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楔子

衆妙四十一年七月晦,一個漫長的時代結束了,大楚天子在飽受疾病的多年折磨之後,於當夜駕崩,享壽五十八載,在位四十一年,諡號爲武帝。三十三歲的太子在牀前繼位,身前跪著先帝指定的五位顧命大臣,兩邊匍匐著十幾名內侍。

一個月後,武帝入葬陵墓,新帝正式登基,與列祖列宗一樣,從《道德經》中選揀一個詞,定年號爲“相和”。

按照慣例,新年號要到次年正月才正式啓用,這一年剩下的幾個月仍然屬於已然入土爲安的老皇帝,可新皇帝迫不及待地開始撥亂反正,取消大批法令,釋放成羣的囚徒,貶斥人所共知的奸佞,拔擢含冤待雪的骨鯁之臣……

當然,大楚以孝道立國,新帝每一份公開的旨意裡,都要用一連串優美而對稱的文辭讚揚武帝的功勞,然後才指出一點小小的瑕疵與遺憾,誠惶誠恐地加以改正。

武帝在位期間,大楚步入盛世,沒人能否認這一點,只是這盛世持續的時間太長了一些,就像是一場極盡奢華的宴會,參與者無不得盡所欲,可是總有酒興闌珊、疲憊不堪的時候,面對再多的佳釀與美女,也沒辦法提起興致,只想倒在自家的牀上酣然大睡。

新皇帝沒時間酣睡,他已隱忍太久,想要儘快收拾這一地狼籍。

可惜,天不遂人願,在給予大楚一名在位長達四十一年的皇帝和前所未有的盛世之後,它也懈怠了,忽略了對繼位天子的看護。

相和三年九月晦,年僅三十六歲的新帝駕崩,諡號爲桓帝,留下孤兒寡母和草創的新朝廷——說是亂攤子也不爲過。

不幸之中的一點萬幸,桓帝有一位嫡太子,天命所歸,無人可爭,武帝指定的顧命大臣也還在,足以維持朝綱。

小皇帝時年十五歲,從小就得到祖父武帝和父親桓帝的喜愛,由天下最爲知名的飽學鴻儒親自傳道授業解惑,登基之後,外有重臣輔佐,內有太后看護,儼然又是一位將要建立盛世的偉大帝王。

可老天還沒有從懈怠中醒來,僅僅五個月之後,功成元年二月底,春風乍起,積雪未融,小皇帝忽染重疾,三日後的夜裡,追隨先帝而去,未留子嗣。

不到四年時間,三位皇帝先後駕崩。

時近子夜,離小皇帝駕崩還不到半個時辰,中常侍楊奉踉踉蹌蹌地衝出皇帝寢宮,在深巷中獨自奔跑,心臟怦怦直跳,全身滲出一層細汗,大口地喘息,好像剛剛死裡逃生,作爲一名五十幾歲的老人來說,他真是拼命了。

楊奉的目的地是太后寢宮,駕崩的消息早已傳出,所以他不是去送信,而是另有所謀,他已經後悔自己出發太晚了,可他必須在自己一手帶大的皇帝面前盡最後一刻的忠心。

楊奉是極少數能在皇宮裡隨意跑動的人之一,很快就到了太后寢宮,守門的幾名太監眼睜睜瞧著他跑進宮內,沒人出面阻攔,可庭院裡還有十餘名太監,他們就不那麼好說話了,看到楊奉立刻一擁而上,架起他的雙臂,向外推搡。

楊奉縱聲大呼:“太后!大難臨頭!大難臨頭……”

一名太監扯下腰間的荷包,整個往楊奉嘴裡塞去。

楊奉寡不敵衆,眼看就要被架出太后寢宮,東廂房裡走出一人,“住手。”他說,聲音不甚響亮,卻很有效,動手的太監們止住腳步,將楊奉慢慢放下。

楊奉吐出嘴裡的東西,推開身邊的人,不顧肌肉痠痛,大步走向東廂房,心中滿是鄙夷與鬥志。

廊廡之下的說話者是一名年輕內宦,剛過二十歲,穿著宮中常見的青衣小帽,十分的修身合體,顯然經過精心裁製,臉上帶著一絲悲慼,更顯從容俊雅。

這人名叫左吉,太后寢宮裡的一名小小侍者,楊奉不願隨意猜測,可他真希望能從左吉身上揪出幾縷鬍鬚來。

楊奉盯著左吉的下巴,生硬地說:“我有要事,必須立刻面見太后。”

左吉微笑道:“請,我們等楊公已經很久了。”

楊奉深吸一口氣,臉上也露出微笑,“哦?原來是我來晚了。”

在楊奉眼中,左吉是個知書達禮的雜種,給全體宦官丟臉,也是一個繡花枕頭,除了令人鄙視,暫時沒有太大的威脅,他真正的敵人在東廂房內。

左吉突然上前兩步,一把抓住楊奉的胳膊,悄聲問:“你一直在陛下身邊,他對你說過什麼?”

