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當

張昭沉吟時,趙子龍斟酌著道:“老林,此事亦非不可解決吧?大帥往朝鮮王國漢城而去,從天津衛(wèi)出港,以寶船的航海能力,最多一個月便可有來回。有事請示即可?!?

林文寧搖頭,苦笑道:“子龍兄,大帥回京後向天子建議罷每日常朝。改爲每月初一舉行早朝。其餘時間,由各部門堂官仿照御前會議的形式,召集本部門官員議事,謂之‘早會’。

大帥去朝鮮,主持樞密院工作的就是英國公張懋。他每日早會上零敲碎打,我總不能事事都頂撞他吧?何況成國公朱輔、定西候蔣驥必定會幫腔。

此事還需要大帥拿一個主意。”

張昭點點頭,認可林文寧的擔憂,詢問道:“老林,你既然想到這裡,可有什麼主意?”

林文寧是他的首席智囊。

林文寧道:“大帥,我只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這需要你和英國公談談。讓渡一部分樞密院的權力給他。關鍵是,讓渡給他,他也幹不好。

團營整訓,新軍營研究院、皇家軍事學院、衛(wèi)所改革、郵政系統(tǒng)、樞密大樓,火器軍、常備軍的物資調撥,訓練計劃批準,退役、預備役的管理,都司、府、縣三級徵兵制度建設,水師,這些事務,英國公的人進來都幹不好。”

老林是很看上大明那些舊式勳貴。基本上做事都不會附和新軍營的風格。

趙子龍愁眉不展,跟著嘆道:“就怕一鍋老鼠屎壞掉一鍋粥??!”

張昭琢磨了一下,道:“我明白了?!?

負手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窗外北風陣陣。已是秋末冬初??!

張昭在玻璃窗前,看著庭院中在呼號的寒風中搖晃的枯樹,道:“老林、子龍,其實大明的哪項改革是如我們的心意呢?基本沒有徹徹底底的改革。

全部都是在退讓和妥協(xié)中前行。像國子監(jiān)改革,我都沒拿到其他條件,只爭取到監(jiān)生不用坐監(jiān)讀書。可以自由行動。終究是依靠著大勢將國子監(jiān)的體系衝擊的七零八落。

所以啊,分權給英國公是必然的事情。他也不會僅僅滿足於十二團營中兩個師的兵權。成國公朱輔和定西候蔣驥既然爲樞密僉事,也是要管事的。

在政治鬥爭中,只有先退一步,讓對方露出弱點,才能更進一步。

我準備讓英國公負責江南衛(wèi)所的改革,這一塊的利益就足夠他消化的。讓朱輔負責郵政系統(tǒng)的建設,讓蔣驥負責全國都司的管理。”

林文寧沒吱聲,推敲著。

趙子龍則是有點詫異。英國公就不說了,樞密副使之位,深得弘治皇帝的信任。這是如今老朱家世代信賴的武勳世家。大帥多分一點很正常。但看起來,蔣驥比朱輔更得大帥信任??!

林文寧沉聲道:“大帥,定西候蔣驥可信嗎?”他開了幾次會,感覺蔣驥的立場有點模糊。

全國的都司、府、縣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管理著徵兵、退伍士卒,和地方上的行政體系溝通等事宜。定西候蔣驥要是亂搞,影響會很大。

張昭笑道:“我和他有點默契。當然,他現(xiàn)在是樞密僉事,有些事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熙熙融融皆爲名利二字啊。這個人是可以爭取的。

都司這塊,會牽扯非常大的精力,總是要有人去管的。咱們主抓戰(zhàn)鬥力,後勤保障。”

林文寧想了想,輕輕的點頭,還是擔憂的道:“大帥,給英國公的權力太大。江南衛(wèi)所改革,整編後絕對會有不下二十萬常備軍。而且,這支軍隊會可能受到江南士紳利益集團的影響。將來恐怕會是戰(zhàn)亂之源?!?

張昭負手而立,搖搖頭,“老林,不會的。在滅掉韃靼人之前,我們還要往南邊打。安南是一定要收回來的。屆時我會南下親自率軍南征,絕對不允許軍權落入江南縉紳手中。”

張昭笑一笑,道:“老林,既然退讓了一步,我得給你找個幫手?。∥掖蛩銓浅颊{回京中,擔任樞密僉事,負責十二團營的整編?!?

