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朝,畬族人並不叫畬族人,包括畬族人在內的少數(shù)民族都被泛稱爲“蠻”“蠻僚”“峒蠻”或“峒僚”。
這些稱呼反映了聖人統(tǒng)領的中央王朝對於邊疆民族的一種籠統(tǒng)而帶有歧視性的稱謂。
畬族人使用自己的語言——畬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
他們的畬語與漢語的客家方言相當接近,但存在一些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的畬族也通曉當?shù)氐臐h語方言。
畬族的祖先被認爲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他們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越族。這些先民曾在東南沿海地區(qū)繁衍生息,但隨著歷史的變遷,他們逐漸向南方的山區(qū)遷移,形成了今天的分佈格局。在這個過程中,畬族人民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與其他民族進行了交流融合,吸收了漢族等民族的先進文化和技術,促進了自身的發(fā)展。
畬族人生活在較爲偏遠的山區(qū),維持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也在農業(yè)生產方式和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與周邊漢族等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畬族人屬於南方遊耕民族,以農耕爲主,採用刀耕火種的方式,這種耕作方式在他們的語言中被稱爲“畬”,意味著以火耕地。他們的生活區(qū)域主要分佈在山區(qū),維持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也在農業(yè)生產方式和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與周邊漢族等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紫夭因爲在畬族牛歇節(jié)中拿到了拉歌賽的歌王,被獎勵了一套漂亮的服裝,是畬族女性的傳統(tǒng)服飾鳳凰裝。
鳳凰裝以鳳凰爲主題,貫穿了整個設計,包括頭飾、上衣、裙子、配飾等多個部分。鳳凰裝的頭飾稱爲“鳳凰冠”,顯現(xiàn)出鳳凰的整體輪廓,後腦盤髮髻,髮腳四周繞上黑色縐紗,頭頂置銀箔包的竹筒,形成鈍角三角形,象徵鳳凰的頭部。
上衣爲大襟衫,領口、袖口和襟處都繡有花邊,色彩鮮豔,花色繁多。領口經常裝飾較多,也有花卉或鳥獸等刺繡圖案的裝點。
裙子與上衣相配套的,腰扎圍裙,稱爲“攔腰”,爲長一尺、寬一尺五的麻布塊,染青色或藍色,鑲紅布攔腰頭,釘上彩帶。
鳳凰裝還包括鳳凰冠、耳仰、扁扣、手鐲、腳鐲和戒指等六樣飾品,這些飾品進一步增添了鳳凰裝的華麗與獨特性。
鳳凰裝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融入了許多傳統(tǒng)工藝,如刺繡、編織等,不僅在節(jié)日或特殊場合穿著,也是畬族女性的婚嫁服飾。
紫夭得到了鳳凰裝,迫不及待穿起來,像個美美的新娘子,看得珊瑚目光都直了。
珊瑚心中依然對紫夭存著那份念想,但他知道他和紫夭註定不能像陸羽、白茶那樣結成夫妻,因爲他們還有等著“本草綱目”重現(xiàn)人間的任務,只要李毅醫(yī)神數(shù)百年後的轉世出現(xiàn),他與紫夭,還有栝樓,就要去與百草園的藥草仙們匯合。
珊瑚雖然遺憾,但看著身著畬族鳳凰裝,美若新娘的紫夭,目露愛意。
此時此刻,紫夭就是他的新娘。
紫夭發(fā)現(xiàn)鳳凰裝的元素好奇特,鳳凰裝的設計中蘊含著對祖先的紀念和崇敬。
這祖先就是盤瓠。
上古高辛帝時,戎吳將軍發(fā)動了叛亂,威脅到了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全。
在這個危急時刻,高辛帝向全國發(fā)出了徵召,承諾無論是誰,只要能斬下戎吳的首級,就可以獲得他的賞賜和永恆的榮譽。在這個號召下,一個意想不到的英雄站了出來——一隻名叫盤瓠的五彩犬。這隻犬不同於尋常,他擁有五彩斑斕的毛皮,每一根毛髮都閃耀著不同顏色的光彩,彷彿蘊含著神奇的力量。
