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供給與工資分

比較通行的折算量爲一個工資分約含:2.8斤糧食、0.05斤植物油,0.2尺白布、2斤煤、0.02斤食鹽。

實際情執行中各地根據當地的情況有所變通。

比如,有的地區糧食就是小米,也有的地方是高粱,有的地區白布改爲當地產的土布,還有不產煤的地方和林區將煤改爲柴禾。

採用“工資分”爲計算單位計算工資,在現在這種物價不穩、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可以有效保證職工收入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

事實上一些老人更加習慣供給制,因爲組織對生活用品的供給是規定的很細的。

他們已經習慣了把一切生活問題交給組織安排,他們自己只要專心工作就可以了。

比如,北方一些地區就規定:每年每人單衣2套,棉衣1套,襪子2雙,單、棉帽各一頂,棉鞋1雙;

大衣3年1件;蚊帳5年1頂;毛巾每年2條;肥皂每月1塊;每月理髮2次,另有牙刷、牙粉等若干。

津貼一般工作人員每月約3萬元左右。

又按照級別有所不同,根據家庭情況有所傾斜,比如有小孩的家庭,烈士家庭都另有補貼。

此外,還有各種補助。如:元旦、國慶、春節每人增發豬肉1斤爲過節費;保健費分4級,甲級每月肉5斤;乙級4斤;丙級3斤;丁級2斤。

這些實物均按市價折款連同津貼一起發放。

除此還要發放生育費、保育費、婦女衛生費、保姆費、學雜費、醫療保健費、喪葬費和老人優待費等。

也不怪老同志們不願意改變供給制,本來這些亂七八糟的供給全都由個人自己處理,那要費多大的功夫。

如果家裡沒有個賢內助,那肯定要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有些不會過日子的,月初大把的花,到了月底全家一起喝西北風。

所以,這次改變,改的並不徹底,很多老同志還是在供給制的籠罩下安心工作生活。

事實上很多生活用品還是按照以前的制度在發放,只是要根據新辦法扣減工資分。

按新實行的29級工資制度,老張的工資分在180分,乾爹孫老220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時候老師的工資明顯比較高。孫老還是個中學老師,大學老師的待遇更高。

這裡面有一部分是民國延續下來的慣性,也有國內優待知識分子的原因。

只是,這個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開始的這種明顯的區別對待,也爲以後的變化埋下了因果。

現在老張的老婆孩子還沒過來,家裡全靠孫志偉照應著,不然老張每天回來怕是連杯熱水都喝不上。

孫志偉幾次想提醒他把父母妻兒接過來,但一想到這邊將來會被一鍋端,他就開不了這個口。

說不定留在老家還能倖免,過來了反而不是好事。

更何況老張在老家的5口人可是分了不少地,對於農民來說這哪裡是能割捨的下的,那不是要了他父母的命麼。

對此,孫志偉也十分猶豫,拖著拖著就拖到今天。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從今年開始,孫志偉準備花三年時間完成大學學業。

等他55年出來工作的時候,正好趕上實行工資制,新幣也開始發行了。

憑他的功績,到時候定個較高的級別,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10月份孫志偉領取到了他的第一張布票,還挺新奇的。它外表看著是個小本子,裡面是像郵票一樣的布票,全名叫《棉布購買證》。

