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

張昭的行程屬於保密事務,但總歸還是有蛛絲馬跡。

留守在天津衛的一些密探在幾日後陡然發現“張使相”遲遲不從開平城來天津衛,大半的人都明白:張使相從開平港出海了。

須知開平港是如今大明北方的第二大港口。而且,從開平啓程的保密性更好。如果有人想要在海上狙擊張使相也找不到機會啊。

新軍營在陸地無敵,被譽爲天下第一精銳。張昭每次離京必然是帶著一個團的新軍營在身邊。以這種程度的防護,即便是韃靼精騎五萬人都打不下來。

但是,新軍營在海上未必就是無敵的。

但現在某種“設想”在張昭改變行程的情況下落空了。

開平港距離金州港直線距離大約四百里。張昭率部三天後抵達。

此時,金州衛參將、老將楊升早率部等候多時。

事實上,接送張昭和部下的“寶船”便是由他下屬的水師。

“末將參見大帥!”

港口碼頭上,一隊隊士卒列隊歡迎。老將楊升擡手敬禮,心中充滿著激動。

弘治十六年,原奴兒干都司諸部被徹底平定。如今有戰事的是新奴兒干都司。領兵的是參將孫啓棟。

在戰後的那一波調整之中,原本是遼東都司八大參將之一的他由錦義右參將調任金州參將,在海邊孤零零的吹風。當時,多少人以爲他被“流放”?

在弘治十六年的博弈、較量之中,他確實沒有旗幟鮮明的支持張大帥。被調整不是很正常?

但是,真正的情況是…

隨著“海洋時代”在真理報上被鼓吹,以及不斷的有工匠來到金州衛建造鄭和寶船,大量的資金涌入,他這個金州衛參將很可能會第一任大明海軍總兵。

他現在是炙手可熱。

而這一切都是因爲張大帥兌現了他在弘治十六年給他的承諾。只是,他並沒有想到時間會是這麼的短!他以爲最少要三五年呢。

張昭回了一禮,氣色不佳,他有點暈船,道:“楊將軍,先去城裡休息。多調配一些馬車來。”

他在運河上不暈,但河面和海面那是兩回事。這海軍確實需要專門的訓練啊。屬於技術性兵種,門檻非常高。且不說海軍的軍艦建造技術,航海技術,單單是海員、工匠的培養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百年海軍,真不是說說。

“是,大帥。”

老將楊升趕緊安排。

張昭這還算好的。像王武連運河上坐船都暈的人,現在更是暈的七葷八素。

而剛一上岸,新軍營上下大半的士卒都吐的稀里嘩啦。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北方的騎兵,南方的水師。新軍營的主力基本都是北方人。

在碼頭的迎接場面因爲暈船的事情搞的很稀爛。不過,總算沒有人員傷亡。

張昭在金州城中緩了一晚上,第二天上午,召集金州衛上下的將官談話,瞭解情況。

金州衛實際上是大明在海面上面對朝鮮王國的第一個點。這裡同樣是朝廷現在僅有的海洋水師。

南方海面上那些商船,大明的朝廷沒有絲毫的控制力。他們行商,搞貿易,朝廷收不了稅。他們化身海盜的話,朝廷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威懾力。

官衙之中,自楊升以下的金州衛將校端坐在木椅中。初冬的陽光照落在大堂的庭院裡。

張昭坐在最上首,喝著熱茶,說著開場白:“金州是個好地方啊!不凍港。這裡是大明海軍的第一個基地。大明的海軍將從這裡走向世界。楊將軍,你搞的不錯。”

得了誇獎,楊升滿臉笑容,“大帥,末將只是做了本職工作。”全然沒有弘治十六年時的那種不配合的態度。

“說說朝鮮王國那邊的情況吧。”

楊升彙報道:“大帥,從龐將軍傳來的情報看,朝鮮王國目前非常複雜,各種聲音都冒出來。

由於大明公開說要問罪於朝鮮王國,其國內的局勢現在就如同火藥桶一般,只要一丁點的火星就會爆炸。

從其國王燕山君的王位去看,可以把這些人分爲保王黨和新王黨。

在漢城之中,有的大臣和將領主張由燕山君來爲‘大明商人被殺’的事件負責。廢除其王位,將其交給大明處置。另立新君。

這一派以朝鮮左相權貞煥爲首的一批官員。他希望藉助於朝鮮王國慈順大妃的名義,另立晉城大君爲新君。

保王黨則是燕山君的心腹外戚慎守勤和任士洪爲主。

這是漢城內的情況。

但是朝鮮王國內部還分爲地方豪族和中央政權。因爲大明公開說問罪,朝鮮王國的政治精英們私下裡對大明的意圖自有判斷。

大帥當年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都被人搜尋出來。很有一批人認爲大帥此行朝鮮可能要爲大明吞併朝鮮王國。

所以,地方上的豪族們都希望廢除李氏,在平定平壤府豪族柳氏的叛亂之後,主動的融入到大明的體系之中。這些人和漢城內的權貴亦有勾結。

以吏曹判書柳順汀爲首。他這個職位對應的是大明的吏部尚書。”

楊升說完之後,略微有些感慨。朝鮮王國真不缺聰明人,從張大帥過往的言論、行動大致就推斷出事實的真相啊!他這個參將,軍銜是“都指揮”,屬於被傳達的範圍內。他知道張大帥往朝鮮王國的真實意圖。

趙子龍嘆道:“大帥名震天下諸國,一言一行現在都被人拿來研究啊!”

這話也就趙師爺敢說。丁正初,方儼,於參謀,宋興啓幾人心裡感慨。

很明顯,“戰略”欺詐根本不要使啊!

張昭微微一笑,“行,情況我明白了。那也由不得他們。楊將軍,給王大參送信,我過兩日北上,在鳳凰城和他見面。另外,傳我軍令,調渤海軍攻進朝鮮王國,打通前往平壤府平叛的通道。”

朝鮮王國的一些人想和他談條件,先打了再說!

張昭再一次的更改行程。他不準備直接到漢城了。他先北上和王聖人見面,然後,調集大軍先把朝鮮王國的平壤府給打下來再說。

“是,大帥。”

第四章 酒樓(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獎勵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兩百八十八章 彈劾奏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一百三十四章 誰比誰傻?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閒生活(上)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十章 蔣家莊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一十二章 後悔遲了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六百一十六章 謠言如火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六百零四章 進退兩難?第六十章 壓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三百二十九章 護膚品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處罰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況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四十四章 收、小鎮。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六百二十一章 衝突(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鋒(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兩百零八章 新軍衛在準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塔城市| 东乌珠穆沁旗| 杨浦区| 美姑县| 天峨县| 民县| 龙川县| 子洲县| 成武县| 甘泉县| 赤壁市| 噶尔县| 常德市| 合肥市| 青田县| 安西县| 南昌市| 北宁市| 古田县| 巴青县| 武邑县| 台州市| 满城县| 阳谷县| 葵青区| 镇雄县| 平罗县| 霞浦县| 镇安县| 贵定县| 新竹市| 故城县| 甘洛县| 忻州市| 闻喜县| 中方县| 永兴县| 桦南县| 富源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