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

漢時期,荊州分七郡,郡漢在武陵郡治下的漢壽縣,也就是今天湖南省的漢壽縣,到了東漢末年,荊州刺史王睿治上時,荊州的治所就移到了南郡治下的江陵縣,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荊州市,當時的長沙太守孫堅因爲聽信了武陵太守曹寅的僞造檄文,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董卓掌控的朝廷,委派劉表爲荊州刺史,這一年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一、當時的荊州七郡人口與現狀

根據《後漢書 志 郡國四》的記載,荊州七郡的人口分別是:南陽郡243萬,南郡74萬,江夏郡26萬,零陵郡100萬,桂陽郡55萬,武陵郡25萬,長沙郡105萬,不過這是漢順帝時期的人口統計,離劉表主政的荊州已經過去了50多年,但卻能反映一個情況,當時的人口是第一生產力,人口多自然經濟發達,地位也更重要。

東漢十三州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後,天下大亂,董卓趁機控制了朝廷和皇帝,挾制天子以令諸侯,爲了拉攏劉表這樣的名流士大夫,董卓上表皇帝封劉表爲荊州刺史,說是上表其實就是董卓說了算,畢竟董卓連皇帝都敢廢立,以袁紹爲首的地方勢力聯合起來反對董卓,整個天下大亂,地方刺史州牧擁兵自重,荊州也不例外,所以長沙太守孫堅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還殺死了南陽太守孫諮,之後孫堅投靠了袁術,而袁術則自任南陽太守。

不僅荊州的地方官互相攻殺,而且地方上的宗族勢力也開始橫行,不聽從官府,自行武裝起來獨佔一方,再加上黃巾餘黨時而騷擾,這就是劉表赴任前的荊州局勢。

二、劉表單騎入宜城平荊州

董卓給了劉表一張委任狀,卻沒有給劉表任何資源,劉表所擁有的資源除了名聲就沒別的了,而且袁術有意阻止劉表進入荊州,因爲袁術自己想圖謀荊州,因此屯兵在魯陽,切斷進入荊州的道路。

東漢末年的士大夫們,只要擁有的清高、廉潔、孝順、正真的名聲,就很容易得到支持,劉表在朝廷任職是被原來的大將軍何進徵僻的,因此也就認識了同在何進幕府下的蒯越,因此孤家寡人的劉表進入荊州後,首先找的就是蒯越,這很符合中國人的習慣,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總是先聯繫自己在當地的朋友,劉表就是如此。

劉表一個人進入荊州南郡的宜城侯國找到蒯越,同時蒯越也帶了自己的兄弟蒯良和當地的朋友蔡瑁,漢末時期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一般都是彼此通婚形成門閥勢力,當時荊州勢力最大的家族就是蔡瑁所在的襄陽蔡氏,劉表能不能成功上任,就取決於蒯家與蔡家,劉表沒有找錯人。

劉表手上有正式的朝廷任命書,和自身八俊之一的名聲,蒯家和蔡家有武裝和勢力,雙方一拍即合,同時達到政治聯姻與政治交易,從後來的發展就能看出,劉表娶了蔡瑁的姐姐爲妻,同時劉表還任命蔡瑁爲江夏郡和南郡的太守,以及鎮南將軍軍師,當時劉表是鎮南將軍,蔡瑁就是軍師,而蒯越被封爲章陵太守。

蔡瑁、張允

與之交換的是蔡瑁和蒯越、蒯良全力協助劉表,利用本家族的人力、物力、財力平定整個荊州,一邊用引誘殺害的辦法,一邊用說服勸降的辦法,平定了除南陽郡之外的荊州六郡,平定了荊州之後,劉表就得找一個政府辦公場所,原來荊州的治所是江陵,但劉表沒有選在江陵,而是選在了襄陽。

《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爲荊州刺史。時,江南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

乃使趙遣人誘宗賊帥,至者十五人,皆斬之而襲取其衆。唯江夏賊張虎、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諸守令聞表威名,多解印綬去。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三、劉表爲何選擇襄陽爲荊州治所

