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

才朋璽打開木箱的同時,餘耀也閃現出一絲念頭。

上次在特調局得到了一些有關傳國玉璽的信息,土匪王自全曾經得到過宋代仿品,乾隆有得到玉璽卻又遺失的嫌疑,民國時期涌現的暗流爭搶······

這傳國玉璽,是存在被鬼眼門所得的可能的。

而這個小木箱的尺寸,也是適合的。

結果,才朋璽拿出來的,正是一方玉璽!

玉色微白透藍,有些特別,玉質瑩潤細膩,手感獨特;和餘耀之前見過的“小玉人”、“王孫”“合衆”印章一般無二!

這玉璽,底邊的長度大約在十釐米左右,整體高度也在十釐米左右。

上下來看,大約一半爲方形底座,一半爲鈕!

鈕是五龍鈕,一龍昂首居中,四龍分佈四周,而龍形和特徵,正是戰漢這個大時期的風格!

翻看印文,鳥蟲篆,八字。

鳥蟲篆,是先秦篆書的變體,應該屬於金文的大類,雖然如今極難辨識,但是看著的確很好看,算是一種特殊的美術字體。

若是其他八個字,這六個人都不一定一下子能認出來。

但是,這八個字,實在是流傳太廣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最後這件玉璽,玉質和之前的線索完全吻合,又符合戰漢這個大時期的種種特徵,而秦朝也在這個大時期之內。

那麼,這件玉璽,就應該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六人幾乎是同時喊了出來。幾乎是同時,那就不是同時,略有錯落,還真有點兒回聲的效果。

饒是他們算是見慣了重器珍寶;開啓秘藏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這接二連三,還是被衝擊得有點兒控制不了情緒。

柴窯梅瓶、《蘭亭序》、傳國玉璽,這可都是千百年來已經失傳的東西!

不過,這傳國玉璽,有一點和他們之前想象的不一樣。

那就是,殘缺之處,著實不少。

最大的一處殘缺,位於傳國玉璽的一處“上角”。簡單來說,傳國玉璽的結構,相當於下部一個扁方塊,上部一個五龍鈕;這個“上角”,就是扁方塊上部的一個角,而不是處於印文面的下角。

這個缺角,呈現不規則的三角形,最大處有個兩釐米左右;缺角截面,還有一絲細小的裂紋,應該是受到猛烈撞擊所致。

綜合種種史料,這極有可能就是王莽時期被摔掉的那個角。史料也說當時“以金補之”,究竟補沒補不知道,但現在肯定是沒有補金在上面了。

不過,這是一處“上角”,所以補上是相對容易的,因爲可以藉助鈕部來固定,應該無須太複雜的工藝。若是“下角”,那就麻煩了,補的時候首先不能破壞印文,而且還得更加註重防脫落處理。

除了殘缺的這處“上角”,玉璽的四條邊棱上,都有細小的磕碰;一處立面上,還有一條斜著的、長近三釐米的皮裂紋。

還有,五龍交鈕的部分,也有幾處損傷,主要是小裂紋和小崩口,好在都不算大,沒有破壞鈕部的整體美感。

如果這傳國玉璽,一直是帝王代代相傳,肯定是不會出現這麼殘缺的。可問題就在,自從“玄武樓大火”之後,傳國玉璽下落不明,撲朔迷離,必然是命運多舛。

所以,乍一看這麼多殘缺有些愕然,可是再想想,似乎又是必然;如果毫無殘缺,反而倒就不正常了。

而且,這些殘缺,都可算作局部的,沒有破壞玉璽的大整體,用一句鑑定界常用的話,那就是“相對完整”。

最關鍵的是,在這些殘缺的映襯下,卻有一處完美的表現,顯得尤爲珍貴!

這一處完美,在印文!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印文,居然沒有明顯的殘缺和損壞!

這真是萬幸之事!即便印文還有附著的殘留印泥,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這麼多年佚失輾轉,能有肉眼看上去沒有明顯的缺損的狀態,難能可貴。

《蘭亭序》和玉璽帶來的震撼,著實讓大家“浪費”了不少時間,等到將傳國玉璽收起,餘耀看了看時間,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

“這棺材底部並無輪子之類的結構??磥?,當時運送珍寶進來的工具,並沒有留下??!”餘耀開口道。

“推測的和實際情況有出入也正常。”蕭影看向大家,“這棺材需要一併運出麼?”