楊奉打量了他幾眼,“陛下早就昏迷……你以爲陛下會說什麼?”

左吉鬆開手,笑了笑,馬上覺出不妥,又露出悲慼之容,“我以爲……陛下會提起太后。”

楊奉甩開左吉,事有輕重緩急,他現在不想提出任何懷疑。

中司監景耀站在房間,迎候楊奉。

景耀是皇宮裡職位最高的太監,年紀比楊奉大幾歲,先後服侍過三位皇帝,馬上又要迎來第四位。過去的十幾年裡,楊奉則一心一意地服侍皇太孫,親眼看著主人一步步成爲皇太子、皇帝,又在最後一刻握著主人的手,感受著溫度與權力一塊消逝。

“楊常侍,你不該來這裡。”景耀長得矮矮胖胖,臉上一團和氣,若不是穿著太監的服飾,倒像是一名慈祥的老太婆。

“事發非常,管不了那麼多規矩,我來這裡是要挽救所有人的性命。”楊奉不肯向上司行禮。

景耀的微笑像是剛剛吞下一隻羊的獅子在打哈欠,兇惡,卻很真誠,“無召擅闖太后寢宮,楊公,這可是死罪。”

左吉站在門口無聲地嘆息,他的地位很穩固,犯不著像惡狗一樣爭權奪勢。

楊奉左右看了看,“太后在哪裡?”

景耀露出戚容,“陛下不幸宴駕,太后悲不自勝……楊公,你這時候不應該留在陛下身邊嗎?”

楊奉不理睬景耀,轉身面對左吉,知道這個人是自己與皇太后之間唯一的橋樑,“太后決定選立哪位皇子繼位?”

楊奉話音剛落,景耀臉上的和氣一掃而空,一步躥到楊奉面前,厲聲道:“大膽奴才,這種事也是你說得的嗎?”

楊奉側身,仍然面朝左吉,“太后危在旦夕,朝廷大亂將至,左公身爲太后侍者,肩負天下重任,可願聽一句逆耳忠言?”

左吉顯得有些驚訝,似乎沒料到自己會受到如此的重視,不太肯定地說:“這種時候……太后的確該聽幾句忠言。”

景耀退到一邊,憤恨的目光射到地板上又彈向楊奉。

楊奉緩緩吸入一口氣,如果說擅闖太后寢宮是死罪,他接下來要說的每一句話都足以招來滅族之禍,“皇帝尚有兩個弟弟,三年前被送出皇宮,可有人前去迎他們進宮?”

景耀插口道:“還以爲是什麼了不起的‘逆耳忠言’,原來不過如此,我早已做好安排,明天一早就將兩位皇子接來。”

“等到明天就來不及了!”楊奉擡高聲音,“朝中大臣會搶先一步,從兩位皇子當中選立新帝,留給太后的只是一個虛名。至於咱們三位,都將成爲人人痛恨的奸宦,不殺不足以謝天下。”

景耀哼了一聲,“陛下宴駕還不到半個時辰,朝中大臣不可能這麼快就有所動作。”

的確,皇帝得病不過三日,就算是醫術最爲精湛的御醫也料不到病勢會發展得如此迅猛。

楊奉壓低聲音對左吉說:“太后相信身邊的每一個人嗎?”

左吉臉色微變,“楊公是什麼意思?”

“太監不可信。”楊奉自己就是太監,可他仍然要這麼說,“咱們是藤蔓,天生就得依附在大樹上,一棵大樹倒了,就得尋找另一棵,我相信,已經有人將消息傳給宮外的大臣了。”

景耀搖搖頭,“不可能,沒人有這個膽量,而且宮衛森嚴……”

左吉沒有那麼鎮定,他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事情,“我、我去見太后。”

左吉匆匆離開,景耀一團和氣的臉上怒意勃發,低聲吼道:“你的大樹倒掉了,這時纔想換一棵大樹,已經晚了。”

楊奉冷冷地迎視景耀,“你應該感謝我。”

“感謝你?就因爲你說了一句無用的廢話?朝中大臣一盤散沙,絕不敢擅立新君。你故意危言聳聽,無非是想取得太后的信任。”

“朝中大臣並不總是一盤散沙,尤其是在對付咱們這種人的時候。景公,你多少也該讀一點史書。”

景耀麪糰似的白臉頃刻間變得通紅,隔了一會他說:“楊公想必讀過不少書,你能預測自己是怎麼死的嗎?”

