未等他們再說什麼,袁紹已經起身擺手,道:“就這麼定了,明日起兵,共抗麴義。另外,正南,一會通知孔璋(陳琳)去我那裡一趟,我要試探一下公孫瓚的心思!”言罷,人已走遠。

只有審配站在那裡傻傻一望!

……

壺關。

漢王劉邦元年,始置壺關縣,屬上黨郡。因古壺關口山形似壺,且在此置關,古名壺關。屬幷州,上黨郡。壺關是扼守幷州通往冀州的要道,幷州乃是皇甫岑起家之地,袁紹自是不敢大意,因皇甫岑遣麴義大軍攻伐冀州,袁紹自知壺關晉陽一帶危機,隨即聯合呂布,袁紹更想借呂布的威名,一舉南下晉陽一帶,重創皇甫岑所部。

呂府。

俗話說,落敗的鳳凰不如雞,如今的呂布就是這種狀態,他萬沒有想到自南宮失敗後,竟然會落得這般下場,他只得帶著陷陣營投靠袁紹,以圖東山再起。於想象的相反,自到冀州後,呂布就發現事實上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袁紹雖然沒有虧待他,而且還許他先鋒之責,鎮守壺關。但糧草卻一絲一毫都沒有撥調給他,反而卻處處肘至,還安插著韓猛、蔣奇、辛毗、辛評四人監視他,他剛剛招募的幾千人後,就收到袁紹命令盡圖幷州,不要說幷州原本就是皇甫岑起家之地,根深蒂固!

“奉先公。”

剛從幷州打探消息而歸的張遼連衣甲都沒有換,便急匆匆的感到呂布的府邸。

“文遠。”

從南宮落敗後,呂布就不再那麼孤傲,反而經常聽自己部下的意見,而張遼卻是呂布最爲培養的一員上將。

“奉先公,打聽好了,晉陽守將換人了?!?

“換人了?”

呂布嘴角輕笑,轉回頭看著身旁的張遼道:“如今換的是誰?”

“呃?!?

張遼擡擡頭,後又猶豫的低下頭不語。

“嗯?”

高順詫異的回身瞧瞧,張遼的反應竟然如此反常。

“照實說?!睆堖|的爲難,呂布感覺到,隨即對著張遼道:“這個天下還沒有我怕的對手?!?

論武道,這一生恐怕都沒有人能拿呂布怎樣。所以,呂布有這樣說話的資本。但是這個天下呂布的對手卻從來不少,從黃忠到趙雲,從典韋到馬超,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爲呂布的噩夢。

因爲這些人都從屬於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高手如雲。

“是黃忠?!?

最後,張遼回道。

“是他?”

高順還記得南宮城下那一幕,那裡有呂布的恥辱。但這一切都只因爲一個人,黃忠。

“哼!”呂布鼻息輕哼,不屑道:“一個黃忠又能如何?”

對於南宮內的那場仗,呂布沒什麼可說的,他認爲敗了就是敗了,但是自己絕對不是敗在黃忠的手裡,恨只恨自己敗在了大意。

高順看著面前神情自傲的呂布,最後滿意的笑笑,呂布終究還是呂布,縱然他兵權不在,縱然他落魄至此,但他依舊是天下最強的男人,因爲在他的心理,從沒有認輸這個詞,即便要讓他再度面對黃忠,他也有信心,這就是呂布。不同尋常的呂布。

“不過,奉先公不得不防?!睆堖|憂心的湊到近前道:“奉先公,聽聞同在晉陽的尚有幷州牧沮授?!?

“嗯。”高順點點頭,側回身對呂布說道:“當初皇甫岑能夠立足遼東、河東、幷州,多因人爲其謀劃,當皇甫岑心腹,我們不可大意?!?

呂布灑脫的一揚衣袖,笑道:“也好,晉陽之地,還是讓先讓他人卻探探虛實?!?

“探探虛實?”

“奉先公是說?”

高順眉頭一挑,想起什麼,進而試探道。

呂布輕擡手指,示意高順不要說話,隨即把目光轉向門外。

什麼動靜都沒有,但是轉瞬之間,卻出現了兩個人的腳步聲。

“誰?”