大家簡單一碰,最後決定不帶出去了,他們準備的工具比較齊全,又是六個人,可以分工,還不如直接運走木箱更加方便。

“最後再搜尋一遍,看看有沒有遺漏,然後我們就該撤了!”餘耀道,“前輩們不會給我們設置麻煩,應該是沒有別的東西了。這缺少的紫檀寶座體量巨大,怕就是不在這秘藏之中!”

大家分頭行動,又在天水觀的搜尋了一遍,確實再無其他發現。

於是,大家將棺材重新蓋上、將柴火恢復原狀之後,便將得到的六個木箱加以防護捆綁,開始運送。

其中,金字口木箱、火字口木箱、木字口木箱被固定在了平板拖車上,由鍾毓和林豐草一拉一推;而大掌眼所留信封的木箱、土字口小木箱、水字口的扁木箱分別由余耀、才朋璽、上官雨直接拿著;而蕭影,則負責在旁側應,前瞻後顧。

衆人就此一起撤出了天水觀的院門。

此時,正要關上院門的蕭影,忽然微微一怔,“嗯?有一處地方我剛纔好像疏漏了,這樣,你們且等我一等,我再進去一趟!”

餘耀聽後,直接撿重要地問道:“多久?”

“最多幾分鐘!不會誤事!”

“快去快回!”才朋璽也沒有囉嗦詢問,直接囑咐道。

蕭影點點頭,閃身又回到了天水觀院內。

蕭影入院後走的直線,到了大殿之前,推開了殿門,又到了那處石臺跟前。

在石臺前站住之後,蕭影將應急燈放到一側,而後直接伸手,將石臺上那層厚厚的粉末往邊上推抹,露出了石臺原本的表面。

這石臺表面之上,竟隱隱約約露出了字跡!

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584章 天雷無妄第555章 故人舊事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738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43章 傅青主第574章 棄金銀,取檀香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253章 譚公子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135章 無款辨銘第310章 放漏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309章 兔毫盞第39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87章 三幅仿畫皆出一人之手第308章 雍正宣德爐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135章 無款辨銘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第532章 鬼叔第431章 殘器巧改,綠釉後上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完本感言第783章 還賬第333章 鑑畫第352章 這倒黴孩子第626章 坐地起價晚了點兒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546章 將行汝都第428章 滅魂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194章 西湖十景第721章 脈絡和原點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不得不解釋幾句第732章 難窺天機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507章 港胖又要來第787章 天水觀第370章 送上門來第66章 大壽金胎第295章 開席,快眼第227章 琥珀之聖第746章 轉戰木烏崗第732章 難窺天機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288章 潦倒的天才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659章 紛至沓來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280章 掛屏上的寶塔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223章 開門紅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252章 大司農司第147章 龍袍第558章 農家院裡有大佛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40章 盧記瓷行第228章 紫檀交椅不用看第147章 龍袍第167章 會面中谷神花第735章 儀器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447章 不明山谷,傳人將聚第604章 老井第273章 養子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741章 法印第708章 古墓第761章 猛料第746章 轉戰木烏崗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250章 適合吃餃子的小盤第632章 揚州八怪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第220章 東洲錄東坡第731章 仙鼎山下第563章 贏了之後第749章 法臺第161章 戲碼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436章 我懂了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德保县| 古田县| 甘南县| 延安市| 滁州市| 徐水县| 烟台市| 沙坪坝区| 岫岩| 武邑县| 施秉县| 金秀| 景东| 合水县| 鹿泉市| 荃湾区| 宜良县| 五指山市| 五家渠市| 北安市| 准格尔旗| 菏泽市| 十堰市| 临邑县| 左云县| 桓仁| 定日县| 罗田县| 邹城市| 邵东县| 澄迈县| 平江县| 诏安县| 和硕县| 宾阳县| 嵊州市| 长春市| 北碚区| 五家渠市|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