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這種水果是多數地方都有的,關於它的叫法,各地也都不一樣。我聽過的有山拋子;牛奶泡;三月泡;龍船泡;刺葫蘆;泡兒刺;山泡等等。可見這種山野水果是很受我們大家喜歡的,而在我們這大家都叫“山泡”。每個人的青春年少中應該都有采摘這一趴的閒野樂趣。
我們仨寫完作業剛好是下午三點多,太陽也沒有那麼毒辣。拿上桶,戴好皮手套,我們就往趙明家桔子樹那邊的山坡走。快到了,遠處那綠葉叢中,深紅色的紅彤彤的樹莓,就像一顆顆亮晶晶的珍珠。我一溜煙快跑過去,邊走邊往嘴裡塞,嘴裡立刻溢滿了紅紅的甜汁,這感覺別提有多滿足。
“好多呀,又紅又甜,我速度很快喲。”小米興奮得不行。
趙明說:“我們快點摘,摘完了去搞桑葚喲,都變黑紅了。”
我說:“反正吳大爺也不吃桑葚,不知道他要不要泡酒喝,我們都給他摘了,給他在拿點泡酒,剩下我們留著吃,在熬點桑葚膏泡水喝也不賴呀。”
趙明說:“清菱,你對這吃好像比任何事都上心,要不你幫我也熬點。”
我說:“沒問題呀,我都幫你們熬了,省得你們不會弄,到時候帶到學校泡水喝。”
小米說:“這上面刺還真多,還好帶了帽子不然頭都要被扎。”
趙明:“你們倆就別往上走了,我去摘上面的,下面的你們負責。”
說完,趙明往山坡上走那邊陡峭一點。 wωω ?тt kΛn ?c ○
我們倆大聲喊:“你小心點喲,注意安全。”
不一會兒,我們就摘了一大半桶,整個山坡上的樹莓都被我們給佔領了。
趙明說:“走吧,趕往我們下一站,把桑葚給摘了。”
我們到吳大爺家,他不在只有孫子小俊一個人在家。
我說:“小俊,大爺在哪去了?我們來摘桑葚吃。”
“我爺爺在趕鴨子去了,等下就回來了。”小俊奶聲奶氣的說。
趙明他直接一個人爬上了樹,拿著剪刀在剪那一串串的桑葚。每根枝條上都掛滿了,看上去就像是黑瑪瑙一樣。他邊剪邊吃,嚐個痛快。
趙明說:“清菱,你去找個小藍子拿東西頂上來,我這個小桶不好放。”
這時正好吳大爺趕鴨子回來了。“你們這羣好吃娃,剛剛熟透,你們聞著風就來摘了。”
我連忙跑過去說:“反正您年紀大了,我們來幫個忙。順便給您摘了泡酒喝。”
“好哇,那我給你們拿個藍子過來。”吳大爺說完,往廚房走去。
我說:“趙明來,接著吧。”
三顆樹上的桑葚就被摘得差不多了,趙明從樹上下來了。衣服上被染得黑紅黑紅的,我們在下面所以還是很輕鬆的,今天他給累慘了。
趙明哈著氣說:“小米,去幫我找個梯子吧,我腿都有點打顫了。”
小米:“是呀,你今天可是累得不行,你等著…”
小米說完轉身去吳大爺家找梯子了。我直接去水井旁邊打了一桶水過來,準備把桑葚先洗乾淨,小俊來湊了過來。像在我們這,大部分的家裡都是這樣的現狀,年輕的父母去外面打工掙錢,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裡,也留下了負擔和孤寂給老人。我想,如果有一天或許能讓一個個家庭能團聚一起,即能發展滿足生活又能在家裡附近工作學習,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趙明:“你們在下面幫我扶著點,我最近可是又長了肉,別讓我摔下來了。”
我說:“放心吧,我還等著吃呢,你看小俊也饞壞了在咽口水呢。”
小米笑著說:“你快下來吧,我們倆還扶不住你。”
趙明先從旁邊的樹枝挪到架著梯子的樹幹旁,在探著腳踩在梯子上,一步一步穩當的往下走了下來了。小俊也放下手裡的玩具,走過來要吃桑葚。我們把桑葚全部倒進水裡,洗掉上面的小蟲子和灰塵。
我說:“吳大爺,您來裝點桑葚泡米酒吧。”
吳大爺說:“你們拿桶裝回去,我要不了多少,剩下一點放藍子裡就好了。”
我說:“那行,您記得要晾一晾上面的水份,幹了水之後在放進米酒裡喲。”
吳大爺:“清菱,你可真細心呀。”
趙明:“好了,我們回去吧。我還要去菜地幫我奶奶提水澆肥呢,她一個人我怕她來回提不動。”
小米:“小俊,我們回去了,下次在來看你們。吳大爺,謝謝啦!”
我們仨就各自回家了。趙明直接去了菜地幫忙,我則把桑葚拿回來準備熬膏了。回到家我先燒了火,我想著在鍋裡熬肯定不行,因爲是鐵的怕熬出來的味道不好。於是改到在火塘旁邊用三角架,架著陶罐是最合適的。
把洗好的桑葚用紗布包起來,放進盆裡用鍋鏟用力的碾壓,將壓榨出來的桑葚汁和桑葚渣全部倒進陶罐裡,在加入水剛好浸沒過桑葚,開始加大塊的木頭把火燒大熬起來。等大火燒開後,我又把火塘裡的大塊木柴拿出來,加了一些木炭進去文火熬煮。後來發現桑葚膏開始冒小泡咕嘟咕嘟了,我拿木勺在裡面不停的攪拌,然後在往裡面加入了一些蜂蜜。就這樣不停的攪拌,差不多又熬了一個小時,我嚐了嚐味道好清甜呀。總算這個桑葚熬好了,我端出來放在地上等涼透了,在裝起來給小米和趙明送過去。這時候外面天都快要黑了,我們家也吃晚飯了。我爸晚上都在家吃飯不過他還沒回來,應該是在回來的路上,我們一般是先吃的不等。吃完晚飯,我洗了幾個玻璃罐用小勺子盛出來分別裝好後,用開水衝了一大杯桑葚膏給我爸媽他們嚐嚐。然後拿著袋子把另外幾罐裝好分別給趙明和小米送過去。
每個吃過桑葚的人,應該都有一個烏黑烏黑的舌頭,誰有沒有吃這個就是證據所在。在古代房前房後都會有栽種桑樹的傳統,因此常把“桑梓”稱作故土,家鄉。而在古代永叔也曾留下“黃慄留鳴桑葚美,紫櫻桃熟麥風涼。”黃鸝既鳴,則桑葚熟。古代人都如此喜歡,我們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