盤瓠接受了這個任務,他踏上了危險的旅程,穿越了險峻的山川和無盡的荒野。在一次次與敵人的交鋒中,盤瓠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不僅成功地擊敗了吳將軍的追兵,還巧妙地潛入了敵軍的營地。
在決定性的戰(zhàn)鬥中,盤瓠憑藉其獨特的天賦和無與倫比的勇猛,終於斬下了戎吳的首級。這一壯舉震驚了整個國家,人們爲這位英雄的壯舉而歡欣鼓舞。當盤瓠帶著戎吳的首級回到高辛帝面前時,所有人都對他充滿了敬意。
高辛帝深深感受到了盤瓠的英勇和忠誠,他決定履行自己的諾言,賜予盤瓠最高的榮譽。因此,盤瓠被封爲國家的守護神,成爲了民族的象徵和保護者。在人們的心中,盤瓠不僅是一隻犬,更是一位無所畏懼、忠心耿耿的英雄。
鳳凰裝中的頭飾設計顯現(xiàn)出鳳凰的整體輪廓,正是因爲他們的祖先盤瓠王與鳳凰山有著不解之緣。
盤瓠王曾率領族人在嶺南道的鳳凰山繁衍生息,並以鳳凰爲圖騰,
盤瓠王因功迎娶三公主,又被高辛帝封於嶺南道的鳳凰山,並免徭役,他的墳墓也位於鳳凰山中。鳳凰山也被認爲是畬族祖先的發(fā)源地,畬族保存了許多祖圖和族譜,都記載著他們的始祖盤瓠的傳說和盤王的祖墳均在鳳凰山。
盤瓠王與三公主一家遷居至鳳凰山後,他們以鳳凰爲圖騰,在這裡開荒種地,生活繁衍。
在一次外敵入侵鳳凰山時,盤瓠王不幸被毒箭射中身亡。三公主遵循之前的忠告,帶領族人逃至公雞鳴叫之地,並在該地開荒種地,繼續(xù)生活。
盤瓠王生前還曾被派往會稽山爲王,號稱盤王。他與三公主生有六男六女,高辛帝賜予他們不同的姓氏,成爲瑤族最早的十二姓。儘管已經成爲王,盤瓠王依然保持著勤勞樸實的生活方式,教育子女狩獵和勞動。
原來這畬族人也是和他們一樣,從遠古而來。
白茶一行從瑞雲(yún)寺回來途中,內心對那畬族人就生出了諸多親切感。
山高路遠,畬族人喜歡居住在山裡,因而也自稱“山哈”。 從瑞雲(yún)寺下來,不由慨嘆,或者山高路遠,怪不得畬族人要自稱“山哈”,的確是居住在山裡的人。
……
因爲白毫銀針成爲新一屆的茶王,陸羽也因此有了新的身份:長溪縣茶商會會長。
在陸會長的帶領下,長溪縣的茶業(yè)開始了一系列的變革。
陸羽上任之初,便召集了所有茶商,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茶文化研討會。他邀請了來自各地的茶學大家、製茶高手,甚至是詩詞名家,共同探討茶文化的精髓和未來發(fā)展之路。在會上,陸羽揮毫潑墨,以詩意盎然的語言闡述了他的願景:“吾等不僅要種茶、賣茶,更要弘揚茶文化,讓天下之人共品茶之韻味。”
爲提升茶葉的品質,陸羽倡導茶農們採用更加精細的製茶工藝,並且親自編寫《白茶經》一書,詳細記載了長溪白茶的種植、採摘、製作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巧。這本書迅速在長溪縣茶農中傳播開來,成爲他們種茶的“聖經”。
在陸羽的帶領下,長溪縣的茶商們開始嘗試跨界合作。他們與當?shù)氐奈娜四汀⑺囆g家聯(lián)手,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茶爲主題的詩詞、畫作和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茶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喜愛茶藝。
陸羽還非常注重茶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他經常在各種場合舉辦茶藝表演,向人們普及茶知識和茶道技藝。他還組織了一些茶文化展覽和交流活動,吸引了衆(zhòng)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在陸羽的帶領下,長溪縣的茶業(yè)蓬勃發(fā)展,茶葉品質大幅提升,銷量也節(jié)節(jié)攀升。他的舉措不僅讓長溪縣的茶商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讓傳統(tǒng)的茶文化得到了傳承和發(fā)展。
長溪白茶因著陸羽會長的關係,迅速發(fā)展壯大,而長溪曾經主打、走俏的紅茶、綠茶類茶商頗有怨言。
在長溪縣,陸羽會長對白茶的推廣不遺餘力,其名聲和影響力也隨著白茶的傳播而日漸擴大。然而,這股新風潮卻引起了那些以經營紅茶、綠茶爲生的商家們的不滿。他們在茶市的角落裡,私下抱怨著陸羽的舉措,認爲他的改革打破了長溪茶業(yè)的平衡,使得他們的生計受到了威脅。
“陸羽此舉,實在是偏頗至極!”一位名叫裴宏的紅茶商人憤憤不平地說道,“他一味地推崇白茶,難道忘了我們紅茶、綠茶纔是長溪的根基嗎?”
