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功德圓滿(終章)

大楚天下,開國十年,乃歷兩朝天子,定都長安。

大楚的開國天子便是原大漢徐州牧陶謙。

其登基那一年已經是七旬高齡,在這個年紀坐上開國皇帝位置的,不可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

陶謙以年邁之姿登基,立時五載,壽終正寢,傳位於皇世孫陶寂。

陶謙諡號武帝,亦被後人稱之爲楚高祖。

其時陶寂年幼,年紀僅有十三歲,按照高祖遺詔,由其叔越王、領驃騎大將軍的陶應輔佐,代理朝政,太尉郭嘉,大司農陳登共同輔佐之。

大楚雖國泰民安,百姓生活富足,但第一任皇帝年老多病,登基沒幾年便已駕崩,第二任皇帝登基時又是年幼稚子,輔佐其的皇叔雖然心善,但能力相對平庸,而郭嘉雖然盡心盡力,但在威望上還是差了一些。

年幼的天子登基,有一些當年輔佐陶氏開國的徐州和金陵大族的權臣,就多少有些蠢蠢欲動之意,想撈些好處。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從北疆之地,傳來一紙請奏之書,奏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請天子陶寂調益州牧,武鄉侯,左將軍諸葛亮入朝,並賦予司徒要職,與司徒郭嘉共同理事。

武鄉侯諸葛亮在蜀期間政治卓越,不但將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條,還平定了南蠻,剿滅周瑜餘衆,可謂勞苦功高。

那封表面上說是請奏的書信,但其信中言辭鑿鑿,不容質疑,當中不免充滿了對朝廷指手畫腳的霸氣之語。

但很是奇怪的是,這封突兀的、對朝廷指手畫腳的書信,被扔到朝堂上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人敢出言反對,更是沒有一個人敢對此有所微詞。

說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爲這信箋乃是由楚國建國之時,乃立的護國太平王親自發過來的。

而護國太平王人雖不在中土,但其赫赫王威猶在。

而歸屬他的封地,南京城,也就是昔日的金陵城,至今依舊是他的封底,無人敢有不服。

鎮守大漢十三州的武將和兵馬皆其嫡系,他一句話就可以在中土掀起無數硝煙。

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即使他不在中原,但若他現在直接參與中土內事,也無人有能力可以阻攔。

……

斯盧國。

楚朝的遠征大軍在陶商的帶領下,長驅直入,進入了斯盧國的地界,也就是歷史上日後的新羅國境。

但是現在這個時間段,新羅還未曾開國,眼下的斯盧雖然在名義上算是一個國,但實際上其實還是處於部落階段。

生產力跟目下的楚朝境內比,可以說是低的可憐,在陶商等漢族人的眼中,這些傢伙跟臭要飯的沒什麼區別。

漢軍前些年,已經平定了西域三十六國,護國太平王的名聲除了中土之外,已經遠播於塞外諸地,大漢周圍的番邦異族各個膽顫心驚。

一聽護國太平王的名頭,連小兒半夜都不敢啼哭了。

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抵抗,漢軍便平定了斯盧國,

陶商在許褚和司馬懿的保護下,走進了斯盧國的王帳。

進入了王帳之後,陶商轉首四下看了看,然後來到主位前,豎劍坐下,感慨道:“這也太破了……”

許褚哈哈一笑,道:“知足吧,這地方的人窮的叮噹響,一見咱們的兵馬殺進來,連抵抗都不抵抗,直接就投了降,某家還琢磨是因爲點什麼……原來是指望著咱們能給他們分些口糧呢!”

陶商長長的嘆了口氣:“那些投降的人怎麼樣?可還恭順?沒起什麼貓膩吧?”

司馬懿笑道:“這塊的人都是老實的緊,跟咱們中土的人比,著實是既樸實又忠厚,各個都是實誠君子?!?

陶商淡淡一笑,自言自語的道:“實誠君子?兩千年後人家可牛逼的緊了,全身上下什麼都是假的。”

司馬懿沒太聽清楚,不由“?。俊绷艘宦?。

陶商笑道:“仲達,你跟我在外面也漂泊了好幾年了,如今你年紀也不小了,不妨回中土,到朝廷中去,那裡是你該待的地方,是時候去建功立業了?!?