1、依靠蒯家與蔡家的勢力。

荊州三分圖

這是劉表定治襄陽的第一個原因。在劉表的內部,初定的荊州,其實是很不太平的,劉表能夠依靠的勢力就是蒯家和蔡家的勢力,劉表本人就是孤家寡人,一個人來的,沒兵沒錢沒勢力,除了依靠蒯家和蔡家,劉表沒有任何辦法,而蒯家和蔡家最核心的勢力範圍就是襄陽,蒯越、蒯良是襄陽中盧人,蔡瑁是襄陽蔡州人,都是今湖北省襄陽市附近的人,劉表爲自己安全著想,也得定治襄陽。

2、提防荊州內部其他勢力。

荊州共七個郡,除了南陽郡外,長江以北還有南郡和江夏郡,長江以南還有荊南四郡,荊南四郡雖然名義上歸順劉表,實際上算是半獨立狀態,因爲劉表是傳檄而定的,不是武力征服,劉表真正能夠掌控的只有長江以北的郡縣。比如後來發生的長沙太守張羨聯合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反叛劉表,劉表用了好幾年,等到張羨去世後才最終控制了荊南四郡。

3、從人口和經濟角度考慮。

前面講過漢順帝時期的整個荊州人口分佈圖,到了漢末這個大致結構不會發生改變,換句話說,仍然是長江以北佔據了荊州一大半的人口和經濟,東漢末年的戰爭最大的目的不是搶地盤,而是搶人口,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由於戰亂頻生,土地大量閒置,而人口大量減少,任何一個勢力想要發展壯大,都必須增加自己一方的人口。

比如劉備在曹操南下時,冒著被曹軍追擊的風險都要帶著十幾萬百姓南下,爲的是什麼?不就是希望這些人口能夠壯大實力,成就事業,曹操與劉備漢中之戰時,曹操就是搬空了漢中的人口,讓劉備得其地不得其人,這也是曹操漢中之戰主動放棄的原因。

江陵和襄陽當時同屬南郡,無論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還是從世家大族分佈情況來看,襄陽的優勢都比江陵好,一是襄陽靠近南陽,南陽是東漢人口最多的郡,與南陽交界的襄陽人也不會太少,二是像蒯家和蔡家這種超級大家族都是住在襄陽的,就能看出襄陽的優勢明顯高於江陵。

4、地緣政治原因與提防外敵入侵。

當時整個華夏的重心仍然在北方,也就是長江以北加上黃河以北的地區,中原勢力想要進入荊州,就一定會從襄陽走,因爲襄陽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第一城池,是中原南下江漢平原的必經之道,是北軍南下荊州最好走的道路,襄陽地處南陽盆地南端,東西兩面都是山,東邊大洪山和桐柏山,西邊是荊山,中間就是襄陽,從南陽南下,只需要跨過漢水經過襄陽就能進入江漢平原腹地,還不用過長江,漢水可比長江窄多了,方便過江。

劉表的西邊是割據益州的劉焉,東邊是散沙一片的江東,南邊是地處偏僻的交州,北邊是盤踞南陽的袁術和孫堅,從當時的政治形勢來看,威脅最有可能來自北方的袁術和孫堅,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後,袁術自任,駐軍在魯陽,也就是今天河南平頂山的魯山縣,南陽的北邊,離洛陽和許昌都很近。

劉表勢力範圍

從南陽南下荊州,襄陽首當其中,果然沒過多久,孫堅在袁術的命令下,在劉表平定荊州的第二年,就發動了對襄陽的攻打,結果孫堅在追擊黃祖時,被黃祖用流矢擊中而死,孫堅戰死後,劉表的勢力一度到達南陽郡的穰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鄧州市,這個地方在南陽的西南,襄陽的北邊。

孫堅雖死,可是來自北方的敵人並沒有中斷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驃騎將軍張濟攻打穰城,戰死於城下,張濟的侄子張繡但投靠劉表,劉表與張繡達到協議,由劉表提供糧食,張繡爲劉表守護襄陽的北境,直到張繡後來投降曹操。之後,便是曹操的勢力與劉表死磕了,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前,雙方也只是你來我往發生了不少戰爭,但並沒有實質性的進退。

由此可見,劉表政權的大部分威脅都是來自北方,劉表定治襄陽,有利於維護政權的穩定,起到的作用類似於天子守國門的作用,只要劉表守住了襄陽,阻止了北方勢力的南下,基本上也就保住了荊州,而作爲防守西邊的益州和東邊的揚州,則沒有襄陽那樣的防守壓力。

