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十五章 順利

二十五章 順利

七十三艘商船是裝不下十五萬百姓的,即便是可以在沿海各地補給食物、用水,那也是塞不下的。

第一批運走了將近九萬人,三月三離的天津口,三萬餘單身青壯都在裹裡面。長久生活在內陸的人對於大海有一種生自內心的敬畏感,見到廣闊無垠的大海時心中的懼怕是不可避免的,這也因此讓帶船的查仁知等人省了不少的勁。另外就是暈船,這是同樣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個正當盛年的壯漢不到一天就全成了病雞。至於那些拖家帶口的,管理上就管鬆了很多,家人有時候是一種依靠,有時候也是一種羈絆。

實際上船隊有一個致命的缺漏,七十三艘海船上的洋人還不到一半的份額,大半的水手、船長都是正兒八經的漢人。這也是船隊一直停泊在天津口外的原因,雖然這是天津地界的文武官員都願意看到的。

WWW?ttкan?co

船隊中有三艘海船的任務就是裝載物質,一水的荷蘭人,除了翻譯。一路上走走停停,用於沿途補給,走了將近兩個月才過了臺灣,沒季風相送確實要多費上不少的時間。

一過臺灣,整裝待發的北洋艦隊就出現在了兩邊,這讓毫無心理準備的“乘客”們嚇了個半死,雖然很快就解除“危機”了。

心思靈活的已經察覺到風頭不對,可他們再是“膽肥”也不敢相信接下來的遭遇,目瞪口呆、張口結舌用來形容倒是頗爲恰當。

自從他們漸漸適應了暈船之後,各艘商船上都開展了“基本知識普及”,詳細的介紹了南洋的氣候,和平日裡生活常識。

四季如春這個詞,在中原來講是用來形容仙家府邸的,待知道自己將要去的地方竟是四季如春之地,倒是讓他們產生了一絲期盼,也沖淡了離鄉的憂愁。

而現在,中華國這個陌生的國度如一尊大神橫空出世,穿漢服、去辮子更是讓他們心駭欲死,這時候他們知道自己肯定不會失去挖金子的。

臺灣距呂宋島很近,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船隊就到了啓州,在這裡放下了三千戶百姓繼續前行。每過一州就放下一批,多則如啓州三千戶,少則只有幾百戶,等到了中州只剩下八百餘戶了,放下了這批百姓後,一部分船隊北返,另外一部分則載著三萬多青壯抵達了明離洲。

這些孤身一人的青壯可不同於那些拖家帶口的,沒有家人牽羈他們要是心懷滿清,自己乘船跑回了大陸那不是要壞大事嘛!所以,這批人一律安置在明離洲,暫作觀察。

放下了這最後一批船隊迅速北返,他們只管運送,至於安置、控制那是地方官府的事情,內閣也早就發現了條令,給田、給牛、給錢、給糧,要什麼有什麼,只要不往回跑就沒事。明令施行連坐,以保甲製爲照,一戶一人逃離,所在之一甲十戶全部處死。

不過這些都不是移民局和北方處要考慮的,他們只要完成自己的職責就是最好的答案。

從明離洲載了五百匹好馬,船隊一路北上,在江寧(南京)外海趕上先頭船隊後合而爲一,再次趕到天津外海時已經是六月中旬了。

船隊按載的這五百匹馬是和珅點名買下的,一匹二百兩銀子的價,十萬兩銀子在天津口當場點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清白買賣。

和珅之所以要買下五百匹之巨,不是自己耍著玩,他也耍不開這麼多,何況早在二月間八匹安達盧西亞馬(西班牙馬)就已經送到了他府上。之所以要買這麼多馬,是爲了拍乾隆的馬屁。

這年的七八九三個月,京師的八旗王公府上的幾個貴女要遠嫁蒙古,這在滿清一百四十年的歷史上是常有的,滿蒙不分家嘛!

作爲滿清的皇帝,乾隆時要有所表示的,而主管戶部和領內務府大臣的和珅就是施行者。要置辦嫁妝,不但要貴重還要有氣勢,要同蒙古習俗合得來,駿馬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

和京師的八旗王公不同,再好的駿馬也僅僅是玩物而已。蒙古大草原上的王公貝勒可不一樣,駿馬在草原上不僅僅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必需,而且是王公之間攀比中最常用的,是他們的顏面。

往日裡都是從關外選取駿馬進京,滿清就是想亮一回都沒那個可能??山衲昃筒灰粯恿耍灰稽c小錢足以風風光光的嫁女出關。

乾隆是個好面子的主,這事整個北京城上上下下都知道,和珅是摸準了他的脈了。

不提心中暢喜的和珅,這一次移民局再次滿載而歸,將滯留在河南、直隸邊界的百姓一下子拉光了,再次聚帆遠航。

不過順利的過程中也隱含著危機,黑貓自從進入和府後一直處於潛伏狀態,但就在船隊要啓航的時候,傳出來了一道消息,御史錢灃於六月初當庭彈劾和珅欺國買民,乾隆態度模糊。

錢灃是個大人物,鐵面御史,一等一的清正廉潔。清乾隆年間的三起反貪大案,也就是勒爾謹、王檀望的“冒賑折捐案”,山東巡撫國泰貪污案,閩浙總督伍拉納與福建巡撫浦霖的貪污案,他都是積極的參與者。