司馬懿聞言先是一愣,接著忙道:“不著急,我跟老師在外面平定四方蠻夷,還蠻有意思的?!?

陶商搖了搖頭,道:“不必了,這些年陶某連定西域三十六國,塞北遼東,邪馬臺,如今連三韓之地也定了,下一步我也不知道該往哪去……你還是回朝中去吧,記得路過塞北的時候,去朔方跟你幾位主母打個招呼,就說我不日就回家。”

司馬懿尋思了一下,道:“老師,北方的外族咱們是都平定了,但這不是還有南方的外族麼?要不回頭在往南方的海外看看?”

陶商聽的直皺眉頭。

“我都這個年紀了,你還讓我出海轉悠?老胳膊老腿回頭有問題了,誰人負責?”

司馬懿呵呵笑道:“老師真能開玩笑,老胳膊老腿如何說的是您?四十歲的年紀,卻還正是好時候呢,青春年少的緊?!?

陶商哼了哼。

突然間,卻見帳篷的簾子被拉開了,一個相貌儒雅的年輕人走進了王帳之內。

“舅舅,斯盧的首領們已經帶到了,舅舅要不要見見他們?”

陶商看著自己這個文質彬彬的外甥,不知爲何,一下子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自己穿越回這個時代的年紀,差不多就像是劉曦現在這麼大吧?

正是好年月啊。

當真是令人羨慕。

陶商感慨完畢,方纔對著劉曦點了點頭,道:“咱們佔據了人家的巢穴,現在連主人不見一面,未免有些太說不過去了……還是見一下的好,讓他們進來吧?!?

劉曦領命而去,少時,卻見他帶著三個人走到了陶商面前。

這幾個漢子一個個面龐黝黑,矮胖頓實,手上且還有粗麻的老繭……

這哪裡像是一方之首?分明是三個飽受滄桑的農家漢子。

陶商向著他們點了點頭,道:“都挺好的?”

三個人當中,有兩個不會說漢話,其中有一個會說,他用夾生的漢語對陶商道:“見過大楚朝的太平王,我等斯盧國全體軍民,願意向大楚王朝納降?!?

陶商好奇的看著他,笑道:“你會說漢語?”

“回太平王,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中原邊境遊歷。”

陶商恍然的點了點頭,道:“你貴姓?”

那斯盧的頭領非常懂禮貌,道:“免貴姓樸。”

陶商豎起了大拇指,道:“好姓!……你們仨都姓樸?”

斯盧首領重重的點了點頭。

“你們仨是叫樸一生,樸人猛,樸樸樂嗎?”

那首領聽了急忙擺手。

他使勁搖著頭,道:“尊敬的太平王,您弄錯了,我們不叫樸人猛,樸樸樂,也不叫樸一生,這可不是我們兄弟的名字。”

陶商微微一笑,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他們的名字。

“那敢問幾位大王之名?”

那首領說道:“在下叫做樸大天!”

陶商聽了這話,頓時愣住了。

好衰的名字,還不如叫樸一生呢……

過了好一會兒,他纔回過味來。

“他倆叫什麼名字?”陶商轉頭看向另外兩個人道。

那首領說道:“這是我的兩個弟弟,一個叫樸大地,一個叫樸大日?!?

整個王帳內,半晌默然無語。

少時,卻見他長嘆口氣。

太平王心中對眼前的這個民族的智慧又有了一個重新的審視。

就衝這名字,就著實是了不得啊。

陶商說道:“來人吶,準備酒食,我要宴請三位樸大王吃飯!”

“諾!”

這三位敢樸天樸地樸人太陽的英雄豪傑目下顯然是有些走投無路,窮的有點兒吃不上飯的節奏。

一聽陶商要張羅吃飯。三個人頓時都樂得合不攏嘴,一點兒都不含蓄,毫無推卻的很是自然地接受了。

酒宴上,陶商問三人道:“陶某此番前來征伐,你們三位好歹也是一國之主,坐擁萬計軍民,如何這般輕易就投降了?”