“不錯,他只顧自己的喜好,將白茶捧上天際,卻不顧我們的利益。”另一位綠茶商人沈翔接口道,“我們這些年來苦心經營,纔有了長溪茶的名聲,現(xiàn)在卻要被他所顛覆。”
“哼,陸羽不過是仗著自己是會長,便可以爲所欲爲。”裴宏眼中閃過一絲陰狠,“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個法子,讓他知道長溪茶業(yè)非他一人說了算。”
沈翔沉吟片刻,低聲道:“我聽聞陸羽近日又要舉辦一場茶會,邀請四方賓客品鑑新制的白茶。我們可以藉此機會,讓他的白茶顏面掃地。”
“哦?你有何妙計?”裴宏好奇地問。
“我們可以在茶會上暗中替換掉他的白茶,讓賓客品嚐到劣質的茶葉。”沈翔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這樣一來,陸羽的白茶名聲必定大受影響。”
“好計策!”裴宏大笑,“不過,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人選,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這計劃。”
“此事不難。”沈翔自信地說,“我有幾位心腹,擅長此道,定能成功。”
兩人商議已定,便開始暗中佈置起來。他們找到了幾位可靠的手下,讓他們在茶會上負責端茶遞水,趁機將白茶換成了普通的茶葉。
茶會之日,陸羽毫不知情,依然熱情地招待著各位賓客。當輪到白茶登場時,他卻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的地方——賓客們品嚐後,臉上的表情似乎並不如預期般滿意。
陸羽心中一驚,急忙親自品嚐了一下,果然發(fā)現(xiàn)這並非自己精心製作的白茶。他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而在場的賓客也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這時,裴宏和沈翔相視一笑,心中暗自得意。
茶會結束後,陸羽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僕人,嚴查此事。在白茶娘子的提醒下,那幾位暗中使壞的手下被揪了出來,而他們的幕後主使裴宏和沈翔也很快暴露了。
面對衆(zhòng)人的指責,裴宏和沈翔無言以對,只得承認了自己的不軌行爲。陸羽深深地嘆了口氣,對他們說道:“你們如此行事,不僅損害了我的聲譽,更是對長溪茶業(yè)的一種傷害。我們應當團結一致,共同維護長溪茶的名聲,而不是相互傾軋。你們以爲我爲什麼要大力發(fā)展長溪白茶嗎?”
陸羽之所以夜以繼日研製白茶製作技藝,還不是因爲長溪縣的茶種在製作綠茶、紅茶等品類時,與李朝的其他綠茶、紅茶品類代表茶不具有競爭性。
在李朝,長溪縣以茶爲名,其茶葉品種繁多,各具特色。然而,在製作綠茶、紅茶等主流茶品時,長溪所產之茶卻難以與當時赫赫有名的他郡茶種媲美。比如,若論及紅茶,蜀郡的川紅香郁濃烈,洞庭山的湖紅色澤鮮豔透亮;談及綠茶,碧螺春清香幽雅,龍井則色翠形美,味鮮香持久。這些茶品皆有著獨特的風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長久以來深受世人喜愛。
陸羽,作爲長溪縣茶商會的新任會長,對此現(xiàn)狀自是心知肚明。他深諳茶藝,面對長溪茶種在傳統(tǒng)茶品競爭中的劣勢,陸羽不甘於平庸,決心另闢蹊徑,尋找長溪茶的獨特之道。
於是,陸羽夜以繼日鑽研茶藝,探索長溪茶種更多的可能性。他深入茶山,親自採摘新鮮茶葉,反覆試驗不同的發(fā)酵與烘焙方法,終於研製出一種全新的茶品——白茶。這種茶品無需繁複工藝,保留了茶葉最自然的味道與香氣,其色澤如銀似雪,湯色清透,滋味清淡而回甘。
因其獨特的製作技藝與卓越風味,長溪縣的白茶很快便名聲大振,摘得茶王稱號,成爲了茶界的新寵。
長溪茶葉要想在李朝擁有一席之地,必須大力推廣長溪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