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6章 南京急議(二)

北風呼嘯刮岸南,一片死悶宮殿中。

弘光帝身拖病軀,周旋列大臣之間,本意暗下決心,欲一紙調令,急召蕭軍班師回朝,以御北敵,封堵長江來抗。

可,近日朝中百官,對得清廷建奴兵鋒洶涌之厲,早已嚇破肝膽。

且來保族護家不報國,各懷私心,羣情盈沸,生要盡投降表,以避刀兵之禍。

如此輿情,一時間,縱他朱慈烺再是九五至尊,但終究南黨勢大,不好撕破臉去,以至內亂處境更難收拾矣。

所以,殿議深陷僵局間,小皇帝欲要破境,不得已,抓手新晉提拔曾紀事,厲言相逼,冀他就範,形成突口。

但,不著想,此人首鼠兩端,避重就輕。

眼見是帝王話意,卻顧左右而言他,也來明哲保身一套。

逼急肝火旺,朱慈烺投子無效,怒從心中起,轉而將個話口兒挑明瞭頂上。

“咳,咳咳咳咳.”

“混賬!”

“盡是些廢話!”

“滁州舊部?”

“那一萬老弱能頂?shù)米〗ㄅ藛幔俊?

“當初朕聽任你們之言,啓用淮北四鎮(zhèn),逾十萬兵馬,以駐防山東、淮北一帶。”

“你們如何說?”

“江淮兵馬如此雄壯,堪御以北,則江南無憂矣。”

“到頭來又如何?”

“戰(zhàn)不勝也就罷了。”

“可恨是那二劉之人,竟是幾萬人馬就這麼投了敵!”

“現(xiàn)如今,敵勢越扯越大。”

“建奴前鋒營的刀戈,都已快抵到朕的枕頭邊兒了,你個曾紀,竟還跟殿上裝糊塗,要憑老弱殘兵矇事?”

“你當朕是那三歲孩童一般好糊弄不成?!”

弘光帝龍顏大怒,漲紫了麪皮,額間密汗,攤指生斥兵部侍郎曾紀面上。

瞬來,觸了聖怒之曾紀,業(yè)緊將身子跪伏倒地。

這現(xiàn)當四十餘六,新晉於廟堂嶄露頭角的曾紀,心有惶惶。

他神色幾經(jīng)變換,等在聖訓話畢口兒上。

忽地,其子眸中一緊。

“皇上教訓的是,微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陛下,臣想明白啦。”

“此役,事關社稷之安危。”

“憑以眼下時局計,爲保南京穩(wěn)固,只有急詔西屯九江之靖國公一部班師東進,來抗北夷清兵啊!”

言罷,堂而皇之,佯擺滿目正色,一頭叩到地上。

機關算盡,好個曾紀,不見兔子不撒鷹。

他這種人,表面濃眉大眼,顯是一身正肅。

可,實際來,最較表裡不一既爲此,心內毫無原則好講,妥妥一副官場老政棍之派頭也。

此般,之所以有意挑聖心生怒,亦就是再演給南黨仇、馬一系看的。

畢竟這會子身不由己,夾進兩面當間,左右難逢圓。

如此一鬧過,有了皇帝這番罵,也就不會再觸南黨逆鱗矣。

孰是孰非,是對是錯,他又何曾在乎過?

硬著頭皮,夾縫求存,不過也盡爲一己之私好過關罷了。

“呸!”

“曾紀,你個虛僞善變之小人,如此曲奉聖意,罔顧社稷安危,究竟是何居心?”

不想,如此舉措,頭先馬士英挑了出來,一甩袍袖,預備相駁。

看那架勢,他又豈會不知,此乃弘光帝之意也?

遂其人雙目渾瞪,甩了曾紀一眼,罵口兩句,也便就不屑理睬,搬身正對朱慈烺去矣。

“皇上!”

“武人不可輕信吶!”

“此靖國公前有河南之地,畜以養(yǎng)兵數(shù)萬之衆(zhòng)。”

“後湖北左良玉叛亂,其身九江、安慶一役,據(jù)消息報回,竟是又吞了那叛軍十數(shù)萬兵馬。”

“現(xiàn)如今,重兵在握,儼然已成擁兵自重之態(tài)。”“旦要準其東進,只怕.”話間翻頭,亦拿曾紀打腔。

“曾紀!”

“你身在兵部,如此內情難道不知?”

“上嘴皮子下嘴皮子一碰,你就敢言叫其東犯?”

“劉良佐、劉澤清、左良玉之流,前車之鑑。”

“旦是其人步了奸佞後塵。”

“東援是假,內外夾攻爲真。”

“眼下南京城,整個江南,你又遣何人對其加以節(jié)制?”

“難道還閒局勢不夠亂嗎?啊?!”

“其心可誅!”

“不知所云!”

馬士英指桑罵槐,火爆脾氣上來,時局都到這會子了,他也就沒個管顧了,瘋咬如斯。

見勢聞言,朱慈烺登即一股火焚到胸口,勾來咳疾更烈,霎時狂咳不止。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立現(xiàn),榻前手忙腳亂一片。

而那馬士英不肯收斂,反倒蓄意進逼,索性將話嗆明瞭。

“皇上!”

“皇上啊!”

“五百年前,南宋高宗皇帝,與金兵連締紹興、隆興和議條約,憑以江南經(jīng)濟之利,

得保祖宗半壁江山,延國祚一百五十餘年。”

“眼下,羣情如此,韃奴外敵軍馬已到江口,勢不可擋啊!”

