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七章 桂枝登後北瓦歡

的確,除先朝劉皇后外,已然數百年不曾見過這般出身的皇后了,要知道京都教坊和皇宮相比那是多麼的微不足道,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當他們得知今朝皇后竟是昔日教坊優伶之時,不由得朝著北瓦多看了兩眼。與此同時再看北瓦。桂枝登後位,他們這些北瓦的藝人最是開心了,無論是教坊還是瓦市中的雜藝者,他們當中有與桂枝同歲的,那當初也是見過皇后面容的,甚至有個別牽著閨女的婦人或是在街頭做買賣營生的老闆娘,看向皇城方向,眼底隱隱有霧。其中一間賣點心的鋪子前,站著一對母女。“娘?您怎的哭了!”女娃不解,晃悠著孃親的手。這位母親趕忙擦拭眼淚,破涕爲笑,隨後意味深長地指著京都教坊道:“今日,一位和你娘曾經同在那教坊練舞的姐姐,成了咱們大宋的皇后娘娘了!”說到這,她再打量自身,若非當初教坊被封禁,她們又怎會被迫離開?現在想來,已然鬢邊泛白,爲時已晚了!不僅是她,這條北瓦街上,多少人的夢想沒有堅持下去?又有多少青春的汗水白白揮灑,可縱使如此,她們無一日不懷念在教坊的日子。女娃思索了一陣,直到她觀察到母親神色的不同,遂笑道:“皇后娘娘和孃親都沾個娘字,但我覺得還是孃親厲害些!”前者聞言,笑將起來,一把抱起女娃,“走,進屋,娘教你站樁,以後咱也去教坊學藝如何?”“好耶!”小丫頭倆手一拍,樂呵呵地被帶進了院裡。與此同時,兩人經由此地,擡眼一看,此時雖是白天,但北瓦的天上卻是流光霞彩、煙火交錯。“先生,北瓦像是有什麼喜事?”老者身後的青年人抱著一張琴,輕聲問道。而那老者,正是朱邦直,清閒了幾十年他總算回了臨安。不爲別的,就是因爲收到了信。他微微頷首,捋須道:“豈止是北瓦,今日是臨安,哦不,是我大宋朝的喜事!”二人說完,沿路拐入北瓦來到教坊門前。雖京都教坊裡外人員皆已換過,但這些人大多是當年朱邦直的學生,又怎會不認識?趕忙將其讓進教坊,又直奔天舞閣而去。來到天舞閣前,他看到了數百名稚嫩的面孔,她們正一臉堅毅地練習著。而負責教授舞藝的也早已不再是紫蝶姑姑,而是當年那個連盆都端不穩的姑娘,此時也得稱呼她一聲“夫人”了。朱邦直來在天舞閣內,大廳一層仍舊是舞池,不過在最盡頭卻擺放著張梅香的靈位。他順手上了一柱香,笑吟吟地道:“這盛世如你所願!”北瓦熱鬧非凡,只是一個開頭,很快南瓦里也燃起煙花。錦繡教坊如今雖然仍和京都教坊是對頭,可楊桂枝登後,卻是對天下藝人、優伶的勉勵,這讓她們知道,藝人並非無出頭之日,也並非只能是陪笑賣藝之人。偌大臨安城內城外,百姓歡欣雀躍,普天同慶。各個瓦肆、酒樓外,煙火持續了整整三天三夜,人也醉了三天三夜。即便是大半月後,此事仍是百姓口中茶餘飯後的佳話美談。而宮中,桂枝一樣與趙擴度過了一陣幸福平靜的日子。隨著學子大考結束,黨禁解除,朝廷補充了一大批心懷天下的有志之士。他們滿腹經綸,一腔熱血,處理起事務來更是毫不拖泥帶水。朝廷人才多了,官家也就能輕鬆許多了。而這半月來,不斷有朝臣奏表,表示皇后賢德淑惠。原因正是桂枝並未按照尋常的慣例行事,成爲皇后之後,她一是沒讓趙擴替她改建行宮,二是沒有讓朝廷多花錢銀、時間辦慶典,只是大典過後簡單地與其飲了場酒,僅此而已。