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十七章 天津

十七章 天津

幾萬冊書籍不大也不小,放在以噸計的廣州港口不過是幾口箱子的事,有了廣順行的照料,加上移民局的細心,嶺南處和江南處的書籍是順順當當的進了內陸,剩下的就是北方處了。

同經營深厚的廣州相比,天津情報點的歷史更長,不過山東起義之後就斷了,現在重新啓動的駐點在官面上的效果很小,走的是下層路線。北方處負責散發的三萬冊書籍想要在年關前進入內陸只有走海路偷運。

自從八年前的山東起義被鎮壓後,直隸沿海的海防密度陡然間提升了不少等級,天津水師也在半年的時間內重新搭起了架子,幾年下來已經不再京口水師之下了。

既便如此,北方處也只有海路偷運一條路可走,因爲走內地是行不通的。從廣州運到杭州還不成問題,從杭州走運河就算是到南京這也難不住江南處。可想從南京再向北去,江南處就無能爲力了,長江以北軍情局在官面上的力量幾乎不存在。各地關卡哨所巡防嚴密,想在這種情況下將三萬冊禁書運抵北方處是不可能的。

只有走海路,運抵天津外海,然後就是北方處接手了。移民局自然是樂的輕鬆,以他們的力量在不驚動各地駐防水師的情況下將書籍運抵天津外海還是很輕鬆的。

爲了保險起見,運書船並沒有沿岸北上,而是在北洋艦隊的護送下,先是抵達了日本長崎,經對馬藩悄悄抵達了天津外海的曹妃甸。

曹妃甸在21世紀的中國頗爲響亮,甸頭南端是中國沿海少有的能停靠二十五噸級以上遠洋*的鑽石級港址。2006年初,唐山曹妃甸工業區建設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首鋼將攜手唐鋼,在這裡建設了中國最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而這個時候,曹妃甸僅有一個六丈高的燈塔,頂端懸掛著一盞水晶燈,點燃起來夜間幾十裡外都能看見,來往船隻看見燈光就可辨明方向,所以這一代很少有船出事故。

在北海(渤海),曹妃甸就是一個目標物,很是好找。運書船停靠的地方就是曹妃甸,幾萬冊書籍不大點工夫就全搬進了甸上的一個隱蔽的地窖中,在燈塔頂端的水晶燈正下方畫上一道橫線後,一行人匆匆而去。

三天後,一支小船輕飄飄的靠上了曹妃甸,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船伕提著一大桶燈油,腳步穩固的走上了燈塔,看到水晶燈下面的那道橫先後,不經意的露出了一絲微笑。

兩天後,一艘噸位五六百噸的商船靠近了曹妃甸,三十個棱角分明的包裹被運進了船艙,塞進了船艙的最下面,然後大搖大擺的駛向了天津。

這艘商船的主人明面上是一個荷蘭人——卡馬爾·::巴克萊,暗地裡卻是中華國北方處的所轄的,船長查仁知。

荷蘭是清朝最爲熟悉的兩個歐洲國家中的一個,另一個自然就是葡萄牙。爲什麼這樣說呢?那是因爲荷蘭是第一個甘心跪拜的主。

中國有句老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中國還是夷邦,在天朝皇帝面前一概撲翻在地,三跪九叩首,因此兩千年來,本無所謂膝蓋的問題。到了和西洋開始交往之後,問題出現了,因爲歐洲人不興這個。

就好比原本歷史上,十年之後(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來華,就是因爲兩個膝蓋和一個膝蓋的關係,最後得了一個很讓人無語的結果,因爲滿清的自大,中國也失去了一次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但荷蘭人很乖巧,清朝順治十年(1653),荷蘭駐雅加達(巴達維亞)總督派使臣“至廣東請貢,兼請貿易”,但是不懂朝貢規矩,沒有帶表文和貢物而被趕走。兩年之後學乖了,再來一次,使臣是彼得·哥頁(譯爲“杯突高齧”)和雅可布·凱澤(譯爲“惹諾皆色”),見到了皇帝,撲通數下,行了三跪九叩禮。順治皇帝龍顏大喜,認爲“惟爾荷蘭國……僻在西陲,海洋險遠。歷代以來,聲教不及”,但是大清“朝廷德化所致”,居然萬里迢迢跑來進貢,因此格外開恩,準許八年朝貢一次,但是海上貿易仍然不準。世界頭號海上強國荷蘭,跪拜了一通,還是商路不通,卻變成了清朝的朝貢國,不知荷蘭人是喜是悲。

到了下一個朝貢期康熙二年(1663),荷蘭一邊遣使朝貢,一邊派兵到福建準備幫清朝剿滅海逆(鄭成功),這個聰明舉動果然深膺朕心,遂恩準每兩年貿易一次。

到了乾隆三十一年(應該是這個年份,記得不太清了),乾隆下旨準許洋夷入朝供職,不過這個時候並沒人去鑽營那個。後來還是樑明從荷蘭人口中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利用這一點同滿清的內務府搭上了關係。