特別是去年的智破山東巡撫國泰的貪污大案,使得和珅沒能庇護下死黨國泰,給了他重重的一擊。

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錢灃直接舉報國泰貪縱營私以及其他種種不法行爲。國泰是皇親國戚,權傾一方,爲人狠毒,朝中又有和珅撐腰,錢灃只是一個六品監察御史,力量的對比相當懸殊,可錢灃卻從檢查庫銀著手,硬生生的扳倒了二品大員國泰。

以功升任通政司參議加太子太保,充經筵講官。乾隆四十八年,賜雙眼花翎,充國史館正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清字經館總裁。

這人同和珅是死對頭,又機智過人,此事怕不是輕而易舉的就能擺平的。

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24章 海倉口之戰六十四章 涿鹿一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三十六章 開解五十七章 驅滿二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第11章 可謂“匪亂”一百零四章 劫殺十五章 現實一百一十八章 京觀十章 中華軍力二十章 覲見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四十五章 海戰餘波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三十六章 開解一百四十八章 國防陸軍六章 民間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八章 監察第14章 天高三尺九十章 鏖戰一五章 學四十一章 海戰四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四章 中州第5章 獲利二十八章 過路費二十四章 滄海十六章 曲江營五十八章 天下大勢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三章 安民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戶條約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四十章 淡邊激戰下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五章 登陸第15章 生死之戰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六十五章 涿鹿二第15章 生死之戰第31章 京師(二)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二十五章 密談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章 轉回視線下第13章 山東大亂九十五章 威勢二十一章 殲敵二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十四章 成長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五十一章 京師暗雨一四十章 海戰三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七章 生活十七章 天津四十二章 大海戰上四章 東方颶風四一章 腐敗的官場三十三章 單槍匹馬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十九章 震驚十四章 生活二九章 阻敵七十九章 軍變古北口上一百四十章 伏爾加河畔的蒙古人上三章 東方颶風三六十四章 涿鹿一二章 鴻靈樓三十八章 海戰一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一章 軍情局六十七章 冀西北決戰一七章 生活八十八章 戰火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0章 起義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一百一十五章 進軍西伯利亞上第23章 再臨掖縣十三章 生活一二十四章 滄海十五章 現實十八章 和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
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第24章 海倉口之戰六十四章 涿鹿一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三十六章 開解五十七章 驅滿二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第11章 可謂“匪亂”一百零四章 劫殺十五章 現實一百一十八章 京觀十章 中華軍力二十章 覲見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四十五章 海戰餘波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三十六章 開解一百四十八章 國防陸軍六章 民間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八章 監察第14章 天高三尺九十章 鏖戰一五章 學四十一章 海戰四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四章 中州第5章 獲利二十八章 過路費二十四章 滄海十六章 曲江營五十八章 天下大勢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三章 安民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戶條約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四十章 淡邊激戰下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五章 登陸第15章 生死之戰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六十五章 涿鹿二第15章 生死之戰第31章 京師(二)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二十五章 密談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章 轉回視線下第13章 山東大亂九十五章 威勢二十一章 殲敵二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十四章 成長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五十一章 京師暗雨一四十章 海戰三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七章 生活十七章 天津四十二章 大海戰上四章 東方颶風四一章 腐敗的官場三十三章 單槍匹馬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十九章 震驚十四章 生活二九章 阻敵七十九章 軍變古北口上一百四十章 伏爾加河畔的蒙古人上三章 東方颶風三六十四章 涿鹿一二章 鴻靈樓三十八章 海戰一四十八章 輝煌勝利中一章 軍情局六十七章 冀西北決戰一七章 生活八十八章 戰火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0章 起義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一百一十五章 進軍西伯利亞上第23章 再臨掖縣十三章 生活一二十四章 滄海十五章 現實十八章 和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江津市| 开阳县| 淳安县| 宁德市| 和静县| 临城县| 五大连池市| 耿马| 东台市| 治县。| 沈丘县| 伊春市| 涞水县| 宜君县| 南阳市| 郑州市| 盐池县| 民乐县| 建宁县| 太白县| 都江堰市| 大洼县| 绥滨县| 宁远县| 贞丰县| 郎溪县| 延吉市| 福清市| 仁布县| 中方县| 武胜县| 苍溪县| 航空| 固镇县| 会同县| 文登市| 景德镇市| 黑水县| 分宜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