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

足利次郎當然沒說錯什麼,但是遇到的是張昭!一個深知其民族稟性的穿越者。

科技肯定是不在外售的範圍內(nèi)。這是張昭早就強調(diào)的事情,這一次他是乾脆連書籍都禁掉。

相當於後世裡,《自然》、《科學》等頂刊不再對外發(fā)售。

這個政策,驟然看之,說不上好壞。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如今技術(shù)還比較粗糙,甚至是隻需要略作點撥就可以突破的時代,管控當然要嚴點。

而等待技術(shù)進化成爲一個複合型的工程,到了就算“我把結(jié)論”公佈,但你就是造不出來的階段,那自然是要把頂級科學刊物放開,對外出售。

這是“攫取”全球的智力爲我所用!

裡面的門道其實很簡單:掌握著頂刊,你就掌握著研究課題的制定權(quán)!

地球之中,每個國家所面臨的科研難題可不是相同。智力的投入肯定有先後順序。

而頂刊的話語權(quán)可以保證,本國的科研題目優(yōu)先,這是不是“攫取”全球的智力?

張昭吩咐完,再問剛纔談起的話題,“平日裡使用紙鈔多嗎?爲何商人要在離開開平城時將紙鈔兌換爲銀元?”

足利次郎低著頭,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道:“回老大人的話,平日裡用不上紙鈔。只有在大宗貿(mào)易時才用的上。大明的紙鈔只在大明通行,不像銀元受到更廣泛的認同。”

張昭微微有些錯愕,他大致上聽明白了。用稍微現(xiàn)代一點句子是:紙鈔的使用場景非常少!

而究其原因,恐怕還是面額太大的原因。

張昭扭頭問道:“德瑜兄,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紙鈔都有哪些面值的?”

衛(wèi)孚管理著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對這些瑣事同樣不清楚,叫來他的一個幕僚來回答。

“回大帥的話,大明皇家銀行最早發(fā)現(xiàn)的紙幣是一百元和五十元,後來開始發(fā)行十元、二十元。這樣的紙鈔在日常的使用中,很難找零。因而,只有大宗商品貿(mào)易纔會使用。”

張昭懂了,追問道:“目前開平的物價是什麼樣的?”

幕僚道:“大帥,開平城的米價爲一石米1.4元,略低於京師。京師是1.5元一石。這是因爲開平大量使用海運採購的原因。但因爲年年往南方大量採購稻米,且大明去年湖廣等產(chǎn)糧區(qū)受災(zāi)嚴重,大明的米價上漲。”

張昭感慨的道:“同時還有一點通貨膨脹的原因啊!以及大明朝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正在減少的緣故。你繼續(xù)。”

周邊的衆(zhòng)人各自所有若思。

幕僚道:“一匹布的價格是0.8元。京師紡織廠和開平紡織廠並立,布匹價格在急劇的下降。

各種肉類的價格在幾角錢左右。比弘治十五年時反而有所下降。這是因爲和草原互市的緣故。也有遼東四布政司被大帥打下來的緣故…”

張昭輕輕的點頭,“嗯。你的工作做的很紮實,數(shù)據(jù)都記得清楚。不錯。”

幕僚剋制著喜悅,躬身行禮,“謝大帥誇獎。”張大帥這一句話就決定了他前途無量。

張昭沉吟著對身邊的衆(zhòng)官吏道:“情況我是聽明白了。第一,相比於大宗貿(mào)易,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消費,實際上用到紙鈔的情況很少。這說明我們大明的銀元購買裡很強啊!”

