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九十章 西遼的幸福

當使團進入到關西東路之後,人煙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起來,這裡就是當初的關西六路,從始到終都是漢人的地盤,爲趙宋所掌控。可以說對比原先的西夏之地來,這兒纔算是宋人真正的基本盤。

哪怕關西六路之地只是先前大宋境內最是貧瘠的一塊土地。

蕭斡裡剌細心的觀察著,他還沒有進到過傳統意義上的宋地呢。

然後他發現,這地方對比還處於軍事管制中的輪臺城來,真顯得有些不一樣。

人多了,更見繁華了,這些都不需說,更主要的是他看見了宋人真實的生活。

雖然很多時候他只能遠遠的看上幾眼,但就是那簡單的幾眼,便已經足夠了。這些宋人並沒有外邊傳言中說的那麼幸福。

無論是城外的農人,還是城內的市民,他們的穿著大多都很普通,並沒有說一個個全是綾羅綢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普通的宋人的精神面貌都很好,一個個面色紅潤,身強體壯。

很顯然他們都是能吃飽穿暖的。

而對比如今的西遼,這般是契丹、黨項兩族的直屬部落中的勇士們才能享有的待遇。

一邊是最最普通的老百姓,一邊卻已經是社會的骨幹基石,不說兩者間的數量之差,只說那階級等級之差,就能叫人清晰分明的感受到兩者間那不可彌補的差距。

說真的,一個最最普通的社會底層人都能吃飽穿暖的國度,那還是一個人口億萬的國度,它的強大真的超乎了西遼所能的想象。

傳言中的美好被戳破之後,暴露出的真實雖然不能如想象中的寶石那麼璀璨絢爛,但如黃金一樣耀眼的大宋依舊是那麼偉大!

本來就認爲契丹的唯一生機在西方的蕭斡裡剌,現在就更加這般認爲了。

一個富庶而又尚武的國度,真不是現在的西遼可以招惹的。

從西域一路走到關中,他們沿途雖多是潦草草的掠過,但有一個場面卻不止一次的被他們見到過。那就是地方各州府的鄉土兵。

鄉土兵就是民兵,再或者說就是先前的弓箭社。

趙宋重文抑武,宋軍武力不怎麼樣,這似乎已經是爲後世的億萬蕓蕓衆生所公認的事實了。

可事實上呢?趙宋民間的尚武之風絕對與後世許多人的‘想當然’大相徑庭。

弓箭社就是其中的代表。

乍然聽到這名字,很多人都會想到射擊館,加之弓弩手爲宋軍主力,很多人就想當然了,覺得那就是一種有組織的射箭團隊的即時感。

可實際上,在河北關西等州縣的弓箭社,一個個卻無不是大型的綜合演武場。裡頭不光有拉弓射箭,還有刀槍棍棒、斧鉞鉤叉。可以說除了鎧甲盾牌、火筒火炮等管制品之外,宋軍的一切那弓箭社裡都有。

“使拳”、“舞斫刀”、“舞劍”、“舞蠻牌”,“射弓”、“喬相撲”、“射弩”、“使棒”,總之,那裡就是一個實戰格鬥培訓場。

從內裡走出的各地鄉兵民兵的戰鬥力比之趙宋的經制之師甚至都要更有戰鬥力。

因爲這弓箭社在成立之初的最大目的,就是保境安民。

從唐末時候發芽,到五代十國時期成熟,弓箭社唯一的目的都是在保境安民——官府已經不去想了,**、流氓、土匪盛景一時,天下百姓飽受塗炭,那老百姓就只能自己來救自己:每家每戶出一個男丁,參與弓箭社,他們“帶弓而鋤,佩劍而樵,器甲鞍馬,常若寇至”,隨時能抽刀子玩命!

在時光步入趙宋後,中原內陸的弓箭社日漸廢馳,截止到現下也只有河北與關西諸路的弓箭社還保持著基本的作用。

因爲那個地方都靠近邊境,弓箭社之衆儼然就是宋軍最好的補充。

歷史上的兩宋交際,不管是關西六路一次次不可思議的暴兵——從宣和北伐到大小種之援軍,然後是範致虛、錢蓋之軍,接著又是富平之戰,接連爆出了幾十萬大軍,剩下的殘兵敗將都還被吳家兄弟引入川蜀卡死了金軍入蜀的可能——還是河北中原掀起的陣陣抗金浪潮,弓箭社都在其中起到了極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如今的時空,掃平了外患的趙構說什麼也不會允許河北、關西等州縣存在如此“恐怖”的民間組織了。

且沒有了外來威脅,河北、關西諸路的老百姓們也未必願意再去舞刀弄槍。

那時候趙構可以順勢將弓箭社給徹底取締了,然而那大江南北諸多爲宋軍待遇所吸引了平民百姓又該怎麼辦?

