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89章 蘭亭序,千古之謎

雖然不知道水字口和土字口的重器是什麼,但是從木箱的體積上,也大致能推斷出。

那個長方形略有些扁的木箱,裝的應該是書畫,水字口的東西。

而邊長有個十幾釐米的正方形小木箱,估計裝的是玉石類,應該是土字口的東西。

大家都看向才朋璽,土字口的木箱,他來開最合適,而且他年紀也是最長的。

“還是上官先開吧,我最後。”才朋璽微微笑道。

上官雨也沒客氣,“好,那就老爺子壓場。”

打開這個長方形的木箱,裡面中間有一道分隔,形成兩個空格,每個空格里,又各有一個長方的書畫盒。

這兩個書畫盒,不再是金絲楠陰沉木,而是黃金樟。黃金樟主要產自東南亞熱帶雨林,以緬甸所產爲上品,其含有豐富的鐵質和油質,防潮防腐防蟲,而且顏色金黃,顯得高貴,很適合作爲書畫盒。

上官雨先拿起其中一個黃金樟木盒,打開。

不出所料,裡面是一幅卷軸。

餘耀搭了把手,兩人將卷軸伸展開來。

王維《溪山雪意圖》!

王維,字摩詰,參悟禪理,又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被稱爲“詩佛”。而王維的書畫,不亞於詩名,後人將他推爲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東坡曾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很可惜的是,王維並沒有真跡流傳於世,嚴謹地說,沒有可靠的、確鑿的、公認的真跡傳世。現存有幾幅作品,但都存在爭議,大多被認爲是後人摹本後者僞託之作。

“我說何以滌先生還留下那麼多精品書畫沒放進秘藏,原來放進秘藏的,是如此頂級的無價之寶!”上官雨震驚讚嘆。

大家也都是震撼不已。

當然,現在沒有太多時間欣賞。收好王維的《溪山雪意圖》,上官雨又打開了第二個黃金樟木盒。

這裡面也是一幅書畫。

確切地說,是一幅書法。

這幅書法,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剛纔王維的《溪山雪意圖》,的確讓大家震驚讚嘆,但卻還沒有到目瞪口呆的地步。

而這一幅書法,卻讓衆人差點兒就忘記了時間,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好在人多,交流碰撞之時,回過神來,這才先行小心收好。

因爲這一幅書法,是《蘭亭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集序》、《臨河序》),全文28行,324字,字字精絕,通篇妙不可言,筆法有如神助,華夏“行書第一帖”之譽名副其實,千百年來無有可出其右者。在華夏書法史上,它的地位無可撼動。

作者書聖王羲之。

這幅作品,可謂婦孺皆知,卻成爲書法史也是文物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

因爲這一幅書法極品,從唐代以後,真跡下落就撲朔迷離,時至今日也沒什麼真正的結論。

傳世的《蘭亭序》,都是摹本或仿品。曾經有一幅《蘭亭序》在歷史上一度被認爲是真跡,但後來經過大量考證,又確定是馮承素使用“雙鉤填墨”的摹本,並非真跡。

有關《蘭亭序》的發掘和收藏,又不得不提一提喜歡“毀古不倦”的乾隆皇帝。

乾隆四十四年春,他已經收集到有關《蘭亭序》的六幅作品。

雖然其中並沒有《蘭亭序》真跡,但也都是歷史上的名品,其中就包括馮承素的那幅摹本,另外五幅是:虞世南摹本、褚遂良摹本、柳公權書《蘭亭詩》並後序,董其昌臨柳公權《蘭亭詩》,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原本。

這六幅作品,可謂真跡之外價值最高的相關藝術品,能收集這麼多,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這位乾隆爺還是意猶未盡!他又讓大學士于敏中補戲鴻堂刻柳公權《蘭亭詩》闕筆,再成一幅。

這也就罷了,畢竟是補齊闕筆,而且於敏中也算得上書法家,書法風格於董其昌相近。

可是,意猶未盡的乾隆不止多“造”了這一幅,自己居然又臨了一幅!

可能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大行,沒敢臨唐人的作品,而是臨了“董其昌臨柳公權”那幅。

於是乎,前面六幅,加上于敏中補闕的一幅,再加上乾隆皇帝只能算得上“湊數”的一幅,一共八幅,成了著名的“蘭亭八柱冊”。

因爲乾隆皇帝爲了“一永其傳”,將圓明園的“坐石臨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換了八根大石柱,每根柱子上刻一幅,“蘭亭八柱”由此而來。

不過,就此再想想,乾隆酷愛古董古籍珍品,又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就連他也沒找到真跡,那真跡從唐代以後沒有傳下來的可能性極大。

對此,如今盛行的說法是,《蘭亭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帶著下墓陪葬了。

有些綜合正史、野史、傳說的本子,聽起來還有鼻子有眼的。

據說,王羲之對《蘭亭序》也珍愛異常,因爲他後來曾經也試過,再也寫不出這種水平的作品了。於是,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爲傳家之寶。

傳至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已是南北朝末期。不過這個第七世孫少年時出家了,法號智永。這個智永作爲王羲之的後代,不癡迷書法也說不過去。他癡迷到什麼程度呢?在出家的永欣寺,他把自己關在一座小樓裡苦練書法,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就此苦練三十年。