他看過一些網(wǎng)文,現(xiàn)在依稀有點印象。好像當年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其英鎊的購買力也是非常強的。大明朝的銀元,現(xiàn)在就是這樣的。

他整天接觸的人都是大明最頂級的一批重臣、權(quán)貴,來往金額動輒就是數(shù)千元。

但實際上在大明朝日常的普通人生活中,一塊銀元都是非常值錢的。

所以,紙鈔是走了點彎路。

他有些細節(jié)記不清,情有可原。

張昭接著道:“通知一下大明皇家銀行,發(fā)行一元、五元、十元的紙幣。推動紙幣進一步的進入流通流域。

第二,紙鈔在大明之外流通不行。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軍隊還夠強大!周邊有些人,還不認可大明!大明這些年,太溫文爾雅了。”

“譁…”

張昭身邊忽而一陣掌聲響起來。

張昭此行前往朝鮮王國,公開的消息是要問罪朝鮮王國,但是軍中都指揮以上的軍官都知道,就是滅掉“朝鮮王國”,同時伺機吞併東瀛。

雖然,周邊的士卒們並不知道張昭的真實目的。但剛剛張昭這番話,結(jié)合著朝鮮王國殺大明商人二十多人的背景,這是非常提振士氣、國民自豪感的!

而他們,都相信張大帥言出必行!

足利次郎跪在地上,在震耳欲聾、如同洶涌的海潮的掌聲之中,汗流浹背。

他對被衆(zhòng)多明人簇擁著的軍官行禮,用的是大明通稱的“老大人”,但此時他知道這位看起來極其英俊,氣度不凡的青年軍官是誰?名震天下諸國的張昭!

他說話是不是太不謹慎了啊!

足利次郎想哭。

視察完,拒絕有人提議的“收取兌換手續(xù)費”的提議,張昭帶著衆(zhòng)人離開港口。

現(xiàn)在是紙幣逐步替代“金屬貨幣”的發(fā)展時期,收取兌換的手續(xù)費反而是阻礙紙幣的推行。

衛(wèi)孚等人簇擁著張昭到開平港口外大道上的馬車停靠地點。衛(wèi)孚實在忍不住,問道:“大帥,你爲何要力推紙幣?大明現(xiàn)在是…貿(mào)易順差,大量的白銀流入。”

京師大學的報刊,他也是閱讀的。對貿(mào)易問題理解比一般的讀書人要深刻。

至少貿(mào)易順差、逆差這個詞,河東派那些學者、士子基本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何作用。

張昭沒急著登上馬車,笑道:“德瑜兄,紙幣是無本買賣啊!而且,大明的紙幣在全球流通,這象徵著金融霸權(quán),可以視爲大明登頂必須要帶上的皇冠!”

衛(wèi)孚一臉懵圈的表情。他沒聽懂。

張昭也不解釋,看著初冬的開平港,開闊的天地之間,港口和天地交融,他悠然的說道:“這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他們的麻煩!”

十月五日,張昭率部衆(zhòng)兩千餘人,悄然的在開平港登上“寶船”,前往金州衛(wèi)。

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達成一致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樓(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六百六十章 雙管齊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zhí)┢降倪x擇第二十八章 縱論戰(zhàn)爭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崢嶸(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fā)槍試射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zhàn)略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wù)使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著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軍心(下)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七章 劉大戶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zhàn)而滅第兩百七十四章 面聖(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十六章 青龍鎮(zhèn)之行(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zhàn)報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guān)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六百零三章 輿論場第九章 簡單的幸福第兩百二十三章 與子同袍(下)-決戰(zhàn)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齣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zhèn)雨後的茶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guān)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zhàn)(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六百九十七章 轉(zhuǎn)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wèi)恐怖如斯。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長寧伯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zhèn)的密謀第一章 難題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開平中屯衛(wèi)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wèi)舉人的決斷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zhàn)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四百一十八章 慶祝、道別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乾二淨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zhàn)死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十二章 宮中太監(jiān)(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第三百零七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樓(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行唐县| 莱西市| 旬邑县| 怀远县| 东莞市| 宁陕县| 新河县| 西和县| 贵南县| 黎平县| 白水县| 南华县| 封丘县| 徐州市| 镇沅| 安多县| 新宁县| 南召县| 扎兰屯市| 元氏县| 盱眙县| 临高县| 崇明县| 遵化市| 肇东市| 托里县| 泰安市| 盐亭县| 康定县| 淄博市| 普宁市| 长寿区| 麦盖提县| 梅河口市| 柳江县| 涿州市| 交城县| 武鸣县| 安阳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