有了弓箭社,這些人就能先一步接觸到簡單的軍演軍操,瞭解到軍規軍紀!

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軍隊的負擔,更能加強民間的尚武之風。

把弓箭社徹底的抹消掉,與趙構的本意是相違背的。

更別說隨著移民大遷徙的開展,移民與各地土著的矛盾迅速被引爆開,移民們的生活環境雖然不至於悽慘到跟五代十國那種亂世相媲美,但“帶弓而鋤,佩劍而樵,器甲鞍馬,常若寇至”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種情況下趙構唯一的選擇就是將弓箭社在全國範圍內鋪展開,就是把弓箭社轉民爲公!

等時間走到西遼使團前往汴京覲見的時候,由弓箭社改制未來的鄉土兵已經再次繁盛了來。

因爲天底下有太多的平民渴望著進入軍隊,以來避免自己的家人被‘遷移’!

中原漢地本來已經低落下去的參軍熱潮,再一次攀升到了頂點。

是的,老百姓們並不想打仗。

哪怕參軍的回報很豐厚,哪怕軍功田拿起來很香,可還是有很多人寧願‘平平淡淡’,也要一家人平平安安。

反正我有吃的喝的,反正我還能活得下去,那爲什麼要家人去刀口上討生活呢?

真要賺錢,那就叫那人趁著農閒出去做工好了,女人也能在家紡織。

一句話,當人的生存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後,人類拼搏奮鬥的慾望就會大大降低。

直到全民大遷移的到來!

參軍入伍在短時間裡變得再度炙手可熱。

西遼使團一路行來,不止一次的見過地方州縣正在作訓操練中的鄉土兵,一縣一地的鄉土兵似乎不是很多,但整個趙宋又有多少縣多少州呢?

當那個數字被徹底彙總起來後,它絕對會是一個叫西遼上下都爲之絕望的‘天文數字’!

所以蕭斡裡剌已經徹底放棄了‘殺回老家,再興契丹’的野望了。現在反覺得,自己能背靠著一個如此龐大強大的帝國,那未必不是西遼的‘幸福’!

第三十六章 此風不可長,此軍必須滅!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二百一十九章 罵名滾滾來(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三章 夢醒趙九妹第一百五十七章 攤牌(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進考場了……(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二十六章 有個鳥用?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二百七十一章 孫之獬的‘投名狀’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三十九章 僱傭軍第三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章 暴風雨前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六十一章 大寫的“服”(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能人所不能能也,成人所不能成也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五百一十章 嶺南蠻兵和交州土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兇猛了(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趙構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七十三章 丟盡老祖宗的顏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與趙構小兒一會第九十五章 揚眉劍出鞘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六十七章 討滿檄文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彈(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三章 這是爲了崇禎好,爲了大明好……(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二章 北狩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書,一手拎棍第十二章 龍洋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 趙官家的雄心壯志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軍之俺不是韭菜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五十章 是非成敗功與過第九十二章 謀劃破敵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麼敢?我怎麼不敢?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後繼有人啊第一百五十章 入衛京師!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就行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萊敵我(求訂閱)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鬩牆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遼使團第四百五十章 聞戰則喜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趙構!第五百五十章 嶽雷受罰第二百七十二章 漢奸沒人權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場第四十六章 忠肝義膽(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五百五十三章 趙構說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一百五十八章 攤牌(完)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選錯了皇帝啊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三十九章 遺老遺少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與駙馬(求訂閱)第三十九章 殺韃子可真痛快!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輪迴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統快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一百九十三章 幫一把李自成(求訂閱)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師出場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擊第五百七十五章 濃郁的挫敗感第七十章 韃子殺來了(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七章 紙鈔第二百三十四章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二十九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統統打包(求訂閱,8/10)第一百二十六章 該死的中國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輩第五百七十三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七十七章 餘波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複雜第七十 八章 斬了鄭芝龍第八章 一舉兩得之佳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僱傭兵第十八章 罪該萬死第七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一章 沒有最無恥,只有更無恥第四百三十一章 勢不如人,無可奈何第二百六十一章 鄭家的底氣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二百八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九十章 呂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州市| 南江县| 屏东市| 井陉县| 呈贡县| 桦川县| 东港市| 林周县| 永修县| 荥阳市| 卢龙县| 汕尾市| 深泽县| 东乡县| 龙陵县| 安顺市| 连江县| 攀枝花市| 桐庐县| 临高县| 秦安县| 普陀区| 获嘉县| 汉源县| 万山特区| 托克逊县| 大连市| 河北省| 安平县| 迁西县| 普格县| 庄浪县| 尼玛县| 册亨县| 绥宁县| 台州市| 陈巴尔虎旗| 宜章县| 凤凰县| 三门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