智永後來確實也成了歷史上的一位書法名家,雖然比不上王羲之王獻之,但,“真草千字文”瞭解一下。

智永活了一百歲,很長壽;但他是個和尚,沒後代;王羲之將《蘭亭序》作爲傳家寶的願望就此中止。不過,智永沒兒子,還是有徒弟的,他臨終前將《蘭亭序》傳給了徒弟辨才。

辨才爲了不負師父所託,在屋樑上悄悄鑿了一個洞,將《蘭亭序》藏在了裡面。

此時已是唐代貞觀年間。皇帝李世民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辨才和尚那裡,多次安排人想弄過來,不過辨才軟硬不吃,就是一句話:師父圓寂之後,貧僧也不知那《蘭亭序》的下落。

李世民一看,軟硬不吃,那就智取。不久後,一個書生“無意中”認識了辨才。這個書生的書法造詣很高,和辨才相談甚歡,感情愈發深厚,最後成了“知己”。

有一天,書生竟然帶了兩幅王羲之的真跡來找辨才,知己共賞析。聊至酣處,辨才感嘆,說你帶來的書法,雖然都是王羲之的真跡,卻不是極品!就著這個話頭,書生經過一番試探和套路,終於讓辨才說出了自己有一幅王羲之的神作。

繼續套,辨才猶豫再三,說出了《蘭亭序》。書生自然“不信”,說辨才吹牛,連同鄙夷的眼神一起發揮。

辨才一時沒控制住,居然從房樑上取出了《蘭亭序》!

這書生仔細查看之後,居然直接將《蘭亭序》收入袖中,同時拿出了皇帝的詔書!

原來,這個書生就是監察御史蕭翼!

辨纔此時才知上當,但悔之晚矣!

李世民由此得到《蘭亭序》。辨才和尚就此憂憤成疾,沒過多久就撒手去了。

李世民在世時,命不少書法名家作《蘭亭序》摹本,同時還有“拓本”;而駕崩之後,《蘭亭序》作爲陪葬品被他帶進了棺材。

如果,《蘭亭序》真跡確實陪葬了,那眼前這一幅又是什麼情況?

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249章 西遊記,磁州窯第68章 仿古一條街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第59章 失態的鐘毓第754章 八徵耄念之寶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231章 鬼眼穿木第524章 虢國夫人遊春圖第84章 大掌眼第275章 海水龍紋高足碗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326章 佛龕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150章 諸葛紫毫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506章 不止一個操盤手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196章 無名玉石,撲朔迷離第310章 放漏第496章 赴港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648章 靈璧供石,嫦娥奔月第722章 瀾滄江邊第524章 虢國夫人遊春圖第217章 意外收穫第526章 我不是看出來的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632章 揚州八怪第381章 慧眼獨具第286章 上官雨還挺積極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778章 車船問題第353章 可憐之人和可恨之處第147章 龍袍第484章 法花釉,後門造第594章 竹林七賢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第336章 去而復返的賣家第596章 黃龍背後傍龍河第590章 黃貓脖掛白玉墜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437章 兩個保險箱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89章 虯角第7章 一幅畫引發的黑手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652章 起興第11章 買的不如賣的精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沒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620章 鑑墨第580章 結界,地窟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296章 氣氛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508章 帶瓶來,琺瑯彩!第392章 報警!不能讓他走了第517章 筆跡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607章 左右羽林衛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482章 小院尋訪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465章 你還想再盤他?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216章 白奇楠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663章 歐陽主任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626章 坐地起價晚了點兒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60章 鬼眼穿火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232章 最後的水字口第407章 買瓶帶了一棵樹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40章 盧記瓷行第216章 白奇楠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傳人第474章 聚齊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
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389章 紅臉兒白臉兒第249章 西遊記,磁州窯第68章 仿古一條街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第59章 失態的鐘毓第754章 八徵耄念之寶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231章 鬼眼穿木第524章 虢國夫人遊春圖第84章 大掌眼第275章 海水龍紋高足碗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326章 佛龕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150章 諸葛紫毫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506章 不止一個操盤手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196章 無名玉石,撲朔迷離第310章 放漏第496章 赴港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648章 靈璧供石,嫦娥奔月第722章 瀾滄江邊第524章 虢國夫人遊春圖第217章 意外收穫第526章 我不是看出來的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632章 揚州八怪第381章 慧眼獨具第286章 上官雨還挺積極第674章 鹿死誰手第778章 車船問題第353章 可憐之人和可恨之處第147章 龍袍第484章 法花釉,後門造第594章 竹林七賢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第336章 去而復返的賣家第596章 黃龍背後傍龍河第590章 黃貓脖掛白玉墜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437章 兩個保險箱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89章 虯角第7章 一幅畫引發的黑手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652章 起興第11章 買的不如賣的精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沒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620章 鑑墨第580章 結界,地窟第461章 一夜未眠第296章 氣氛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508章 帶瓶來,琺瑯彩!第392章 報警!不能讓他走了第517章 筆跡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607章 左右羽林衛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482章 小院尋訪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465章 你還想再盤他?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216章 白奇楠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663章 歐陽主任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626章 坐地起價晚了點兒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60章 鬼眼穿火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232章 最後的水字口第407章 買瓶帶了一棵樹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40章 盧記瓷行第216章 白奇楠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傳人第474章 聚齊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旬邑县| 安国市| 班玛县| 凉山| 延边| 道孚县| 泸水县| 罗田县| 桐梓县| 民乐县| 泽普县| 昌都县| 视频| 金华市| 买车| 彭泽县| 乌兰浩特市| 绥化市| 海宁市| 伊通| 祁阳县| 南雄市| 广元市| 通渭县| 深州市| 郎溪县| 杭州市| 石门县| 宣汉县| 资兴市| 延寿县| 平山县| 香格里拉县| 象山县| 绵竹市| 吴忠市| 安宁市| 蒙山县| 托克逊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