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

“請!”

張昭伸手示意,邀請此次軍事行動的“功臣”王守仁共飲一杯。心中然後忍不住再次感慨。

聖人就是聖人。根本就不需要“練級”,一步到位!張昭可以非常確定,這是王陽明第一次統帥5千人級別的軍隊。

雖說有他在後面親自坐鎮,調度物資供應,雖說有武器和戰術對朝鮮王國軍隊的代差,但打贏了就打贏了!真心牛逼!

他還記得弘治十四年他在韋州城被圍時,那瞬息萬變的戰場之中,驚心動魄啊!

而戰爭在王聖人手中,就和玩具一樣。當然,他用兵的風格果然還是和歷史書記載的一模一樣:詭詐!

王守仁裡面穿著棉衣,外面依舊是青衫文士直裰,很瀟灑的士林風範,三十三歲的年紀,雖然看起來清廋,但半個月的領兵生涯,讓他如同藏鋒的寶劍展露出鋒芒,笑著舉杯道:“子尚,請!”

正兒八經算起來,王守仁現在算是張昭的下屬,而且王守仁來遼東也是張昭的舉薦。否則,他可能要等到弘治十七年起用爲兵部武選司主事。

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兩人的交情。

第一,王守仁領兵其實算是權宜之計。他本人無意轉爲武將。臨時工而已。而且還取得大勝。

第二,王守仁很早就和閣臣李東陽在交往,他父親也是成化年間的狀元,翰苑清流。他不可能因爲張昭的地位就進退失據。那怎麼可能呢?

陪客的建州道守備營遊擊將軍東門和趕緊給兩人添酒。

王守仁指著東門和。引薦道:“子尚,東門將軍領兵勤懇,不畏艱難。此次行動順利,第一功是新軍營千戶劉二狗。其次便是他。”

張昭道:“伯安兄是此次東征軍的主將,對前線軍務最瞭解。這評價很高啊。東門將軍,這次東征結束後,就去皇家軍事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吧。”

東門和本能的就想單膝跪地行禮,繼而想起來軍中禮節早就改了,也就他們這些守備營的軍官在文官的管轄之下,還在行跪拜禮,單手擡起來,“謝大帥!”

張昭笑笑,說道:“我和伯安兄都是爲國舉才。不必謝我們。你將來對手下的將校也要如此就行。”

東門和擡頭挺胸,朗聲道:“大帥的教誨,末將定然牢記不忘。”

張昭哈哈一笑,和王守仁道:“我去鳳凰城時給伯安兄帶來京中的報刊、雜誌,不知道伯安兄都讀完沒有?”

他還期待著“心學”問世呢。

王守仁端著酒杯抿一口,沉穩的說道:“子尚,還沒有仔細研讀。倒是有一個觀點,我要向你請教。

我看真理報的論述之中,對朝鮮問題有一個治理成本的問題。子尚此去漢城是要將朝鮮王國吞併,但這樣做的成本應該高於將朝鮮王國馴服吧?”

張昭點頭,按著酒杯在城樓上走動,眺望著遠處的大江、大山,神情堅定的道:“伯安兄,直接將朝鮮王國併入大明,其治理成本當然是非常高的。

如果只論治理成本,只需要讓朝鮮王國淪爲大明的經濟殖民地即可。通過李氏來名正言順的統治朝鮮王國,豈不是更好?

但是,這隻顧眼前的利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誰知道整個世界之後的思潮會走向何方?將來鬧事,這裡可是火藥桶。

所以,朝鮮王國、東瀛必須要整體併入到大明王朝中,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對歷史負責。乃是真正的萬世之計。”

張昭其實說的比較簡略。但王守仁一聽就懂,微微頷首,道:“所以,子尚此去漢城將會徹底掃清兼併朝鮮王國的障礙?那幫君臣恐怕要失望了。”

張昭哈哈一笑,輕拍著欄桿,“伯安兄文武全才,第一任朝鮮總督非你莫屬。還請伯安兄爲國勞累數年,坐鎮此地。”