三人吃得噴噴香。完全沒有聽到陶商的話,好似忽略了他的話一樣,只是一個勁兒地狼吞虎嚥。

直到陶商把話重複了好幾遍之後。三人才終於反應過勁兒來。

樸大天吃的溝滿壕平,他長長地打了咯?;卮鸬溃骸盎靥酵酰覀冎圆环纯贡銇慝I國,一來是因國內今年大旱收成很少,好多百姓已經開始暴亂,我等著實是收拾不住了。再這樣下去後果不知爲何!大王代表大楚前來,乃是天意所歸民心所向,聽說中土富庶,糧草充盈,更兼有種植之高產糧秣之法,我等焉能不服氣,又焉敢不服氣?再者,久聞大王征戰四方,從無敵手,手段狠毒,我等小國之王。如何惹得起太平王?”

陶商揚了揚眉毛,頗有些不解。

這樸大天說話有點不長腦子。

剛投降就說我手段狠毒,這不是找死麼?

“你們這話是從何說起的?”

樸大田忙道:“大王征討邪馬臺的赫赫手段,早已傳到我國,我等聞之無不喪膽,安敢不服大王!”

陶商疑惑的道:“我平定邪馬臺孤島彈丸之地,手段如何就狠毒了?”

樸大天哆哆嗦嗦的道:“我等聽聞那邪馬臺女王卑彌胡拒不投降,城破之後,卻是被大王先奸而不殺,再奸還不殺……後又交付三軍凌辱,手段可謂是狠毒之極,著實令人膽顫……”

陶商聽了這話,臉不由都黑了。

這真是特麼的流言可畏啊。

那邪馬臺女王卑彌呼,年紀已經爲是不小了,比陶商還要大上好幾輪。

這不是誠心毀人麼?

待酒宴結束之後,陶商隨即對司馬懿和劉曦道:“咱們……回中原吧?!?

司馬懿聞言一愣:“老師改變主意了?”

陶商搖了搖頭,道:“不能在外面繼續野了,在這麼下去,別人都得把我當瘋子看待,人言可畏啊,現在我都已經被鄰國異族人傳成變態了,這形象何在,不玩了!回家!”

……

建興四年三月,太平王陶商揮師向南,率兵返回了中土長安。

在抵達了長安之後,一衆老部下紛紛來向他見禮。

呂布,阿飛,趙雲,太史慈,郭嘉,陳登,黃忠等人皆在,他們當中雖然有人上了歲數,但還是顯得精神健碩,特別是黃忠,已有七十高齡,卻仍然老當益壯,著實令人敬佩。

自然的,陶商也見到了他的兒子陶寂。

皇宮,內室。

十八歲的陶寂英姿勃發,相貌堂堂,長得和陶商非常像,同樣的俊朗,同樣的儒雅,當然了,其內心也同樣的狡黠。

“孩兒拜見父親!”陶寂給陶商行了大禮。

陶商虛手扶他起來。

“算了,都是父子,何必如此……我聽說了,自打你爺爺去世之後,你在郭嘉的輔佐下,把這個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辛苦了?!?

陶寂笑道:“光是我辛苦,父親在外面卻是遊山玩水,好不愜意?!?

陶商伸手在大楚皇帝的腦袋上彈了一個腦瓜崩:“混賬東西,我那是愜意嗎?我那是幫你平定外藩,鞏固統治,小小年紀,怎麼越來越不會說人話了?”

陶寂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額頭,吐了吐舌頭。

平日裡風光無限的楚皇,如今在自己的父親面前,卻顯的格外孩子氣。

“那個賈詡,可還好用?”陶商淡淡道。

陶寂點了點頭,道:“那老頭平日裡深居簡出,不過只要我但凡有事詢他,他都是知無不言的。”

陶商點了點頭,道:“那就好,他是局外人,看東西比較透徹,而且年紀又大了,這輩子沒別的追求了,只想求個善終,好好待他……還有那個投降的曹昂,也要給人家一個好的結局?!?

“父親放心便是……母親他們還好麼?聽說這些年,父親又給我弄了些弟弟妹妹?”

陶商挑了挑眉毛:“陰天下雨,閒著也是閒著,我生孩子礙著你了?”

陶基使勁的搖了搖頭,道:“那倒不是,我就是怕父親勞累過度,孩兒這不是孝敬您麼?母親他們什麼時候回來?”