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二十三章 白馬非馬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三十四章 生死競速第七十一章 歸師勿掩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十六章 天子來使第九十七章 天涯淪落第十五章 栽贓嫁禍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四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四十二章 誰懼怕誰第十八章 此戰親往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八十五章 終於到了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八章 誤國士儒第二十六章 猛士龐德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六十五章 統帥麴義第四章 效仿甘陳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三十一章 金城麴氏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十六章 廢立已定第五十三章 扶立新君第七十三章 你殺人了第四章 夜闖軍營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七十一章 歸師勿掩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二十四章 斬將奪旗第三十四章 兵者詭道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三十九章 瘋狂壓進第四十四章 是我們嗎第四章 天下豪傑第三十二章 借刀殺人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二十四章 強硬對峙第四章 盧植音鍾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四十九章 各處觀望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六章 遼東赴任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十章 突發意外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五十八章 死戰被俘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四十五章 酷吏陽球第一章 赴任河東第十七章 三家心思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九十二章 偷渡樂平第十六章 昌黎血戰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三章 三合之戰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六章 內外齊動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七十五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十八章 白馬爲題第二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八章 各退一步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四十四章 死戰到底第三十七章 懸屍掛旗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四十八章 大漢之風第四十一章 烏丸內鬥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八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掌控全局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七十三章 你殺人了第三十一章 武威賈詡第八十五章 河東六藝第十七章 朝廷來旨
第六章 你我不同第二十三章 白馬非馬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五章 投靠鮮卑第三十四章 生死競速第七十一章 歸師勿掩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十三章 朝堂議政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十六章 天子來使第九十七章 天涯淪落第十五章 栽贓嫁禍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四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八十九章 七年之癢第四十二章 誰懼怕誰第十八章 此戰親往第十二章 宦官決斷第八十五章 終於到了第十三章 中山之後第八章 誤國士儒第二十六章 猛士龐德第二十二章 今古文經第九章 胸有成竹第六十五章 統帥麴義第四章 效仿甘陳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三十一章 金城麴氏第四章 負俗之譏第五十二章 新仇舊恨第十六章 廢立已定第五十三章 扶立新君第七十三章 你殺人了第四章 夜闖軍營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七十一章 歸師勿掩第八十七章 袁紹應對第十章 河東黃巾第二十四章 斬將奪旗第三十四章 兵者詭道第二十九章 馬蹄狂飆第三十九章 瘋狂壓進第四十四章 是我們嗎第四章 天下豪傑第三十二章 借刀殺人第九章 西涼馬超第二十四章 強硬對峙第四章 盧植音鍾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四十九章 各處觀望第三十七章 陳蕃之子第六章 遼東赴任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十章 突發意外第五十章 公孫族長第五十八章 死戰被俘第二十五章 公主陽安第四十五章 酷吏陽球第一章 赴任河東第十七章 三家心思第九十章 公孫解疑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二十一章 方士襄楷第九十二章 偷渡樂平第十六章 昌黎血戰第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十三章 三合之戰第二十九章 非我族類第六十六章 內外齊動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五十一章 觀望遼東第七十五章 所謂何求第三十八章 誓死存亡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十八章 白馬爲題第二十八章 功敗垂成第十八章 各退一步第三十五章 號角響起第四十四章 死戰到底第三十七章 懸屍掛旗第九十八章 共舉反旗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八十六章 君心臣心第四十八章 大漢之風第四十一章 烏丸內鬥第五章 原來是她第三十一章 牛輔其人第八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章 請君入甕第十九章 掌控全局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三十三章 東都神匠第四十六章 老子不退第七十三章 你殺人了第三十一章 武威賈詡第八十五章 河東六藝第十七章 朝廷來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保亭| 洛浦县| 永川市| 重庆市| 阿坝| 海丰县| 安多县| 蒙山县| 临武县| 通榆县| 八宿县| 张北县| 革吉县| 嘉禾县| 正安县| 辉县市| 积石山| 博爱县| 波密县| 阿合奇县| 广安市| 屏东县| 汝阳县| 外汇| 盖州市| 达州市| 普兰县| 镇安县| 广西| 突泉县| 成武县| 万宁市| 玛纳斯县| 肃宁县| 新宾| 青铜峡市| 通榆县| 祁连县| 仪陇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