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2章 蕭軍東進,大戰起!

一紙敕令急詔九江蕭軍回朝勤王。

邱著屬下越修親往急奔,相告辛密所謀。

蕭靖川通曉局面後,知成敗在此一舉,困頓踟躕不久計,決心立下。

頭道軍令,遣人急赴河南孫培忠處,密令培忠,不必理會朝廷之言,敕令所調,去走什麼順黃河東去濟南之路線。

蕭親筆調下,命培忠從速調集河南大部兵馬,務必及早趕駐歸德府。

伺機而動,專爲準備東出淮東方向。

待是南京兩岸蕭軍九江部東出打響戰役之後,培忠人馬,順壽春-鳳陽線,於安徽北地從後穿插,擾亂清軍後陣,攻城略地,以南北呼應,對敵展合圍之勢。

時來閏五月十四,乃越修匆抵九江在先。

到得十五日,軍令八百里疾馳北去,終親手遞至河南孫培忠手間。

培忠何許人也?

對得蕭來,自忠心不二矣。

遂展信念罷之一瞬,便毫不含糊折扣,立馬火速籌備組織起來,歸攏各府縣兵員,急往歸德就聚集而去。

且較同日,北地緊急動作之同時,西南處,九江城裡,業沒閒等著。

蕭郎穩妥起見,拿著聖旨跟同李虎臣一場深談。

過後,蕭、李合心,九江諸將俱萬衆一心,同仇敵愾,誓言東出建功是也。

於是,蕭郎計,戰前動員堪畢後,亦不再躊躇,親領大軍,攜艦隊準備開拔,順江東出,欲憑長江天塹與敵決一死戰!