“快了,她們的隊伍已經進入中土,過一段你就能見到了。”

陶寂沉默了一會,突然道:“父親上次來書信,這次回來,要把司馬懿留下。”

陶商點了點頭道:“是的,這些年仲達一直跟在我身邊……那時候你還小,把他留在朝中我怕他會欺負你,如今你已經長大,也掌握了朝權,該是讓他留在你的身邊了……我這一代的能人,歲數漸大,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你日後的兩條臂膀,也是日後在朝中互相牽制的存在,你好好善用,除非萬不得已,不可打破他們在朝中彼此微妙的平衡?!?

陶寂臉色一正,長作揖道:“謹遵父親教誨……不過父親也坐鎮在朝中,想來孩兒也不用太過操心?!?

陶商笑道:“別做夢了,誰說我要留在這?”

陶寂聞言臉色一變:“父親不留在朝中,要求哪裡?你還要外出征伐嗎?”

“外出征伐是不去了,流言太多,掉面子……我是護國太平王,金陵城是我的封地,我自然要到金陵去?!?

“父親爲什麼不留在長安幫我?”

陶商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山不容二虎,你是大楚的皇帝,我留在這,你辦起事來也不自在?而且我在金陵城,雖然遙遠,但猶如猛虎盤踞,天下士族揣摩不出我的心思,自然也會消停許多,也可讓你放開手腳慢慢做事……而且在金陵城,我還有很多想幹的事情……什麼養金魚,練毛筆字,弄幾個足球隊,摔跤隊什麼的……唉,好日子還長著呢,誰願意待在長安這個破地方?!?

陶寂靜靜的看著他,半晌之後突然道:“父親,孩兒一直有一個問題想問父親?!?

“什麼問題?”

“父親不當皇帝的原因,可是因爲曦弟?”

陶商笑了笑,然後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道:“人這一輩子,得爲自己活,卻也不能全爲自己活,在對得起自己的同時,也要對得起應該珍惜的人……我從未別人而活,但我活著卻也是他人之幸,所以有些事情又何必那麼較真呢?你爹我這輩子,算是功德圓滿了?!?

陶寂靜靜的看著自己的父親,一時間陷入了沉思中。

(全書完)

第五百六十章 神乎其技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二十七章 孝廉第四百四十九章 紀靈來援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二百二十九章 低 迷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五百四十六章 狡計鉗制第七百九十六章 曹府死士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最後一博第四章 龍兄虎弟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濟的輓歌第八百七十一章 內鬼第八百三十一章 鬥將之爭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迷眼遮目第一百八十六章 新任太守第九百一十一章 兄弟再見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最後一博第八百五十三章 驚人的消息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二十四章 分龍化虎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七十四章 劉備的苦惱第九百零三章 長 安第二百三十四章 荊州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河東兵曹(第三更求訂閱與月票)第五十一章 鮑 信第六百九十六章 黃天巫的震懾力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九百二十章 出其不意第一百四十章 賊寇火併(二合一章節)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七百二十五章 高手過招第十四章 先兵後禮第三百六十九章 婚期除惡第二百三十四章 荊州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願以君重第一百八十二章 諸葛亮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七百一十四章 誘敵之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權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醫學至道第十六章 許莊之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九百一十五章 陶軍新秀第八百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二百八十九章 山中賊嚴白虎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對罵第五十四章 年輕的孫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第一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終極版呂布第二百九十六章 曹丕進關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八百零七章 中原爭雄第五百七十八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五百八十四章 音火之亂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二百三十四章 荊州人第一百二十一 章 第二條謀略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軍成型第二百九十四章 東吳德王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絕色雙驕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糧谷之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殺小王子(第四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一十章 諸葛家歸附第五百六十一章 師徒惑心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二百六十五章 末日前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西乡县| 闽侯县| 河北省| 沾化县| 万山特区| 嘉禾县| 清水河县| 湘潭县| 沅陵县| 望江县| 余干县| 武陟县| 林州市| 陇川县| 陆良县| 梅州市| 嵊泗县| 海伦市| 无极县| 辽阳市| 鄂托克前旗| 涿州市| 新蔡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辛集市| 伽师县| 衡东县| 武威市| 丽水市| 尼木县| 泸定县| 商城县| 临桂县| 泾阳县| 察隅县| 尉氏县| 鄂托克旗| 拜泉县| 遂川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