四、劉表定治襄陽的意義

郭嘉曾經評價劉表是“坐談客”,實際上早期的劉表是很有進取之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過擴張行動,比如劉表向南打過交州,還派出自己的心腹手下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吳巨出任蒼梧太守,此舉意在控制交州,向北劉表與張繡合作,或者與劉備合作曾經攻打過曹操的地盤。

向西劉表與劉璋發生過戰爭,還向西攻打過南陽郡的西鄂縣,向東與孫策及孫權發生過多次戰爭,只是劉表取得的成果不大,但表明了劉表是有心向外擴張勢力的,只是由於實力及能力不夠,後來便成爲郭嘉所說的坐談客。

劉表去世劉琮即位

劉表把襄陽作爲荊州的治所,對後來的政局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是保證荊州的安全。劉表在世期間,正因爲把襄陽定爲荊州治所,消除了所有來自北方的威脅,平安保證了整個荊州不受戰亂的影響。想想如果劉表定治江陵,當北方勢力一天天攻打襄陽,如果劉表不把主要資源用在襄陽,是守不住北方勢力的攻打,襄陽一丟,荊州永無寧日。

二是間接導致了三國的鼎立。當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在襄陽本地的豪強脅迫之下投靠了曹操,曹操便佔領了荊州治所,遙領整個荊州,劉琮的投降是襄陽豪強的投降,自此襄陽便徹底併入曹魏地盤,直到三國統一都是,而正因爲如此,劉備有了喘息之際,準備南逃江陵,纔有了曹操南下打劉備的長阪之戰,導致劉備逃到了江夏與孫權聯合。

三是接納了一大批北方南下流亡的士族。北方戰亂時,劉表主政的荊州成爲一方樂土,很多北方的名流士人流亡到荊州,這些人有諸葛亮、司馬徽、徐庶、石韜等,很多影響三國局勢的重要人物,就是從北方流亡到襄陽的,這些人的去處一部分是成爲劉備手下的班底,比如諸葛亮,諸葛亮還是劉表的親戚呢,一部分投靠了曹魏,比如徐庶、石韜,還有一部分隱居在襄陽,比如司馬徽。

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劉室三牧之二 益州牧劉焉第七章 劉表劉璋欲遁華夏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十章 董卓祭天 稱漢中王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七章 劉表劉璋欲遁華夏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九章 張飛建起肉聯廠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十章 董卓祭天 稱漢中王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第八章 豫州交州主動歸附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一章 穿越成袁紹,開局鎮殺袁術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十章 董卓祭天 稱漢中王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九章 張飛建起肉聯廠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九章 張飛建起肉聯廠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七章 劉表劉璋欲遁華夏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一章 穿越成袁紹,開局鎮殺袁術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十二章 呂布董卓火併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九章 張飛建起肉聯廠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八章 豫州交州主動歸附第九章 張飛建起肉聯廠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十三章 大元帝國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五章 反誅五軍震天下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七章 劉表劉璋欲遁華夏第一章 穿越成袁紹,開局鎮殺袁術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四章 五路大軍欲滅袁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二章 董卓逃亡,帝入長安,得傳國玉璽第十一章 漢朝滅亡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第六章 大喬小喬投入懷,洛神鎖入銅雀臺劉室三牧之二 益州牧劉焉劉室三牧之三 劉表第十四章 鮮卑三部落。素利,步度根,軻比能第八章 豫州交州主動歸附第三章 攜大勢關東稱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宜兴市| 南平市| 原阳县| 尼玛县| 丹东市| 伽师县| 岳池县| 金沙县| 阳朔县| 文昌市| 清丰县| 镇坪县| 望奎县| 宝山区| 南乐县| 昭苏县| 神农架林区| 东阳市| 奎屯市| 太和县| 沂水县| 历史| 惠安县| 杭锦旗| 阿坝县| 合作市| 安平县| 苍溪县| 石棉县| 芒康县| 收藏| 蒲城县| 微博| 平陆县| 双鸭山市| 临安市| 濉溪县| 磴口县| 奇台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