霎時,困頓九江月餘,蓄勢待發,水陸十數萬軍馬,開始緊籌整備東去勤王。

蕭郎將王者歸來之勢,尤自繳獲整編左良玉艦船人馬後,聲威更壯。

此次決意東出,投鞭斷流,勢必一戰定乾坤。

再水陸三天進軍。

閏五月十八日晨,蕭軍九江東出大部,水陸北、中、南,三路歸流,浩蕩蕩,急開東來。

與多鐸領銜之北地清軍人馬,正式長江兩岸交手接上了火。

兩軍對壘,喊殺震天。

其間,因探馬早報,曉知蕭軍大部艦船,江上水戰絕懷大優之勢。

北軍,多鐵騎陸戰稱雄也,不宜江上絕命。

遂分清利害,原已部分主力軍南渡進佔南京之兵馬,多鐸領帶,趕自大戰始,亦匆還北撤。

對聞蕭軍東至,人馬雄壯,不敢怠慢,生怕託大叫來軍斷了後路,無可轉圜。

於是,堅決親隨兵馬按住主力過江,自回北岸一線,令右路軍和州、烏江、江浦一帶沿岸頭修築工事,欲阻擊蕭軍東來大部人馬也。

十八日下午,北岸和州西,佘山方向,兩軍水陸齊發,火拼接戰。

許繼祖一路,自統麾下一萬兩千丁勇,於陸路進軍,直同扼守佘山方向,降了清的高進庫一部八千殘兵遭遇上。

江岸頭,後隨而至,黎弘生一部,水陸兩面,業從後趕來,助陣繼祖聲威。

敵我兩方軍馬,剛迎頭擊近,便血刃相搏矣。

直陷你死我活之白熱戰局。

經不到半日功夫,殘陽西墜前,高一部軍馬領西佘山一帶所築灘頭炮陣盡數被拔。

高進庫眼瞧陣勢不保,敵來水陸西南兩面夾擊,不得已,率部北撤三十里,且戰且退,分外狼狽。

許繼祖佘山小勝,不及表功,見得高部北撤,爲不影響後進大局,自爲分兵兩路。

一,麾下人馬拆撥四千,繼續追擊北咬,蠻撲高進庫,以求徹底拖住此降賊兵力。

二,剩統還可續戰五六千士,夥同黎弘生北岸步兵五千,繼續東進。 經這先頭一場勝戰,蕭軍軍威更盛,士氣高昂。

於夜,不待天明,蕭令火速向東接戰夜襲。

往東,趁晚時晦暗,許繼祖、黎弘生兩軍陸上兵馬,子夜時分,放火直擊和州石廷柱、劉良佐部。

蕭軍江上鉅艦大船,亦跟進東推。

不久,和州之役打響。

且後推不足一個時辰,趙應元搶灘步兵登戰,往東再就接打江浦一線。

要知,此二地,分駐石廷柱+劉良佐兩部合四萬五千人。

可謂兵強馬壯,很是難對撼動矣。

縱蕭軍江上艦船火炮助陣,亦短時夜襲搶佔先手,取得些許進展後,很快地,雙方進入拉鋸戰。

許、黎、趙三部,水陸約在三萬上下,同敵石、劉二廝硬橋硬馬對拼,戰端自夜始,熬到天明,雙方均死咬陣前,深陷苦耗也。

對此,蕭軍主力,業無多餘辦法。

和州、江浦敵我兩廂拉鋸間,蕭領賀舟部水軍主力,亦務必從速續往東走。

趕時十九日,鋪排開,同多鐸北岸兵馬交火,雙方換炮,江頭開打。

直是水岸北端來回拼殺,謀策詭算互是見招拆招,饒縱如此,蕭軍業就盡爲苦撐勢頭。

清兵尤滿旗將勇,彪悍非常,戰力強盛,果較名不虛傳。

即使蕭軍謀策,局部兵丁佔優之局面下,亦難寸進,攻取戰果。

反倒多面被得敵方鐵騎反包圍,兵將折損吃了暗虧。

對拼拉扯,耗到第六日上,眼瞅局勢已陷不妙,倘再不逢轉機,如此下去,攻守之勢遲早逆反。

正既蕭軍水戰,北陸吃緊之刻。

堪到廿四那天,孫培忠河南部短時統集三萬餘兵馬,終是自歸德府東出,日夜兼程,趟平壽春後,出現在鳳陽城下。

上來,孫培忠一反其部穩紮穩打之常態,對得鳳陽,便急攻猛錘。

要知,彼時多鐸清軍人馬,因急功近利,各部多出搶攻之齟齬。

且南明軍伍前期,實在不堪成器。

遂清軍囂張不屑,後路北地,均是置軍駐守者寡。

壽春方向無算,僅鳳陽城裡,到得這時候,便也就個千把人在城駐防。

於是乎,不到一日,鳳陽被培忠復克。

不作歇整,此時孫培忠急蕭將之所急,自亦明晰,建奴人鐵騎剽悍,戰力強蠻,唯恐江北之地蕭軍深陷苦熬局面。

遂將不卸甲,馬不停蹄,趕又率大部,直奔滁州、來安。

此舉,無異著實叫多鐸捏一把冷汗。

腹背受敵,前後夾擊。

孫培忠此三萬人馬,就在其同蕭軍九江部長江北大戰正酣之刻,忽來於後殺出,怎能不叫清軍背脊發涼?

正所謂雙鋒一合陣雲崩,鐵壁南北忽化矰。

箭雨截歸弓滿月,旌旗分卷甲凝冰。

腹心鏖戰天光裂,肝膽相懸地勢崩。

惶見殘兵猶帶血,今朝曾度鑿空層。

(本章完)

第382章 德州首戰始第50章 十七禁令五十四斬第470章 蹽第151章 不許你走第182章 事成!第189章 戰後諸事第245章 君臣際遇第250章 老三位落魄入南京第356章 袁平震霸王!第75章 攻入山寨第190章 臨戰準備第48章 整訓練兵(二)第503章 廖 馬過招第436章 後夜難眠第670章 傳武墳塋第415章 冊後選妃之制第164章 保定北門第610章 嬌娘鈺娥第134章 屋外有人第664章 傳武斬將王得仁第601章 天賜姻緣第64章 林中對(二)第471章 人命官司第564章 劫後餘生第243章 王之心冷言第114章 敵軍將至第206章 建奴營帳起齟齬第258章 北上勤王事議第104章 盡收易縣第237章 峰迴路轉!第264章 呂穀倉之遺願了!第60章 誤解第417章 沈府後宅,夫妻對!第487章 美婦阻門第514章 秀才遇兵第602章 府前鬥法第114章 敵軍將至第76章 大獲全勝第98章 易縣內臨戰部署第160章 虎臣虎語第213章 禍不單行第217章 東關爭奪戰第85章 太子無心,太監急第244章 試藥奪心第126章 原形畢露第509章 品頭論足第561章 朝宗惶恐第416章 話入揚州第687章 南京急議(三)第481章 黑白之間第575章 邢氏刁婦第631章 疾風驟雨話軍機第201章 建奴兵制第258章 北上勤王事議第162章 有備無患第647章 左良玉叛變第391章 赤膊巴哈納之令第436章 後夜難眠第378章 黑雲壓境第94章 胡峻才第346章 貞 娥渡揚州,初入沈府第332章 馬爲民的忠告第62章 誠心歸附第243章 王之心冷言第557章 蕭惹旁顧第349章 沈紅蟠第513章 蕭 馬搭戲第160章 虎臣虎語第618章 使計終脫身,河南急赴歸營去第57章 明正典刑第471章 人命官司第360章 夜話靖川第593章 聚零爲整第344章 蕭敘後話第692章 蕭軍東進,大戰起!第537章 馬來請纓第372章 李 黎募丁說第618章 使計終脫身,河南急赴歸營去第291章 叩關清河縣第677章 濟南城破第59章 婉娘阻刀第106章 衙門口夜詢,吳德全第70章 另有好禮第333章 曲直之論第567章 愕然變故第159章 細話保定(二)第533章 掛彩第252章 難見史可法第107章 發財啦!繳獲清算第678章 山東陷,南京危第296章 利誘,買命財第404章 戰馬事第15章 物資配發第251章 虎落平陽遭犬欺第256章 劉澤清溜鬚第426章 雁難歸第279章 高梁燒第403章 窮寇莫追第453章 宮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鄂伦春自治旗| 诏安县| 介休市| 乌鲁木齐县| 图片| 丹巴县| 邮箱| 额尔古纳市| 铜梁县| 天峻县| 陈巴尔虎旗| 聊城市| 上栗县| 岳阳县| 新化县| 铁岭市| 汽车| 武鸣县| 永靖县| 襄城县| 静乐县| 白水县| 武邑县| 台中市| 宜丰县| 武鸣县| 宣化县| 琼结县| 扶沟县| 徐汇区| 漠河县| 墨玉县| 新蔡县| 玛多县| 阳信县| 霍林郭勒市| 高雄县| 烟台市| 杭锦后旗|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