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名言一出,一下子就讓全場一衆學子沸騰起來。
“悟空傳,好經典。”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這地……”
不只是現場。
直播間內,這一句一出,更是掀起了無數人的熱潮。
“當年我就是看了悟空傳,然後纔看的網文。”
“我也是,哪怕十幾年過去了,我還記得這句話。”
“今何在,悟空傳……這已經是一個傳奇。”
網絡文學爲什麼值得研究。
倒不是現在研究出了多少的文學價值。
光是能引起這麼多人追讀,這已經是一件極爲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陳揚也是點點頭。
說起來,他也受到過悟空傳的影響。
只是當年他看悟空傳的時候,當時還不知道悟空傳是網絡小說。
等他知道之後。
今何在已經成爲了一個傳說。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一定很熟悉,這樣的經典的句子,我們可以說,在傳統紙質書籍當中,我們很難看到。不是大家天賦不夠,也不是大家的才華限制,他就是因爲載體的不一樣。”
“載體的不一樣,這也讓作者寫出了與之傳統紙質作品不一樣的句子。或許,連他們當時在寫這一些句子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想過,這樣的一些句子會這麼經典,甚至十幾年後,大家仍能提起。”
陳揚並不是天生做理論研究的。
但寫得網文多了,看得網文多了,本身他對於網文就已經有了很高的見解。
或者也不是什麼見解。
他就是將自己對於網文的看法說出來而已。
“網絡這種全新的載體,讓一衆寫作者們在網上暢所欲言。他們不被傳統所束縛,他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於是,自然而然,他們就與傳統紙質寫作區別了開來。這就像當時竹簡上寫字一樣,因爲竹簡攜帶的不方便,所以大家在竹簡上寫作,必然希望用最少的文字,記錄最多的知識。於是,道德經,論語……就這般出現了。如果換一個載體,換成網絡。我想,道德經可能不是5000字,他會是5萬字,50萬字,甚至是500萬字。”
說到這裡。
有善於思考的學子舉手提問:“陳揚老師,如果這樣的話,那豈不是代表網絡寫作隨心所欲,想寫多少字就寫多少字,這樣一來文字不夠凝鍊,也會太過於小白。”
“理論上來說,會的。”
“那這樣的小白文是否會比不上傳統經典作品?”
“這個怎麼說呢,文學這東西非常不好比較。因爲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就如唐詩宋詞一樣,唐詩顯然比之宋詞更爲凝練,但拿宋詞去比較唐詩,認爲宋詞比不上唐詩,這也不是一件比較公平的比試。”
“隨後還有元曲,明清小說……從表現方式上來說。時間往靠近我們,詞句越不凝練,這是時代的發展。但並不代表明清小說比不上元曲,元曲比不上宋詞,宋詞比不上唐詩。相反,太過於凝練,反而會阻礙文學的傳播。比如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唐詩宋詞,但他看得懂網絡小說。”
“再比如《春秋》這一部史書。因爲這部史書寫得太過於凝練,往往幾個字就代表著一件很大的歷史事件。可這樣的史書,很多人直接就看不懂。後來就有人給春秋做解釋,於是就有了春秋三傳,分別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所以光是凝練這個標準,並不能評價文學高低。”
當然。
文學評論本身上就不是物理化學一樣的有公式。
一千個讀者裡面,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每個人的評價又不一樣。
“其實這裡面可能會有一定的鄙視鏈,比如寫詩歌的看不上寫小說的,寫小說的看不上寫散文的,寫散文的看不上寫其他的……而網絡文學,恰好是在鄙視鏈最低端。但實話實說,文學類型沒有高低之分,只要寫的好的作品,他就是好的文學作品。”
陳揚是寫網文的。
同樣。
他在很多時候,都在做很多提高網絡文學影響力的事。
雖說此前網絡文學在市場上贏得了大衆。
但。
其實很多人內心裡面,仍並不是看得起網絡文學。
陳揚知道。
這需要時間。
不過。
既然陳揚在做網絡文學的研究,那他便要扭轉大家對於網絡文學錯誤的看法。
此前陳揚講的載體,只是其中之一。
接著。
陳揚繼續開講。
“剛纔我問過一個問題,什麼是網絡文學。有一位同學回答,在網上寫作的作品,他就是網絡文學。雖然這有一定的意義,可是,我們來看看當年容樹下的這一些作家。李尋歡,安妮寶貝,郭小四,韓韓……這裡面除了今何在之外,絕大部分人,我們媒體都不會再稱他們是網絡作家……這是爲什麼?”