整體分成兩部分,一半用來買布或者布製品,另一半是存根。後來的布票大都取消了存根。

這是他跟囡囡兩個人才有的,老張還沒退伍,他現在是直接領制服,等以後纔會有J用布票。

如今孫志偉和囡囡除了每人每年1丈8尺3寸的棉布外,還有屬於烈屬和孤兒的補貼各3尺,合在一起每人每年24尺3寸。

這個孤兒補貼會發到他們18歲,烈屬補貼會一直有,這個數量就很可觀了。讓他煩惱的是,這玩意有效期只有一年,明年就不能用了。

他跟囡囡現在還小,這個數量遠遠超過他們的需要,不過沒關係,他準備把票攢起來,回頭把布買回來存著。

他當然是不缺布料的,上次從小院張老師的地窖裡,繳獲了半間房子的布匹,他還沒動用過呢。

不過他還是要把布買回來,畢竟繳獲的布匹沒來路不是麼。

現在是剛開始實行布票制度,只統購統銷棉布一種。但這標誌著票證時代的開始,後面各種民生物資全都要實行票證了。

孫志偉數了數布票的尺數,確認無誤後,才小心的把《棉布購買證》放到空間存好。

這玩意丟了可沒地方補去,再過些年,家裡的布票要是弄丟了,輕則家宅不寧,重則會出人命的。

這段時間正在搞公私合營,一開始還是自願原則,很多店鋪還是私營的,想到以後銀元什麼的都不太好用了,他準備把身上的銀元全部花掉。

原本他身上已經沒有銀元了,不過上次清理的地窖裡面有一箱財物,他沒清理過,但他知道里面有銀元,還有外幣。

現在銀元和外幣對那些想走的私營業主來說都是好東西,他們肯定會收。

他準備後面的每個週末,都要去大街上找那些私營綢緞莊,購買一些不要票的布匹。

圖:各色土絲綢藍印花布

比如麻布、藍印花布、湖州綢布、陰丹士林布,還有進口的卡嘰布(就是後來的卡其布)和燈芯絨。

圖:民國時期的陰丹士林布匹廣告,最下方是各種陰丹士林的色號,其中190色號亮藍色最受歡迎,特別適合用來做長袍、旗袍和學生制服。

抽了個時間,他去了一趟那傢俬人醫院。這裡已經被接管,現在叫文津街醫院,將來會成爲305醫院,那時候這裡就不好進了。

不過,那還是很久以後,現在東西放在這裡還不著急挪走。

這次他沒在醫院久待,在實驗樓轉了一圈,用戒指空間取了那個裝錢的箱子就離開了。

第43章 看房1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12章 找到了第72章 遊北海第13章 迴歸第73章 小院溫鍋第13章 迴歸第36章 賣命第23章 遺產第14章 處女作第71章 決定搬家第75章 光榮第61章 遭遇戰第86章 新時代第7章 一鍋端第68章 老同學?不可能第10章 收了個跑腿的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49章 準備第47章 孫爺爺第11章 找到組織第14章 處女作第69章 大祥出馬第17章 育英育才第62章 故人第52章 認親第36章 賣命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61章 遭遇戰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10章 收了個跑腿的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7章 一鍋端第16章 暫居第73章 小院溫鍋第7章 一鍋端第40章 八大員之採購員第74章 儀式第26章 一羣佛爺第42章 少年,祖國的春天第61章 遭遇戰第4章 急病第70章 長廊魚池第32章 溫鍋全魚宴第80章 工資66塊零8分第47章 孫爺爺第15章 小丫頭的第一次表演第22章 有錯就改第56章 捐款第53章 故宮第52章 認親第7章 一鍋端第23章 遺產第13章 迴歸第44章 看房2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60章 供給與工資分第86章 新時代第82章 接火第66章 修整住房第66章 修整住房第85章 逛街第2章 當鋪賣槍第59章 識字速成法第12章 找到了第86章 新時代第50章 閱兵第20章 國仇家恨第70章 長廊魚池第20章 國仇家恨第55章 奮鬥的50年第6章 巧識間諜第29章 安家第55章 奮鬥的50年第63章 盤點第18章 特批入學第85章 逛街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59章 識字速成法第42章 少年,祖國的春天第21章 證書第5章 豆漿油條油餅焦圈第38章 第一次接園第5章 豆漿油條油餅焦圈第83章 衝擊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80章 工資66塊零8分第7章 一鍋端第39章 家宴第43章 看房1第9章 老舅教甥第35章 祥,事母至孝第14章 處女作第47章 孫爺爺第78章 補助第16章 暫居第70章 長廊魚池第27章 一鍋端第30章 人情世故
第43章 看房1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12章 找到了第72章 遊北海第13章 迴歸第73章 小院溫鍋第13章 迴歸第36章 賣命第23章 遺產第14章 處女作第71章 決定搬家第75章 光榮第61章 遭遇戰第86章 新時代第7章 一鍋端第68章 老同學?不可能第10章 收了個跑腿的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49章 準備第47章 孫爺爺第11章 找到組織第14章 處女作第69章 大祥出馬第17章 育英育才第62章 故人第52章 認親第36章 賣命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61章 遭遇戰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10章 收了個跑腿的第67章 天橋工地顯身手第7章 一鍋端第16章 暫居第73章 小院溫鍋第7章 一鍋端第40章 八大員之採購員第74章 儀式第26章 一羣佛爺第42章 少年,祖國的春天第61章 遭遇戰第4章 急病第70章 長廊魚池第32章 溫鍋全魚宴第80章 工資66塊零8分第47章 孫爺爺第15章 小丫頭的第一次表演第22章 有錯就改第56章 捐款第53章 故宮第52章 認親第7章 一鍋端第23章 遺產第13章 迴歸第44章 看房2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60章 供給與工資分第86章 新時代第82章 接火第66章 修整住房第66章 修整住房第85章 逛街第2章 當鋪賣槍第59章 識字速成法第12章 找到了第86章 新時代第50章 閱兵第20章 國仇家恨第70章 長廊魚池第20章 國仇家恨第55章 奮鬥的50年第6章 巧識間諜第29章 安家第55章 奮鬥的50年第63章 盤點第18章 特批入學第85章 逛街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59章 識字速成法第42章 少年,祖國的春天第21章 證書第5章 豆漿油條油餅焦圈第38章 第一次接園第5章 豆漿油條油餅焦圈第83章 衝擊第8章 大黃魚買書第1章 初到貴地,爹孃祭天第80章 工資66塊零8分第7章 一鍋端第39章 家宴第43章 看房1第9章 老舅教甥第35章 祥,事母至孝第14章 處女作第47章 孫爺爺第78章 補助第16章 暫居第70章 長廊魚池第27章 一鍋端第30章 人情世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沂水县| 杭锦后旗| 阿瓦提县| 澳门| 辽阳市| 满城县| 玉田县| 嘉祥县| 沙坪坝区| 板桥市| 奉化市| 株洲市| 威远县| 华宁县| 岑巩县| 全南县| 法库县| 乌海市| 尉犁县| 攀枝花市| 云安县| 绥江县| 泸州市| 谷城县| 红桥区| 江口县| 双牌县| 白山市| 斗六市| 登封市| 石林| 安陆市| 佛坪县| 嘉兴市| 安宁市| 静乐县| 闽清县| 濮阳市| 门头沟区| 湛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