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故事總是那麼精彩。
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對什麼東西都很感興趣,但可能是因爲那時候的自己覺得父母不在身邊,一直跟著奶奶,所以莫名的有一種自卑感,看著其他孩子父母在身邊,沒有羨慕,更多感覺到的還是自卑。所以在身邊人的眼中,我大概是這樣一個人:文文靜靜的小女孩,很安靜,如果把她放在大街上,就是路人甲一個,穿著土裡土氣的,如果不是因爲成績稍微好一點,可能在班上沒有一個人會對她產生關注感。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現在想要執筆仗劍走天涯了。
小學,沒有手機,所以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小遊戲可以玩。那個時候每天最擔心的問題不是上大學以後我應該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優秀,更漂亮,也不是出去玩手機沒有電了怎麼辦,更不會是我沒錢了怎麼辦啊,而是一些再簡單不過的小問題,那就是到時間了,該做飯了,要不然奶奶又會說:“從今天起我們各人吃各人的,自己什麼時候想吃就自己做,我管你們吃不吃”。說實話,那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對於她說的這句話一直都是一個想法:爲什麼她像一個孩子一樣?所以也一直是一個態度:可以啊,這樣玩得正嗨的時候就不會聽到您老人家喊我們回去吃飯的吼叫聲了。但從小到現在,只要奶奶在身邊,一日三餐她從來不會讓我們缺席。
還有一些比較當心的問題就是成績啊,被老師點起來回答問題什麼的,這些問題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小時候可能是自己太無知了,什麼都不怕,可以用一根小棍子把路邊的死蛇釣到池塘裡去,還可以用五角錢買的小刀切開一隻己有身孕的蜘蛛的肚子,當時只是想看看蜘蛛的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想想都覺得可怕。還可以大夏天的去山裡面過家家,你們可能永遠也想象不出來那個山林有多深,而現在的我們還是會帶上五六年級的小弟弟們去山裡面耍。
知道得越多,害怕的東西也就越多,以前不怕的蟲現在看到都起一身雞皮。
我在小學有四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因爲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村裡面,放學回家都是一起的,我算是被他們帶著玩長大的。不用懂什麼人情世故,因爲身邊只有他們,不用擔心被人欺負,更不用擔心什麼早戀的事情,因爲大家都是親戚,所以我一度認爲我爸他們不給我說早戀的問題一個原因是我身邊都是女生或親人,另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我這個長相也不可能早戀了,雖然我也不可能早戀。所以當我媽一提到這方面的問題我就會回一句“你也不看看我長的這個樣子,怎麼有人會看上我嘛”。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關於家長會的,那個時候我很小,但我感覺自己經歷了那件事情後懂事了很多。開家長會的那天下午,我們學生在外面等著,家長在辦公室不知道聊什麼,反正聊了很久,後來我爸從辦公室出來看都沒有看我就直接回家了,我跟在他後面一句話也不敢說,不敢問,腦洞大開的我一直在幻想著我爸在辦公室的經歷,難道是我成績不好就讓我爸被老師點名批評了?不應該啊,我自認爲自己還到不了被批評的地步啊,難道是學費太貴了,付不起學費,我不能讀書了嗎?這個問題的確可以讓他一言不發(當時的我以爲上學就要交學費,小學也一樣),當我帶著這種想法擡起頭看見老爸的背影時越發覺得無盡的滄桑感,所以我默默地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了。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我爸那人就是這樣的,不說話根本就是他的常態,但那時候真的對我影響很大啊,如果不是因爲這件事,那個時候的我就不會想著努力了,而是像現在一樣想著今天有什麼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