王守仁禁不住失笑,然後輕輕的點頭。

按照朝鮮王國地圖,張昭身在平壤城中,南下穿過黃海道,即可抵達京畿道漢城府。

行程400餘里。

十一月十一日上午,張昭率部啓程,帶著完整編制的親衛營五百餘人在寒冬臘月橫穿山區,在沿途府縣官員捏著鼻子的“歡迎”中於二十一日抵達漢城。

漢城城外。

朝鮮國王燕山君下令擺出盛大的歡迎儀式,準備迎接大明樞密副使張昭到來。

近十萬軍民在城外等候著,旌旗招展。燕山君在一處圍起來的小亭中等候著。

其心腹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兩人忙前忙後,稍後,帶著張使相的使者宋興啓前來彙報,“大王,張使相還有小半個時辰就將抵達。他和先期迎接的渤海軍參將龐泰將軍匯合,正在瞭解情況。特派遣宋大人前來告知。”

大明在漢城有駐軍一個師,由渤海軍參將龐泰親自率領其麾下的第一師在此。

城內城外都有駐軍。

張昭僅僅只率領親衛營(三個連,520人)前來,龐泰自然是要派兵去迎接的。

太危險。

燕山君一疊聲的道:“來人,上座,上座。”說著,從亭中出來,懇切的道:“還請宋大人在張使相面前替小王美言幾句。平壤府叛亂乃是柳氏所爲。小王一向是心向大明,絕無二意。”

宋興啓乃是新軍日報的主編,此次作爲隨軍記者前來,就是要記錄、報道這一歷史時刻。他非常的年輕,只有十九歲。在朝鮮王國的十萬軍民之中,泰然自若,喝著茶,拒絕道:“

還請大王不要復言,在下不過是區區一個使者,怎麼可能影響到大帥的決策。”

燕山君連連點頭,尷尬的笑道:“是,是。”

慎守勤趕緊化解這局面,奏道:“大王,既然張使相即將抵達,還請大王做好準備,一刻鐘後前迎張使相。”

燕山君“嗯”一聲,吩咐下去。

距離漢城外20裡的一處險要關隘中,大明渤海軍參將、天下公認的名將龐泰見到張昭一行。

“末將參見大帥!”

龐泰年輕的臉上帶著笑容,鬥志昂揚的擡手敬禮。

張昭擡手回禮,做個手勢道:“都坐吧。我先了解一下情況。”朝鮮國王燕山君擺出迎接的架勢,他根本沒當回事。

給渤海軍迎接著,趙子龍渾身上下都送口氣,感慨的道:“小泰,到你這裡我才放心下來。真怕某些人鋌而走險。這一路上十天我提心吊膽。”

龐泰不擅長交際,對張昭解釋道:“大帥,軍中也有聲音說我應該提兵去迎接。但我以爲第一師盯在漢城之中,其實就是對大帥安全最大的保障。”

張昭一身灰布軍裝,身姿挺拔,讚許的道:“小泰,你做的對。”

龐泰撓頭一笑,叫過一名軍事參謀,向張昭彙報漢城附近的兵力情況。

第兩百七十五章 收穫、回府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兩百八十二章 重臨小安鎮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六百一十八章 發酵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訓兩個階段第五章 酒樓(下)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三百零八章 廢除衛所開始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兩百八十章 保衛者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下)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獲勝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奪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六百一十二章 後悔遲了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兩百五十二章 將軍白馬入三原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二章 刻不容緩第六十章 壓制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兩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報第五百五十章 張昭的微笑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閒半日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七十四章 生員(完)-口諭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爭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呼玛县| 湛江市| 子洲县| 巩义市| 日土县| 佛教| 南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温泉县| 云梦县| 黔西县| 龙门县| 香港| 贡觉县| 抚顺市| 广饶县| 凤城市| 体育| 丹江口市| 浪卡子县| 襄樊市| 鄂托克旗| 石景山区| 乳山市| 武胜县| 密云县| 东宁县| 宜都市| 沂南县| 无棣县| 益阳市| 广汉市| 西安市| 辽宁省| 揭西县| 类乌齐县| 潼关县| 安化县| 大庆市|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