“就算急詔那蕭軍人馬東來,恐也難能抗衡得住。”

“一旦徹底潰了,彼時內外交困,我大明與建奴人此前和議,將斷然無存矣。”

“徹底撕破了臉,後繼如何挽回呀!”

“皇上!”

“自古,攘外必先安內。”

“萬萬不可血勇魯莽,爲逞一時之勇,斷我大明三百年之基業(yè),皇上!”

語畢,馬士英話說激昂刻,竟也學那忠良直諫之臣,一下屈膝跪到地上,腰板子挺得筆直。

“一派胡言!”

逢此當口,果不其然,另側站隊禮部尚書李士淳果斷亦前踏一步,出列駁斥。

“馬士英,你如此混淆視聽,忤逆讒言,我倒要問問你,究竟意欲何爲?”

“哼!”

“效法南宋?”

“你不要忘了,即便當初南宋乞降,也盡是在岳飛嶽鵬舉舉兵抗金,大佔優(yōu)勢之後,纔有得轉圜之機。”

“高宗與秦檜卸磨殺驢,主張議和,那簽下的字,是蘸了前線兵士之鮮血才換來噠!”

“眼下情勢,山東、淮北之地盡失。”

“盡失呀!”

“原你們一力拔擢保舉起來的什麼黃得功,屁事不頂。”

“劉良佐、劉澤清更較臨陣倒戈。”

“如此,才把局面搞成現(xiàn)今這副鬼樣子。”

“罪魁禍首,難辭其咎,這裡邊,少不得你馬士英。”

“哼!”

“到眼前,這都已經(jīng)什麼時候了,你又想著效先例,談什麼和議?!”

“我呸!”

“癡人說夢!”

李士淳立斥當庭。

第74章 戰(zhàn)前部署第261章 劉良佐要錢!第573章 顧母慈言第332章 馬爲民的忠告第83章 鎮(zhèn)中瑣事(二)第293章 輕鬆搞定第237章 峰迴路轉!第533章 掛彩第283章 鉅鹿大雨第86章 帳中春第335章 各抒己見第674章 書講老黃(三)第103章 暴雨巷戰(zhàn)第693章 憑江阻敵第185章 夢魘醒!第687章 南京急議(三)第302章 九曲黃河萬里沙第406章 碗酒釋嫌第109章 趙懷興的情報第278章 真定府,募兵編丁及軍需採備!第417章 沈府後宅,夫妻對!第298章 蕭 邱清河對(一)第534章 長庭發(fā)飆第274章 給臉就要第548章 起行揚州第543章 行動抓人第54章 啞巴,婉娘第381章 祭旗,王鰲永第279章 高梁燒第173章 惹禍上身第270章 謝素福踹門第375章 相托濟南城第117章 臨變思慮第332章 馬爲民的忠告第135章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第124章 打掃戰(zhàn)場第521章 衙前藥棚第293章 輕鬆搞定第293章 輕鬆搞定第537章 馬來請纓第333章 曲直之論第63章 林中對(一)第40章 小寡婦,劉巧兒第570章 兩廂俱難顧第157章 一說一個不吱聲第92章 變數(shù)第318章 清河縣令孫有德入堂第505章 借刀殺人第351章 海棠紅第315章 朱慈烺智鬥御下第127章 離別第371章 志得意滿李虎臣第402章 神兵天降!第687章 南京急議(三)第72章 出手,一死一傷第157章 一說一個不吱聲第71章 出鎮(zhèn)贖人第474章 老僧與小川第3章 你不配第507章 不了了之第270章 謝素福踹門第387章 不歡而散第186章 黎弘生處置辦法第269章 邱茂華和他表叔第37章 這般遺孤第393章 衝陣突圍第122章 豪賭一回,兩敗俱傷第517章 打賭第684章 揚州抗清第612章 喝粥第465章 受罵第253章 史府敘第655章 登船檢第204章 敵軍加大火力!第580章 把酒話事第673章 書講老黃(二)第466章 大餡兒菜包子第414章 殿議(六)第595章 閒敘婚情第490章 梅小紅刁嘴第564章 劫後餘生第304章 原來閻應元第218章 東關一觸即潰!第167章 你叫李四狗!第364章 誤判與碰面第610章 嬌娘鈺娥第248章 北關對第90章 黑溝第217章 東關爭奪戰(zhàn)第222章 最後一搏!第217章 東關爭奪戰(zhàn)第272章 偏院兒兩油條!第136章 袁平第147章 一眼望川第613章 靈谷寺尋客第557章 蕭惹旁顧第229章 豁口危急!第578章 惡人當有惡人磨第173章 惹禍上身第372章 李 黎募丁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万载县| 凌源市| 长岭县| 安陆市| 西贡区| 辽宁省| 汝阳县| 梅州市| 重庆市| 东海县| 阜平县| 沙田区| 商洛市| 枣强县| 普洱| 卢氏县| 莱州市| 根河市| 阿克陶县| 巴林右旗| 榆林市| 会同县| 富阳市| 麻栗坡县| 蓬溪县| 黄浦区| 旬阳县| 抚顺县| 湖北省| 张家口市| 玉林市| 汨罗市| 姚安县| 洞口县| 谢通门县| 惠州市| 阿拉善右旗| 志丹县| 健康|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