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九章 烏桓異動

何白於平原城中,與出戰的諸將粗略計算,青、幽、冀三方之戰的各自得失:

幽州公孫軍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止,總共出動兩萬三千騎軍,物資極少。直接陣亡一萬一千餘騎,可算悽慘之極。不過公孫瓚白得了渤海、河間兩國與安平半國,雖因暴政,百姓逃離,但百萬人口還是有的。

加上青州方面前後送了四、五萬套步卒裝備,九十萬石的糧草,公孫瓚又徵得九萬步軍,其中四萬人可用,倒也算是所得遠大於失了。

如今的公孫瓚要比歷史上強一些,看似兵強馬壯,但也就是看似而已。歷史上的公孫瓚,最終是被袁紹滅了的。如今何白如果撒手不管,公孫瓚還是難以對抗袁紹。

歷史中關於袁紹與公孫瓚之戰,專家從國力上說、用人說與謀略說。但依照何白此時的觀點,公孫瓚先天不足,對上袁紹,還沒開始,就註定他要輸。

公孫瓚內部有劉虞的制肘,北面有烏桓、鮮卑的威脅,南面有袁紹的虎視,三面皆敵,想要成勢萬分艱難。公孫瓚經過界橋之戰後,又經劉虞與烏桓的後路威脅,對自身的處境已然看清,因此沒有了進取天下之心。

對於何白的篡漢之心,公孫瓚並不反對。雖然沒有明說附從,但事實上的上下之分已逐漸分明。只是公孫瓚顧及到面子問題,尚不太明顯罷了。看來公孫瓚是有意成爲一個邊疆封藩之主,而且在地位上也是有所要求的,並不是完全的服從於青州何白。

其次是袁紹,袁軍三月間,先後出兵清河六萬人,鉅鹿、安平各兩萬人,魏郡新卒四、五萬人。勞役民壯將近十五萬之衆,總計人力不下三十萬人。

其中陣亡、被俘、反叛的士兵超過七萬人,民壯兩三萬人。直接就損失了壯丁十萬人,間接損失的百姓不下八十萬。加上之後持續的死亡與逃離,冀州將失去百萬以上的人口數。

如今袁紹實際能撐控的人口數絕對不會超過兩百五十萬。較之歷史上界橋之戰後的袁紹,勢力要縮減了近半。然而袁紹方直言已軍大勝,卻令何白鬧不明白了。

只能說袁紹以渤海一國換得冀州半州,軍隊從三萬人增至十三、四萬人,算來也的確是大勝。

最後是青州方面,參戰時間兩月。出動兩路兵馬共計二萬一千人,民壯六千人,支援公孫瓚物資的運輸民壯一萬人,合計不到四萬人丁。花費與支援錢財一億七千萬,布帛五萬匹,糧草九十萬石,各種兵械兩萬套。

陣亡將士雖不足三千人,但平原、東萊兩國先後有人叛亂,折損壯丁達兩萬五千人之數。劉備、關羽、張飛三將反叛,王方陣亡,更失了東萊王與傳國玉璽,算是吃了大虧。

不過先後收降俘虜了袁軍兩萬三千人,繳獲袁軍重器六石強弩一萬三千具,糧草五萬石,兵械已送給公孫瓚軍不計。

前後收容冀州難民二十八萬餘口,遷移百姓十一萬餘口。又佔得中山一國四十三萬人,常山半國二十一萬人,兩地又收得難民九萬餘人,直接得到人口一百一十二萬餘。算來還是得遠大於失。只是在政治上卻處於下風了。

如果日後的青州在軍事上不能保持強勢,只恐樹倒猢猻散,不復成爲一個勢力了。因此此後的日子,對於何白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只希望這個考驗不要太難纔好。

最後,有重大損失的只有前冀州牧韓馥與黑山賊了,包括幽州的劉虞,也因爲收容了三十萬難民而令其勢強大不少。

“因此,此戰不但狠狠的打擊了袁紹囂張的氣焰,更壓制住了袁紹在冀州的快速興起,更壯大了自已。目標明確,打的不錯。”何白於平原軍議會上如是總結道。

最後,何白將繹幕俘虜的袁軍中與朱靈、高覽降軍完好的一萬五千人,組成了冀州輔兵。並一分爲三,分別由麴義、朱靈、高覽三將統領。先後投降的蔣奇、韓莒子、呂威璜三將爲副。

又以是儀爲冀州輔兵的總參謀長,楊原爲總教育長,再從青州軍抽調了不少的軍官充任其中三分之一的軍職。不令冀州輔兵成爲三將的私兵,此後就分別坐鎮平原、高唐與祝阿三地,以防袁紹。

……

“主公。”已被何白表爲常山相的李平從常山遠來,拜道:“今年派去的商隊還未回返,但根據去年的商隊回稟,烏桓丘力居老大人的身體似乎急轉直下,不復往昔的康健。聽說騎馬都有所不便,因此不可能會在數月後出兵侵略漢地。”

何白敲敲額頭,說道:“照你所說,丘力居只怕已然失權,或者……目前主事的必然是蹋頓了,烏桓也只有他,纔不會顧及到我,而大舉興兵入侵漢地。”

頓了頓後,何白又問道:“對了,烏桓目前分爲幾部,各有多少人丁?馬匹又有多少?最多可出兵多少人?”