兩名太監互相怒視,像是準備決鬥的劍客。

左吉很快返回,跟他一塊來的還有皇太妃上官氏,她的出現立刻消融了客廳裡的劍拔弩張。

上官皇太妃是皇太后的親妹妹,完全可以代表皇太后本人,她一言不發地坐在椅榻上,身邊沒有侍女,接受三名太監的跪拜之後,她呆呆地想了一會,從袖中取出紙札,說:“太后已經擬定手諭,你們即刻前去迎兩位皇子入宮。”

景耀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上官皇太妃又想了一會,繼續分派任務,“景公,有勞你去迎接東海王,楊公——”

楊奉馬上站起身,“我願意留在宮內爲太后奔走,而且我還有一些話要面稟太后。”

上官皇太妃搖搖頭,“其它事情先不急,有勞楊公前去迎接另一位皇子。”

楊奉一愣,他剛剛打贏一場戰鬥,轉眼間又由勝轉敗。眼下形勢微妙,留在太后身邊是最好的選擇,但這個位置只屬於左吉,其次的選擇是去迎接東海王,可分配給他的卻是另一位皇子——迄今爲止連王號都沒有的皇子。

楊奉沒有選擇餘地,只能恭敬地領命。

兩名太監開始了競爭,楊奉向寢宮大門跑去,景耀招呼庭院裡的手下。兩刻鐘之後,楊奉聚集了自己的隨從,與景耀一夥在皇宮東青門相遇,守門郎顯然對宮內發生的事情有所察覺,正緊張地查看太后手諭。

景耀走到楊奉身邊,低聲道:“恭喜楊公,迎立孺子稱帝,這份功勞可不小。”

說到“孺子”兩個字時,景耀加重了語氣,因爲這就是另一位皇子的小名。

“你真該多讀一點史書。”楊奉冷冷地說,只要沒死,他就不肯承認敗局已定,無論分派到自己手裡的是個什麼東西,他都要好好利用。

(新書開始了,本月每天上午8-9點之間發佈一章,四月初力爭小爆發一下。)

第三百三十七章 談判與攻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軍侯密令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零八章 真龍天子推遲發稿通知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遷營第三百一十六章 濃煙下的圍殲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亂的神雄關第二十三章 武帝與皇孫第九十章 賭局第四百七十八章 以民爲本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二百六十四章 逃宮第四百一十一章 太監的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禮第六十六章 遭逐之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玄殿前第一百九十章 做決定的總是一個人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聖旨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請第四百七十章 敗得蹊蹺第四百二十四章 佟妃緊張第八十七章 瘋僧瘋語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二百六十五章 計劃提前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誘兵之計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請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對質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四百六十一章 祭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破格提拔第十九章 進退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第二百四十章 東海王準備好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東海王的仇恨第一百九十九章 北軍之怒(求月票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寒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壓境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四百四十六章 下一位宰相第三百一十七章 揮金如土第七十一章 妻信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狀第三百三十六章 選人與用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八十九章 過界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邊的刑吏第四百五十二章 油盡燈枯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奪第三百七十章 點醒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三百四十四章 車騎將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上官盛之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第十一章 會武功的宮女第五百零五章 重獲信任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四百一十六章 陛下能爲我作證第一百六十二章 後悔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三章 聰明的孩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之險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三百零二章 無言相勸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一百六十一章 碎鐵城不夠高第三百零八章 小心眼兒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駕第四百九十九章 不退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重的刑罰第二百七十章 寬赦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喪志第二百零三章 楊奉的選擇第三百四十章 絕不能退第二百零八章 糧倉純粹的感謝和不那麼純粹的自辯第三百七十一章 聰明的眼睛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齊之計第五十四章 氣數第五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黑暗第二百八十章 洛陽城外第四百零一章 獻禮第一百九十三章 良禽擇木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人母者第四百章 爲友報仇感謝第四百七十四章 後事第二十五章 奇怪的宮女第一百八十七章 遙遠的西方第二百四十五章 真中有假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迎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新蔡县| 盐津县| 宁阳县| 平安县| 竹溪县| 金秀| 化隆| 外汇| 颍上县| 罗定市| 清涧县| 七台河市| 荆州市| 高邮市| 平果县| 阳西县| 嘉鱼县| 翁牛特旗| 涟水县| 朝阳市| 香河县| 阿勒泰市| 广南县| 汉寿县| 临澧县| 阳高县| 四川省| 三门县| 浦县| 南靖县| 嘉义市| 孟州市| 聂拉木县| 象山县| 平原县| 甘孜| 枝江市| 城口县| 温宿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