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明皇時一位宰相名叫張說,寫有一詩《謝賜鍾馗及歷日表》,詩中說到感謝皇上賜給自己的鐘馗神像。後大詩人劉禹錫也曾寫過類似的詩篇,由這些唐人詩句不難看出,鍾馗在唐朝時已是聲名赫赫。
北宋有一文者名叫郭若虛,曾描述他在宋皇內宮見到了唐時名畫家吳道子所作鍾馗像真跡,其中寫道:昔吳道子畫鍾馗,衣藍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髮,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筆跡遒勁,實繪事之絕格也。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長偶然發現在唐代寫本經文當中,有一篇提到鍾馗,篇名爲《除夕鍾馗驅儺文》。文章大意說:在一種叫做儺的儀式中,鍾馗鋼頭銀額,身披豹皮,用硃砂染遍全身,帶領十萬叢林怪獸,四處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這種古老的儺儀式,分官方與鄉間兩種,現在還能看到的是鄉儺,江西省萍鄉市石洞口村,以儺舞遠近聞名。村民們認爲他們的祖先是唐朝時遷居到這裡的中原人。儺舞也就是那時從中原帶來,祖祖輩輩一直傳到今天。儺舞裡最活躍的角色就是鍾馗,由於他頻繁出場,又是場上絕對的主角,所以有時候人們也直接稱儺舞爲跳鍾馗。這裡的鐘馗已不是身著豹皮,而是一副將官打扮,手下的十萬叢林怪獸也簡化成四員副將。但他在儀式中的職能並沒有變,仍舊是捉鬼。
一旦儀式開始,儺舞藝人就立即一種獨特的步法跳動,而這步法透露鍾馗的真實身份。這步法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稱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大禹本爲遠古時候夏部落的首領,後來更是成爲了夏朝的開國先王,傳說中有莫大的神通,只是不知爲何在唐時卻被傳成了鍾馗,如若鍾馗說的是這位上古先尊,就不難解釋鍾馗如何能成就如此大的神通了,也不難解釋,爲何在上古皇室中對鬼神之道如此瞭解,或許在那時期鬼神之類的特殊存在並不是一種秘密,反而是衆人皆知的尋常事吧,在那些上古部落中大巫師可通鬼神的傳說到現代一直被當成迷信,那真的是迷信嗎?還是淹沒在歷史中的真相呢?
大禹在當時就是一位具備大神通的巫師,在每年的除夕帶上巫師面具,跳起儺舞禹步,雖然歷史上只記錄了他成爲夏皇,但民間卻給了他這個巫師名號給了個新的稱呼,鍾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