李平拜道:“烏桓人不懂隱藏,人丁和牲口大都被我方商隊所探明。丘力居自被冊封單于後,就興兵攻打不從,烏桓人大多降服,少量遠離,或投漢地。並奪得鮮卑遼東以北數千裡的草場,共分爲四大部。”

“中央單于部,自公孫將軍離開遼西后,就進佔到柳城一帶,其部有落八千七百餘,口九萬六千餘。多精壯,可出兵三萬二千人。戰馬五萬四千餘,馱馬十七萬五千餘。”

“東方峭王蘇僕延,位於玄菟郡以北六百里。其部有落六千二百餘,口五萬一千餘,可出兵一萬二千人。戰馬三萬二千餘,馱馬八萬四千餘。”

“西方汗魯王,位於漁陽以北五百里。其部有落四千八百餘,口四萬六千餘,可出兵一萬二千人。戰馬三萬三千餘,馱馬七萬八千餘。”

“北方難樓自稱難樓王,原居於上谷以北;現位於白狼山以北七百里。其部有落九千四百餘,彼落與漢人一戶略同,口五萬六千餘,可出兵一萬五千人。戰馬四萬四千餘,馱馬十一萬餘。”

“此四大部有口二十五萬人左右,其他遠居不服的烏桓人大約還有四、五萬人。”

何白冷哼一聲,說道:“二十五萬人,有兵七萬騎。除去老弱與守家的,五萬騎就是精銳盡出了。這烏桓人倒是自信心滿滿啊。也不怕入侵大軍全軍覆沒,烏桓也就從此滅族了。”

李平拜道:“公孫將軍目前只有一萬精騎,就算擊敗了烏桓大軍,也不可能覆滅其軍。縱然劉大司馬會出兵相助,但烏桓人多馬,也會見機而退。所以他們不懼什麼。”

何白又問道:“烏桓人箭矢的含鐵量大概有幾成?”

李平拜道:“因爲我方與烏桓實施馬鐵互市,一匹馬換十五斤鐵,我方共得馬三萬匹,烏桓換得精鐵四十五萬斤。一斤鐵可打製十二支箭,精鐵四十五萬斤就是五百四十萬支利箭。每人足有七十餘支鐵箭,不,一百支鐵箭。”

何白冷笑道:“原來如此,烏桓人自持兵精箭利,又是剛剛渡冬,物資睏乏,於是南下劫掠漢地以養馬匹。大概是我方把烏桓人養得太肥了,所以他們的膽子也肥了起來。”

李平遲疑的問道:“不知主公之意?”

何白不答,問道:“羯胡如何了,可願漢化?”

李平拜道:“除了養馬的那一千餘人還保持羯俗,其他的大多漢化。經三年時間的混居,他們已與漢人別無二樣。家家保有主公的生靈牌位,日夜跪拜,以示感激。”

“好。”何白說道:“恩養了他們三年,也是他們出力之時了。你回去後抽調兩千胡騎,再抽調擅騎的三千騎前來平原聽令,二十天內務必抵達平原厭次。我要出征烏桓。”

李平大驚,問道:“丘力居老大人哪……”

何白冷冷的說道:“居我猜想,丘力居只怕已經去世,不然蹋頓是絕對不會如此的囂張。”

……

何白留程昱的兩千餘騎在濟南,王方已死,副將就由王方的原副將司馬劉靖充認,儘量讓此支西涼軍有個代言人。接著抽調大將黃忠及張遼所部三千突騎,望北海而去。

回到北海後,何白又任命趙雲爲軍司馬,主管直屬自已的一千武鬥血騎,又令荀耶所部一千騎做好準備。此番出兵將全部都是騎軍組成,共計一萬騎,隨徵大將則是黃忠、張遼、李平、餘化、杜雷、韓猛、宋果、荀耶、趙雲九大騎將。

張昭等吏聽聞何白將遠征烏桓,頓時大驚,直勸道:“烏桓偏遠,地處千里之外,又不與我青州交界。有公孫將軍在幽州抵擋就好,何必千里遠征。況且如今青州人心不安,主公若不在青州附近,如若有變,當如何是好?”