趙擴也提過,畢竟當下桂枝成了皇后,該有的皇后寢宮少不了。而桂枝則表示她很喜歡皓月宮,她寧願這些錢銀留在國庫裡,免天下百姓一季賦稅,以表普天同慶。趙擴點頭稱善,便採納了她的建議。這一日,早朝。有臣上奏,表:“新後登位,又逢三日後徑山茶宴,臣以爲此番應大辦特辦!”又有臣言:“我朝素來崇尚勤儉,臣覺得,雖大辦卻不可奢辦。”聞聽此言,趙擴微微頷首,目光一轉望向武班前列的韓侂冑,見其只是捧著笏板一語不發,趙擴遂欣然下旨曰:“茶宴一切照舊,但此番各宮皆需參加,百官素服,一來品茶,二來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官跪拜接旨。三日後,徑山寺茶宴如期而來。陽光照耀著臨安城,一片寧靜與祥和。此時,城內最高的權力象徵,宋寧宗趙擴與皇后楊桂枝並肩出現在玉階上。趙擴身著九龍鑲邊的華服,頭戴玉冠,氣度非凡;桂枝則身穿錦繡鳳袍,雲鬢上斜插著一隻翠綠玉鳳,她的眸子清澈如水,與趙擴攜手同行,嘴脣微微上揚。在衆人的簇擁下,官家與皇后坐上鳳鸞龍攆,貼身護衛們緊隨其後。出行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羣身著青銅甲冑,腰間掛著銀色長劍的護衛隊,他們時刻保持警惕,目光如炬,而護衛隊的隊長正是向北。

此時銅鑼聲、鐵蹄聲、步伐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首莊嚴的交響曲……當儀仗隊抵達徑山時,一場精心準備的茶宴已靜待多時。如安排的那般,茶宴不算奢靡,唯場面要比以往大許多。鳳鸞龍攆行至徑山寺下,官家與皇后走出,左右百官早已恭候多時,紛紛施禮。“臣等參見皇上萬歲,皇后千歲。”趙擴點手示意衆卿平身,遂與桂枝二人互相攙扶著邁步上階。徑山茶宴程序繁雜:從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到謝茶退堂共有十數條,賓主或師徒之間用“參話頭”的形式問答交談,機鋒偈語,慧光靈現,爲的便是以茶參禪問道。舉辦茶宴時,衆佛門子弟圍坐“茶堂”,依茶宴之順序和佛門教儀,依次獻茶、聞香、觀色、嘗味、瀹茶、敘誼。隨後由住持親自調沏香茗“佛茶”,以示敬意,稱爲“沏茶”;又由寺僧們依次將香茗一一奉獻給宴賓,爲“獻茶”;宴者接茶後,必先打開碗蓋聞香,再舉碗觀賞茶湯色澤,爾後再啓口,在“嘖嘖”的讚歎聲中品味。茶過三巡後,即開始評品茶香、茶色,並盛讚道德品行。最後纔是論佛頌經、談事敘宜。桂枝素愛點茶,但此時節她已是皇后,無需再親自動手,瞧著小僧在身前替她與官家沏茶,不知怎得手竟癢了癢。