新軍營有幾個練兵好手。吳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年新軍營去御前試射新火銃張昭就是調的吳臣的小旗。

林文寧道:“那大寧都司那邊?”

張昭道:“把李逍遙調過去,任大寧總兵。”

“好。”

事情談妥,張昭在第二天去見了樞密副使、英國公張懋一面,接著在下午時召開樞密院的會議,將新的分工分下去。

之後,便給弘治皇帝上了個奏章,提請調大寧總兵吳臣回京擔任樞密僉事。

同時,張昭還夾帶了一點私貨,奏請弘治皇帝廢除大明的路引制度、人頭稅。

內閣對此略有爭議。

路引制度確實可以廢除。因爲,在京中、北直隸執(zhí)行的警察局、戶籍、身份證制度比路引好用的多。而且,更好用。要促進人口的流動??!

但對於人頭稅,爭議頗多。畢竟這是一筆財政收入。但是在戶部尚書侶鐘的支持下,這一個意見也被通過。

只要財政沒問題就行。這是增加人口的財政調解手段。而且,這給大明的百姓“減負”,算是政績工程!

弘治皇帝直接批覆。

在簡短的三天時間內,朝中爲這兩件事略起波折。而張昭業(yè)已經(jīng)做好出徵的準備。

十月初一,張昭率新軍營劉二狗所部四團,並親衛(wèi)營,再加上隨軍的幕僚、參謀合計兩千一百餘人,經(jīng)由京師往天津衛(wèi)而去。

天津衛(wèi)目前是北方最爲繁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港口在開平(唐山)。第三大港口爲金州衛(wèi)(大連)。

朝鮮王國,漢城。

張昭率部出征根本瞞不過人。而這幾天之內,根據(jù)都堂會議的官方通稿,京中各國的使節(jié)都已經(jīng)知道大明的官方?jīng)Q策:問罪於朝鮮王國。

大明的重臣們對張昭出重手整治“報業(yè)”的記者亂象頗爲贊同。真拿都堂成員們議政當猴戲看吶?

繼而,都接受張昭的意見:每次會議之後對外發(fā)布通稿。當然,這種稿件對議事的內容肯定是會有所保留的!

這個消息,在十月初傳回到漢城中。

距離景福宮不遠的一處奢華府邸中,數(shù)人聚攏在一起協(xié)商。前任的朝鮮王國使臣金善洪赫然在列。

爲首的老者道:“大明的張使相將至,諸位,國事艱難啊!”

一名中年男子道:“燕山君誤國?!?

“正是。我們必須要給大明一個交代。據(jù)聞張使相頗爲強硬,恐怕他有吞併我國之意。必須在他下手之前,我們拿出一個策略來。”

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臺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zhàn)略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第八十二章 初見太子(上)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兩百七十二章 面聖(上)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鍊(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三百零四章 湯玄策的人生(下)第三百三十章 經(jīng)濟壓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yè)(求訂閱哦)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zhèn)日常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zhèn)中第兩百五十章 衛(wèi)所制度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六百八十五章 徹底完成整合第五章 酒樓(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六百一十九章 衝突(上)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後者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發(fā)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決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xiàn)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禮(下)第五十八章 考場中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三百零三章 湯玄策的人生(上)第五百七十四章 終章(中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鋒(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zhàn)場上的買賣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zhàn)(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營救成功,只是開始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陳康的想法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兩百八十九章 激辯(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餘暉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qū)劃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六百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園林暢想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三百三十三章 試圖激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卻(中)第四百四十章 勝利之甘美(求收藏?。。?/a>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鋒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wèi)的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武功县| 朝阳市| 潞城市| 旬阳县| 海城市| 潼关县| 襄垣县| 友谊县| 天峨县| 固安县| 长兴县| 南部县| 英吉沙县| 富裕县| 金湖县| 宜昌市| 商城县| 临沭县| 丹江口市| 嘉峪关市| 镇坪县| 山阳县| 西华县| 安丘市| 驻马店市| 平南县| 东辽县| 鄂托克前旗| 临海市| 尚志市| 永胜县| 曲水县| 勃利县| 元氏县| 江达县| 菏泽市| 昌吉市| 司法| 莆田市| 滁州市|