何白從容的說道:“爾等放心,烏桓不是鮮卑,地處遼西柳城,從海路而進,此時又正好是南風,三、四日就可抵達遼東屬國的港灣上岸,彼時距離柳城不過一百五十里,一日時間就可襲破烏桓本部。如果一切順利,月內及可迴轉。”

“我軍方與袁紹簽定和議,袁紹內部同樣不穩,且有黑山賊在旁制肘,難能對我青州產生危害。至於內部的小小動亂,我相信爾等可以處置得了。子布乃我之蕭何也,我在外征戰,青州政事就全權交給你了。你要有捨我其誰的氣概纔是。”

只是一個來月時間,還無甚大事,張昭等人這才應允下來。只是跨海遠征之事,自西漢武帝攻伐遼東朝鮮以來,還無人幹過,衆吏不免還是有些擔心。

何白又向盧植拜道:“盧公,您身體不好,具體的改革政事就不用操心了,只需在旁監督既可。內事有子布在,絕對可以放心無憂。盧公主要是決斷外事,防止冀兗徐三州對我青州的侵害纔是。”

盧植於歷史中本來就是在今年去世的,所以何白不願盧植太過操心。然而盧植對於整個青州的改革十分上心,如果改革成功,那絕對是如改換天地一般。國家日後將不再有受制豪強之事發生了。

盧植輕咳數聲後,說道:“使君放心,老夫的身體老夫清楚。使君之政令人耳目一新,只是需要強力手段才能實施。張子布爲人雖剛強,但施政還是偏軟了一些,對世族豪強太過退讓,老夫不得不操心啊。”

何白點頭贊同,張昭雖出身世族,但並不是清貧之家,而是徐州世族。在施政面對世族豪強時難免魄力不足,偏向世族豪強,輕賤百姓。只是當今政務高手基本上都出自世族,寒門庶民還未長成,使用張昭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何白笑道:“無妨,不肯退讓的世族豪強我會令人先記著,日後再慢慢料理他們。”

張昭心中一突,知道何白這是意有所指。此言既指他人,也指自已。不是嫌自已的能力不行,而是怪自已的心思有異。張昭只得打起精神,決定儘量能令何白滿足。

何白令諸吏不得透露出徵烏桓的消息,只詐說自已微服私訪,巡察青州轄內的各級官員是否盡忠職守,是否貪暴殘民。特別是今年所開展的士紳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之政,是否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是否有欺上瞞下,故意曲解之意。

何白這是要打草驚蛇,先給各地官府一個機會。等自已真有空微服私訪時,那等待他們的就是雷霆打擊了。

第一百零二章 憐憫改命第九十二章 欲養羯胡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立功第五十九章 我的貂蟬第四十八章 馬氏之劫第四十四章 酒後糊塗第十章 功成宴飲第二百零八章 苦練內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迫服於吉第八十三章 羅氏三策第四十八章 馬氏之劫第二百一十九章 信煙已到第二百五十章 刺客又至第六十七章 據險而守第二百四十章 龍湊戰止第二十四章 小妹玲瓏第十三章 烏桓少女第一百九十八章 舞伎之迷第一百九十六章 興國錢行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六十一章 小小心願第二百零四章 設陷待敵第一百二十章 事態醞釀第一百一十章 納與被納第六十三章 茲氏賊變第十一章 突擊敵圍第十二章 大破烏丸第八十五章 黑山躁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撫慰穎川第二百五十七章 夜郎自大第一百八十七章 慰問傷者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張插手第一百三十一章 董卓異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何興兵第九十章 別了侯吉第二百零二章 雙戰惡來第十七章 生死與同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西休戰第五章 一意力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豁然開朗第二百五十二章 壯哉明姬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零五章 天下誰屬第一百七十三章 步戰展開第三十二章 新朋故舊第二百五十三章 欲斬關公第三十四章 遊說烏桓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二百零八章 苦練內功第一百七十七章 曹操立志第一百五十章 圍剿海賊第六十三章 茲氏賊變第二十七章 就任前鋒第一百三十七章 太后託求第一百四十二章 雒陽事畢第二百零四章 設陷待敵第七十七章 隱於側後第八十五章 黑山躁動第二百三十章 互擾糧道第六十章 擁美攬仕第八十九章 再勝黑山第二百五十四章 遼東烈風第三十一章 殺將救人第四十二章 幷州刺史第一百零四章 人市見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守禦第十八章 藉口遠離第二百四十三章 給個機會第一百二十八章 預備出征第一百四十九章 義募風波第一百八十四章 二將爭鋒第一百二十章 事態醞釀第四十九章 賊影迷蹤第二百二十八章 平羌策論第一百八十一章 激斬華雄第一百九十一章 勸君爲逆第二十章 霹靂雷神第五十四章 四面出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計劃啓動第二十五章 返回部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界橋戰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尚肯納否第九十四章 羯胡暴亂第二十九章 押運糧草第一百一十四章 續寫漢史第二百一十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首集衆籌第十四章 流落異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一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求援第二十三章 血騎初戰第四十四章 酒後糊塗第一百七十三章 步戰展開第五十章 整軍備武第十七章 生死與同第一百六十章 殺破狼出第一百五十九章 基業已定第六十三章 茲氏賊變第四十六章 晴天霹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讷河市| 洞口县| 奉新县| 漯河市| 安陆市| 嵩明县| 永州市| 余江县| 浦城县| 邯郸县| 壤塘县| 盐源县| 富源县| 建湖县| 琼中| 镇康县| 永安市| 元朗区| 钦州市| 芜湖县| 化隆| 四平市| 永善县| 辉南县| 团风县| 海晏县| 九江市| 扶余县| 枣庄市| 格尔木市| 潞城市| 神农架林区| 安达市| 岑溪市| 深水埗区| 蕉岭县| 封丘县| 上林县| 温宿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