樑明以荷蘭人的名義,打著朝貢的招牌一連三年“敬獻”貢品,勉勉強強的在滿清的心臟部位開了一道小縫。現在就要用上這個了,因爲在今年的夏天,他們又和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領內務府大臣的和珅牽上了頭。

現在趕上年關了,按照禮節也該去拜訪一下不是?一艙的東西,就是爲了遮掩那三萬本禁書準備的。有了和珅這個大招牌,北方處對於這次行動還是極有把握的,現在的和珅可是相當權勢。

商船在距天津不到十里的地方就被攔了下來,查仁知憑著和府的招牌,再加上一點“人情禮”順利的停靠在了天津。在明面上向北京派出人手通報的同時,天津北方處的人馬也全力開動了起來,這事不出意外的話是辦成了。

查仁知應該感謝乾隆,要不是這個老頭腦殘,把年紀才三十出頭的和珅捧上了如此高位,又顯得極爲寵隆,天津水師這一關又怎會如此輕易的就過去了。

七章 生活第1章 山東王倫二十五章 殲敵六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十章 全殲十八章 處置十三章 軍容二十章 殲敵一第21章 內政二十三章 再添屬國三十章 圍觀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五十章 京津定一百一十章 佈局天下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八十七章 烽火九十八章 一統中原上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十八章 無題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二十四章 殲敵五九十一章 鏖戰二九十四章 贏面第6章 清水教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動向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二十九章 過路費二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一章 軍情局一百三十六章 備戰西北一百一十二章 熱鬧的朝鮮第25節 飛渡三載(下)二十三章 過渡一百四十四章 名將的悲哀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四十章 海戰三第8章 這是戰艦三十二章 初戰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二十四章 滄海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十三章 生活一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二十三章 攻城第27章 接戰十章 中華軍力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九十三章 僵持局勢第1節 雷啊,永遠的首選十一章 開打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十九章 震驚二章 東方颶風二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第18章 初戰掖縣第23節 飛渡三載(上)三十九章 淡邊激戰中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四章 議事廳第21節 緣由二一百一十八章 京觀五十八章 天下大勢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四十章 海戰三第7章 化解一百一十一章 日韓開胃小菜一百二十七章 狹路相逢十九章 震驚十二章 截戰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三十二章 初戰三十三章 單槍匹馬四章 吉隆三十章 圍觀十九章 危局十七章 天津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八章 農院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七章 辦學四十五章 海戰餘波十八章 完勝二十七章 美國人倭人九章 阻敵第7章 化解十章 全殲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一百二十六章 海軍出擊二十八章 過路費四章 中州
七章 生活第1章 山東王倫二十五章 殲敵六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十章 全殲十八章 處置十三章 軍容二十章 殲敵一第21章 內政二十三章 再添屬國三十章 圍觀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五十章 京津定一百一十章 佈局天下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八十七章 烽火九十八章 一統中原上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十八章 無題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二十四章 殲敵五九十一章 鏖戰二九十四章 贏面第6章 清水教三十七章 無奈之舉血戰辣子口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四十六章 決戰津南下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動向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二十九章 過路費二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一章 軍情局一百三十六章 備戰西北一百一十二章 熱鬧的朝鮮第25節 飛渡三載(下)二十三章 過渡一百四十四章 名將的悲哀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四十章 海戰三第8章 這是戰艦三十二章 初戰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二十四章 滄海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十三章 生活一第33章 多線作戰(二)二十三章 攻城第27章 接戰十章 中華軍力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九十三章 僵持局勢第1節 雷啊,永遠的首選十一章 開打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十九章 震驚二章 東方颶風二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第18章 初戰掖縣第23節 飛渡三載(上)三十九章 淡邊激戰中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四章 議事廳第21節 緣由二一百一十八章 京觀五十八章 天下大勢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四十章 海戰三第7章 化解一百一十一章 日韓開胃小菜一百二十七章 狹路相逢十九章 震驚十二章 截戰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三十二章 初戰三十三章 單槍匹馬四章 吉隆三十章 圍觀十九章 危局十七章 天津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八章 農院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七章 辦學四十五章 海戰餘波十八章 完勝二十七章 美國人倭人九章 阻敵第7章 化解十章 全殲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一百二十六章 海軍出擊二十八章 過路費四章 中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三门县| 兰溪市| 崇明县| 峡江县| 淅川县| 沾益县| 奉化市| 陵川县| 雷波县| 保亭| 新邵县| 赣榆县| 彩票| 锦州市| 五家渠市| 广河县| 高雄市| 和顺县| 嵊州市| 新源县| 宁河县| 乌苏市| 滦南县| 贵南县| 门头沟区| 丹江口市| 广东省| 成安县| 上思县| 攀枝花市| 三都| 和龙市| 绥芬河市| 贺州市| 苏尼特右旗| 庆云县| 许昌县| 桐庐县| 运城市|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