第四十七章 愴然一曲滿江紅第四十八章 徑山茶宴桂枝秀第五十三章 桂兒節目驚四座第三十章 藍衣終究作紅衣第一十二章 初入教坊謹言行第二十九章 開宴起舞弄清影第九章 宮牆深處詩意濃第七章 桂枝初入宮牆深第八十七章 酒香四溢人陶醉第七章 桂香鳳冠入宮廷第三十二章 南巷北瓦皆似錦第六十章 聚元樓下多才俊第一百零四章 雁舞人驚紛擾多第九十一章 趙母嚴令斷念想第五章 桂枝待嫁風波起第七十四章 臨安城內二公子第七十九章 文人雅士聚花朝第四章 桂枝樹塢入迷途第二十章 並蒂蓮花二小仙第七十一章 二人險遭潑皮欺第八十二章 父命難違心卻愁第四十四章 桂枝年少意氣高第六十五章 桂枝舞罷衆星拱第四十八章 宮闈秘事波濤起第一百章 牆倒衆人各自逃第三十四章 桂枝授樂遭譏諷第五十九章 糕點香飄郡王心第二十四章 桂枝心恨暗藏深第九十八章 梅香教坊遭風雨第八十章 少年才情出衆奇第二十八章 宴會籌備細細忙第一百零二章 臨安城變已難料第七十四章 臨安城內二公子第四十二章 李鳳娘謀東宮威第六十八章 春風一夜枝枝紅第五十七章 官家出席盛壽宴第十九章 桂香滿苑春已至第十六章 弄潮兒向北奪冠第九十二章 夜半相約離臨安第五十三章 金使密函府尹驚第八十章 少年才情出衆奇第九章 三秋桂子十里荷第五十七章 牢門一別終無悔第八十一章 花朝偶逢意外事第六章 皇恩浩蕩賜新居第六十章 宮牆深處桂枝香第十九章 桂香滿苑春已至第九十五章 酒樓共飲金散第五十四章 皇后潤州賑災行第三十五章 龍駕轉輦淑儀宮第二十四章 桂枝心恨暗藏深第五十五章 宮中壽宴準備忙第一十一章 天舞高閣衆芳齊第五十八章 推杯九盞樂未央第五章 驚鴻一瞥救雁兒第三十三章 信啓東宮惹思緒第三十二章 南巷北瓦皆似錦第一十七章 勤學苦練惹人妒第十章 一路繁華至京都第六十五章 桂枝舞罷衆星拱第八十六章 趙王靜候風雲變第九十六章 恩怨糾葛總難離第二十章 並蒂蓮花二小仙第四十八章 桂枝遇宮廷畫師第三十八章 趙擴院外醋意生第六十一章 劍舞堂堂滿江紅第四十一章 秘訪臨安險中行第八章 踏途赴京尋生路第五十二章 宮牆深鎖心事重第三十一章 桂枝樂庫守清貧第一百零六章 惡客擾店驚衆人第六十七章 御街花燈映元宵第三十一章 桂枝樂庫守清貧第八十五章 西湖美景引佳人第九十八章 梅香教坊遭風雨第六十六章 宮中規矩多如海第七十四章 情牽皇室難自主第五十一章 桂枝下訪鎮江城第七十三章 美酒鬥詩飛花令第五十三章 金使密函府尹驚第六十一章 劍舞堂堂滿江紅第二十八章 宴會籌備細細忙第五十四章 今日舞影演新圖第六十三章 雪水刺骨手難溫第六十五章 桂枝輕語勸前行第一百零二章 臨安城變已難料第十六章 弄潮兒向北奪冠第三十章 藍衣終究作紅衣第三章 梅香已逝情難抑第六十五章 桂枝舞罷衆星拱第八章 夜宴散後情更濃第九十七章 桂枝登臺衆人驚第十章 舊人歸夢淚滿腮第一百章 牆倒衆人各自逃第十九章 桂香滿苑春已至第五十三章 金使密函府尹驚第七十七章 花朝遊賞樂無邊第四十四章 臨安學子爲理鳴第七十三章 桂枝深宮思自安第七章 桂枝初入宮牆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华蓥市| 台湾省| 确山县| 远安县| 乐至县| 本溪| 西和县| 体育| 荔波县| 高安市| 海阳市| 溧阳市| 中宁县| 黎川县| 托里县| 平邑县| 衡阳县| 土默特左旗| 诸城市| 武威市| 登封市| 庄浪县| 安图县| 德阳市| 徐州市| 潞西市| 额尔古纳市| 柳州市| 甘肃省| 专栏| 泰兴市| 蓬莱市| 无棣县| 秭归县| 松阳县| 长汀县| 襄城县| 凤城市| 鸡西市|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