這一說。
衆人一愣。
對啊。
爲什麼。
他們不是在網絡上寫小說成長的嗎?
按理來說。
他們是第一代網絡作家,還是網絡名家。
他們應該是網絡作家啊。
可他們現在的身份,卻並不是網絡作家。
“陳揚老師,會不會有一些作家認爲網絡作家拿不出手,不好意思稱自己爲網絡作家。”
有一位學子舉手回答。
陳揚讚賞的說道:“沒錯,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陳揚雖然是想提高網絡文學的地位。
但他也不會隨便瞎扯。
是什麼就是什麼。
“在初期,網絡作家,網絡文學並不是那麼的受歡迎,也不是很拿得出手。也就是現在稍稍好一些,甚至,哪怕就是現在,仍有很多人看不上。於是,有的一些知名作家不稱自己是網絡作家,這很正常。不過,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並不是最爲重要的原因。”
“最爲重要的原因是……其實拿現在我們的看法來說,這一些當年的網絡作家,他們寫的作品,未必稱得上是真正的網絡文學作品。”
這話一出。
更是讓衆人奇怪:“不對啊,他們寫的不就是網絡小說嗎,怎麼不是網絡文學作品了?”
不待大家反饋。 陳揚直接就說道:“因爲之前大家說的,在網上寫作的作品,就是網絡文學,這太寬泛了。比如說我們寫的日記,我將他發到了網上,他就變成了網絡文學?或者,我寫的傳統的散文,現代詩,甚至是古體詩,我將他發到了網上,他也是網絡文學?”
“明顯上,這有一些不對。因爲在我們眼裡,好像不是啊。網絡文學,似乎是那些連載更新,有著各種類型的作品,像誅仙,飄渺之旅,大千世界,我來自億萬光年……這一些作品纔對。”
臺下掌聲傳來。
逼又來了。
“所以,真正要定義的話。我會說,網絡文學是那些在傳統網絡小說平臺發佈,以連載更新,商業寫作爲目的作品,這就是網絡文學。”
陳揚提出了一個網絡文學新的定義。
當然。
這個定義也不是完全的準確,但基本上包括了99%的網絡文學作品。
“這個定義是我總結出來的,可能還不是特別準確,有待日後大家補充。但這個定義非常重要,重要到什麼程度呢?重要到,當你還不明白什麼是網絡文學的時候,你可能都不知道怎麼運營網站。”
之所以不太準確。
因爲有一些作品不在陳揚定義裡面。
比如《明朝那些事兒》。
這就是一部網絡小說。
但這部作品即有傳統文學屬性,又有網絡文學屬性。
可他又與正統的網絡小說不一樣。
另外當時作者寫小說的時候也並不是以商業寫作爲目的。
他純心就是寫著玩,可沒想到就火了。
但他確實是網絡小說。
而真正要完全概括什麼是網絡小說,他其實有些難。
用廣義的說法,在網上寫的小說就是網絡小說。
雖然有一定的道理。
可他未免太寬泛,也不適合。
用狹義來說,適合倒是適合,但有一些獨特的作品,就會在這個定義之外。
陳揚只能用一個稍微能框住大部分網絡小說的定義。
“還是拿容樹下來說。朱威廉雖然創建了容樹下,但他也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網絡文學。在他的想法裡,他與很多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認爲在網上寫作的作品,他就是網絡文學。於是,他就按著這樣走。可事實上,我們現在來看,安妮寶貝,李尋歡……他們寫的其實也不能叫網絡文學,他們應該還是傳統文學。或者說,他們寫的是有網絡屬性的傳統文學。可這種網絡屬性又不是特別濃,最終……當網絡文學發展到1.5時代的時候,容樹下並沒有跟上腳步,漸漸的衰退了下去。”
……
衰退的過程很漫長,陳揚並不一一介紹。
但其實也很明顯。
容樹下連真正的網絡文學是什麼都不知道。
他又怎麼能經營得好一家網絡文學網站呢?
在他眼裡,如果認爲在網上寫作的作品就是網絡文學。
那麼。
他又怎麼會誕生出後世那麼多開創流派,各種意想天開,各種類型的網絡小說呢?
“陳揚老師,什麼是網絡文學1.5時代。”
一位同學站了起來,問道。
陳揚點頭:“這個問題問得好,1.5時代。爲什麼是1.5,我不將他稱之爲2.0時代。就在於這個時代有些混亂,他漸漸搞清楚了什麼是網絡文學,但對於網絡文學仍然是認識不太夠。同時,他沒有建立起網絡文學的商業邏輯。”
陳揚翻開PPT,繼續說道:“在榕樹下出現之後,也有其他一些網絡文學站點先後出現。比如黃金書屋,西陸論壇,天空網……等等。這一些網站初開始與容樹下一樣,也是接受一衆在網上寫作的作品,當初他們也認爲,這就是網絡文學。”
“可後來,他們慢慢發現。隨著網絡作品越來越多,一衆讀者開始傾向於那些異能,玄幻,魔法……一類的幻想作品。慢慢的,這一些網站從原來什麼類型的作品都收,最終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網絡幻想類作品基地。”
“這個時候,這一些網站出現了西方魔法,架空歷史,都市異能……如風姿物語,天魔神壇,搜神記……等一系列經典作品,這一些作品完全與今何在,安妮寶貝,李尋歡……等一衆原本大家認爲的網絡作家作品區別開來,走出了一條全新的網絡文學之路。”
“也因爲這個時代真正搞清楚了什麼是網絡文學,什麼是網絡文學作品。於是,網絡文學作品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先後出現了一系列經典的作品,同時各個盜版書店,也不斷的將這一些網絡作品印刷出來,這也加快了網絡文學的傳播。”
講到這裡。
陳揚的第一節《網絡文學發展史》到此結束。
當然後面還沒有講完。
還得好幾節課。
……
“載體,呵呵,不揚神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果然是震旦高材生啊,我都沒想過網絡文學,但沒想到這裡面有這麼多的道理。”
“不揚神也是厲害,從甲骨文說到竹簡,又從竹簡說到紙質,然後再說到網絡。這麼一分析下來,我突然發現,我們網絡小說就是時代的選擇。”
“沒錯,不揚神就是想給大家傳遞這樣的一個觀念。”
一衆圈內聽課了的作者,不時點頭。
別看這樣的觀點不怎麼樣。
一但你接受了這個觀念,那你整個世界觀都會發生改變。
就像你覺得唐詩宋詞很牛逼一樣。
可你現在寫出一首古體詩,人家還會覺得牛嗎?
難道現代這麼多作家,真寫不出牛的古體詩?
不。
不是寫不出來。
而是唐詩宋詞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
當然不適應不是說這個時代不需要唐詩宋詞。
是這個時代,沒有唐詩宋詞生存的土壤了。
你寫出來的再牛逼的古體詩,大家都沒有這個感覺,也不會認可。
“我怎麼覺得,不揚神這一課,好像還隱藏著很深的武功秘笈。”
“怎麼說?”
“不揚神不是說過載體嗎?”
“對。他說載體的不一樣,所寫作品的表現形式就會不一樣。我覺得,未來能不能成神,就靠這句話了。”
“我靠,你這一說,我好像也有些明白了。不揚神說的載體對於我們網絡這一塊也適合,只不過他分大的載體與小的載體。大的載體是網絡,可網絡也分各個平臺。比如起點是一個平臺,其他網站也是一個平臺。每個平臺就是一個小載體,每個小載體的風格都不一樣。”
“對。所以我們寫作的話,就得按著每個載體的風格去寫。有可能你的小說在起點撲街了,但在其他那裡就能大火。”
“那你的意思是,我在起點連簽約都不了,說不定在其他網站能夠一書封神。”
“咳咳……理論上來說,還是有可能的,要不試試。”
“滾蛋……又來忽悠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